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托
俞怀安昨晚心焦的一整夜都没睡好, 今天干脆出来走走,权当散心。
他此时心思活络, 赶忙从人群中找到俞善, 殷切的问:“善姐儿,这塘泥是不是能做肥料用?你若是用不完,能不能给村里人也分上一些?”
农家肥多么难得, 这不要钱的肥料哪儿找去?
俞善倒是无不可:“小镜庄只有二十亩地, 肯定用不完。不过有两件事,一是我请来清淤的人就这么多, 谁家想要塘泥做肥料, 得自己去挖, 而且从哪儿挖, 挖多深, 都得听田师傅指点。”
俞怀安赞同的点点头, 想要白送的肥料,当然得自己动手。
俞善看他同意,又接着说:“再一个, 塘泥能做肥料, 只是我一家之言, 谁要是相信, 只管去用, 但是回头地里有什么问题, 都不能怪到我这塘泥头上。”
“这……”俞怀安有些犹豫了。
他就是发愁来年春耕的事情, 想着要是施些肥料,多多少少能增加点产量也是好的,一时情急就径直来问了。
一听俞善这么说, 俞怀安冷静下来了, 也不禁怀疑起来:真的有用吗?
村里可从来没有人挖泥巴当过肥料呢。
俞善要是知道他在想什么,会给他一个肯定的回答:当然有用。
陈年塘泥里有大量的腐殖质,氮磷钾含量都很丰富,是天然的有机肥料。
但是,俞善觉得很有必要把丑话说在前面。
哪怕再好的肥料,用多了还烧苗呢,凡事就没有个绝对的时候。
大多数人种地,就是看天吃饭,万一有个什么天灾人祸,转头就把罪过归到她头上,她可承担不起。
俞怀安思来想去,还是召手唤来几个俞姓的村民,嘀嘀咕咕说了半天,倒是有两三个人回家找扁担箩筐去了。
村民之间传话简直比刮风还快。
这边的动静不小,看到的人好奇,总要打听打听,有人听完见样学样加入挑塘泥的队伍里,也有觉得这些人异想天开的。
俞怀安心思圆滑,关系到地里一年的收成,他也担不了这个罪过,干脆就这么放点风声出去,爱信不信。
反正这些塘泥也不够全村人用,俞善只关心他们是不是听从田师傅的指点,并不关心谁来挖。
至于老宅的人,俞善看见大伯俞怀裕也加入了挑泥的队伍,其他人倒是没见。
她拿定主意跟老宅的人打交道越少越好,也没有特意去提点。
鱼塘周围挤满了人,看着,议论着,每每有大鱼出水,就有人忍不住大声喝彩,比捞鱼的人还要激动。
甚至有年轻人按捺不住,也不嫌冷,干脆卷起裤脚下水空手逮鱼玩去了。陈小虎也是其中一个,他默默的跟着杨谷和邓荣,帮他们收鱼。
孩子们更欢乐。
他们或捧着盆,或拎着桶,从还未干涸的塘泥里抓出黄鳝、河蚌、田螺……有些不足巴掌大的小杂鱼,从网子里漏出去,被欢呼的孩子们一一逮去,开心得像过年一样。
这些东西虽然没什么肉,好歹沾些荤腥,回家求爹娘多费些功夫,料理好了,解解馋也好。
平溪镇这边溪流众多,这些东西都不值钱,俞善乐得做个顺水人情,给村中小童们添点儿乐趣。
俞善笑着看俞信也加入到小伙伴们的队伍里,他难得有几分孩子样,满身泥浆,脏得像个泥猴子,玩得不亦乐乎。
“呀,这里有莲藕!”
有人在清理干枯的荷叶藕杆,一铲子下去,铲出来半根儿臂粗细的莲藕,那断茬在黑色淤泥的映衬下,愈发显得白生生的,脆嫩极了。
田师傅打量了下那干枯荷田的范围,心里粗略一估:“这里大概有一亩的荷田,下面少说也有两三千斤莲藕。”
人群里又爆发出一阵赞叹声!
“坏了坏了,今年忘记挖藕了!”杨庄头一拍大腿,后悔不已:“主家,都怪我,往年这时候往周家送年货,肯定要挖些莲藕出来。今年……”
“没关系,今年大家太忙了。”俞善摆摆手,表示并不介意。
其实她心里也有些可惜,要是年前挖出来新鲜的莲藕送到市集上去卖,可是难得的俏货,说不得还能小小赚上一笔。
但这不是杨庄头的错。
就算想起来了,小镜庄就这么几个人,年前为了赶工米粉,人人都累得瘦了一圈,哪能抽出人手呢?
挖藕又费功夫,俞善颇有些头疼看着那片荷田。
往年不挖也就罢了,第二年还会发出新荷,今年要清塘,难道要让这些莲藕白白烂掉不成?
不管怎么说,还是先挖出来再说。
有了村民主动挖走塘泥,田氏父子三人腾出空来,先帮手挖藕。
还好这会儿鱼也分得的差不多了,有杨庄头看着就行。
之前负责分鱼的杨谷和邓荣腾出手来,跟杨豆和邓桃一起,再加上一个自愿帮忙的陈小虎,几人连挖带洗,把莲藕上的污泥清理掉,堆在干净的空地上。
莲藕越堆越多,终于有人忍不住过来打听:“这莲藕卖吗?什么价啊?”
杨庄头扭头去看俞善,见她微微颌首,连忙点头:“卖,当然卖,都是乡里乡亲的,镇上三文一斤,咱们这刚出水的鲜货只要两文。”
“鱼呢?大小都一个价吗?”
“鱼也卖,草鱼鲢鱼青鱼,哪种都有;我们东家说了,让大家过个年年有余,绝对比镇上卖得便宜。”
杨庄头这段时间做多了买卖,人也活络许多,兴冲冲的跑去把秤拿出来,当场招呼起生意来。
有人带头买,就有人跟风,没一会儿,这边就围满了村民。
毕竟是过年嘛,大家既图吉利,也图便宜,不管大小咬咬牙都能买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回去养两天,三十晚上就能添道大菜——年年有余,多好的意头。
就这么零零散散的,居然也卖出两百斤鱼,一百来斤莲藕。
这池塘往年都是天生天养,鱼的种类和数量都不算多,十亩的池塘也就出了一千来尾鱼,倒是个头儿都不小,看着喜人。
这些肥美的鱼让俞善对自己的计划更有信心了。
有次给如意居的杨老板送笋子的时候,俞善听他提过,过年的时候,县城的饭馆就时兴做全鱼宴,甚至年夜饭也有人叫全鱼宴的席面送到家里去。
因此她跟杨老板约好了,今天一清塘,就每种鱼挑二十条给他送到如意居去。
俞善打算借着年夜饭的东风,趁最后两天,把这些鲜鱼拉到镇上和县城去卖掉。
她还记得,以前越是临近春节的那几天,已经疲软了的年货销量,总会有个小小的暴增。
希望这经验在这里也适用。
事不宜迟,趁着鱼还鲜活,两辆套好的车整装待发——一辆是小镜庄新买的驴车,由邓老爹赶着;一辆是俞根叔的骡车。
两车上都载着盛满了鱼的大桶,莲藕实在放不下,只能少少的捆了一些绑在车厢顶上。
杨谷和邓荣跟着俞根叔的车去了镇上,俞善则跟车去了县城,先给如意居送了一桶鱼和一捆莲藕。
接下来,俞善又吩咐邓老爹把驴车赶到县衙附近。
邓老爹一向沉默寡言,很是可靠,闻言也不多问,直接驶向县衙后面的巷子里,这里住的都是县衙的官吏,也包括石江县的县尉,郭四通。
这是周懿言费尽心思替她疏通好的关系,要是不好好结交,就太浪费了。
俞善敲敲门,门房谨慎的只开了一条门缝,居高临下的看着来客。
好歹是县尉,多的是人来巴结,光是过年这几天,来送节礼的人就络绎不绝。
俞善并没有提出拜访,只是递上拜帖和礼单,留下精心挑选的节礼就走了。
一桶特意挑出来的肥美鲜鱼,五十斤莲藕,以及五十斤干米粉被送进郭县尉的后院。
当天晚上,郭县尉就吃到一碗咸鲜可口的鲫鱼豆腐汤,汤色奶白,引得人胃口大开:“这汤一尝就是夫人亲手做的,还是夫人的手艺深得我心啊。”
郭县尉家人口简单,只有夫人和两个亲生的儿女,并没有小妾通房之流。
县尉的夫人姓韩,韩娘子日子过得舒心,时常会亲自下厨给丈夫和儿女做些拿手饭菜。
“这鱼是下面村子里一个姓俞的小娘子送来的。”韩娘子漫不经心的笑着,又给郭县尉盛了一碗鱼汤。
郭县尉接碗的手一顿:“姓俞?平溪村的?”
韩娘子柳眉一挑:“怎么?相公对这俞小娘子很熟啊。”
郭县尉哪能不知道韩娘子这是在想什么,赶紧笑着澄清:“不熟不熟,只是前天刚刚有人来拜访,特意托我照顾一二。”
“说起来也是少见。”不等韩娘子追问,郭县尉就主动细说起来:
“来请托的是周家织坊的大少爷,他想让我照顾的,是他父亲娶的平妻与前夫所生的女儿。”
“是织百花锦的那个周家吗?”韩娘子被郭县尉绕的想了好一会儿:“那这俞小娘子不就是个拖油瓶吗?”
“谁说不是呢。那小娘子倒也硬气,现在自己立了女户,就落户在平溪村。她这继哥哥想托我准了她赎买年后的徭役。”
韩娘子这才了然的,殷切的把汤碗递到郭县尉手上。
郭县尉放下汤碗,拉着韩娘子的手:“那等富贵人家出什么奇闻都不稀罕,娘子放心,我只是受人所托,偶尔随手为之,照顾一二罢了。”
他此时心思活络, 赶忙从人群中找到俞善, 殷切的问:“善姐儿,这塘泥是不是能做肥料用?你若是用不完,能不能给村里人也分上一些?”
农家肥多么难得, 这不要钱的肥料哪儿找去?
俞善倒是无不可:“小镜庄只有二十亩地, 肯定用不完。不过有两件事,一是我请来清淤的人就这么多, 谁家想要塘泥做肥料, 得自己去挖, 而且从哪儿挖, 挖多深, 都得听田师傅指点。”
俞怀安赞同的点点头, 想要白送的肥料,当然得自己动手。
俞善看他同意,又接着说:“再一个, 塘泥能做肥料, 只是我一家之言, 谁要是相信, 只管去用, 但是回头地里有什么问题, 都不能怪到我这塘泥头上。”
“这……”俞怀安有些犹豫了。
他就是发愁来年春耕的事情, 想着要是施些肥料,多多少少能增加点产量也是好的,一时情急就径直来问了。
一听俞善这么说, 俞怀安冷静下来了, 也不禁怀疑起来:真的有用吗?
村里可从来没有人挖泥巴当过肥料呢。
俞善要是知道他在想什么,会给他一个肯定的回答:当然有用。
陈年塘泥里有大量的腐殖质,氮磷钾含量都很丰富,是天然的有机肥料。
但是,俞善觉得很有必要把丑话说在前面。
哪怕再好的肥料,用多了还烧苗呢,凡事就没有个绝对的时候。
大多数人种地,就是看天吃饭,万一有个什么天灾人祸,转头就把罪过归到她头上,她可承担不起。
俞怀安思来想去,还是召手唤来几个俞姓的村民,嘀嘀咕咕说了半天,倒是有两三个人回家找扁担箩筐去了。
村民之间传话简直比刮风还快。
这边的动静不小,看到的人好奇,总要打听打听,有人听完见样学样加入挑塘泥的队伍里,也有觉得这些人异想天开的。
俞怀安心思圆滑,关系到地里一年的收成,他也担不了这个罪过,干脆就这么放点风声出去,爱信不信。
反正这些塘泥也不够全村人用,俞善只关心他们是不是听从田师傅的指点,并不关心谁来挖。
至于老宅的人,俞善看见大伯俞怀裕也加入了挑泥的队伍,其他人倒是没见。
她拿定主意跟老宅的人打交道越少越好,也没有特意去提点。
鱼塘周围挤满了人,看着,议论着,每每有大鱼出水,就有人忍不住大声喝彩,比捞鱼的人还要激动。
甚至有年轻人按捺不住,也不嫌冷,干脆卷起裤脚下水空手逮鱼玩去了。陈小虎也是其中一个,他默默的跟着杨谷和邓荣,帮他们收鱼。
孩子们更欢乐。
他们或捧着盆,或拎着桶,从还未干涸的塘泥里抓出黄鳝、河蚌、田螺……有些不足巴掌大的小杂鱼,从网子里漏出去,被欢呼的孩子们一一逮去,开心得像过年一样。
这些东西虽然没什么肉,好歹沾些荤腥,回家求爹娘多费些功夫,料理好了,解解馋也好。
平溪镇这边溪流众多,这些东西都不值钱,俞善乐得做个顺水人情,给村中小童们添点儿乐趣。
俞善笑着看俞信也加入到小伙伴们的队伍里,他难得有几分孩子样,满身泥浆,脏得像个泥猴子,玩得不亦乐乎。
“呀,这里有莲藕!”
有人在清理干枯的荷叶藕杆,一铲子下去,铲出来半根儿臂粗细的莲藕,那断茬在黑色淤泥的映衬下,愈发显得白生生的,脆嫩极了。
田师傅打量了下那干枯荷田的范围,心里粗略一估:“这里大概有一亩的荷田,下面少说也有两三千斤莲藕。”
人群里又爆发出一阵赞叹声!
“坏了坏了,今年忘记挖藕了!”杨庄头一拍大腿,后悔不已:“主家,都怪我,往年这时候往周家送年货,肯定要挖些莲藕出来。今年……”
“没关系,今年大家太忙了。”俞善摆摆手,表示并不介意。
其实她心里也有些可惜,要是年前挖出来新鲜的莲藕送到市集上去卖,可是难得的俏货,说不得还能小小赚上一笔。
但这不是杨庄头的错。
就算想起来了,小镜庄就这么几个人,年前为了赶工米粉,人人都累得瘦了一圈,哪能抽出人手呢?
挖藕又费功夫,俞善颇有些头疼看着那片荷田。
往年不挖也就罢了,第二年还会发出新荷,今年要清塘,难道要让这些莲藕白白烂掉不成?
不管怎么说,还是先挖出来再说。
有了村民主动挖走塘泥,田氏父子三人腾出空来,先帮手挖藕。
还好这会儿鱼也分得的差不多了,有杨庄头看着就行。
之前负责分鱼的杨谷和邓荣腾出手来,跟杨豆和邓桃一起,再加上一个自愿帮忙的陈小虎,几人连挖带洗,把莲藕上的污泥清理掉,堆在干净的空地上。
莲藕越堆越多,终于有人忍不住过来打听:“这莲藕卖吗?什么价啊?”
杨庄头扭头去看俞善,见她微微颌首,连忙点头:“卖,当然卖,都是乡里乡亲的,镇上三文一斤,咱们这刚出水的鲜货只要两文。”
“鱼呢?大小都一个价吗?”
“鱼也卖,草鱼鲢鱼青鱼,哪种都有;我们东家说了,让大家过个年年有余,绝对比镇上卖得便宜。”
杨庄头这段时间做多了买卖,人也活络许多,兴冲冲的跑去把秤拿出来,当场招呼起生意来。
有人带头买,就有人跟风,没一会儿,这边就围满了村民。
毕竟是过年嘛,大家既图吉利,也图便宜,不管大小咬咬牙都能买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回去养两天,三十晚上就能添道大菜——年年有余,多好的意头。
就这么零零散散的,居然也卖出两百斤鱼,一百来斤莲藕。
这池塘往年都是天生天养,鱼的种类和数量都不算多,十亩的池塘也就出了一千来尾鱼,倒是个头儿都不小,看着喜人。
这些肥美的鱼让俞善对自己的计划更有信心了。
有次给如意居的杨老板送笋子的时候,俞善听他提过,过年的时候,县城的饭馆就时兴做全鱼宴,甚至年夜饭也有人叫全鱼宴的席面送到家里去。
因此她跟杨老板约好了,今天一清塘,就每种鱼挑二十条给他送到如意居去。
俞善打算借着年夜饭的东风,趁最后两天,把这些鲜鱼拉到镇上和县城去卖掉。
她还记得,以前越是临近春节的那几天,已经疲软了的年货销量,总会有个小小的暴增。
希望这经验在这里也适用。
事不宜迟,趁着鱼还鲜活,两辆套好的车整装待发——一辆是小镜庄新买的驴车,由邓老爹赶着;一辆是俞根叔的骡车。
两车上都载着盛满了鱼的大桶,莲藕实在放不下,只能少少的捆了一些绑在车厢顶上。
杨谷和邓荣跟着俞根叔的车去了镇上,俞善则跟车去了县城,先给如意居送了一桶鱼和一捆莲藕。
接下来,俞善又吩咐邓老爹把驴车赶到县衙附近。
邓老爹一向沉默寡言,很是可靠,闻言也不多问,直接驶向县衙后面的巷子里,这里住的都是县衙的官吏,也包括石江县的县尉,郭四通。
这是周懿言费尽心思替她疏通好的关系,要是不好好结交,就太浪费了。
俞善敲敲门,门房谨慎的只开了一条门缝,居高临下的看着来客。
好歹是县尉,多的是人来巴结,光是过年这几天,来送节礼的人就络绎不绝。
俞善并没有提出拜访,只是递上拜帖和礼单,留下精心挑选的节礼就走了。
一桶特意挑出来的肥美鲜鱼,五十斤莲藕,以及五十斤干米粉被送进郭县尉的后院。
当天晚上,郭县尉就吃到一碗咸鲜可口的鲫鱼豆腐汤,汤色奶白,引得人胃口大开:“这汤一尝就是夫人亲手做的,还是夫人的手艺深得我心啊。”
郭县尉家人口简单,只有夫人和两个亲生的儿女,并没有小妾通房之流。
县尉的夫人姓韩,韩娘子日子过得舒心,时常会亲自下厨给丈夫和儿女做些拿手饭菜。
“这鱼是下面村子里一个姓俞的小娘子送来的。”韩娘子漫不经心的笑着,又给郭县尉盛了一碗鱼汤。
郭县尉接碗的手一顿:“姓俞?平溪村的?”
韩娘子柳眉一挑:“怎么?相公对这俞小娘子很熟啊。”
郭县尉哪能不知道韩娘子这是在想什么,赶紧笑着澄清:“不熟不熟,只是前天刚刚有人来拜访,特意托我照顾一二。”
“说起来也是少见。”不等韩娘子追问,郭县尉就主动细说起来:
“来请托的是周家织坊的大少爷,他想让我照顾的,是他父亲娶的平妻与前夫所生的女儿。”
“是织百花锦的那个周家吗?”韩娘子被郭县尉绕的想了好一会儿:“那这俞小娘子不就是个拖油瓶吗?”
“谁说不是呢。那小娘子倒也硬气,现在自己立了女户,就落户在平溪村。她这继哥哥想托我准了她赎买年后的徭役。”
韩娘子这才了然的,殷切的把汤碗递到郭县尉手上。
郭县尉放下汤碗,拉着韩娘子的手:“那等富贵人家出什么奇闻都不稀罕,娘子放心,我只是受人所托,偶尔随手为之,照顾一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