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折扇这东西, 工艺不复杂,生产过程很简单,盛景意最初看了几种样品, 挑了成本适合、搭配起来好看的扇骨和扇面, 再在扇骨上刻些小花样, 瞧着便有别于市面上粗制滥造的普通扇子。
反正人工便宜,盛景意很乐意把它做得雅致点,这样别家要仿造也得多费些心思。
那扇面, 也是林老板到寺里寻些寄住的读书人照着图样仿的,分诗扇和画扇。
自古以来,寄住在寺庙里的大多是穷书生。
比如当初北朝廷的名相范仲淹便曾在寺中借宿数年、刻苦读书。
再比如唐时有位叫王播的读书人年少时曾寄住在佛寺, 结果惨遭僧人嫌弃欺辱,愤然题诗而去,后来王播发迹后故地重游, 那佛寺的僧人竟用碧纱笼把他的诗给围了起来,以表对他重视!
这些读书人手里没多少钱,心气又高, 寻常活计是没法干的, 平时也就帮人抄抄书写写家书换几个钱。
接到林老板这边的大订单, 这些读书人们都颇为高兴,挑灯夜战把扇面都仿了出来, 不少人对自己的仿作十分满意, 对这种精巧漂亮的折扇也非常喜爱, 大多和林老板商量着少拿几个钱换把扇子。
林老板也大方, 直接给他们一人送了一把, 喜得他们直夸林老板“巾帼不让须眉”。
这批货赶在元宵节前便备好了, 林老板本来还琢磨着也没几个读书人来自己的脂粉店里逛, 不知该怎么把这些又是诗又是画的扇子给卖出去。
没想到昨天夜里,玲珑便找过来告知她把货都送到太平书坊去!
太平书坊和她那脂粉铺子可不一样,太平书坊开在东市,乃是金陵城最繁华的所在,往来的也多是金陵城中的达官贵人,寻常百姓到了东市那些铺子外头都忐忑不已、不敢进去。
林老板昨日要看铺子,没有去看元宵灯会,自也不晓得昨晚秦淮河畔的那场热闹。
她一早把扇子送到太平书坊,也不急着走,转到对面的茶馆楼上叫了壶茶,坐在窗边看着太平书坊那边的动静。
这扇子,真能卖出那样的价钱吗?不会卖不出去吧?按照盛景意的意思,今天还要着手生产第二批,要是卖不出去岂不是要亏本?
当然,这本钱对现在的她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她也投了一半钱进去,要是真卖不动,那么多扇子搁到哪去?
林老板一颗心七上八下,既好奇盛景意她们是怎么搭上太平书坊的,又好奇那折扇到底能不能卖出去。
事实证明,现场打广告的效果还是很好的,林老板茶没喝几口,已见到几个鲜衣怒马的公子哥儿潇洒跨马而来。
这些人显见是官宦子弟,一个两个都是一身锦衣华服,看起来都不是读书的料子,偏却径直停在太平书坊门口。
这群公子哥儿相互见了,都笑嘻嘻地打招呼,一并进了那太平书坊,显见彼此间都是认识的。
不一会,这些公子哥儿又从太平书坊里出来了,他们手里拿着把折扇,走出大门后啪地打开,也不顾外头还是天寒地冻的天气,愣是拿着那扇子慢悠悠地扇了起来。
更夸张的是,他们背后大多跟着三两小厮,此时那些小厮都抱着好几把折扇!
隔着青石板铺成的长街,林老板依稀能听见他们的交谈——
“据说这可是定情之物,送美人正适合,今儿我就去如意楼走一遭!”
“如意楼有什么意思,可惜那千金楼要闭门排戏,要不然我们可以去见见含玉姑娘。”
“不知那《桃花扇》什么时候出,我也想买一本,天知道我多久没买书了。”
“就你认得的那几个字,你看得懂吗?”
“我叫人念给我听不就得了,何必费眼?”
那群公子哥儿边闲聊边上马离开,林老板也听明白了,千金楼昨天肯定在元宵灯会上一鸣惊人,给这折扇做了次活广告。
对盛景意的生意头脑,林老板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佩服。
可惜盛景意不是男孩儿,要不然她一准把盛景意收为义子,这样既可以帮盛景意摆脱贱籍,又可以靠盛景意让林家脂粉铺更上一层楼。
不过,现在也不差,光是卖那口红就已经足以让她把旁边的院子盘下来扩大店面了!
虽然已经有别的脂粉铺子开始仿制她们的口红,她们的生意却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要知道金陵城那么大,人口可是以百万计的,只要能留住现在的客户就够她们赚的了,用不着那么贪心。
最近天气快要转暖,她们马上要上春季新款了,相信一定又能狠赚一笔!
想到马上要掉进自己口袋的银钱,林老板心中一阵火热,正要起身回去看看新店面的装潢情况,余光却扫见对面来了一群书生。
林老板已经离开椅子的屁股又坐了回去,只见那群书生热热闹闹地进去,很快又满面笑容地出来,手里都拿着把折扇,边走还边讨论着上头的诗文和画作。
样板是盛景意给的,林老板记得有十二款诗扇、十二款画扇,每一款的诗文和画作都是不一样的,仔细一品却又各有关联。
由于大伙都没看过完整的《桃花扇》,只能靠上面诗文与画作猜测具体剧情。
第一拨书生走后,又有第二拨书生来了,每个人都乘兴而来、持扇而归。
比起那些钱多到烧手的公子哥儿,这些书生手里就没那么多闲钱了,没法把全套都买了,大多只能买上一把凑凑趣,想要赏玩整套折扇,他们便要凑在一起交流。
于是那些书生本来只是三三两两结伴而来,走时却呼啦啦凑成一群,讨论得热火朝天。
林老板坐在茶馆二楼把一杯茶喝光,对面的太平书坊又有了新动静,书坊里的伙计满面疲色地拿着张告示出来,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大字:今日折扇已售完。
只一盏茶的功夫,这些天赶做出来的折扇就卖完了!
大冬天的,他们眼也不眨地花大价钱买扇子?!
林老板忙付了茶钱,急匆匆赶回西市,敦促自己雇佣的手艺人赶紧多做些白面扇子,她还得去找人画扇面呢!
林老板一通忙活,感觉累得很,又兴奋得很。她叫义子林孟跑千金楼一趟,和盛景意汇报一下太平书坊那边的情况。
林孟乖巧地点头,转头就往外跑,没多久已跑到秦淮河畔。
到了这一带,仿佛连空气都带着几丝脂粉香,他被林老板收容后便住在脂粉铺子里头,早已习惯了这种香味,一路目不斜视地来到千金楼前。
在千金楼门口,林孟碰见正要外出办事的穆大郎。
他在店里见过穆大郎几回,撞见了便乖乖喊人:“穆哥!”
穆大郎朝他点点头,心中却不由想到上回从林家脂粉铺搬回来的那些银子。
这是盛姑娘又赚钱了吗?
他昨夜也跟着花船出去了,听到了那位叫幼晴的姑娘在台上说将来可以在太平书坊买到《桃花扇》,对盛景意的赚钱手段便十分佩服:她竟能借着徐小公子搭上太平书坊这条线!
林孟是来传口信的,没跟穆大郎聊太久,径直入内找玲珑姑姑,由玲珑姑姑引上楼去见盛景意。
“卖完了?”这速度连盛景意都有些意外。
她一琢磨,很快想明白了:应该是徐昭明他们在纨绔圈子里摆显了一番,那些公子哥儿便闻讯而去;那些读书人见了,也跟着去太平书坊走一遭。
这就是圈子的重要性,只要成功打进某个圈子,随随便便就能带动销量。
下回徐小公子过来了,她得邀请徐小公子来看她们排戏,很多事情参与度越高越容易上心!
这里头就涉及到沉没成本的问题,你越是对一件事情付出了无数心血与金钱,越不容易放弃它,毕竟你已经付出这么多了,再抽身岂不是白瞎了前面的投入?
盛景意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交代了林孟几句,又去和盛娘她们说起这一喜讯。
以前戏班子都是达官贵人才养得起的,要是没有钱在手,她们千金楼哪有底气停业排戏?
哪怕只有含玉一个可以上台的姑娘,她们也得咬咬牙开业!
所以钱这东西,当然是越多越好啦。
盛娘早前已经看过相关契书,折扇的利润她们仍旧和林老板对半分,只是得先除去太平书坊的抽成。
这等同于她们还是不需要烦恼生产和销售问题,只需要提供图样和打打广告便能拿到四成半的纯利润!
盛景意心还挺黑,把折扇的价钱定得比寻常扇子高很多,盛娘原本都想着这约莫是个赔本买卖了,没想到头一天就卖光了备了好几天的货!
盛娘从来不知道钱还能这么赚。
她心里既欢喜又担忧,欢喜的自然是她们手里有了余钱,做什么都方便;担忧的却是女儿太出色,又长得貌美如花,若是像那李香君一样被人看上强娶怎么办?
盛娘抬手抚着盛景意的发顶,说道:“钱是赚不完的,记得要见好就收。”
盛景意说道:“我晓得的,我已经让林姐姐去和太平书坊那边商量好,往后每天就卖个十套,绝不多卖。”
别看十套很少,一套一共二十四把,加起来可是两百四十把,让人家读书人每天把一幅画仿个十遍已经是极限了,再多人家得画到吐!
可要是改成雕版印刷的,感觉又没有那个味,所以还是控制一下数量比较好,免得还没到花朝节整个市场就饱和了。
要是产能还能再提高一把,也不用急着往外卖,大可存着等花朝节后卖。
到那时书出来了,天气也暖和了,扇子能卖得更好!
更何况卖少点也有卖少点的好处,很多人买不起整套,免不了就要和别人交换着赏玩,顺便讨论一下诗画之中暗藏的剧情线。
讨论度一上来,期待《桃花扇》的书和演出的人会越来越多,指不定连原本不感兴趣的人都生出看看它的想法——毕竟大家都在讨论,你一无所知岂不是很不合群?
盛娘听盛景意偎在自己怀里细细地和自己讲着里头的门道,心情更加复杂了。
她对盛景意说道:“你三娘明日要去天禧寺还愿,你陪她去吧。”
自从这孩子痴病好了,小脑瓜子就没停过,连卖个扇子都弄这么多弯弯绕绕,她着实有些放心不下。
还是得让这孩子去佛祖面前走一遭,让佛祖保佑保佑她,免得哪天那些被她坑过钱的人反应过来要找她麻烦!
※※※※※※※※※※※※※※※※※※※※
小意儿:佛祖在上!
小意儿:听说你们和尚不用交税,钱是不是很多……(搓手手
和尚:滚!!!
*
第二更!
勤快如斯!
大家!多夸夸甜甜春!甜甜春才能坚持二更呀!
反正人工便宜,盛景意很乐意把它做得雅致点,这样别家要仿造也得多费些心思。
那扇面, 也是林老板到寺里寻些寄住的读书人照着图样仿的,分诗扇和画扇。
自古以来,寄住在寺庙里的大多是穷书生。
比如当初北朝廷的名相范仲淹便曾在寺中借宿数年、刻苦读书。
再比如唐时有位叫王播的读书人年少时曾寄住在佛寺, 结果惨遭僧人嫌弃欺辱,愤然题诗而去,后来王播发迹后故地重游, 那佛寺的僧人竟用碧纱笼把他的诗给围了起来,以表对他重视!
这些读书人手里没多少钱,心气又高, 寻常活计是没法干的, 平时也就帮人抄抄书写写家书换几个钱。
接到林老板这边的大订单, 这些读书人们都颇为高兴,挑灯夜战把扇面都仿了出来, 不少人对自己的仿作十分满意, 对这种精巧漂亮的折扇也非常喜爱, 大多和林老板商量着少拿几个钱换把扇子。
林老板也大方, 直接给他们一人送了一把, 喜得他们直夸林老板“巾帼不让须眉”。
这批货赶在元宵节前便备好了, 林老板本来还琢磨着也没几个读书人来自己的脂粉店里逛, 不知该怎么把这些又是诗又是画的扇子给卖出去。
没想到昨天夜里,玲珑便找过来告知她把货都送到太平书坊去!
太平书坊和她那脂粉铺子可不一样,太平书坊开在东市,乃是金陵城最繁华的所在,往来的也多是金陵城中的达官贵人,寻常百姓到了东市那些铺子外头都忐忑不已、不敢进去。
林老板昨日要看铺子,没有去看元宵灯会,自也不晓得昨晚秦淮河畔的那场热闹。
她一早把扇子送到太平书坊,也不急着走,转到对面的茶馆楼上叫了壶茶,坐在窗边看着太平书坊那边的动静。
这扇子,真能卖出那样的价钱吗?不会卖不出去吧?按照盛景意的意思,今天还要着手生产第二批,要是卖不出去岂不是要亏本?
当然,这本钱对现在的她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她也投了一半钱进去,要是真卖不动,那么多扇子搁到哪去?
林老板一颗心七上八下,既好奇盛景意她们是怎么搭上太平书坊的,又好奇那折扇到底能不能卖出去。
事实证明,现场打广告的效果还是很好的,林老板茶没喝几口,已见到几个鲜衣怒马的公子哥儿潇洒跨马而来。
这些人显见是官宦子弟,一个两个都是一身锦衣华服,看起来都不是读书的料子,偏却径直停在太平书坊门口。
这群公子哥儿相互见了,都笑嘻嘻地打招呼,一并进了那太平书坊,显见彼此间都是认识的。
不一会,这些公子哥儿又从太平书坊里出来了,他们手里拿着把折扇,走出大门后啪地打开,也不顾外头还是天寒地冻的天气,愣是拿着那扇子慢悠悠地扇了起来。
更夸张的是,他们背后大多跟着三两小厮,此时那些小厮都抱着好几把折扇!
隔着青石板铺成的长街,林老板依稀能听见他们的交谈——
“据说这可是定情之物,送美人正适合,今儿我就去如意楼走一遭!”
“如意楼有什么意思,可惜那千金楼要闭门排戏,要不然我们可以去见见含玉姑娘。”
“不知那《桃花扇》什么时候出,我也想买一本,天知道我多久没买书了。”
“就你认得的那几个字,你看得懂吗?”
“我叫人念给我听不就得了,何必费眼?”
那群公子哥儿边闲聊边上马离开,林老板也听明白了,千金楼昨天肯定在元宵灯会上一鸣惊人,给这折扇做了次活广告。
对盛景意的生意头脑,林老板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佩服。
可惜盛景意不是男孩儿,要不然她一准把盛景意收为义子,这样既可以帮盛景意摆脱贱籍,又可以靠盛景意让林家脂粉铺更上一层楼。
不过,现在也不差,光是卖那口红就已经足以让她把旁边的院子盘下来扩大店面了!
虽然已经有别的脂粉铺子开始仿制她们的口红,她们的生意却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要知道金陵城那么大,人口可是以百万计的,只要能留住现在的客户就够她们赚的了,用不着那么贪心。
最近天气快要转暖,她们马上要上春季新款了,相信一定又能狠赚一笔!
想到马上要掉进自己口袋的银钱,林老板心中一阵火热,正要起身回去看看新店面的装潢情况,余光却扫见对面来了一群书生。
林老板已经离开椅子的屁股又坐了回去,只见那群书生热热闹闹地进去,很快又满面笑容地出来,手里都拿着把折扇,边走还边讨论着上头的诗文和画作。
样板是盛景意给的,林老板记得有十二款诗扇、十二款画扇,每一款的诗文和画作都是不一样的,仔细一品却又各有关联。
由于大伙都没看过完整的《桃花扇》,只能靠上面诗文与画作猜测具体剧情。
第一拨书生走后,又有第二拨书生来了,每个人都乘兴而来、持扇而归。
比起那些钱多到烧手的公子哥儿,这些书生手里就没那么多闲钱了,没法把全套都买了,大多只能买上一把凑凑趣,想要赏玩整套折扇,他们便要凑在一起交流。
于是那些书生本来只是三三两两结伴而来,走时却呼啦啦凑成一群,讨论得热火朝天。
林老板坐在茶馆二楼把一杯茶喝光,对面的太平书坊又有了新动静,书坊里的伙计满面疲色地拿着张告示出来,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大字:今日折扇已售完。
只一盏茶的功夫,这些天赶做出来的折扇就卖完了!
大冬天的,他们眼也不眨地花大价钱买扇子?!
林老板忙付了茶钱,急匆匆赶回西市,敦促自己雇佣的手艺人赶紧多做些白面扇子,她还得去找人画扇面呢!
林老板一通忙活,感觉累得很,又兴奋得很。她叫义子林孟跑千金楼一趟,和盛景意汇报一下太平书坊那边的情况。
林孟乖巧地点头,转头就往外跑,没多久已跑到秦淮河畔。
到了这一带,仿佛连空气都带着几丝脂粉香,他被林老板收容后便住在脂粉铺子里头,早已习惯了这种香味,一路目不斜视地来到千金楼前。
在千金楼门口,林孟碰见正要外出办事的穆大郎。
他在店里见过穆大郎几回,撞见了便乖乖喊人:“穆哥!”
穆大郎朝他点点头,心中却不由想到上回从林家脂粉铺搬回来的那些银子。
这是盛姑娘又赚钱了吗?
他昨夜也跟着花船出去了,听到了那位叫幼晴的姑娘在台上说将来可以在太平书坊买到《桃花扇》,对盛景意的赚钱手段便十分佩服:她竟能借着徐小公子搭上太平书坊这条线!
林孟是来传口信的,没跟穆大郎聊太久,径直入内找玲珑姑姑,由玲珑姑姑引上楼去见盛景意。
“卖完了?”这速度连盛景意都有些意外。
她一琢磨,很快想明白了:应该是徐昭明他们在纨绔圈子里摆显了一番,那些公子哥儿便闻讯而去;那些读书人见了,也跟着去太平书坊走一遭。
这就是圈子的重要性,只要成功打进某个圈子,随随便便就能带动销量。
下回徐小公子过来了,她得邀请徐小公子来看她们排戏,很多事情参与度越高越容易上心!
这里头就涉及到沉没成本的问题,你越是对一件事情付出了无数心血与金钱,越不容易放弃它,毕竟你已经付出这么多了,再抽身岂不是白瞎了前面的投入?
盛景意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交代了林孟几句,又去和盛娘她们说起这一喜讯。
以前戏班子都是达官贵人才养得起的,要是没有钱在手,她们千金楼哪有底气停业排戏?
哪怕只有含玉一个可以上台的姑娘,她们也得咬咬牙开业!
所以钱这东西,当然是越多越好啦。
盛娘早前已经看过相关契书,折扇的利润她们仍旧和林老板对半分,只是得先除去太平书坊的抽成。
这等同于她们还是不需要烦恼生产和销售问题,只需要提供图样和打打广告便能拿到四成半的纯利润!
盛景意心还挺黑,把折扇的价钱定得比寻常扇子高很多,盛娘原本都想着这约莫是个赔本买卖了,没想到头一天就卖光了备了好几天的货!
盛娘从来不知道钱还能这么赚。
她心里既欢喜又担忧,欢喜的自然是她们手里有了余钱,做什么都方便;担忧的却是女儿太出色,又长得貌美如花,若是像那李香君一样被人看上强娶怎么办?
盛娘抬手抚着盛景意的发顶,说道:“钱是赚不完的,记得要见好就收。”
盛景意说道:“我晓得的,我已经让林姐姐去和太平书坊那边商量好,往后每天就卖个十套,绝不多卖。”
别看十套很少,一套一共二十四把,加起来可是两百四十把,让人家读书人每天把一幅画仿个十遍已经是极限了,再多人家得画到吐!
可要是改成雕版印刷的,感觉又没有那个味,所以还是控制一下数量比较好,免得还没到花朝节整个市场就饱和了。
要是产能还能再提高一把,也不用急着往外卖,大可存着等花朝节后卖。
到那时书出来了,天气也暖和了,扇子能卖得更好!
更何况卖少点也有卖少点的好处,很多人买不起整套,免不了就要和别人交换着赏玩,顺便讨论一下诗画之中暗藏的剧情线。
讨论度一上来,期待《桃花扇》的书和演出的人会越来越多,指不定连原本不感兴趣的人都生出看看它的想法——毕竟大家都在讨论,你一无所知岂不是很不合群?
盛娘听盛景意偎在自己怀里细细地和自己讲着里头的门道,心情更加复杂了。
她对盛景意说道:“你三娘明日要去天禧寺还愿,你陪她去吧。”
自从这孩子痴病好了,小脑瓜子就没停过,连卖个扇子都弄这么多弯弯绕绕,她着实有些放心不下。
还是得让这孩子去佛祖面前走一遭,让佛祖保佑保佑她,免得哪天那些被她坑过钱的人反应过来要找她麻烦!
※※※※※※※※※※※※※※※※※※※※
小意儿:佛祖在上!
小意儿:听说你们和尚不用交税,钱是不是很多……(搓手手
和尚:滚!!!
*
第二更!
勤快如斯!
大家!多夸夸甜甜春!甜甜春才能坚持二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