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一动不如一静
李世民在空地上转来转去,嘴里喃喃自语:“闻风而动,真的是事事做在人前啊。”王德欣慰的看着李世民激动的神色,他知道李世民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三十万人生死和大唐国运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现在可能有机会改变这一切,他怎么能不开心兴奋。
天色已经渐渐的亮了起来,薛仁贵带安排人已经全部埋伏好了,现在偷袭是不可能了,只能跟高延寿的队伍进行硬拼。现在就是看谁能顶得住,这是意志的对抗。
天边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西岭的时候,高延寿的前锋骑兵已抵达,按照行军的惯例,在大军部队未到之前,前锋骑兵就是在戒备状态下为大军探路。昨天夜里就有唐军斥候跟自己的斥候发生了冲突,说明这次唐军已经有了准备,肯定在某个地方进行阻击。
高句丽军前锋骑兵的主将是崔号,他也是高延寿手下第一大将,久经战阵,经验阅历丰富,他的性格跟高句丽人一样粗鲁冲动,但对行军打仗却分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执行高延寿的命令。
高句丽骑兵刚到山下,疲惫的马蹄刚停下来准备看看有没有埋伏,茂密的山林中突然杀出一支兵马,对方也是骑兵,从山林中刚冒出头便开始对高句丽的前锋发起了冲锋。
崔号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唐军彪悍的骑兵,训练有素,他们从山里发起冲锋的时候,队形还是还是乱糟糟的,但是在冲锋的过程中迅速的排列组合,随着距离高句丽前锋的越来越近,唐军的阵型已经变的越来越完整,杀气腾腾的直奔自己而来。
几千骑兵迅速排列成锥形进攻阵型,就像一把钢刀,凶狠的插向高句丽军前锋部队,而且距离越来越近,紧接着两军就狠狠地撞在一起,一时间人喊马嘶,惨叫声不断。
走了一夜的路,人乏马疲的高句丽军前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久经战阵的他们也都全部懵了。
薛仁贵安排的这场突袭非常完美,趁着高句丽军行军走的人困马乏还没有把阵型摆好的时候,唐军先发制人,早早的就埋伏在山林中,抓住了机会发动突袭,时机与地点掌握得非常好,直到唐军骑兵与高句丽军的前锋狠狠的碰撞在一处,并且给高句丽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后,惊慌失措的高句丽军这才反应过来,开始手忙脚乱地组织抵抗,并且试图进行反攻。
高延寿的这个队伍不愧是高句丽的精锐,他们短暂的慌乱之后,从崔号到下面的骑兵他们都很快反应过来了,于是急忙下令最前的骑兵各自为战,顶住唐军的冲击。而还没有受到冲击的后部骑兵则退后开始列阵,等到唐军在前军哪里厮杀了一阵,马匹的速度降低了以后,这个时候崔号一声令下,还在跟唐军厮杀的前军骑兵迅速的脱离战场,分别向左右翼撤退。紧接着就是列好进攻阵型的后军骑兵对唐军发起了进攻。
只听见马蹄声隆隆,卷起了漫天尘土,一瞬间的功夫,高句丽的后军骑兵就冲杀过来,敌军凶狠的眼神都清晰可见。但是唐军不愧是令天下闻风丧胆的战争机器,在两军就要接触的时候,一声唿哨,几千人就像一个人一样也向左右两翼分开,完美的避开了敌军的冲击,并且在他们还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利用时间差又一次的从侧面攻进了后军骑兵的队伍。仅仅来回两个对冲,便对高句丽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本来已经是精疲力尽的敌军骑兵阵型早已凌乱,面对休息充分的的唐军冲锋,敌军已经损失了将近万人。
这个时候唐军在山上发出了锣鼓的响声,薛仁贵见好就收,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士兵的性命,而不是获得更大的胜利。唐军骑兵又冲击了一阵,然后在崔号组织骑兵,准备三面包围的时候,迅速的从包围圈里撤了出来。
看到骑兵们回来,李东升感慨的对薛仁贵道:“这个队伍真的把兵法里讲的其疾如风,侵掠如火表现的淋漓尽致啊。”
“有这些虎狼之兵有什么用?”薛仁贵叹了口气:“还不是一夜之间大好形势翻盘,现在搞的竟然要全军覆没,到什么地方说理去?”
李东升看着山下那密密麻麻的高句丽军队,心情很沉重:“你们也看到了,高句丽军队组织有序,战斗力强悍,昨天行军了一天一夜竟然还能跟我军打的不相上下,现在这点人我们估计顶不住。”
“顶不住也要顶,李尚书他们都是百战名将,一旦腾出手来肯定会派人过来支援,我们只要坚持几天就好了。”薛仁贵道:“现在我怕的不是这个十万人,我怕的是高句丽人会有别的援军过来,到时候真的危险了。”
“我们也派了斥候去辽东城哪里去要求援兵来救,我们距离比高句丽他们近应该没有问题啊?”李东升奇怪怎么薛仁贵会提出这个问题。
“侯爷,辽东可不止有高句丽人啊!”薛仁贵耐心的讲给他听:“高句丽虽然是以扶余人为主,但同样有许多的靺鞨人和契丹人,靺鞨人是仅次于扶余人的民族,数量也是众多,这些靺鞨民风剽悍,生性野蛮,男女皆是好勇斗狠之徒,要是成群结队的来也是个大麻烦啊。”
“先前不是民兵自愿兵好像也有他们参与吧,你是担心他们会翻脸攻击我大唐?他们可是拿了我大唐的钱啊。”李东升沉吟了一下:“不过,现在形势不同了,他们要是知道我军可能覆没于安市城下,说不定就会反口咬上来,还是利益动人心啊!”
想了一会他跟薛仁贵道:“你给我五百人,我去辽东城、建安城去调援兵,然后再找个熟悉当地的人,陪我转去靺鞨一定要把他们给安抚住。或者说让他们来支援大唐,反正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加入到高句丽人哪里去。”
“侯爷,这样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吧。”薛仁贵赶紧劝他:“你这次私自调兵的事情还没有处罚呢,现在一动不如一静,要是真让陛下起了起了疑心。。。。”
天色已经渐渐的亮了起来,薛仁贵带安排人已经全部埋伏好了,现在偷袭是不可能了,只能跟高延寿的队伍进行硬拼。现在就是看谁能顶得住,这是意志的对抗。
天边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西岭的时候,高延寿的前锋骑兵已抵达,按照行军的惯例,在大军部队未到之前,前锋骑兵就是在戒备状态下为大军探路。昨天夜里就有唐军斥候跟自己的斥候发生了冲突,说明这次唐军已经有了准备,肯定在某个地方进行阻击。
高句丽军前锋骑兵的主将是崔号,他也是高延寿手下第一大将,久经战阵,经验阅历丰富,他的性格跟高句丽人一样粗鲁冲动,但对行军打仗却分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执行高延寿的命令。
高句丽骑兵刚到山下,疲惫的马蹄刚停下来准备看看有没有埋伏,茂密的山林中突然杀出一支兵马,对方也是骑兵,从山林中刚冒出头便开始对高句丽的前锋发起了冲锋。
崔号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唐军彪悍的骑兵,训练有素,他们从山里发起冲锋的时候,队形还是还是乱糟糟的,但是在冲锋的过程中迅速的排列组合,随着距离高句丽前锋的越来越近,唐军的阵型已经变的越来越完整,杀气腾腾的直奔自己而来。
几千骑兵迅速排列成锥形进攻阵型,就像一把钢刀,凶狠的插向高句丽军前锋部队,而且距离越来越近,紧接着两军就狠狠地撞在一起,一时间人喊马嘶,惨叫声不断。
走了一夜的路,人乏马疲的高句丽军前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久经战阵的他们也都全部懵了。
薛仁贵安排的这场突袭非常完美,趁着高句丽军行军走的人困马乏还没有把阵型摆好的时候,唐军先发制人,早早的就埋伏在山林中,抓住了机会发动突袭,时机与地点掌握得非常好,直到唐军骑兵与高句丽军的前锋狠狠的碰撞在一处,并且给高句丽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后,惊慌失措的高句丽军这才反应过来,开始手忙脚乱地组织抵抗,并且试图进行反攻。
高延寿的这个队伍不愧是高句丽的精锐,他们短暂的慌乱之后,从崔号到下面的骑兵他们都很快反应过来了,于是急忙下令最前的骑兵各自为战,顶住唐军的冲击。而还没有受到冲击的后部骑兵则退后开始列阵,等到唐军在前军哪里厮杀了一阵,马匹的速度降低了以后,这个时候崔号一声令下,还在跟唐军厮杀的前军骑兵迅速的脱离战场,分别向左右翼撤退。紧接着就是列好进攻阵型的后军骑兵对唐军发起了进攻。
只听见马蹄声隆隆,卷起了漫天尘土,一瞬间的功夫,高句丽的后军骑兵就冲杀过来,敌军凶狠的眼神都清晰可见。但是唐军不愧是令天下闻风丧胆的战争机器,在两军就要接触的时候,一声唿哨,几千人就像一个人一样也向左右两翼分开,完美的避开了敌军的冲击,并且在他们还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利用时间差又一次的从侧面攻进了后军骑兵的队伍。仅仅来回两个对冲,便对高句丽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本来已经是精疲力尽的敌军骑兵阵型早已凌乱,面对休息充分的的唐军冲锋,敌军已经损失了将近万人。
这个时候唐军在山上发出了锣鼓的响声,薛仁贵见好就收,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士兵的性命,而不是获得更大的胜利。唐军骑兵又冲击了一阵,然后在崔号组织骑兵,准备三面包围的时候,迅速的从包围圈里撤了出来。
看到骑兵们回来,李东升感慨的对薛仁贵道:“这个队伍真的把兵法里讲的其疾如风,侵掠如火表现的淋漓尽致啊。”
“有这些虎狼之兵有什么用?”薛仁贵叹了口气:“还不是一夜之间大好形势翻盘,现在搞的竟然要全军覆没,到什么地方说理去?”
李东升看着山下那密密麻麻的高句丽军队,心情很沉重:“你们也看到了,高句丽军队组织有序,战斗力强悍,昨天行军了一天一夜竟然还能跟我军打的不相上下,现在这点人我们估计顶不住。”
“顶不住也要顶,李尚书他们都是百战名将,一旦腾出手来肯定会派人过来支援,我们只要坚持几天就好了。”薛仁贵道:“现在我怕的不是这个十万人,我怕的是高句丽人会有别的援军过来,到时候真的危险了。”
“我们也派了斥候去辽东城哪里去要求援兵来救,我们距离比高句丽他们近应该没有问题啊?”李东升奇怪怎么薛仁贵会提出这个问题。
“侯爷,辽东可不止有高句丽人啊!”薛仁贵耐心的讲给他听:“高句丽虽然是以扶余人为主,但同样有许多的靺鞨人和契丹人,靺鞨人是仅次于扶余人的民族,数量也是众多,这些靺鞨民风剽悍,生性野蛮,男女皆是好勇斗狠之徒,要是成群结队的来也是个大麻烦啊。”
“先前不是民兵自愿兵好像也有他们参与吧,你是担心他们会翻脸攻击我大唐?他们可是拿了我大唐的钱啊。”李东升沉吟了一下:“不过,现在形势不同了,他们要是知道我军可能覆没于安市城下,说不定就会反口咬上来,还是利益动人心啊!”
想了一会他跟薛仁贵道:“你给我五百人,我去辽东城、建安城去调援兵,然后再找个熟悉当地的人,陪我转去靺鞨一定要把他们给安抚住。或者说让他们来支援大唐,反正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加入到高句丽人哪里去。”
“侯爷,这样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吧。”薛仁贵赶紧劝他:“你这次私自调兵的事情还没有处罚呢,现在一动不如一静,要是真让陛下起了起了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