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上)
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上)
六月的天气,就像娃娃脸的脸,说变就变。
几分钟前还艳阳高照,一道闷雷过后,运河两岸,暴雨如豆。天上地下,白茫茫一片。
岸边的商贩,漕丁,上船的上船,进屋的进屋,虽然挨了点淋,却满脸喜悦。再看那些盼甘霖盼了一个春天外加大半个夏天的农夫,竟然不约而同地跪在了暴雨里,对着老天爷顶礼膜拜!
老天爷,终究还是仁慈的,没想把淮河以北的百姓全都给饿死。所以,临近夏至时节,终于施舍了一场暴雨。虽然山东河北许多地方,大部分的夏粮,今年已经注定颗粒无收。可有这么一场豪雨在,庄户人家好歹也能补种一茬荞麦或者萝卜。
虽然荞麦产量低,萝卜吃得再多都不顶饱。然而,这两样东西扮在一起熬糊糊吃,总好过用杂草和观音土果腹。况且,中原土壤肥沃,只要下雨,很快地里就会长出各种各样的野菜,蘑菇之类,让农夫们不至于在下一个秋天和冬天里被活活饿死。
也不是所有人,都感谢老天爷的恩典。运河中心处正在向南缓缓而行的官船后仓,就有一个年青的酒鬼,指着外边翻滚的乌云破口大骂:“老天爷,你就是混蛋!该下雨时不下,不该下的时候又瞎下。想起一出就是一出,做事情半点谱都没有,你不配……”
“守义又喝醉了” 官船中舱,正在跟袁黄下棋的李彤赶紧站起来,大步流星冲向门口,“抱歉了,居士。我得去劝劝他!”
“我要是你,就不去!” 袁黄棋瘾正浓,拎着颗白子连连摇头,“他肚子里有气,骂出来,总比憋着强。况且他骂的是老天爷,又不是,又不是任何人。这船上也没有清流!”
“嗯,也好!” 李彤斟酌了一下,感觉袁黄的话很在理儿,顺手关严了们,转身缓缓往棋称旁边走。
他的棋力原本不算太差,但是跟已经看破红尘的了凡居士袁黄比起来,却悬殊甚多。更何况此刻他还要分出一部分心神去关注喝醉了酒的张维善,实力连八成都使不出,转眼间,就被袁黄杀了个丢盔卸甲。
“老天爷,你分明跟那些弄虚作假的王八蛋是一伙!他们阻止东征,你就一滴雨都不下。他们图谋得逞了,你就立刻给他们助威!” 张维善的骂声,再度从 船舱中涌出,一字不漏地,钻入李彤的耳朵。让他的胸口,如同被压上了一大块石头,又闷又疼。
一个月之前,东征军攻破倭寇精心布置的尚州防线,剑指釜山。丰臣秀吉的养子宇喜多秀家失去倭寇各番队长的拥戴,大权旁落。重新获得了话事权的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两人,立刻召见了被他们一直软禁在军营里的大明使者沈惟敬,请求议和。做出主动退出朝鲜,释放被俘的朝鲜王子,倭国向大明纳贡称臣等诸多许诺,只求明军停止进攻,给他们安排船队撤离时间。
于是乎,奇迹发生了。没等备倭经略宋应昌和御倭提督李如松两人判断出,倭寇的行为,到底是不是缓兵之计。前去军前查验将士们伤亡情况的御史薛藩,居然动用八百里加急,将倭寇的议和请求,送到了北京。(注1:薛藩,历史上的确就是这个名字。)
信使抵达京师之后,沿街宣布“喜讯”。当即,令正在观看献捷礼的京师百姓,欢声雷动。正在午门准备接见凯旋将士的大明皇帝朱翊钧听到了百姓的欢呼,也又惊又喜,立刻将首辅、次辅和各部尚书召到身边,询问应对方略。早已不堪重负次辅赵志皋,兵部尚书石星等人,旋即向朱翊钧施礼,恭贺皇帝有天命在身,不战而屈人之兵。向来喜欢跟皇帝对着干的清流们,这回也一反常态,对赵志皋和石星二人的话大声附和。
首辅王锡爵见此,知道木已成舟,干脆以大事已了为由,请求皇帝准许自己再度回家伺候生病的娘亲。于是乎,准许倭国议和,东征循序返归辽东两个相关议题,就相继成了定局。
尽管紧跟着,李如梓、李彤、张维善、洛七和刘继业等将领,趁着接受皇帝召见的机会,齐声发出提醒:倭寇生性狡诈,请和极有可能是缓兵之计,只要缓过一口气,肯定又要卷土重来。然而,比起一干“老成谋国”的大学士,尚书、御史,几个乳臭未乾的少年将领的提醒,分量差得终究太远。
不过,大明万历朱翊钧乃是“圣明”天子,断不会伤了有功将士的心。所以,当场承诺,若是事实证明倭寇贼心不死,自己一定会再遣大军入朝。届时,众位忠臣良将,必在领兵出战之列。
为了嘉奖将士们的忠勇,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毫不吝啬,官爵,赏金,锦袍,雁翎刀,成车的往下赐。结果面圣之后,李如梓和李彤等人,就都穿上了原本难得一见的麒麟服,配上了当初立下王阳明那样大功才有资格佩戴的秋水雁翎刀。鉴于四人的官职近期升的的太快,朝廷无法再对他们破例提拔,但是,他们各自的勋位却又跳了一大级。并且对应的官号,也成了定远将军,安远将军和明威将军。(注2:官号,荣誉称号,有等级,并且可以多领一份俸禄,不予实权和实职。文官为某某大夫,武将为某某将军。勋位:根据功劳授予的荣誉,意味着有做同等级别官员资格。)
得知刘继业还没行冠礼,万历皇帝朱翊钧不管他原来有没有表字,特意又赐予了他一个,以示方便他立刻就可以回家去继承祖上留下来的诚意伯爵位和俸禄。对于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少年才俊李彤和张维善,万历皇帝更是青眼有加,竟然直接让他们补了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事和漕运参将的实缺儿,并叮嘱二人,不必急着去 上任。交卸了现在手中差事和兵马之后,先去探望父母,尽人子之孝。
如此一来,李彤、张维善、刘继业三人,算得上货真价实的衣锦还乡了。兄弟三个在京师又逗留数日,多次常浩然等同学重聚。也由张维善的同族长辈带着,陆续拜访了京城内许多位高权重的长辈。想尽一切办法之后,发现无法让朝廷改变和谈之念,只好乘坐官船,沿运河向南而去。
恰好袁黄告老还乡的请求,也得到了朝廷批准。双方就凑做了 一路 ,结伴而行。沿途的漕运官员,早就通过各自的途经,得知张维善即将成为大伙的顶头上司,并且此人跟总兵王重楼还是忘年交,所以极尽讨好之能事。然而,表面风光归风光,内心里,李彤 、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个,却始终有一股遗憾盘旋不散。
他们三个,的确功成名就了,并且超出预期地达成了各自当初的目标。大明朝耗资百万,耗粮无数的东征,却半途而废。这一次,倭寇不熟悉明军的战术和实力,被打得溃不成军。当倭寇缓过这口气来,并且根据明军特点,做出针对性调整,大伙再想像以前那样击败他们,谈何容易!
“老天爷,你缺心眼儿啊!” 张维善的骂声,犹在继续。每一声,落在李彤耳朵里,都宛若杜鹃啼血!
六月的天气,就像娃娃脸的脸,说变就变。
几分钟前还艳阳高照,一道闷雷过后,运河两岸,暴雨如豆。天上地下,白茫茫一片。
岸边的商贩,漕丁,上船的上船,进屋的进屋,虽然挨了点淋,却满脸喜悦。再看那些盼甘霖盼了一个春天外加大半个夏天的农夫,竟然不约而同地跪在了暴雨里,对着老天爷顶礼膜拜!
老天爷,终究还是仁慈的,没想把淮河以北的百姓全都给饿死。所以,临近夏至时节,终于施舍了一场暴雨。虽然山东河北许多地方,大部分的夏粮,今年已经注定颗粒无收。可有这么一场豪雨在,庄户人家好歹也能补种一茬荞麦或者萝卜。
虽然荞麦产量低,萝卜吃得再多都不顶饱。然而,这两样东西扮在一起熬糊糊吃,总好过用杂草和观音土果腹。况且,中原土壤肥沃,只要下雨,很快地里就会长出各种各样的野菜,蘑菇之类,让农夫们不至于在下一个秋天和冬天里被活活饿死。
也不是所有人,都感谢老天爷的恩典。运河中心处正在向南缓缓而行的官船后仓,就有一个年青的酒鬼,指着外边翻滚的乌云破口大骂:“老天爷,你就是混蛋!该下雨时不下,不该下的时候又瞎下。想起一出就是一出,做事情半点谱都没有,你不配……”
“守义又喝醉了” 官船中舱,正在跟袁黄下棋的李彤赶紧站起来,大步流星冲向门口,“抱歉了,居士。我得去劝劝他!”
“我要是你,就不去!” 袁黄棋瘾正浓,拎着颗白子连连摇头,“他肚子里有气,骂出来,总比憋着强。况且他骂的是老天爷,又不是,又不是任何人。这船上也没有清流!”
“嗯,也好!” 李彤斟酌了一下,感觉袁黄的话很在理儿,顺手关严了们,转身缓缓往棋称旁边走。
他的棋力原本不算太差,但是跟已经看破红尘的了凡居士袁黄比起来,却悬殊甚多。更何况此刻他还要分出一部分心神去关注喝醉了酒的张维善,实力连八成都使不出,转眼间,就被袁黄杀了个丢盔卸甲。
“老天爷,你分明跟那些弄虚作假的王八蛋是一伙!他们阻止东征,你就一滴雨都不下。他们图谋得逞了,你就立刻给他们助威!” 张维善的骂声,再度从 船舱中涌出,一字不漏地,钻入李彤的耳朵。让他的胸口,如同被压上了一大块石头,又闷又疼。
一个月之前,东征军攻破倭寇精心布置的尚州防线,剑指釜山。丰臣秀吉的养子宇喜多秀家失去倭寇各番队长的拥戴,大权旁落。重新获得了话事权的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两人,立刻召见了被他们一直软禁在军营里的大明使者沈惟敬,请求议和。做出主动退出朝鲜,释放被俘的朝鲜王子,倭国向大明纳贡称臣等诸多许诺,只求明军停止进攻,给他们安排船队撤离时间。
于是乎,奇迹发生了。没等备倭经略宋应昌和御倭提督李如松两人判断出,倭寇的行为,到底是不是缓兵之计。前去军前查验将士们伤亡情况的御史薛藩,居然动用八百里加急,将倭寇的议和请求,送到了北京。(注1:薛藩,历史上的确就是这个名字。)
信使抵达京师之后,沿街宣布“喜讯”。当即,令正在观看献捷礼的京师百姓,欢声雷动。正在午门准备接见凯旋将士的大明皇帝朱翊钧听到了百姓的欢呼,也又惊又喜,立刻将首辅、次辅和各部尚书召到身边,询问应对方略。早已不堪重负次辅赵志皋,兵部尚书石星等人,旋即向朱翊钧施礼,恭贺皇帝有天命在身,不战而屈人之兵。向来喜欢跟皇帝对着干的清流们,这回也一反常态,对赵志皋和石星二人的话大声附和。
首辅王锡爵见此,知道木已成舟,干脆以大事已了为由,请求皇帝准许自己再度回家伺候生病的娘亲。于是乎,准许倭国议和,东征循序返归辽东两个相关议题,就相继成了定局。
尽管紧跟着,李如梓、李彤、张维善、洛七和刘继业等将领,趁着接受皇帝召见的机会,齐声发出提醒:倭寇生性狡诈,请和极有可能是缓兵之计,只要缓过一口气,肯定又要卷土重来。然而,比起一干“老成谋国”的大学士,尚书、御史,几个乳臭未乾的少年将领的提醒,分量差得终究太远。
不过,大明万历朱翊钧乃是“圣明”天子,断不会伤了有功将士的心。所以,当场承诺,若是事实证明倭寇贼心不死,自己一定会再遣大军入朝。届时,众位忠臣良将,必在领兵出战之列。
为了嘉奖将士们的忠勇,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毫不吝啬,官爵,赏金,锦袍,雁翎刀,成车的往下赐。结果面圣之后,李如梓和李彤等人,就都穿上了原本难得一见的麒麟服,配上了当初立下王阳明那样大功才有资格佩戴的秋水雁翎刀。鉴于四人的官职近期升的的太快,朝廷无法再对他们破例提拔,但是,他们各自的勋位却又跳了一大级。并且对应的官号,也成了定远将军,安远将军和明威将军。(注2:官号,荣誉称号,有等级,并且可以多领一份俸禄,不予实权和实职。文官为某某大夫,武将为某某将军。勋位:根据功劳授予的荣誉,意味着有做同等级别官员资格。)
得知刘继业还没行冠礼,万历皇帝朱翊钧不管他原来有没有表字,特意又赐予了他一个,以示方便他立刻就可以回家去继承祖上留下来的诚意伯爵位和俸禄。对于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少年才俊李彤和张维善,万历皇帝更是青眼有加,竟然直接让他们补了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事和漕运参将的实缺儿,并叮嘱二人,不必急着去 上任。交卸了现在手中差事和兵马之后,先去探望父母,尽人子之孝。
如此一来,李彤、张维善、刘继业三人,算得上货真价实的衣锦还乡了。兄弟三个在京师又逗留数日,多次常浩然等同学重聚。也由张维善的同族长辈带着,陆续拜访了京城内许多位高权重的长辈。想尽一切办法之后,发现无法让朝廷改变和谈之念,只好乘坐官船,沿运河向南而去。
恰好袁黄告老还乡的请求,也得到了朝廷批准。双方就凑做了 一路 ,结伴而行。沿途的漕运官员,早就通过各自的途经,得知张维善即将成为大伙的顶头上司,并且此人跟总兵王重楼还是忘年交,所以极尽讨好之能事。然而,表面风光归风光,内心里,李彤 、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个,却始终有一股遗憾盘旋不散。
他们三个,的确功成名就了,并且超出预期地达成了各自当初的目标。大明朝耗资百万,耗粮无数的东征,却半途而废。这一次,倭寇不熟悉明军的战术和实力,被打得溃不成军。当倭寇缓过这口气来,并且根据明军特点,做出针对性调整,大伙再想像以前那样击败他们,谈何容易!
“老天爷,你缺心眼儿啊!” 张维善的骂声,犹在继续。每一声,落在李彤耳朵里,都宛若杜鹃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