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奕机如何(下下)
  翻遍了棋谱其实都没有今日很多棋路的记载,萧合在棋局之中不断地感叹,不光是感叹今日弈棋酣畅淋漓,还有林清玄此时的玄妙境界。
  一局接着一局,拢共十局棋,萧合在第一局之后也终于拿出了他天下棋首的真正架势,而林清玄起先的那些点睛之手也都统统被他早早化去。
  棋潭如泥潭,让人寸步难行,反倒是这种境况之下,那种从泥泞之中诞生的每一步新生一子总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萧合的棋稳重带有灵性,以守为攻,滴水不漏,就如同他本人一样,事事俱到,胸有成竹。
  林清玄棋路清奇似乎并没有什么棋谱可以解释他的某一步,但是就是这样,他竟与萧合这个几乎超越十段的棋师能够争一个难舍难分,这才是他最为恐怖的地方。
  “清玄,此役可是天授之手,我想将他们记录下来。”不过萧合知道林清玄并不会理会自己,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棋局之中,但是萧合的确有种预感,这十局棋恐怕就是自己此生的最高作品,所以他想要将这些对局统统记录下来。
  萧合的感觉是否清晰暂且不说,但是那年京城外的亭上两人的对局最后被人整理成书,天下落子之人无不赞叹,无不敬仰,“天元棋”也就是当首第一局更是被许多棋师奉为至宝,称作“天下棋谱”,从此之后天元落子再也无人去嘲弄,反倒是更加谨慎。
  两位奕者并无留下姓名,但是后世之人却奉之如棋道神明,后世评棋者,吕道行,十段至高棋师,曾于三十年间未尝败绩,被人称作“吕无敌”,他曾经说道:
  “天元棋白子,潇洒不群,弃棋更是他最为值得敬仰的一点,单就弃棋一招就足以完善棋道大半,堪称棋道奠基人之一,大局之感举世无双,这一点我不如他。”
  “黑子精密邃严,落子如海潮侵岸,绵绵不绝,细秀绵长,布局稳重难寻败手,形若高山止水,为棋道顶峰。”
  这段评价一直存在于棋道史之中,那攻杀堪称精妙的十局棋最后被人们称作“当亭十局”,绵延千年棋史之中,成为不朽经典。
  “你现在可以说了,我都听着。”林清玄背对着身后的这个男人,他们之间的情分难以解释,他曾经立下誓言,至今也未曾忘记,但也就是因为那段誓言,他背负了妻儿的责备,背负了各种各样的痛楚,最终远出东海,所以如今他回来,便是寻一个解释。
  他就是如此的认真,他不知道自己的子女如今的情况,就因为当年的一句诺言,他就可以抛弃一切,选择相信,他是个真性情的江湖人,这点没有变,但是他也是个不称职的丈夫,父亲……
  这些他都没有抱怨,他现在只想要一个解释。
  萧合是什么样的人他清楚得很,他心中从来没有这些弯弯扭扭的想法,所以他也没办法去揣度,他知道萧合是要成为大汉守护神的男人,那么他所做也就只会是为了大汉,这点是不会变的。
  “苏长庚没有消失,他也没有死去,只不过白帝城已经不在了,如果你真的想要去找他,他应该会告诉你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何事。”萧合出言便是一击重磅,林清玄出海数十年,其实对于大汉如今发生了什么真的算是分毫不知。
  他前去东海,其中一个原因也关于他想要寻找苏长庚,他不知道为何当年仅仅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未见,他们就只得站在了对立面,他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一个人发声这么大的转变,当他打伤了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好兄弟,他的头脑中其实是一片茫然的,他不得不做,他却也不想这么做。
  只不过林清玄却一直静静的听着,他知道事情绝对不会如此简单,所以他一定会再去找到苏长庚。
  “还有一件事情……是关于戒律宗的。”萧合顿了顿,似乎想到林清玄没有渠道得知关于自己妻儿的事情,所以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根据我的情报,戒律宗此时应该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戒律宗前任宗主青丝僧人,在对抗江湖联军之时,证道成佛,如今已不再人世间。”
  “刀殿为首,联合了一流宗派的江湖讨伐军,将戒律宗贬为魔宗,意图赶尽杀绝,刀殿陌人合祭出刀殿至宝合刀,如今戒律宗仅存的几人不知在何处,但也已经无力再去维持偌大的宗门。”萧合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在观察着林清玄的模样,毕竟都是他的亲人,如今听到这样的消息,保不准他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
  然而林清玄却依然十分冷静,示意他继续说,这一幕出乎了萧合的意料,只不过他没有多说什么,继续着自己的解释。
  “我的布局之中,包括了清玄你这一环,但是却是要将你拿到布局之外,这样,才不会让整盘棋有着额外的风险。”
  “清玄……大汉的千年劫来了……”萧合说道,眼中带着疲惫,却也包含着一种坚定的模样,他此时给林清玄的感觉就是他想要靠着一己之力做一场翻盘,就如同他先前的第一局一般……看似不可能,实则向死而生。
  遥远的川蜀之地,数万西域僧人此时包围了百姓们心中的佛门圣地,方圆百里的人家此刻都已经远远地看到了壮观的景象。
  天上的两尊大佛已经在那里端坐了许久,不曾有其他的动作,似乎证明那紧紧只是佛像一类的东西,但是也已经足够骇人听闻。
  没人敢去靠近那群山包围的一处,这一切不仅仅来源于对于未知的恐惧,还来自他们对于佛门的虔诚之心,“佛祖大概是显灵了吧。”人们在心里这样想着,盼着或许再回故地,庄稼说不定丰收,来年说不定风调雨顺,毕竟这可是大佛啊。
  然而当事的几人却从未有这样的想法。
  山后诵经之声不断,那轰鸣的禅音不断轰击着整片空间,让此情此景似乎感觉起来并没有那样的神圣。
  这可是大小乘之争的感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