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日暮西山的老臣与北辽(第一更)
第1525章
萧嗣先与一干将领商议之后,觉得单凭着这些精锐就这么顶着宋军的炮火去进攻那锦州城,实在是过于行险。
所以一面派出使者,下令附近的诸州县驻军赶来助战,还令诸州县加紧打造各种攻城器械运来,一面又派使者飞报中京,希望朝庭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援。
收到了消息的耶律延禧以及一干大辽重臣们的脸色越发地显得难看,同时,亦多了几分的惊惧,宋国的这等利器,对于大辽而言,简直就是无解之物,这样的战争还怎么打,除了用人命去填之外,实在是不作他想。
经过了一番的讨论与争执之后,最终,耶律延禧并没有同意那抱病上朝的萧兀纳请命为帅替代那萧嗣先出征锦州的奏请。
而是决定继续信任萧嗣先这位忠心耿耿的年轻才俊,亦认可对方等待聚集大军之后再进攻锦州的建议。
当然,他肯定不会这么说,而是以萧兀纳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为由,劝这位老大人回府养病。
脸色蜡黄的萧兀纳在相熟的大臣的搀扶之下,缓缓地迈着蹒跚的步履走出了镜宫。
“老大人,您又何必这么与陛下针锋相对呢?陛下这也是为了您的身体着想,如今您沉疴难起,怎么能受得住这千里跋涉赶往锦州的一路颠簸……”
萧兀纳闷哼了一声,拂开了那人搀扶自己的手臂,勉力站定,不悦地喝道。
“我大辽朝不论是选谁为将,都比那萧嗣先那个不懂军略的竖子强上百倍,陛下这么做,简直就是将国家大事当成儿戏一般。”
“还请老大人慎言哪!您又不是不知晓陛下对那萧奉先弟兄的宠信,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您老人家还是好好的回府安心养病,等病愈之后,再设法引导陛下,莫要受那萧奉先弟兄蛊惑才是。”那位大人显得颇为无奈地道。
“老夫的病,还能好得起来吗?……指不定哪一日,就会随先帝去了。”深深清楚自己身体情况的萧兀纳苦涩地一笑,不再多言,深吸着那镜宫外寒凉的空气,颓然地摇了摇头,由着侍从的搀扶,坐进了那温暖舒适的四轮马车之后喃喃地自言自语道。
三天之后,大辽北府宰相,辅政大臣萧兀纳再没能睁开双眼,耶律延禧听闻,亦不由得痛泣出声,罢朝三日,又命朝中大臣为萧兀纳治丧。
只是,对于那萧兀纳的那些劝导,他却是半点也没听进心里,仍旧是将军政之事委以萧奉先,继续宅在那美仑美奂的镜宫之中继续花天酒地的享乐不已。
日暮西山的老臣萧兀纳终于不甘的咽下了最后一品气,同样日暮西山的北辽,又能够苟且多久呢?
#####
短短不过数日的光景,在近万将士还有委派来的银州、永乐城的民伕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赶在了寒冬来袭,冰封之前,在那永乐城废墟不远处的那片埋骨之地前修建起了一座庄严的祠堂。
目前只修建起了一间主殿,里边供奉着一块巨大的石制灵位,上面的字,乃是王洋所题:大宋永乐城死难者之灵位。
而未来,将会在主殿两侧修建更多的房间,里边将会摆放上那些尚能够记得起姓氏的将士和百姓灵位,让他们也随之一起接受亲人的香火供奉。
而在主殿的正前方,则是一块占地十数丈方圆的水泥铺设的平整广场,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高达近三丈的水泥砖石构建而成的巨碑。
上面则是大宋当今天子赵煦的亲笔手书:大宋英烈永垂不朽。
八个字,每个字都有两尺大小,深深的印痕之中,用上了红色的朱漆,让那些前来祭祀的百姓们,哪怕是远在里许之外,就能够看到石碑上的内容。
在这些都修建好之后,王洋率领着麾下的这些将士们亲自进行了一场祭拜活动之后,这才离开此地,继续北上,悄然地引领着这只大军,进驻到了早早就已经在银州西南的山谷之中设立的军营之中。
在这里,王洋见到了再一次奉北辽河东道总管萧慎所派遣来的密使,那位与当今北辽天子耶律延禧有杀父之仇的张孝杰。
“耶律延禧和那耶律洪基怕是都没有想到,原来张先生居然还有滋有味的活着……”王洋打量着这位须发皆白,显得很是仙风道骨的张孝杰老司机,不禁有些感慨地道。
“王大人谬赞了,老朽早就听闻了王大人诸多事迹,那时便知,王大人必是天下少有的伟略雄材之士,而今一见,更觉得大人真是名如其人,名符其实。”张孝杰不敢怠慢,朝着王洋恭敬地一礼之后,诚意十足地道。
一番寒暄之后,王洋便单刀直入地道。“不知萧慎萧大人可有想清楚我大宋给出的条件?”
“王大人,之前,萧帅收到了您让人转交的条件之后,经过了谨慎的思量,还有与麾下心腹的反复商议,觉得这样的条件,显得有些过于苛刻了些。”
“萧帅好歹也是担当过北辽南宰相的位高权重之臣,若是举州归降了大宋,却不得够得到相应的厚待,怕是就算萧帅自己不说什么,一干随萧帅归顺大宋的那些北辽精锐也会心生怨意……”
王洋打断了张孝杰的涛涛不绝。“我知道张先生你能说会道,巧舌如簧,不过,尔等是来投我大宋的,既然是想要归并我大宋,那么就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来。”
“那北辽东京道总管耶律余睹,主动举北辽东京道一道之地而归降我大宋,得职也不过是开国郡公,青州牧。其麾下诸将帅,按其在北辽所担当的官职品阶转入我大宋之后,各升一阶。”
“这足已显示我大宋天子的宽仁,至于萧大人嘛,呵呵,自半年前就摆出一副意欲投降我大宋的意愿,却一直待价而沽……”
“而今,得见耶律余睹大人投效我大宋,受天子之信重、青睐,方才眼红,频频示好。可是其心性仍旧贪婪不改,你觉得他是真心想要归降我大宋吗?
说不定这位萧总管就是借你张老先生意欲背辽向宋之心,来迷惑我大宋,意图为北辽建功立业也说不一定。”
张孝杰两眼眨得飞快,听着王洋这番诛心之言,脸色的笑容瞬间僵硬:“王大人,您可千万不要这么想,萧帅大绝无此心。
萧帅他之所以如此,并非是为了什么待价而沽,实乃是出于谨慎,毕竟萧帅虽然曾经贵为大辽之宰相,但是终于只是后族子弟。”
萧嗣先与一干将领商议之后,觉得单凭着这些精锐就这么顶着宋军的炮火去进攻那锦州城,实在是过于行险。
所以一面派出使者,下令附近的诸州县驻军赶来助战,还令诸州县加紧打造各种攻城器械运来,一面又派使者飞报中京,希望朝庭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援。
收到了消息的耶律延禧以及一干大辽重臣们的脸色越发地显得难看,同时,亦多了几分的惊惧,宋国的这等利器,对于大辽而言,简直就是无解之物,这样的战争还怎么打,除了用人命去填之外,实在是不作他想。
经过了一番的讨论与争执之后,最终,耶律延禧并没有同意那抱病上朝的萧兀纳请命为帅替代那萧嗣先出征锦州的奏请。
而是决定继续信任萧嗣先这位忠心耿耿的年轻才俊,亦认可对方等待聚集大军之后再进攻锦州的建议。
当然,他肯定不会这么说,而是以萧兀纳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为由,劝这位老大人回府养病。
脸色蜡黄的萧兀纳在相熟的大臣的搀扶之下,缓缓地迈着蹒跚的步履走出了镜宫。
“老大人,您又何必这么与陛下针锋相对呢?陛下这也是为了您的身体着想,如今您沉疴难起,怎么能受得住这千里跋涉赶往锦州的一路颠簸……”
萧兀纳闷哼了一声,拂开了那人搀扶自己的手臂,勉力站定,不悦地喝道。
“我大辽朝不论是选谁为将,都比那萧嗣先那个不懂军略的竖子强上百倍,陛下这么做,简直就是将国家大事当成儿戏一般。”
“还请老大人慎言哪!您又不是不知晓陛下对那萧奉先弟兄的宠信,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您老人家还是好好的回府安心养病,等病愈之后,再设法引导陛下,莫要受那萧奉先弟兄蛊惑才是。”那位大人显得颇为无奈地道。
“老夫的病,还能好得起来吗?……指不定哪一日,就会随先帝去了。”深深清楚自己身体情况的萧兀纳苦涩地一笑,不再多言,深吸着那镜宫外寒凉的空气,颓然地摇了摇头,由着侍从的搀扶,坐进了那温暖舒适的四轮马车之后喃喃地自言自语道。
三天之后,大辽北府宰相,辅政大臣萧兀纳再没能睁开双眼,耶律延禧听闻,亦不由得痛泣出声,罢朝三日,又命朝中大臣为萧兀纳治丧。
只是,对于那萧兀纳的那些劝导,他却是半点也没听进心里,仍旧是将军政之事委以萧奉先,继续宅在那美仑美奂的镜宫之中继续花天酒地的享乐不已。
日暮西山的老臣萧兀纳终于不甘的咽下了最后一品气,同样日暮西山的北辽,又能够苟且多久呢?
#####
短短不过数日的光景,在近万将士还有委派来的银州、永乐城的民伕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赶在了寒冬来袭,冰封之前,在那永乐城废墟不远处的那片埋骨之地前修建起了一座庄严的祠堂。
目前只修建起了一间主殿,里边供奉着一块巨大的石制灵位,上面的字,乃是王洋所题:大宋永乐城死难者之灵位。
而未来,将会在主殿两侧修建更多的房间,里边将会摆放上那些尚能够记得起姓氏的将士和百姓灵位,让他们也随之一起接受亲人的香火供奉。
而在主殿的正前方,则是一块占地十数丈方圆的水泥铺设的平整广场,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高达近三丈的水泥砖石构建而成的巨碑。
上面则是大宋当今天子赵煦的亲笔手书:大宋英烈永垂不朽。
八个字,每个字都有两尺大小,深深的印痕之中,用上了红色的朱漆,让那些前来祭祀的百姓们,哪怕是远在里许之外,就能够看到石碑上的内容。
在这些都修建好之后,王洋率领着麾下的这些将士们亲自进行了一场祭拜活动之后,这才离开此地,继续北上,悄然地引领着这只大军,进驻到了早早就已经在银州西南的山谷之中设立的军营之中。
在这里,王洋见到了再一次奉北辽河东道总管萧慎所派遣来的密使,那位与当今北辽天子耶律延禧有杀父之仇的张孝杰。
“耶律延禧和那耶律洪基怕是都没有想到,原来张先生居然还有滋有味的活着……”王洋打量着这位须发皆白,显得很是仙风道骨的张孝杰老司机,不禁有些感慨地道。
“王大人谬赞了,老朽早就听闻了王大人诸多事迹,那时便知,王大人必是天下少有的伟略雄材之士,而今一见,更觉得大人真是名如其人,名符其实。”张孝杰不敢怠慢,朝着王洋恭敬地一礼之后,诚意十足地道。
一番寒暄之后,王洋便单刀直入地道。“不知萧慎萧大人可有想清楚我大宋给出的条件?”
“王大人,之前,萧帅收到了您让人转交的条件之后,经过了谨慎的思量,还有与麾下心腹的反复商议,觉得这样的条件,显得有些过于苛刻了些。”
“萧帅好歹也是担当过北辽南宰相的位高权重之臣,若是举州归降了大宋,却不得够得到相应的厚待,怕是就算萧帅自己不说什么,一干随萧帅归顺大宋的那些北辽精锐也会心生怨意……”
王洋打断了张孝杰的涛涛不绝。“我知道张先生你能说会道,巧舌如簧,不过,尔等是来投我大宋的,既然是想要归并我大宋,那么就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来。”
“那北辽东京道总管耶律余睹,主动举北辽东京道一道之地而归降我大宋,得职也不过是开国郡公,青州牧。其麾下诸将帅,按其在北辽所担当的官职品阶转入我大宋之后,各升一阶。”
“这足已显示我大宋天子的宽仁,至于萧大人嘛,呵呵,自半年前就摆出一副意欲投降我大宋的意愿,却一直待价而沽……”
“而今,得见耶律余睹大人投效我大宋,受天子之信重、青睐,方才眼红,频频示好。可是其心性仍旧贪婪不改,你觉得他是真心想要归降我大宋吗?
说不定这位萧总管就是借你张老先生意欲背辽向宋之心,来迷惑我大宋,意图为北辽建功立业也说不一定。”
张孝杰两眼眨得飞快,听着王洋这番诛心之言,脸色的笑容瞬间僵硬:“王大人,您可千万不要这么想,萧帅大绝无此心。
萧帅他之所以如此,并非是为了什么待价而沽,实乃是出于谨慎,毕竟萧帅虽然曾经贵为大辽之宰相,但是终于只是后族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