大明嫡长子 第631节
  朱厚照听了以后还是略有欣慰,十年来,这些家伙总算逐渐开窍了。不过,第三点他不是很懂。
  “关于商规之说,你是否陈述的不够具体?所谓的影响是指什么?”
  顾佐迟疑了一下,他本来以为大家都会懂的。
  “臣斗胆,陛下说过此番朝廷征日本和西北,最终的目的是要重建商路。既然如此,战胜之后,两国商规如何议定,这都要先前讲好,免得日后再有摩擦。”
  朱厚照忍住了笑意。
  “好了,你不必再说了,朕准了就是。”
  “陛下圣明。”
  臣子们也领会到这层意思了,这就足够了。
  所谓的定商规,说的冠冕堂皇,就是要外国同意即便将来棉布的规模很大,也不能阻止。
  顾佐说的很对,丝绸、瓷器不是问题,那些外国的贵族自己就喜欢,但棉布的售卖说不定会影响这些贵族自己的利益,那就难说会发生什么了。
  竟然能考虑到这一点。
  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就是这三条吗?其他是否还有?”
  顾佐道:“陛下,这三条是臣等共同商议的,就是这三条了。”
  朱厚照笑道:“很不错了,这三条说的很简单,不过要总结凝练出来并不容易,爱卿们都费了心了。尤其是再设一部的建议,朕觉得相当之妙,说明朕的大臣们不再局限于固有的套路,而真正的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迅速的解决当前的问题。
  设立产业部是一个高招,由官府引导、官府规范、官府监督,如此一来既快速又有序,确实不错。但当前谈的是棉纺织业,产业部可不要局限于这单单的一业,其他的也要囊括进来。实际上,朕在想,大明今日岁入半靠海贸,海贸之下,各类作坊、公司越来越多,官府要想办法对这些进行有效的管理。”
  他摸了摸下巴,想了个招,“差不多也可以开始了。产业部对各产业进行一个编号吧,譬如棉纺织业为甲,盐业为乙,以此类推,然后让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个单独的编号,同时任何人要成立一个新的公司要到产业部进行申请,否则就是违规交易。”
  这样,臣子们就不理解了。
  “这是为何?”
  “为了监督、为了管理,任何的交易都要以这个编号为基础,倘若任何一个公司出了问题,朝廷可以根据编号寻找当初申请的人,以此进行调查、追责。更为关键的是,为了今后收税。”
  随着这些商业活动的兴旺,初期为了培育进行免费,但不可能一直不收税。
  借着他们提到新设产业部,朱厚照自然就开始为将来做铺垫,他做事很多时候都是要考虑以后的。
  而且这是和六部并列的一个部,那么大的衙门,不得有点儿正经的这职责?否则部衙增减岂不成了笑话?
  不过他贸然提出,这帮人大概不是特别理解,“这个先按下不提,总之以后有了产业部,朕也就知道找谁办这件事了。”
  臣子们心里嘀咕,不知道皇帝又会给新派什么差使。
  “……至于所说的布商之设,朕以为完全可以,设在少府之下,还是在产业部之下?”
  杨一清道:“应当设在少府之下。否则产业部有监管之责,臣只恐亲疏有别。”
  就是对自己的布商宽松,对其他的布商胡乱上强度。
  “准。何时成立?”
  少府令顾人仪站了起来,“陛下旨意一到,立时即可!”
  第七百零五章 王炳突病
  如果说产业之议是为了未来,那免除士绅优免就为了纠正过往。
  与这两个大事相比,甚至东征日本都是次一级的事项,因为这两个事做好,日本那一个小岛又算得了什么?
  到时候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
  张璁回府以后也开始思索皇帝的这番用意,这个时候举目望去,朝堂之上几无‘盟友’,这样的大事情他不能与杨一清讲,不能与王鏊讲,甚至一向拥有清名的顾人仪都不会搭理他。
  过往之中,他本来也将这些人都得罪了。
  如此一看,唯有孤军奋战。
  京里因新疆复归而热烈吵闹,张璁却一反常态非常安静。
  几日以前,他就已经准备研墨提笔,士绅优免其害莫深,这样的道理并不难说。
  税基越来越小,百姓的税负越来越重,这是多难懂的事啊?
  但是……朝中难道就没有人意识到吗?
  张璁瞳孔之中忽然射出精光,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提到?
  皇上说过,南下江南的时候已经和一部分人讲过了。为什么一份奏疏都没有,一声响都听不着。
  闲窗之内,灯影晃动,张璁这样已经好几日了。
  最终他还是决定去找一下王炳。
  皇帝南下是带了他的,许多事他都该知道的。
  不过他递了拜帖以后,却被管家告知王阁老病了。
  张璁心中一揪,以为是又被拒绝。
  但实际上王炳真的病了。
  朱厚照也听到了同样的消息,他本来正在批阅奏疏,听到尤址这么讲,还很诧异,“病了?前几日还很好,怎么忽然就病了?请了大夫去看了吗?是什么病?”
  “便是昨夜忽然病倒的,像是重病,据王府中人报,入睡前一切平常,到了早上下人叫起时忽然间便病到不能起身,最初是有些呕吐,很快又不能言语,此时王府都已经慌乱了。”
  “你说什么?”朱厚照完全震惊,本来生病倒也正常,尤其这帮阁老都那么大的岁数,偶有不适根本没什么,但听到这种描述,他还是有些不能接受,立马道:“快传太医去王府瞧瞧。”
  “是。”
  尤址低头退出。
  “用跑的,慢吞吞的像什么样子!”
  老太监听闻屁股撅起来猛跑。
  朱厚照皱起眉头,老人忽然不能说话……这怎么有些像是脑梗啊。
  这种病一般是会突发,关键是……比较要命啊。
  王炳今年也六十出头了,本来还觉得他在内阁中算年轻的,不过仔细想来,古人有这个岁数算是很长寿了,到这个阶段身体机能在哪一天出问题都不奇怪。
  主要是这种病在现代医疗条件下都要抢救得及时,放在此时……
  朱厚照也不好说他结局会如何。
  但无论是好是坏,想来朝务是得放下了。
  本来王炳还挺派得上用场的,看起来他不起什么作用,实际上王炳很会迎合皇帝心意,而且他与杨一清明里暗里的不合,对于避免杨一清‘权倾朝野’是一种重要的牵制力量。
  从京师到地方,对于众多官员来说,不是只有走得通杨一清的路子才能升官,王炳本身也挺有实力。
  毕竟王鏊属于清流中的清流,几乎是倒向杨一清的,可以称之为‘绥靖阁老’,他没有自己特殊的政治诉求,只是尽到自己次辅的职责,别人主动和他拉帮结派,他也没什么兴趣。凑巧杨一清也不是什么小人,他的品德在王鏊眼中是合格的。
  他们的关系就是刘健、李东阳、谢迁的延续。
  现在王炳忽然不在了……
  朱厚照就得考虑如何应对这个变局,王鏊不用多想,杨廷和自然前进一位,但他还是年轻了些。
  这是单纯的政治方面。
  本身王炳也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的,他在当初的职责分工中负责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所谓的三司就是这些。
  而有一个迎合皇帝圣意的人管着这片儿,都察院就不会闹太大的幺蛾子,皇帝也能省事不少。
  现在换个人的话……
  朱厚照考虑着,哪怕是让杨廷和接,估计半年之后就开始各种清流上些怪异的奏章了。
  “唉。”
  他这一声叹气,一方面是为了一个跟随自己多年老臣的悲惨结局而唏嘘,一方面也是为忽然变动的朝局而烦恼,之所以这个内阁从正德五年到十年一直不动,还是有其道理的。
  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他安排朝局的本事再大,但是身在其位的那个人熬不住,那有什么办法?
  就像当年的兵部尚书齐承隧,本来跟着杨一清也是前途无量,但半路倒下,现在还在家养病。
  “靳贵啊。”
  侍从室中出来一个头发也以花白的中年人,“臣在。”
  “等今日太医看过以后,你择时先代朕去看望一下王阁老。人这一生啊,功名利禄总难放下,直到身体出了问题以后,除了健康,其他的便什么都不想了。王炳总是立过大功的,虽偶有过错,但朕不是凉薄之君,你去宽慰宽慰他。”
  “是。”
  正德皇帝一般都是如此。
  毕竟人都这样了,你还揪着他那些错误干什么,肯定是尽可能放大他的闪光点。因为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处理,所以靳贵也明白。
  而且对活着的大臣来说,这也是一个安慰和保证,就是不管怎么样,只要不弄得想刘大夏那样,天子一般还是会成全臣子的身后之名的。
  就是家人也会受到较好的照顾。
  所以满朝文武,那么多人愿意顺从、愿意卖命,不是没有道理的。
  ……
  ……
  “真的病了?!”张璁满脸讶异。
  他用的下人笃定的回答,“是的,小人已经确认再三,说是忽然之间连话都讲不出来了!现在只凭着一些名贵草药吊着一口气。”
  张璁并没有因为早上错怪了人家而自责,他是想到了别的。
  王炳可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皇帝下江南,怎么不带旁人呢?为什么随驾臣子以他为首?
  这其中都是有理由的。
  现在他忽然病到话都不能讲……
  张璁心中微动,四个阁老少了一个,皇上是不是得考虑再挑一人?
  “张福。”
  “小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