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595节
  第六百五十四章 开疆拓土岂为空?
  王炳和杨廷和匆匆赶到皇帝住的院落中时,顾佐、顾人仪、靳贵等一众官员皆已到了。
  尤址快走两步到皇帝面前,“陛下,两位阁老来了。”
  朱厚照摆摆手招呼他往边上站,等这二人向他行礼以后,他先问道:“那边的事料理的怎样了?”
  “陛下放心,老臣已经仔细交代了宋衡,两日后必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交代。”
  “赐座。”
  “谢陛下。”
  “既然人齐了,那就开始。杨慎,你将兵部的急奏念一遍与众人听。”
  “是。”
  杨慎现在还年轻,站在靳贵的身后,只要不提到他,便是一点儿声音都不发出的那种。
  “……臣甘肃总兵、靖虏伯周尚文跪奏圣上:正德十年二月,哈密卫指挥使凌卫锋上报,哈密忠顺王拜牙即密会吐鲁番国使臣,双方密谋于室,互相勾结,虽表面波平如静,实则暗流涌动。二月末,有吐鲁番汗国一路两千人骑兵抵近哈密为之造势,经我军将士喝斥而不退,足见其包藏祸心,图谋不轨。三月初,拜牙即勾结吐国,以士兵假扮为匪,欲接其出逃。双方短兵已接,哈密卫杀敌五十余人,己方亦有伤亡十余人。
  哈密王拜牙即者,天性狡猾、深谙阴谋,以言辞蛊惑人心,行如蛇蝎,事迹败露即矢口否认,世受大明天恩而不知图报,反而在哈密处处维护吐鲁番汗国使臣。臣谨记陛下圣训,祖宗之地一寸不可让人。今内外奸贼行事愈发猖狂,兵锋已至城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故臣恭请圣上,秉持大义,准臣出兵以征,剿灭奸贼,收回故土。我军之将士,亦必奋勇杀敌,誓死以待!”
  朱厚照看着表情平静,其实他心里的火比前些天还要大。
  “出了这等事,想必后续还会有军报再来,但兵部转来的这份奏疏,基本也够咱们君臣看个大概了。朕的确出巡在外,但这等军国大事不可耽搁,今日叫诸位前来,就是要做个决断。刚刚杨用修念得很清楚,我大明有十余名将士伤亡……”
  皇帝眼神掠过他们的脸庞,“杀我士兵,这是没将明军放在眼里啊。”
  “臣以为!”王炳忽然开口,“朝廷应当同意靖虏伯所请,支持其率精骑出河西走廊,收复哈密,震慑吐鲁番国!”
  朱厚照笑了起来。
  大明朝的这些个臣子,经过他这些年不懈的‘改造’,总算不在这件事上和他闹别扭了。
  其实王炳想得也很清楚,杨一清和王鏊连皇帝亲征都同意了,他在这里表态支持周尚文出兵,这又有什么问题?
  “好。”皇帝笑了起来,“那这份旨意的基调便这样定了。出兵?”
  “出兵!”王炳作揖行礼。
  “其他人呢?”
  另外的文臣也全都站了起来,“臣等也同意,应派靖虏伯出兵!”
  靳贵补充禀报,“微臣记得,去年甘肃镇有存粮四十余万石,军粮应急足够了,不过臣以为应当再命陕西巡抚将宁夏等地的存粮再调拨给靖虏伯。军需粮草,总是越多越好。而所需的开拔银两也可从陕西府库临时调用,事后再由朝廷补齐。”
  这是具体的方略了。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朕柄国十年,几乎鲜少和诸位爱卿谈论过这样一个议题,今日来了,也不得不讨论了。靳贵刚刚说的,朕都同意,战端一启,是该如此。不过朕还想请诸位思考一个问题……这场仗,准备怎么个打法?
  是将来犯之敌从哈密赶出去,惩戒拜牙即,废了忠顺王,还是允许周尚文继续往西?再去攻打吐鲁番国?如果打下了吐鲁番国,朝廷又要如何治理?”
  换句话说,这是一次简单的防守作战,还是以此为借口长驱直入,真正的拓边百里。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王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道:“臣以为朝廷定的方略,应当不止于哈密,而应同意靖虏伯继续向西开拓疆土。有两个理由,其一,吐鲁番国侵犯我大明在先,他不仁,岂能怪我不义?其二,朝廷限定了停止线,反而令官军难以完全施展,这等自缚手脚的做法岂可为之?”
  “如果是这样的话……”顾佐插话道,“那便有可能是灭国之战了。未虑胜,先虑败,万一靖虏伯行军不力呢?他会不会勉强为之?”
  “可令靖虏伯便宜行事。”顾人仪建议道:“臣以为刚刚靳侍从所言不错,甘肃镇虽有应急之粮草,但战事一旦开启,便无法控制,因而朝廷应当自今日起往西北调拨军需,以备不时之需。只要朝廷供应的军需不断,便让靖虏伯依据战场行事灵活调整……”
  朱厚照接过话头来,眼睛中也闪烁着光芒,“能打下多少,就打下多少。至于打下来以后……”
  王炳磕头,“治理有何难?到时候老臣愿为陛下牧守边疆!”
  “好!”
  他有这样的话,朱厚照就不吝啬称赞了,便是眼睛里也有赞赏。
  王炳的确是在杨一清、王鏊之后,可这么些年他也没掉下去,除了自身有些滑溜以外,他还是抓住了一些关键的东西的。否则又怎么能立得住?
  商议的中间,外面又递来新的消息,
  这等事情,一个个都不敢拖沓,第一时间往屋子里皇帝的手上送。
  朱厚照看了一眼,忽然间喜笑颜开,“虽说今日咱们都被这要紧的军情急报给惊到了,事情也不算什么喜事,不过朕却依然很高兴。因为朕的四位阁臣、大学士竟然都是同样的意见。”
  他晃了晃手中的东西,“杨一清也是两个字,出兵!王炳、杨廷和,朕都不太记得上次你们四人同时拿定一个主意是哪一天了。”
  “君臣一心,朝廷、边镇也是一心,臣敢说,我大明此战必定能克敌制胜,大扬国威!”王炳先把马屁给拍上。
  “好!”朱厚照也升起了几番豪情,他转悠了两圈,理了一下思路,“传朕的旨意,封靖虏伯周尚文为大军主帅,挂西征将军印,加兵部尚书衔,率甘肃镇步卒及精骑四万五千人荡平哈密不忠之臣。
  朕要尤为强调的是,这是国与国之战,不是剿匪、也不是平乱,战事一旦开启,自朕而下,所有人都应以击败敌人为首要,无论是谁,凡行止不利于战,朕必加倍罪之!!
  再有,依靳贵、顾人仪所请,临近甘肃的几镇虽然没有出兵,然同为明军,应当全力支援,不管是粮食、武器,还是药品、战马甚至衣物,都要按甘肃军所需供给。
  最后,甘肃镇以外的边军各镇、京营各卫即日起要加强戒备及整训。”
  最后的半句话不必讲,大家也都知道这是正德皇帝的风格,虽然周尚文失败的概率不大,但战争这种事说不好,之所以要其他兵马这个时候做好准备,就是说万一战事不利,那要能立即接上。
  一切也正如王炳所预料的那样。正德五年到正德十年,皇帝一步步的在准备着应对西北的局势。如今时机一到,哪怕是在南巡途中,那也不能让皇帝的决心有所改变。
  正德十年的这次出兵,也比正德初年要顺利许多。
  尽管如此,顾佐还是建议,“陛下,战事突发,御驾是不是先回京师,以稳定军心民心?”
  “朕让其他边镇和做好准备,这叫做好完全的准备,但南巡并不停止,这是必胜的信心。这个时候匆匆回京,反倒显得朝廷措手不及。”
  朱厚照端正的坐在上方主位,沉声道:“出了这扇门,你们所有人都要对外人讲,朝廷对于西北用兵早有准备,哈密之变也尽在掌握。正德皇帝亲口说的开疆拓土,更非空话!”
  第六百五十五章 旨传、纵奔
  1206年,蒙古乞颜部首领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河源称成吉思汗,并建立大蒙古国。
  统一的蒙古帝国一共有四任可汗。
  铁木真之后,是他的第三子窝阔台汗。
  而后是窝阔台长子贵由汗。
  贵由汗仅在位三年,他去世以后,黄金家族开始经历一定程度的内争,最后是铁木真幼子托雷的长子蒙哥胜出。
  1258年,蒙哥汗在进攻南宋的时候于四川钓鱼城下受阻,数月不能攻克。次年,突然暴亡。
  因为死的实在太过于突然,根本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
  蒙古帝国又一次经历内乱。
  蒙哥的二弟忽必烈、四弟阿里不哥为了汗位而内战五年。
  内战的结果是忽必烈胜利,并在东亚地区建立元朝,然而由于忽必烈的自行即位及行汉法主张,引起蒙古大多数宗派的强烈不满。
  于是蒙古帝国分裂出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在在1368年被朱元璋攻灭。
  察合台汗国在1346年分裂为东西两部,西边的形成了帖木儿帝国,在中亚地区也很有影响力。
  东边的形成了东察合台汗国。
  1365年,已经分裂的东察合台汗国再次分裂,东边是由羽努思汗建立的土鲁番汗国。大致区域就是今天的吐鲁番市。
  西边仍以东察合台汗国自称,并在1514年也就是正德九年,被叶尔羌汗国吞并。
  这时候土鲁番汗国已经传位到第三位大汗速檀满速儿。
  满速尔(亦称曼苏尔)在位时间较长,以汉人的纪元来算,就是从弘治十七年一直到嘉靖二十四年,正好完全覆盖正德。
  其人聪明睿智,处事谨慎。对内镇压异己,对外积极扩张。
  历史上,同样是正德九年,忠顺王拜牙即突然反叛归附满速尔,哈密国被灭。之后满速尔又多次兵犯肃州,致使嘉靖皇帝最终将关西七卫迁回内地,并放弃嘉峪关以西全部土地。
  所谓的关西七卫是明朝在嘉峪关以西设立的七个羁縻卫所,因为卫所的首领都是蒙古人,实际上就是国中之国。
  嘉靖皇帝将他们迁回内地以后,这部分‘蒙古难民’基本上是乐不思蜀,史书记载:种瓜放债,生计百出,皆不愿回故国。
  整个就是把甘肃视为人间天堂。
  所以历史上明朝想要依靠这些当地人恢复哈密国,根本就是没影的事儿。
  而因为关西七卫有羁縻统治的传统,所以根本不为当下的朱厚照所重视,他可不想再来个国中之国。
  正德五年以后,他逐步派遣汉人军队,以他们作为哈密卫,进入哈密城。
  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满速尔的野心,但似乎也没有天兵坐在那里,敌人便望风而逃的效果。
  这,就是此次周尚文突然有此奏的全部背景。
  十年治国,明朝早已不是当初的明朝,甘肃远离中原,而且人口仅有百万,环境又比较恶劣,本来是难以聚拢力量的。
  但如今,周尚文不仅有四万余精兵,而且在其后方,朝廷有力量渊源不断的运送各种物资。
  一句‘加倍罪之’,更是莫大的政治支持。
  朱厚照又不是没干过这样的事,当年封锁鞑靼,内地仍有商户私通资敌的,那都是全家抓起来砍头。
  京师。
  内阁是杨一清和王鏊同坐,这日午后从淮安府传来消息。
  王鏊安坐不住,他起身急问:“陛下怎么说?”
  杨一清一字一字念出来:哈密者唐伊州故地,屯田旧郡非若珠厓可捐也。国家大一统之盛,珠厓尽入编户,而谓伊州外之为可乎?此不可弃之名义也。陛下的意思是说,汉唐故地,不可失。
  这是开宗即明的核心原则。
  而后还有。
  王鏊接到手里来,“……保哈密所以保甘肃也,保甘肃所以保陕西也,若曰哈密难守则弃哈密,然则甘肃难守亦弃甘肃可乎?因弃甘肃遂弃临洮、宁夏可乎?西北二边与虏为邻,退尺寸则失寻丈,是故疆场弃守之议不可不慎也。”
  这是皇帝回应那些西北边陲,人烟稀少,加之无益,失之无损,而且本身就难以防守的说法的。
  到这里,意思已经全部出来了。
  后面便是封周尚文职衔的意思。
  杨一清没有丝毫拖沓,他说道:“我等即刻遵照圣上旨意而行,济之,你亲自拟文,而后我们一同向皇长子禀告用印,再以八百里加急递给周尚文。”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