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科举三
四月初六,艳阳高照。
几天前刚刚下过一场春雨,更显得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相嵌着一朵朵洁白无瑕的云朵。在微风的吹拂下,犹如万马奔腾,又仿佛一道道惊涛骇浪。
自从天启四年以来,北方地区每年也缺少雨水。到了今天四月,春雨终于如期而来。这一场春雨来的非常及时,刚刚播下春耕的种子有了这一场春雨浇灌,很快就会生根发芽。
在遥远之处,隐隐约约可见一座座田庄。在微风中,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伴随着柳丝一起舞蹈,诉说着春光的美好。
临汾县城、阳曲王府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考场。几百多名来自平阳府各地的落魄文人纷纷进入考场之内,迎接着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场考举。
这一次科举分为三天,第一天考两场。第一场是最简单的识字,时间一个半时辰,从辰时一刻开始,到巳时三刻结束。考完之后,休息一个半时辰,到了午时一刻开始第二场考试。第二场靠算术,共有题目五十道,时间也定为一个半时辰。到了申时三刻,考生全部离开考场。
第二日考一场,只考策论。时间两个时辰,从辰时一刻开始,到午时一刻结束。
第三日考医学、西学、杂学等非传统的科目,任何考生都可以前来参加。答对者给予加分,答错者减分。
识字、算术、策论三科每科总分一百,医学、西学、杂学三科题目较少,每科只有十道题目。总分也只有五十。
卯时一刻,天空刚刚放亮。程皓就早早的起身。排队在考场之外。
程皓是这次参加科举的士子中唯一一个秀才,他本人虽然年少。但是却出自富绅之家,也算是年少成名的英才。与李翰赵瑨等或是得罪权贵、或是家破人亡的士子不同,程皓本人是主动来投的第一名有功名的读书人。
他出身豪富,少年时就比较叛逆,思想也与常人大不相同,常常想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虽然他少有才名,早早的考中了秀才,但是因为离经叛道的思想怎么也隐藏不住,所以才不被考官所喜欢。连续两次乡试也没能高中。
这一次刘宣开办科举,程皓不顾亲朋的反对,冲破了重重阻碍赶来应试,在平阳府几千个秀才中也是第一人。
排在他深厚的落魄文人名叫袁镇,看上去二十多岁,早年间上过私塾。但是此人记性不好,三番五次连一个童生也考不中。因为家境贫寒,此人一直非常落魄,最后只能以走街串巷与人算卦为生。
这两人的性格差异。生活习性非常之大,现在却在同一个考场中为自己的前途拼搏。两人考试的牌号也紧紧相连,距离也只有一步之遥。
等到了辰时一刻,第一场考试已经开始。这一场对于程皓而言非常简单。仅仅半个时辰,程皓就默写出了一千个不同的汉字。他仔细的检查了一遍,眼见没有错别字。卷面也没有污点,就早早的将考卷上交考官手中。
这一次科举的主考官共有四人。分别是军医处长冯吉仁,霍州知府李翰。刘宣的文书赵瑨,再加上刘宣本人。从主考官的人选上来看,就可以知道刘宣对于这次科举是多么重视了。
这一场对于大部分读书人都比较简单,等到了交卷的时间,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完成了答案。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程皓啃了几口干粮稍微打了一个盹儿,就迎来了第二场考试。
这一场考算术,主要题目大部分改编自九章算术等传统算经之中。程皓抬眼望去,只见这些题目密密麻麻,居然有五十道之多。对于算经,程皓虽然有所涉猎,但是毕竟不是非常精通,毕竟他毕生大部分时间,几乎都用来背诵四书五经,。
“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斜东北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
“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人数、物价共几何。”
程皓越往下看,越发觉得头晕脑胀,他只能知道第一第二题可能出自勾股一章,第三题应该是九章算术的盈亏。他虽然对于算经之类的杂书有所了解,不会彻底抓瞎。但是想要解开这五十道题目,几乎已经是毫无可能了。
程皓大致看了一眼,将自己有些把握的题目算出了五六道,还没等他松一口气,只见已经到了交卷之时。对此程皓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将自己的答案交了上去。
考完了这一场,第一天已经过去。第二日只考一场,就是策论。对于策论程皓非常了解,毕竟唐宋之时就是以策论为主,像六国论、过秦论之类的名篇,程皓也是倒背如流。
这一场策论的题目为“论各朝税政得失”,凭借着深厚的文学功底,程皓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一篇策论。虽然他的答案空洞无物,几乎有些文不对题。但是相比于上一场的煎熬,这一场程皓几乎是如鱼得水,相当轻松自在。
考完了策论,三大主科已经全部考完。剩下的医学、西学、杂学都是加分科目,程皓本人既不通医学,对于西学更是从未听闻,只对于杂学有些了解。所以他明天只会选择杂学科目的考试。
与程皓相反,袁镇虽然没有考上功名,但是却自学过算经。他本打算即便不能中举,也能给人当一个账房先生。遇上了第二场考试,虽然题目有些艰难,但是袁镇还是答上了三十多道题目。
至于第三场,袁镇这种底层的读书人更不可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策论。他只能勉强将就的胡扯了一番,在文章中痛骂了朝廷几句,糊里糊涂的将这一场考试应付过去。
至于第三天的加分科目,袁镇对于医学稍有了解,也只准备参加这一门的考试。
在这些士子忙忙碌碌之中,三天的考试终于完毕,两日之后就是放榜之时,也不知道谁能高中头名。(未完待续。。)
几天前刚刚下过一场春雨,更显得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相嵌着一朵朵洁白无瑕的云朵。在微风的吹拂下,犹如万马奔腾,又仿佛一道道惊涛骇浪。
自从天启四年以来,北方地区每年也缺少雨水。到了今天四月,春雨终于如期而来。这一场春雨来的非常及时,刚刚播下春耕的种子有了这一场春雨浇灌,很快就会生根发芽。
在遥远之处,隐隐约约可见一座座田庄。在微风中,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伴随着柳丝一起舞蹈,诉说着春光的美好。
临汾县城、阳曲王府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考场。几百多名来自平阳府各地的落魄文人纷纷进入考场之内,迎接着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场考举。
这一次科举分为三天,第一天考两场。第一场是最简单的识字,时间一个半时辰,从辰时一刻开始,到巳时三刻结束。考完之后,休息一个半时辰,到了午时一刻开始第二场考试。第二场靠算术,共有题目五十道,时间也定为一个半时辰。到了申时三刻,考生全部离开考场。
第二日考一场,只考策论。时间两个时辰,从辰时一刻开始,到午时一刻结束。
第三日考医学、西学、杂学等非传统的科目,任何考生都可以前来参加。答对者给予加分,答错者减分。
识字、算术、策论三科每科总分一百,医学、西学、杂学三科题目较少,每科只有十道题目。总分也只有五十。
卯时一刻,天空刚刚放亮。程皓就早早的起身。排队在考场之外。
程皓是这次参加科举的士子中唯一一个秀才,他本人虽然年少。但是却出自富绅之家,也算是年少成名的英才。与李翰赵瑨等或是得罪权贵、或是家破人亡的士子不同,程皓本人是主动来投的第一名有功名的读书人。
他出身豪富,少年时就比较叛逆,思想也与常人大不相同,常常想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虽然他少有才名,早早的考中了秀才,但是因为离经叛道的思想怎么也隐藏不住,所以才不被考官所喜欢。连续两次乡试也没能高中。
这一次刘宣开办科举,程皓不顾亲朋的反对,冲破了重重阻碍赶来应试,在平阳府几千个秀才中也是第一人。
排在他深厚的落魄文人名叫袁镇,看上去二十多岁,早年间上过私塾。但是此人记性不好,三番五次连一个童生也考不中。因为家境贫寒,此人一直非常落魄,最后只能以走街串巷与人算卦为生。
这两人的性格差异。生活习性非常之大,现在却在同一个考场中为自己的前途拼搏。两人考试的牌号也紧紧相连,距离也只有一步之遥。
等到了辰时一刻,第一场考试已经开始。这一场对于程皓而言非常简单。仅仅半个时辰,程皓就默写出了一千个不同的汉字。他仔细的检查了一遍,眼见没有错别字。卷面也没有污点,就早早的将考卷上交考官手中。
这一次科举的主考官共有四人。分别是军医处长冯吉仁,霍州知府李翰。刘宣的文书赵瑨,再加上刘宣本人。从主考官的人选上来看,就可以知道刘宣对于这次科举是多么重视了。
这一场对于大部分读书人都比较简单,等到了交卷的时间,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完成了答案。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程皓啃了几口干粮稍微打了一个盹儿,就迎来了第二场考试。
这一场考算术,主要题目大部分改编自九章算术等传统算经之中。程皓抬眼望去,只见这些题目密密麻麻,居然有五十道之多。对于算经,程皓虽然有所涉猎,但是毕竟不是非常精通,毕竟他毕生大部分时间,几乎都用来背诵四书五经,。
“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斜东北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
“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人数、物价共几何。”
程皓越往下看,越发觉得头晕脑胀,他只能知道第一第二题可能出自勾股一章,第三题应该是九章算术的盈亏。他虽然对于算经之类的杂书有所了解,不会彻底抓瞎。但是想要解开这五十道题目,几乎已经是毫无可能了。
程皓大致看了一眼,将自己有些把握的题目算出了五六道,还没等他松一口气,只见已经到了交卷之时。对此程皓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将自己的答案交了上去。
考完了这一场,第一天已经过去。第二日只考一场,就是策论。对于策论程皓非常了解,毕竟唐宋之时就是以策论为主,像六国论、过秦论之类的名篇,程皓也是倒背如流。
这一场策论的题目为“论各朝税政得失”,凭借着深厚的文学功底,程皓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一篇策论。虽然他的答案空洞无物,几乎有些文不对题。但是相比于上一场的煎熬,这一场程皓几乎是如鱼得水,相当轻松自在。
考完了策论,三大主科已经全部考完。剩下的医学、西学、杂学都是加分科目,程皓本人既不通医学,对于西学更是从未听闻,只对于杂学有些了解。所以他明天只会选择杂学科目的考试。
与程皓相反,袁镇虽然没有考上功名,但是却自学过算经。他本打算即便不能中举,也能给人当一个账房先生。遇上了第二场考试,虽然题目有些艰难,但是袁镇还是答上了三十多道题目。
至于第三场,袁镇这种底层的读书人更不可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策论。他只能勉强将就的胡扯了一番,在文章中痛骂了朝廷几句,糊里糊涂的将这一场考试应付过去。
至于第三天的加分科目,袁镇对于医学稍有了解,也只准备参加这一门的考试。
在这些士子忙忙碌碌之中,三天的考试终于完毕,两日之后就是放榜之时,也不知道谁能高中头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