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肠(上)
  突如其来的问题,连常涂都吓了一跳。
  这个问题实在很要命,若李素此刻在李世民面前的话,差不多该吓到尿裤子了。
  此时的李世民仍阖着眼,神情很平淡,仿佛只是一句不经意的闲聊似的。
  常涂在脑海里仔细措辞片刻,方才小心翼翼地道:“李县公和他同乡的那个姓王的小子数年前弄出这股势力,奴婢已派了许多人渗透到这股势力里去了,暗察了几年,奴婢查清当初李县公培植这股势力,似乎为了自保,当时他与东阳公主殿下之事尚未被陛下所知,李县公似乎是为了应对此事而为。”
  李世民嘴角浮起冷笑:“为了朕的女儿,他倒真是用心良苦啊……不过,朕不信李素仅仅只是为了东阳才刻意培植出这股势力,应该还有更大的目的……”
  事情揭开,李世民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了。
  常涂想了想,道:“可奇怪的是,自从当年李县公奉旨晋阳平乱回到长安以后,这股势力便一直没有动用过,期间王直多多少少还露个面,至于李县公,似乎将这股势力完全忘了似的,再也不曾用过它了,再后来,前太子谋反事败后,就连王直也没再露过面了,平日里的事务全由王直下面的四个头目在管理,长安街市上那些泼皮无赖的开销,李县公倒是没有断过接济,每年付在这方面的钱财,大抵超过了五千余贯……”
  李世民冷笑:“好手笔,之所以不露面,是因为李素不敢,知道他为何不敢了么?呵呵,李素是个聪明人,想必他察觉朕已注意到这股势力的存在了,对任何帝王来说,都城眼皮子底下出现这股不由帝王掌控的势力,绝对是件犯忌的事,说严重点,这是死罪!李素正因为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马上和那个姓王的小子蛰伏起来,这股势力当初能帮他,现在也能害他,想必如今在李素的眼里,这股势力已经成了烫手山芋,握着烫手,想丢又不敢,哈哈……”
  常涂小心地道:“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这股势力?”
  李世民神情变得复杂起来,叹道:“朕原本是真想杀了李素的,这个念头不止一次有过,正如当年朕对魏征一样,三番五次想过要杀他,可是,毕竟人才难得啊……”
  “朕的大唐,只愿自朕以后,能够传延千秋万世,能够在历代李氏子孙的手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盛世,让大唐的名号成为青史上最耀眼最出彩的一笔,既有如此气魄,便需要有配得上这等气魄的胸怀气量,这些年,下面的朝臣武将们造朕的反的人有许多,有些造反事败后,朕还是原谅了他,比如侯君集,明刀明枪造朕反的人朕都能宽恕,何况一个并未露出半点反意的李素呢?”
  “只要初衷并非为了造反,为了推翻朕的江山,朕可以原谅他,正是这种念头,每次都遏制住了朕想杀李素的心思……”李世民笑了笑,道:“幸好,李素是个聪明人,真的很聪明,尤其是趋吉避凶的本事,连朕都想佩服他了。”
  常涂小心地道:“所以,陛下的意思是,任由这股势力存在?”
  李世民神情顿时冰冷:“当朕是傻子么?这股势力若未掌握在朕的手里,交给任何人都不放心,不能为朕所用,自然要除掉他,不单是除掉这股势力,还要除掉培植出这股势力的人,哪怕这个人是李素,该除掉时也要除掉,不能留情!”
  常涂一凛,急忙应是。
  李世民又冷笑道:“说李素是个聪明人,倒是真没说错,常涂你看看,在他的布局之下,这股势力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尤其是从上至下单人单线纵向管理,横向之间全无联系,哪怕两个人同属一个上级统领,这两个人面对面时也是互不相识,如果这是一张大网,那么大网里每一根线都很重要,同时又显得不那么重要,就算其中的一根线断掉了,还有另外的线直通上层,然后上一级可以迅速的将这根断掉的线去掉,重新换上一根线,网还是网,没有任何损失,这个李素的奇思妙想,果真不凡,明的暗的,都能做得有声有色,惊艳世人,如此人才,朕委实舍不得杀他……”
  常涂恭敬地问道:“那么,陛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叹道:“朕在等李素自己来认罪。”
  “他若一直装糊涂,不认罪呢?”
  李世民目光顿时冰冷起来:“那么,便与朕同葬寝陵吧!”
  常涂凛然,垂头不敢吱声。
  气氛再次沉寂下来,二人晒着阳光,李世民似乎已没了说话的兴致。
  就这样静静地过了一个时辰,快到午膳时分,一名小宦官匆匆而来。
  “陛下,魏王殿下求见。”
  李世民睁开了眼,道:“魏王是独自来的么?”
  “是。”
  李世民沉默许久,幽幽叹道:“该来的终归会来,该说的话,也该说了,宣他进殿吧。常涂,扶朕进去。”
  许久以后,一个圆滚滚的大胖子出现在殿外,跪在门槛外垂头道:“儿臣泰,拜见父皇。”
  李世民已坐回了殿内,像个迟暮的怕冷的老人,身上裹着一层皮氅,有气无力地道:“进来吧。”
  李泰谢过,起身,脱履进殿。
  离朕十余步时,李泰在李世民面前站定。
  李世民定定看着这张自己曾经无比宠爱的脸庞,目光不由露出几许熟悉的久违的柔和。
  “青雀进宫见朕可有事?”
  李泰恭敬地道:“儿臣无事,特来向父皇问安,父皇身子微恙,今日可好些了么?太医开的方子熬的汤药,父皇可服用了?父皇若觉得宫里太医署的那些太医无用,儿臣最近搜寻了一些民间颇富盛名的名医,若父皇不弃,不如请那些民间的名医们进宫,为父皇瞧瞧病情如何?”
  李泰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李世民眼中的柔和之色愈浓郁,眼中甚至露出了久违的宠溺的笑意。
  “青雀有心了,有此孝心,朕很欣慰……”李世民含笑道。
  李泰眼眶发红看着李世民,道:“儿臣惟愿父皇的身子快些好起来,不忍见父皇被病痛折磨,昨日儿臣去道观许愿,请道君将父皇的病痛转移到儿臣身上,儿臣愿代父皇生病,而父皇永远是那个意气风发,精神矍铄的天可汗陛下……”
  李世民愈发感动,他的眼眶也泛了红:“好孩子,好青雀,朕……很欣慰,很欣慰。”
  李泰泪眼婆娑看着他,跪在他面前轻声道:“父皇,一定要快快好起来,答应儿臣,好吗?”
  李世民也流下泪来,泪中含笑,不停地道:“好,好,朕一定会好起来的。”
  父子二人难得的温馨时刻,大殿安静下来,任这对父子倾泻天伦之情。
  良久,李世民从软榻上坐直了身子,朝李泰笑着招了招手,道:“青雀,过来坐,离朕近一些。”
  李泰迈着短肥的腿,缓缓走向李世民。
  李世民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握住李泰白胖的手,轻轻拍了两下,李世民叹道:“青雀,朕心中觉得最对不起的人,是你啊……”
  李泰急忙道:“父皇何出此言?儿臣从小到大被父皇宠爱,如同生活在蜜罐里一般,不曾感到过一丝委屈,父皇哪里对不起儿臣了?应是儿臣让父皇失望了才是,是儿臣错了。”
  李世民叹道:“这些年,大唐风风雨雨,咱们天家皇族也是风风雨雨,未曾平静过,朕委实太累了,累于国事,也累于家事,说实话,朕不是好父亲,扪心自问,朕确实疏于对皇子们的教导,而致许多皇子品行不端,德行有亏,被无数臣民责骂,这是朕的过错,幸好朕有你这么一个好儿子,从小聪慧,好学,勤奋,所有皇子里,你是最能读书的一个,也是学问最高的一个,以你如今所学,纵与当世大儒坐而论道,亦可从容应对,此为我天家麒麟儿也,有子若青雀,朕实慰之。”
  铺垫了这么多的好话,李泰终于懵懵懂懂仿佛明白了什么,似乎有预感今日父皇会说什么,李泰神情有些慌了。
  “父皇,好好的为何说起这些?儿臣……儿臣很害怕。”
  看着李泰哀求般的可怜眼神,李世民心一软,然而片刻过后,终究又硬起了心肠,缓缓道:“青雀,有些话,朕迟早要说的,这些话朕若不说,将来必给你带来杀身之祸,所以,朕接下来的话你必须好好听着,每个字都要记清楚。”
  李泰忍不住微颤起来,神情布满了绝望,咬了咬牙,终于还是垂头道:“是,儿臣恭听父皇训斥教诲。”
  李世民阖上眼,许久后,慢慢睁开,叹道:“青雀,你应该知道,朕向来是极宠爱你的,当初承乾还是太子时,朕心中便有过好几次犹豫,觉得你似乎比承乾更适合当太子,因为你懂得自律,因为你勤奋好学,也因为你为人谦逊有礼,可是啊,谁叫承乾是嫡长子呢?无论他的为人品行再怎样不配,他的出身注定了只能由他当太子,尤其是,朕当年在玄武门做过那件事后,更不能随便易储,否则便乱了纲常,所以那时尽管朕其实更属意你来当太子,这个想法最终只能不了了之,朕纵是皇帝,也遮不住天下悠悠众口啊……”
  李泰流泪道:“父皇的苦衷,儿臣明白。”
  李世民黯然道:“是啊,朕确实有苦衷,朕的皇子不算那几个年幼夭折的,活着的至今有十七人,其中承乾,你,还有雉奴三人是嫡出,平日里皇子们吵吵闹闹,许多皇子背地里朝责怪朕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好,皇子们的议论,朕其实都知道,可是,却无可奈何,似乎从来没有一个皇子愿意试着体谅一下朕,理解一下朕的难处和苦衷,在朕的面前,皇子们似乎成了讨债的人,一个个虚伪的嘘寒问暖,问安,装孝顺,装过之后,便拐弯抹角向朕要田产,要钱财,要仪仗,要宫殿别院,要歌舞伎,天下的一切,他们都想要,都想纳入自己囊中,近年与这些皇子相处,朕觉得与亲儿子们之间变成了一场买卖交易,他们付出虚伪的孝心,朕付出田产钱财,交易完成,外人眼里看来,仍是一出尽享天伦的好戏,有时候朕真想忘掉皇子们见朕时的真实目的,一厢情愿的假装他们孝顺朕是真的有孝心……”
  “骗自己骗了这些年,朕都觉得自己很可笑,也很可怜。”
  李泰泣道:“父皇,儿臣不知别的兄弟是怎样的心思,可儿臣愿对天发誓,儿臣对父皇的孝心是发自内心的,绝无半点作假之处!”
  李世民欣慰地笑道:“是啊,唯独你和雉奴是真心的,朕感受得到,所以,朕对你和雉奴也特别宠爱,你们从小到大,不管任何东西,但凡你们想要,朕必会满足你们,有求必应,朕绝无私心……”
  李泰哭着点头:“是,父皇待儿臣很好,儿臣一生感激。”
  李世民的笑脸渐渐收敛起来,神情黯然地长叹一声:“青雀,你要任何东西,朕都能满足你,都能给你,朕对雉奴也是同样的宠爱,可是……太子之位,却只能有一个啊,给谁,不给谁,青雀,你教教朕,该如何抉择?”
  李泰身躯一震,目光里充满了绝望。
  李泰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他很清楚,既然李世民当面问出了这句话,说明李世民的心里已经有了正确答案,不幸的是,那个答案并不是他李泰。
  “父皇……”李泰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青雀,你的身子也不大好,莫哭了,好好平静一下,你我父子今日索性把话说透了,如何?”
  李泰哭了片刻,努力克制下来,哭声虽止,仍有一下没一下的抽噎着。
  李世民叹道:“原本,朕是很希望你当上太子的,记得当初承乾谋反事败,朕万念俱灰,在宫里独坐了三天没出去,当时朕真的很想下一道旨意,将你册封为太子,以平复朕的伤心,以安天下臣民之心,可是每次当朕有这个念头时,便忽然止住了,说起原因,或许是害怕了吧,嫡出的亲儿子都敢造朕的反,对朕存有杀心,朕当时便想,若青雀你当上太子后,可能是第二个李承乾呢?那时朕该是何等的心碎心寒?”
  李素情绪快崩溃了一般,不停的边哭边摇头:“不,不是,儿臣不是李承乾,儿臣永远不会反父皇。”
  李世民苦涩一笑,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父子之间亦如是,所以,许多次想立你为太子,朕都忍住了,承乾谋反事败,朕不得不清洗朝堂,将承乾的逆党爪牙全部清除出朝堂,正是这个敏感的时候,三省宰相们给朕上奏了一个消息,他们说魏王正在全力安插府中幕僚门客,将那些门客们全数安插在被清洗过后的空缺官职上,几乎数日之内,你魏王便成了朝堂里最大的一股势力,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连朕都目瞪口呆……”
  李泰猛地停止了哭泣,神情呆滞地垂着头,脸上顿时布满了悔恨之色。
  尽管早已明白太子之争自己输了,可他一直不知道自己输在哪里,今日此刻,李泰终于明白了。
  看着李泰那张布满了悔恨的脸,李世民神情复杂地叹道:“青雀啊,你太心急了,为何如此急着布局朝堂呢?你想要的,朕其实能给你,就算你当时直接走近殿内,面对面告诉朕,你想当太子,求朕答应,朕或许也会答应,可是你,却选择了最愚蠢也最犯忌的一种方式,如此亟不可待地安插党羽进入朝堂,朕问问你,你之所为,与李承乾有何区别?教朕如何放心将你立为太子?如此急躁而冲动的心性,教朕如何敢把这座大好的江山社稷交给你?”
  “父皇,儿臣错了,儿臣真的知错了!”李泰大哭道。
  李世民叹道:“不仅仅因为此事,还有更多,青雀,你走错的不仅仅是这一步,而是很多步,朕听闻你的王府里豢养了数百位幕僚门客,他们果真为你出过一次正确的主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