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清俄密约 暗箭来袭
乾清宫,一屋子的君臣,齐聚大殿之上。
“老佛爷,事情就是这样的,俄国人愿意帮忙,不过他们的条件也很苛刻,要关外三省的路权与阻截旅顺港口……”
奕?沉声说道。
“什么?路权与旅顺港?想得美!”
李鸿藻率先站出来,急声叫道:“王爷,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答应,俄国人狼子野心,对关外三省窥伺已久,如果答应了他们的条件,那关外就不在我们掌控之中了!”
翁同龢沉声道:“不错,路权涉及到国家命脉,一旦让俄国人掌握了路权,到处修建铁路,那关外就彻底落入俄国人的掌控之下了,至于旅顺港,一旦让俄国人掌握了,更是直接威胁到了京畿的安全,无论如何不能答应!”
慈禧冷哼道:“哼哼,你们两个说的倒是轻巧,难道现在关外三省就在朝廷的掌控之下吗?俄国人狼子野心无非是为了些许利益而已,袁啸呢?那是要亡我大清的江山社稷,一个是心腹之患,一个是疥癣之疾,难道你们掂不轻其中的分量吗?哀家宁可将关外拱手让给俄国人,也绝对不能让袁啸一步步的坐大,袁啸不死,哀家心永不安!”
翁同龢急声道:“老佛爷,袁啸再怎么样,也是大清的臣民啊,现在奉天的那些骨干们,大多也都是原来朝廷的臣子,徐邦道、聂士成等人同样都是素有忠勇之名的将领,这一次自治,原本就是因为日本人进逼太甚惹来的后果,如果朝廷施行怀柔之策,免去他们所有人的过犯,允许他们官复原职,朝廷永不追究,臣不相信他们还会继续跟随袁啸造反,他们如今跟随袁啸,不过是因为担心朝廷对他们秋后算账而已啊……”
“住口!”
慈禧登时暴怒,喝道:“翁同龢,你现在又说他们忠勇了,早前怎么不说?现在这些人造反了,你却说他们忠勇?你居心何在?哀家这一次必定要剿灭袁啸,绝对不允许他们存在,他是大清的臣民又如何?难道捻匪跟红毛就不是大清的臣民吗?不照样造反,差点将大清江山撕的粉碎?哀家绝对不允许捻匪跟红毛的事情再度上演!还有,袁啸几次三番煽动朝廷将领加入抗倭军,对抗日本,虽然赶走了日本人,但是最终呢,代价还不是让我们来承担?一千万两白银的赔偿啊,一千万两!有了这一千万两,我们即便是在筹建一支精锐力量,都足够了!就是袁啸,让朝廷颜面尽失,颜面尽失啊!”
奕?嗫嚅问道:“老佛爷,您的意思是,要借助俄国人的势力,将袁啸一举灭掉?可是,袁啸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啊,倭寇出动了近十万兵力,不照样功败垂成,最终被袁啸赶出辽东了吗?”
慈禧冷哼道:“老六,即便是袁啸击退了日本人,他不照样也是元气大伤?它能够击败日本人,凭借的无非就是聂士成与新军与金旅一带的兵力,还有就是旅顺口与金州的家底,没有任何的补充,现在与日本连场大战,武器弹药消耗的也差不多了,正是最为虚弱的时候,现在不出兵,等到袁啸彻底缓过劲来,那就更加没有机会了!我们必须要借助俄国人的势力,彻底将袁啸剿灭!少荃!”
一旁的李鸿章连忙躬身道:“老佛爷!”
慈禧答道:“跟俄国人谈判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尽可能多的拿到俄国人的助力,条件能够压缩一下就压缩一些,只要能够围剿掉袁啸,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哀家都愿意!”
李鸿章心头苦笑,这个老佛爷又开始犯浑了啊,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愿意,难道袁啸就这么招他嫉恨?如果真的能够将袁啸召入朝廷的话,那绝对是大清中兴的一大契机啊,可是,现在的老佛爷已经铁了心了,就是要将袁啸置于死地,天王老子都甭想让他改变主意!
“嗻!”
慈禧吩咐下来,那没有人能够违逆得了,李鸿章也只能照做了。
李鸿章再度召见了咔西尼,同咔西尼展开了会谈,经过了一轮轮艰苦的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
咔西尼承诺,第一,俄国人会出面致电袁啸,要求袁啸将兵力撤回到奉天境内;第二,如果袁啸一意孤行,俄国人会径直从海参崴出兵,将袁啸赶出吉林与黑龙江;第三,俄国人愿意向朝廷提供一千万两白银的无息贷款,用于朝廷筹建新军,清廷分八年还清;第四,日本如果再度向清国发动进攻,俄国人负有出面阻止日本的义务;
相应的,李鸿章答应,第一,允许俄国人在关外三省勘探地形,修建铁路,允许俄国人在关外三省驻兵,保护俄国侨民以及货物的安全;第二,允许俄国人租借旅顺港,为期二十年,每年租金白银十万两,租期届满,俄国有优先续租的权利;第三,同时俄国人拥有在旅顺口驻军以及在关外自由经商的权力;第四,俄国人有在关外勘探矿产,开采矿山的权力。
用关外三省的命脉,来换取俄国人的全面支持,不得不说,这可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招数,条约一经签订,那就意味着俄国人完全可以绕开袁啸,独自开发关外三省的铁路与矿产,同时还可以在旅顺口驻军,釜底抽薪,将袁啸置于极度被动的位置。
李鸿章将条件都给了俄国人,俄国人必然要维护条约中俄国人的权益,袁啸能干?绝对不会答应的?两虎夺食,想不打起来都不行!
慈禧与李鸿章打得算盘太精明了,俄国人自然是更加的精明,一旦条约实现,那俄国人在关外三省的影响力将会大幅提升,无人能出其右!
只不过,这样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到了袁啸那里,就是打死袁啸,将袁啸撕成肉沫,袁啸也绝对不会答应的,大义所在,粉身碎骨,也绝对不能退让半步,袁啸还不知道,一场巨大的动荡,正在向着自己扑来。
“老佛爷,事情就是这样的,俄国人愿意帮忙,不过他们的条件也很苛刻,要关外三省的路权与阻截旅顺港口……”
奕?沉声说道。
“什么?路权与旅顺港?想得美!”
李鸿藻率先站出来,急声叫道:“王爷,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答应,俄国人狼子野心,对关外三省窥伺已久,如果答应了他们的条件,那关外就不在我们掌控之中了!”
翁同龢沉声道:“不错,路权涉及到国家命脉,一旦让俄国人掌握了路权,到处修建铁路,那关外就彻底落入俄国人的掌控之下了,至于旅顺港,一旦让俄国人掌握了,更是直接威胁到了京畿的安全,无论如何不能答应!”
慈禧冷哼道:“哼哼,你们两个说的倒是轻巧,难道现在关外三省就在朝廷的掌控之下吗?俄国人狼子野心无非是为了些许利益而已,袁啸呢?那是要亡我大清的江山社稷,一个是心腹之患,一个是疥癣之疾,难道你们掂不轻其中的分量吗?哀家宁可将关外拱手让给俄国人,也绝对不能让袁啸一步步的坐大,袁啸不死,哀家心永不安!”
翁同龢急声道:“老佛爷,袁啸再怎么样,也是大清的臣民啊,现在奉天的那些骨干们,大多也都是原来朝廷的臣子,徐邦道、聂士成等人同样都是素有忠勇之名的将领,这一次自治,原本就是因为日本人进逼太甚惹来的后果,如果朝廷施行怀柔之策,免去他们所有人的过犯,允许他们官复原职,朝廷永不追究,臣不相信他们还会继续跟随袁啸造反,他们如今跟随袁啸,不过是因为担心朝廷对他们秋后算账而已啊……”
“住口!”
慈禧登时暴怒,喝道:“翁同龢,你现在又说他们忠勇了,早前怎么不说?现在这些人造反了,你却说他们忠勇?你居心何在?哀家这一次必定要剿灭袁啸,绝对不允许他们存在,他是大清的臣民又如何?难道捻匪跟红毛就不是大清的臣民吗?不照样造反,差点将大清江山撕的粉碎?哀家绝对不允许捻匪跟红毛的事情再度上演!还有,袁啸几次三番煽动朝廷将领加入抗倭军,对抗日本,虽然赶走了日本人,但是最终呢,代价还不是让我们来承担?一千万两白银的赔偿啊,一千万两!有了这一千万两,我们即便是在筹建一支精锐力量,都足够了!就是袁啸,让朝廷颜面尽失,颜面尽失啊!”
奕?嗫嚅问道:“老佛爷,您的意思是,要借助俄国人的势力,将袁啸一举灭掉?可是,袁啸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啊,倭寇出动了近十万兵力,不照样功败垂成,最终被袁啸赶出辽东了吗?”
慈禧冷哼道:“老六,即便是袁啸击退了日本人,他不照样也是元气大伤?它能够击败日本人,凭借的无非就是聂士成与新军与金旅一带的兵力,还有就是旅顺口与金州的家底,没有任何的补充,现在与日本连场大战,武器弹药消耗的也差不多了,正是最为虚弱的时候,现在不出兵,等到袁啸彻底缓过劲来,那就更加没有机会了!我们必须要借助俄国人的势力,彻底将袁啸剿灭!少荃!”
一旁的李鸿章连忙躬身道:“老佛爷!”
慈禧答道:“跟俄国人谈判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尽可能多的拿到俄国人的助力,条件能够压缩一下就压缩一些,只要能够围剿掉袁啸,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哀家都愿意!”
李鸿章心头苦笑,这个老佛爷又开始犯浑了啊,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愿意,难道袁啸就这么招他嫉恨?如果真的能够将袁啸召入朝廷的话,那绝对是大清中兴的一大契机啊,可是,现在的老佛爷已经铁了心了,就是要将袁啸置于死地,天王老子都甭想让他改变主意!
“嗻!”
慈禧吩咐下来,那没有人能够违逆得了,李鸿章也只能照做了。
李鸿章再度召见了咔西尼,同咔西尼展开了会谈,经过了一轮轮艰苦的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
咔西尼承诺,第一,俄国人会出面致电袁啸,要求袁啸将兵力撤回到奉天境内;第二,如果袁啸一意孤行,俄国人会径直从海参崴出兵,将袁啸赶出吉林与黑龙江;第三,俄国人愿意向朝廷提供一千万两白银的无息贷款,用于朝廷筹建新军,清廷分八年还清;第四,日本如果再度向清国发动进攻,俄国人负有出面阻止日本的义务;
相应的,李鸿章答应,第一,允许俄国人在关外三省勘探地形,修建铁路,允许俄国人在关外三省驻兵,保护俄国侨民以及货物的安全;第二,允许俄国人租借旅顺港,为期二十年,每年租金白银十万两,租期届满,俄国有优先续租的权利;第三,同时俄国人拥有在旅顺口驻军以及在关外自由经商的权力;第四,俄国人有在关外勘探矿产,开采矿山的权力。
用关外三省的命脉,来换取俄国人的全面支持,不得不说,这可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招数,条约一经签订,那就意味着俄国人完全可以绕开袁啸,独自开发关外三省的铁路与矿产,同时还可以在旅顺口驻军,釜底抽薪,将袁啸置于极度被动的位置。
李鸿章将条件都给了俄国人,俄国人必然要维护条约中俄国人的权益,袁啸能干?绝对不会答应的?两虎夺食,想不打起来都不行!
慈禧与李鸿章打得算盘太精明了,俄国人自然是更加的精明,一旦条约实现,那俄国人在关外三省的影响力将会大幅提升,无人能出其右!
只不过,这样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到了袁啸那里,就是打死袁啸,将袁啸撕成肉沫,袁啸也绝对不会答应的,大义所在,粉身碎骨,也绝对不能退让半步,袁啸还不知道,一场巨大的动荡,正在向着自己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