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627节
  读书虽需静心,不过听闻这种消息,他们这群人立马击节欢庆!
  “再收西域,我大明中兴之局已成!”
  “皇上十年治国,终有所成矣!可贺!可贺!”
  “公谨(夏言字),你怎得呆滞住了?说两句?!”
  夏言礼貌性的回笑,“说便不说了,同贺吧!”
  之后便是众人约着,三五成群的,各自为伴。
  京中各酒楼这几天也迎来了好生意,把酒言欢嘛,没酒怎么能行?
  店掌柜也不知西域是个什么劳什子地方,但看到天天客满,他也跟着高兴,连带着店小二还得了赏钱。
  于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也加入这场欢庆,夏言听那店小二说,“以前也没听说这什么土鲁番是哪里的国家,一点儿消息都没,忽然之间官军就打了个大胜仗哇!”
  “你当然不知,官军今年春天就出征了!”
  店小二也不在意,只讲:“小的们都能跟着领赏,这肯定是大大的好事!最好官军年年都胜,咱们也能年年发财!”
  喲,这家伙会说。
  “嘴甜,看赏看赏!”
  其实人家是故意的,店小二伺候到现在早就知道什么好话这些人爱听了。
  他这点小聪明也瞒不过满屋子的读书人,但还是有人愿意赏。
  “公谨你瞧,那人叫黄维,听闻他有一叔父在军中任职,此次如此开心,怕是觉得黄家要受些封赏了。”
  夏言微微点头,开辟疆土,这是莫大的军功,自然是人人领赏。
  热闹啊,
  怎么能不热闹?
  可惜他去年落榜。
  不然今年怎么样也能捞个观政的差使,这是最差的,他的父亲当年在浙江、山东都任过职,在山东任得还是临清知州,属于比较重要的官职。
  所以只要他及第,一份像样的差使还是谋得到的,那样的话,他也可以为天子效命了。
  夏言生于成化十八年,官宦子弟,生活优渥,但如今他已经三十四岁,几乎无所成,心里头说不憋屈那是不可能的。
  国家强盛,官军大捷,他当然开心。但外界越是热闹,他的内心就越是孤寂。
  酒肆盛况之后,他一人来到河岸边,河面上倒映着接连成片的灯笼,京师繁华盛景如同梦幻。桥下的转角他又遇到那个得了赏钱的店小二,人家此刻在咬着银锭,享受着喜悦呢。
  大概是注意到自己在看他,店小二戒备的收起钱,故作一番傻笑。
  夏言轻笑,从袖口里掏出一块扔过去,“刚刚在里面没有给你,这是补的。补你那句吉祥话。”
  店小二从戒备转而大喜,“多谢老爷,老爷升官发财,多子多福,长命百岁,连撞大运!!”
  连撞大运都出来了。
  “你是不是就会两三个词?”
  “嘿嘿。”店小二还是傻笑。
  不过这样一来距离稍稍拉近了些,店小二问:“老爷,好像看着不高兴?”
  “高兴,大明强盛,故土新归,满京城都高兴,我如何能不高兴?”
  “喔……”他想说看着不像,但不敢。
  夏言叹息一声,“只不过……这天大的喜事,却只能旁观。”
  说话间桥上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有文人士子酒后吟诗,他们抓着这段短短的时间疯着、乐着,有一头戴方巾的年轻人大喊:“马映汉阳雪,旗包陇右风。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好!”
  之后有人重复高唱:圣君忧边患,河岳见军功!!
  店小二挠了挠头,“老爷,他们说的是啥意思?”
  夏言解释道:“他们是说,皇上关心边疆形势,决心平定边疆乱事,所以有了今朝这样的大胜。”
  “喔~说的好说的好,小的也是这样认为的!”
  夏言噗嗤一笑,“你也这样认为,你怎么不说?”
  “嘿嘿,没读过书嘛。但我知道老爷一定会说。”
  夏言都不知道他与这个小厮在这里废什么话,不多久,桥上的人又下来,其中一人对着他大喊,“公谨!公谨!如此盛景,需你赋诗一首啊!可不要以为躲在那里,我们就会饶过你!”
  于是乎一帮人又下来,撺掇着要夏言作诗。
  既然拗不过,那就应了。
  夏言略作思索之后开口,“入幕推英选,论兵迈古风。卷旗收败马,锵佩揖群公。紫塞金河里,天山弱水东。晚风吹画角,残日让雕弓。”
  他这四句说的是整个过程,第一句推选将领、论兵法战略,第二句是战场获胜,所以‘收败马’,敌人的败马,第三、四局是胜利之后感叹边塞的壮丽景色。
  尤其那句晚风吹画角,残日让雕弓颇为有感觉。
  原本到这里众人都以为结束了,因为完整的逻辑已经出来了,正要叫好之际,夏言望着灯火辉煌的京师又吐出两句:庙略占黄气,精神贯白虹。丈夫期报主,看取宝刀雄!
  最后一句最为震撼人心。
  与他一同欢庆的这些人都是科举不中的举人,人人心中都压抑着同样一个念头。
  “丈夫期报主,看取宝刀雄!!公谨好诗!!”
  ……
  如果说这些人是旁观者。
  那么周尚文的家人大概真是要泡在喜悦之中了。
  周老太太把佛珠都要捻秃噜皮终于求来了这个福报,他把三个孙子都叫过来,全部提溜到祖宗灵牌之前磕头。
  周老太太说:“你们要记着今日,并在祖宗的灵前起誓,从今往后要效仿你们的父亲,学得本领,忠心报国!还有,这几日不要到外面去吸人眼球,彦章在为国争光,你们三个不能为周氏丢人!”
  “是,孙儿们记住了。”
  此战之后,周氏在正德一朝必定举足轻重,不知道会不会封国公,但是由伯进侯是铁定的了。
  然而在弘治年间,他们全家还窝在西安无人问津呢。
  这当中当然有周尚文的个人奋斗,不过周氏受恩之中也被人瞧在眼中。
  越是如此,周老太太这种历尽沧桑的人就越是冷静。
  ……
  ……
  朱厚照也确实在和内阁四人论及封赏之事。
  王炳就觉得要么干脆就让周尚文担任新疆总督,“勋贵之家戍守边疆,这本就是寻常之举,且周尚文治兵、作战都可为一时之选,必定可以胜任。”
  朱厚照也在考虑,“王炳这话也不是没道理。那边多少还是会有些战事的。土鲁番汗国之西,不是还有个叶尔羌汗国吗?”
  杨廷和心惊,“皇上,连番作战,官军必疲啊。”
  “朕知道,朕不是让他立马再战。”
  杨一清补充,“皇上的意思是要靖虏伯镇于新疆,只要时机合适,便可再立新功。至于时间,三年、五年皆可。”
  “微臣也觉得,新归疆土当此之时应用武将而非文臣。”
  说这话的是王鏊,朱厚照听后心中宽慰。
  “……不过武将之选,是否以靖虏伯为总督,则可另议。”
  “近几年还是要他。”这个朱厚照不会多事,人家打下来的,让其他人享受胜利,他不允许,这是心里的想法,嘴上还是说:“既然他能打胜仗,咱们君臣就不要多事,临阵换帅万一换了个不争气的,朕不气死,靖虏伯坐在家中也要气死了。”
  这话说的有些滑稽,几个老臣都有些没忍住。
  “……还有,靖虏伯这称谓得改改了。”
  众人一听就明白了,大胜之后的封赏这是应有之义。其中头功,自然非周尚文莫属,问题在于封到什么程度。
  朱厚照想都不用想,此时的朝野、民间必然已经是欢庆一片,人们也都等着皇帝要给外出征战的将士什么样的封赏,这种时候他当然要迎合了。
  “开疆拓土,此为青史留名的不世之功,靖虏伯确实已不相称。此外若是要委其以新疆总督之任,或可以国公封之,以示我大明皇室与勋贵共荣共损之意。”
  朱厚照咂摸着,主要是周尚文后面还有可能再立大功,“他是不是还有三个儿子在京中?”
  第七百章 纳谏
  周尚文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周君佐、周君佑和周君仁,历史上他们都曾随自己的父亲连续作战,也算是战场上的骁勇之士。
  皇帝忽然在此时提到他的儿子。
  臣子们也都明白,天子不想在这个时候封周尚文为国公。
  杨一清想着,这里面可能是两个考虑。
  一来,永乐以后,几乎再无国公之封。想要这个封赏,那基本是要在天子打天下的过程中有重大的立功表现。而周尚文虽然有开疆拓土之功,但始终还是少了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本身也不足以封国公。
  其次,天子仍然有让周尚文西进的意思,换句话说,这次封了,后面就封无可封了。
  而不封国公,那么就改而荫其子嗣。
  这都是很简单的想法,其他三位阁老也想得到。
  其实这些都不影响大局,大捷之前,只是封赏多与少的问题。
  所以这番圣意,他们都没有二话。
  继而杨一清开口,请封靖虏伯为靖虏侯。
  次日,内阁携六部九卿再次面圣,议定祭庙仪式,皇帝宣布大宴群臣。
  这场大胜的气氛也被推至高潮。
  后宫之中亦是如此,三个皇子见到朱厚照都会说一两句祝贺之话,便是夏皇后这等不问政事的妇人也要讲上一两句。
  即便如此,朱厚照还是觉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