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二十三, 糖瓜粘;二十四, 扫房子;二十五, 磨豆腐;二十六, 炖羊肉;二十七, 宰公鸡;二十八, 把面发;二十九, 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
腊月二十三,整个长河村或者说整个景朝都变的热闹起来,辛苦了一年, 现在是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个节日。
二十三是小年, 也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 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一些甜的东西抹在灶王爷的嘴上,好让他“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
除此以外, 还要贴春联, 剪窗花。傅家的春联不用说, 全是傅老秀才写的。贴春联也有讲究, 要有神必贴, 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可比现代要隆重多了。
比如家里有井, 要贴井神联, “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家里有树,要贴“根深叶茂”,家里有石磨,要贴“白虎大吉”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门口的春联,这是一家的门面,尤其傅家刚搬了新家,傅老秀才想了好几天,又写废了很多纸,这才写出一副满意的春联贴在了家门口。
望着那高高的门楼,火红的春联,傅老秀才拈须而笑,傅折桂叫他吃早饭他都不理,最后还是被周氏埋怨了一通,他这才意犹未尽的进来吃早饭。
吃完早饭,傅老秀才也没闲着,他答应了要帮村民写春联的,可不能食言。
村民都夸傅老秀才字写的好,春联写的更好,傅老秀才忙的手脚不沾地,也一点没有疲累的意思,好像以前那个病病歪歪的人不是他一样。
“你看你爹,又在得瑟。一会儿让风给吹着了,他就老实了。”周氏拿着剪刀,一边剪窗花,一边看着外面埋怨道。
“爹这是高兴。”傅折桂也拿着剪刀跟着周氏剪窗花,只是,周氏那剪子一动,剪出来的就是喜鹊登梅,她吭哧半天,剪出来的只剩下梅了,那喜鹊却不知道去了哪里。
不甘心啊,傅折桂又剪了一个狮子滚绣球,嗯,好大一个太阳,傅折桂举着自己的作品,差点笑出声。
“你快别剪了,好好的红纸。”周氏瞄了傅折桂一眼,有些心疼的道。
“那我不剪了。”傅折桂也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了,放下剪刀,拿起周氏的剪纸看着。那二龙戏珠,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周氏剪的真是活灵活现,看的傅折桂佩服不已。
“娘,你这也剪的太好了吧,跟谁学的?”傅折桂惊叹道。
“还用跟谁学?自己看着看着就会了呗。九岁开始,一帮小姐妹里面就属我剪的窗花最好了。那时候,红纸多贵啊,每年就盼着这个时候能动一动剪刀,把早就想好的样子剪出来。
剪坏一张纸,我能伤心半天,谁像你!”周氏瞥了一眼傅折桂旁边那一大叠四不像的剪纸,有点可惜的道。
突然想逗周氏一乐,傅折桂把自己剪的大太阳递给她,“可不是,咱们可不能浪费。娘,你就用这个给我剪一个孔雀戏牡丹,一会儿我贴到我屋子里去。”
周氏乐了,“你这是在考我?”
“怎么,娘觉的不行?那就算了,给你这张纸。”傅折桂从旁边的一卷纸里面抽出一张完好的红纸递给周氏。
“谁说不行,你看着。”母亲怎么会向自己的女儿承认自己不行,尤其是在自己拿手的方面,周氏拿过那张废纸,稍微一思考,就开始剪。
这次她剪的很慢,也很细心,时不时的停下来比划一下。当剪纸最终完成的时候,她有些得意,“你看,是不是孔雀戏牡丹?”
傅折桂一看,圆圆的细细的框里面,一只孔雀打开自己的尾巴,骄傲的看着牡丹,大朵的牡丹迎风摇曳,两者真是相映成趣。尤其用剪纸的手法表现出来,更多了一些意趣。
“娘,你真是太厉害了,真的能剪出来,还剪的这么好。”傅折桂由衷的夸奖着周氏。
周氏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那表情已经说明她此时有多高兴了。傅折桂现在是家里的主心骨,她也有佩服自己的时候,周氏觉的自己这剪纸的手艺总算没有白学。
“再给我剪一个好不好?我凑成一对,也好贴。”傅折桂拉着周氏的胳膊道。窗花就是这样的,要成双成对才吉祥喜庆。
周氏的手一挥,很自豪的道,“好,拿纸。”
傅折桂把纸递给她。
这次,周氏有了经验,剪的快多了,没一会儿,一个孔雀戏牡丹就剪好了。这次这个剪的当然也很好,而且很神奇的是,它跟上一个竟然大小、样子分毫不差,两张剪纸放在一起,几乎是严丝合缝。
傅折桂要不是亲眼看见,都觉得难以置信。不是叠在一起剪的,也没用尺子圆规等东西,光靠一对眼睛一双手就能做到这一步,她真是服了,从心里服了。
“我还是弄个卷轴把它裱起来,挂在我的屋子里,只贴在窗户上,过不了多久就花了,太可惜了。”傅折桂拖着那精致的剪纸赞叹道。
“裱起来?值当的吗。”周氏觉得傅折桂这完全是小题大作,一张剪纸才多少钱,装裱又要多少钱,有装裱的钱,够买一摞剪纸了。当然,傅折桂如此喜爱、重视她的剪纸,她还是很高兴的。
“怎么不值当,再过一千年,也许就没几个人会剪纸了,这东西就是民族艺术。”傅折桂这话可是有根据的,在现代,剪纸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
周氏笑了,“你这话越说越离谱了,还艺术,让你爹听见,非笑掉大牙不可。”
“有什么可笑的,又不是只有诗词书画才算艺术。不用管爹,娘,你多剪几张,我一起送到店里去装裱,等过了年,不管自己留着,还是拿去送人,都是好的。”
“你自己留着吧,可千万别拿出去送人,我怕丢人,谁过年送这个。”周氏拿起剪刀,一边剪,一边道。
那要看送谁了,要是送平民百姓,送剪纸当然不如送一斤果子二斤酒,要是送给一些不愁吃喝的人呢,他们能看出你的心意,能欣赏你的才艺,就是千金不换的好礼物。
傅折桂不想继续说这些,在一边帮周氏整理桌子。
整理到那卷红纸的时候,她发现这里面不单有红纸,还有绿纸、黄纸等颜色的彩纸,突然,她想起小时候自己学的一个手工,立刻来了兴趣,抽了一张绿纸出来。
一张长方形的绿纸,折成正方形,然后用剪刀从开口的一边剪成小拇指宽的细条,不要剪断,看起来就像一个门帘一样。
再拿一张红纸,也如此做,然后将红纸的纸条跟绿纸的纸条编制在一起,两边都是如此,就编成了一个尖尖的纸袋。在纸袋里塞入少许棉花,上面剪成弧形,再用线缝合,一个红绿交错的心状东西就出现了。
打一个缨络用线穿进去挂在下面,上面弄好扣,这就是一个很好看的心形挂件。
做好以后,傅折桂爱不释手,这么多年没做,她竟然还没忘记该怎么做。
“瞅着倒是挺好的。”周氏早就看见傅折桂在忙乎了,现在成品出来了,她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我去挂到我床头。”傅折桂起身道。
“顺便把这些窗花也拿着,一起贴上。”周氏嘱咐。
“好。”傅折桂应了一声,拿着窗花跟挂件回了屋。把挂件挂在床头,挑一些简单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屋里立刻添了很多喜色,看起来很有过年的感觉。
贴完窗花,傅折桂打扫屋子,周氏去买糖瓜、糖饼,准备傍晚祭灶用。结果傅折桂还没打扫完,周氏就气呼呼的回来了,手上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怎么回事?刚才出去不是还好好的。”傅折桂拿着鸡毛掸子,有些好奇谁得罪周氏了。
周氏看了傅折桂一眼,想说又说不出口,先红了眼圈。
这下事情大了,傅折桂扔下鸡毛掸子,“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周氏还不肯说,傅折桂立刻就往外走,这大过年的,是谁这么找不痛快。周氏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人,她这样,肯定是受了欺负。
周氏吓得赶紧拉住她,“你去干什么?”
“你又不说,我去外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傅折桂冲口道。
“你别去,外面,外面……”
“外面怎么了?”
“你不知道,也不知道谁传的,说咱们家之所以买了这么大宅子,根本不是靠自己赚的,是咱们,是咱们……”周氏一想起那些人的议论,就觉得心凉。
“咱们怎么?咱们又没偷没抢。”傅折桂怒道。
“是没偷没抢,人家说咱们不要脸,死活赖着李家,这钱是死乞白赖跟李家要来的,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把你说的……反正那话是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了。”周氏都不敢跟傅折桂说那些形容她的话,什么“贱”“不要脸”都是好听的,更难听的,把傅折桂说的比窑-姐还不堪,她真怕傅折桂听了受不了。
“跟李家要来的,还死乞白赖,李家的人说的?”李家要是真敢这么说,傅折桂敢骂到他们家门上,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心里没数吗?在李家的那些日子,她是吃过他们一口粮,还是要过他们一文钱。
腊月二十三,整个长河村或者说整个景朝都变的热闹起来,辛苦了一年, 现在是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个节日。
二十三是小年, 也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 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一些甜的东西抹在灶王爷的嘴上,好让他“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
除此以外, 还要贴春联, 剪窗花。傅家的春联不用说, 全是傅老秀才写的。贴春联也有讲究, 要有神必贴, 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可比现代要隆重多了。
比如家里有井, 要贴井神联, “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家里有树,要贴“根深叶茂”,家里有石磨,要贴“白虎大吉”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门口的春联,这是一家的门面,尤其傅家刚搬了新家,傅老秀才想了好几天,又写废了很多纸,这才写出一副满意的春联贴在了家门口。
望着那高高的门楼,火红的春联,傅老秀才拈须而笑,傅折桂叫他吃早饭他都不理,最后还是被周氏埋怨了一通,他这才意犹未尽的进来吃早饭。
吃完早饭,傅老秀才也没闲着,他答应了要帮村民写春联的,可不能食言。
村民都夸傅老秀才字写的好,春联写的更好,傅老秀才忙的手脚不沾地,也一点没有疲累的意思,好像以前那个病病歪歪的人不是他一样。
“你看你爹,又在得瑟。一会儿让风给吹着了,他就老实了。”周氏拿着剪刀,一边剪窗花,一边看着外面埋怨道。
“爹这是高兴。”傅折桂也拿着剪刀跟着周氏剪窗花,只是,周氏那剪子一动,剪出来的就是喜鹊登梅,她吭哧半天,剪出来的只剩下梅了,那喜鹊却不知道去了哪里。
不甘心啊,傅折桂又剪了一个狮子滚绣球,嗯,好大一个太阳,傅折桂举着自己的作品,差点笑出声。
“你快别剪了,好好的红纸。”周氏瞄了傅折桂一眼,有些心疼的道。
“那我不剪了。”傅折桂也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了,放下剪刀,拿起周氏的剪纸看着。那二龙戏珠,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周氏剪的真是活灵活现,看的傅折桂佩服不已。
“娘,你这也剪的太好了吧,跟谁学的?”傅折桂惊叹道。
“还用跟谁学?自己看着看着就会了呗。九岁开始,一帮小姐妹里面就属我剪的窗花最好了。那时候,红纸多贵啊,每年就盼着这个时候能动一动剪刀,把早就想好的样子剪出来。
剪坏一张纸,我能伤心半天,谁像你!”周氏瞥了一眼傅折桂旁边那一大叠四不像的剪纸,有点可惜的道。
突然想逗周氏一乐,傅折桂把自己剪的大太阳递给她,“可不是,咱们可不能浪费。娘,你就用这个给我剪一个孔雀戏牡丹,一会儿我贴到我屋子里去。”
周氏乐了,“你这是在考我?”
“怎么,娘觉的不行?那就算了,给你这张纸。”傅折桂从旁边的一卷纸里面抽出一张完好的红纸递给周氏。
“谁说不行,你看着。”母亲怎么会向自己的女儿承认自己不行,尤其是在自己拿手的方面,周氏拿过那张废纸,稍微一思考,就开始剪。
这次她剪的很慢,也很细心,时不时的停下来比划一下。当剪纸最终完成的时候,她有些得意,“你看,是不是孔雀戏牡丹?”
傅折桂一看,圆圆的细细的框里面,一只孔雀打开自己的尾巴,骄傲的看着牡丹,大朵的牡丹迎风摇曳,两者真是相映成趣。尤其用剪纸的手法表现出来,更多了一些意趣。
“娘,你真是太厉害了,真的能剪出来,还剪的这么好。”傅折桂由衷的夸奖着周氏。
周氏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那表情已经说明她此时有多高兴了。傅折桂现在是家里的主心骨,她也有佩服自己的时候,周氏觉的自己这剪纸的手艺总算没有白学。
“再给我剪一个好不好?我凑成一对,也好贴。”傅折桂拉着周氏的胳膊道。窗花就是这样的,要成双成对才吉祥喜庆。
周氏的手一挥,很自豪的道,“好,拿纸。”
傅折桂把纸递给她。
这次,周氏有了经验,剪的快多了,没一会儿,一个孔雀戏牡丹就剪好了。这次这个剪的当然也很好,而且很神奇的是,它跟上一个竟然大小、样子分毫不差,两张剪纸放在一起,几乎是严丝合缝。
傅折桂要不是亲眼看见,都觉得难以置信。不是叠在一起剪的,也没用尺子圆规等东西,光靠一对眼睛一双手就能做到这一步,她真是服了,从心里服了。
“我还是弄个卷轴把它裱起来,挂在我的屋子里,只贴在窗户上,过不了多久就花了,太可惜了。”傅折桂拖着那精致的剪纸赞叹道。
“裱起来?值当的吗。”周氏觉得傅折桂这完全是小题大作,一张剪纸才多少钱,装裱又要多少钱,有装裱的钱,够买一摞剪纸了。当然,傅折桂如此喜爱、重视她的剪纸,她还是很高兴的。
“怎么不值当,再过一千年,也许就没几个人会剪纸了,这东西就是民族艺术。”傅折桂这话可是有根据的,在现代,剪纸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
周氏笑了,“你这话越说越离谱了,还艺术,让你爹听见,非笑掉大牙不可。”
“有什么可笑的,又不是只有诗词书画才算艺术。不用管爹,娘,你多剪几张,我一起送到店里去装裱,等过了年,不管自己留着,还是拿去送人,都是好的。”
“你自己留着吧,可千万别拿出去送人,我怕丢人,谁过年送这个。”周氏拿起剪刀,一边剪,一边道。
那要看送谁了,要是送平民百姓,送剪纸当然不如送一斤果子二斤酒,要是送给一些不愁吃喝的人呢,他们能看出你的心意,能欣赏你的才艺,就是千金不换的好礼物。
傅折桂不想继续说这些,在一边帮周氏整理桌子。
整理到那卷红纸的时候,她发现这里面不单有红纸,还有绿纸、黄纸等颜色的彩纸,突然,她想起小时候自己学的一个手工,立刻来了兴趣,抽了一张绿纸出来。
一张长方形的绿纸,折成正方形,然后用剪刀从开口的一边剪成小拇指宽的细条,不要剪断,看起来就像一个门帘一样。
再拿一张红纸,也如此做,然后将红纸的纸条跟绿纸的纸条编制在一起,两边都是如此,就编成了一个尖尖的纸袋。在纸袋里塞入少许棉花,上面剪成弧形,再用线缝合,一个红绿交错的心状东西就出现了。
打一个缨络用线穿进去挂在下面,上面弄好扣,这就是一个很好看的心形挂件。
做好以后,傅折桂爱不释手,这么多年没做,她竟然还没忘记该怎么做。
“瞅着倒是挺好的。”周氏早就看见傅折桂在忙乎了,现在成品出来了,她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我去挂到我床头。”傅折桂起身道。
“顺便把这些窗花也拿着,一起贴上。”周氏嘱咐。
“好。”傅折桂应了一声,拿着窗花跟挂件回了屋。把挂件挂在床头,挑一些简单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屋里立刻添了很多喜色,看起来很有过年的感觉。
贴完窗花,傅折桂打扫屋子,周氏去买糖瓜、糖饼,准备傍晚祭灶用。结果傅折桂还没打扫完,周氏就气呼呼的回来了,手上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怎么回事?刚才出去不是还好好的。”傅折桂拿着鸡毛掸子,有些好奇谁得罪周氏了。
周氏看了傅折桂一眼,想说又说不出口,先红了眼圈。
这下事情大了,傅折桂扔下鸡毛掸子,“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周氏还不肯说,傅折桂立刻就往外走,这大过年的,是谁这么找不痛快。周氏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人,她这样,肯定是受了欺负。
周氏吓得赶紧拉住她,“你去干什么?”
“你又不说,我去外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傅折桂冲口道。
“你别去,外面,外面……”
“外面怎么了?”
“你不知道,也不知道谁传的,说咱们家之所以买了这么大宅子,根本不是靠自己赚的,是咱们,是咱们……”周氏一想起那些人的议论,就觉得心凉。
“咱们怎么?咱们又没偷没抢。”傅折桂怒道。
“是没偷没抢,人家说咱们不要脸,死活赖着李家,这钱是死乞白赖跟李家要来的,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把你说的……反正那话是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了。”周氏都不敢跟傅折桂说那些形容她的话,什么“贱”“不要脸”都是好听的,更难听的,把傅折桂说的比窑-姐还不堪,她真怕傅折桂听了受不了。
“跟李家要来的,还死乞白赖,李家的人说的?”李家要是真敢这么说,傅折桂敢骂到他们家门上,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心里没数吗?在李家的那些日子,她是吃过他们一口粮,还是要过他们一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