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青花中的VIP
耿宝昌突然神神秘秘问道:“你知道咱们故宫真正的天字第一号藏品是什么吗?”
苏渊一愣,十分好奇,能让故宫评为天字第一的宝贝会是什么?
“来,带你亲眼看看!”
耿宝昌摆摆手,两人来到展厅最西边的角落,终于见到神秘的宝贝。
“这是……”
苏渊看着眼前的东西,大吃一惊,迷惑不解道:“踏脚的木门墩?”
“哈哈哈,没想到吧?就是这个小凳子,名副其实是故宫天字第一号!”
耿宝昌开怀大笑,解释道:“故宫文物最早编号方式以宫殿为单位,用《千字文》中一字为代号,如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给“天”,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给“地”,然后登记宫殿内陈设的文物,顺序再给以流水号。”
“据说当时工作人员给文物作编号的时候,因为进门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就是这个小凳子,所以就把它列为天字第一号的文物,这个编号一直沿用至今。”
“神奇的是不止如此,你知道宝岛故宫天字第一号是什么?”
耿宝昌笑谈道:“也是个小凳子,皇帝的踏脚凳,因为都是沿用这种编号方法,你说好笑不好笑?”
两人哈哈大笑,又来到一个展柜前,只见一个青花人物罐,居然是残器?
元青花,
人物罐!
耿宝昌盯着残器,无奈道:“这就是故宫的遗憾之一,元青花人物故事罐在瓷器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璀璨夺目的一朵奇葩,甚至占据着霸主地位,无法被任替代的珍品。”
“长期公认存在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罐全世界仅八件,全都流失海外。这件残器来自民间,算是保存最完整的作品,也是故宫唯一残器,没办法,聊胜于无!”
苏渊点点头,元青花已经是凤毛麟角,更不用说是人物罐,比汝窑还稀少的多。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鬼谷子下山,2005年以1400万英镑在伦敦佳士得拍出,由犹太古董商埃斯肯纳齐获得,加佣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
创造天价记录,换成黄金整整一屋子,按照性价比来说,至今也是无敌的存在。
国内唯一作品是1980年出土于横县四官岭,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出土后被丢弃在角落达七年。
1987年一名农艺师偶然发现捡回家,用来养花和装种子。1989年文物专家才确认国宝身份,连紫禁城也只能羡慕嫉妒恨。
耿宝昌长叹口气,回忆道:“鬼谷子下山拍卖当天参与标罐至少有十几人,其中不乏来自华夏收藏家,包括来自宝岛寒舍总经理王定乾、拍卖第一人张宗宪,港岛艺术品商会秘书长翟建民。”
“竞价达到1000万英镑时,仍有六七人出价。当时王定乾给我说估价在800万英镑左右,把最高支撑点定在1000万,没想到最后……”
老爷子痛心道:“埃斯凯纳齐是世界上经营早期艺术品的主要古董商,他在标价达到1350万英镑时才加入,经过持久角逐才将宝物收入囊中。”
“拍完后连他都被现场的紧张气氛耗尽气力,已经达到极限,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最神奇的是,这件元青花居然是从沉船中打捞而来!”
苏渊看着元青花,总览瓷器发展史,元青花无疑是其中一个亮点。元代除一些品格清淡的小件瓷外,多数收藏在伊朗、土耳其博物馆,因为稀有的天蓝色,被奉为国宝。
以氧化钴为原料在白瓷素胎上描绘图案,再用透明釉覆盖,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其白底蓝彩,千年如新。
青花瓷虽然早在唐代就有,但完整的唐青花、宋青花至今没有发现。到元代中晚期,青花工艺逐渐成熟。
“经过专家研究估算,全世界只有300件元青花,而且都在博物馆。民间基本没有真品,就连高仿都少,因为原料太珍稀。”
苏麻离青!
这种早已绝迹的原料,让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
细看青花呈色,活灵活现,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感,千古一绝。
耿宝昌感叹道:“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当地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
“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美不胜收。”
“由于苏麻离青料含铁比较重,使烧成的器物有一种其他釉料所没有的特征既铁锈斑,严格说这应该是一种瑕疵,恰恰是这种瑕疵成就元青花。”
苏渊仔细研究,眼里闪过各种场景,发现烧制过程中苏麻离青料含有的铁的成分会冲破釉面,使釉面产生一种无法人为制作的破口。
既象爆炸点一样的不规则,但同时又有高低起伏有层次感,有的象冬天掉下的树枝,有的象烧过但没有烧尽的煤渣,有的象山上的有水的梯田,更加有的象激流中的漩涡。
甚至抽象画中的鬼脸,千姿百态,仪态万千。每个器物中有成百上千个爆点,每个爆点都有不同的图案,谁能够仿制?
开辟一个由素彩到彩瓷过度的新时代,画风豪放、富丽雄浑、层次繁多,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上另辟蹊径,是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奠定景德镇天下瓷都的威名。
元青花用麻仓土和瓷石作它的骨架和血肉之躯,用苏麻离青和白青釉作衣裳,以高超的绘画技术神韵给瓷器赋予灵魂,所以在全世界拍卖史上屡屡创天价记录,树立霸主地位。
“当时的苏麻离青早就绝迹,就算后来明清时期用回青替代,最上品也重现不了元代之美!”
耿宝昌意兴阑珊道:“千百年来无数能人异士想重现元青花,可无论原料,还是工艺,从来没有一个人能成功,这才是真正的物以稀为贵。”
苏渊一愣,十分好奇,能让故宫评为天字第一的宝贝会是什么?
“来,带你亲眼看看!”
耿宝昌摆摆手,两人来到展厅最西边的角落,终于见到神秘的宝贝。
“这是……”
苏渊看着眼前的东西,大吃一惊,迷惑不解道:“踏脚的木门墩?”
“哈哈哈,没想到吧?就是这个小凳子,名副其实是故宫天字第一号!”
耿宝昌开怀大笑,解释道:“故宫文物最早编号方式以宫殿为单位,用《千字文》中一字为代号,如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给“天”,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给“地”,然后登记宫殿内陈设的文物,顺序再给以流水号。”
“据说当时工作人员给文物作编号的时候,因为进门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就是这个小凳子,所以就把它列为天字第一号的文物,这个编号一直沿用至今。”
“神奇的是不止如此,你知道宝岛故宫天字第一号是什么?”
耿宝昌笑谈道:“也是个小凳子,皇帝的踏脚凳,因为都是沿用这种编号方法,你说好笑不好笑?”
两人哈哈大笑,又来到一个展柜前,只见一个青花人物罐,居然是残器?
元青花,
人物罐!
耿宝昌盯着残器,无奈道:“这就是故宫的遗憾之一,元青花人物故事罐在瓷器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璀璨夺目的一朵奇葩,甚至占据着霸主地位,无法被任替代的珍品。”
“长期公认存在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罐全世界仅八件,全都流失海外。这件残器来自民间,算是保存最完整的作品,也是故宫唯一残器,没办法,聊胜于无!”
苏渊点点头,元青花已经是凤毛麟角,更不用说是人物罐,比汝窑还稀少的多。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鬼谷子下山,2005年以1400万英镑在伦敦佳士得拍出,由犹太古董商埃斯肯纳齐获得,加佣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
创造天价记录,换成黄金整整一屋子,按照性价比来说,至今也是无敌的存在。
国内唯一作品是1980年出土于横县四官岭,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出土后被丢弃在角落达七年。
1987年一名农艺师偶然发现捡回家,用来养花和装种子。1989年文物专家才确认国宝身份,连紫禁城也只能羡慕嫉妒恨。
耿宝昌长叹口气,回忆道:“鬼谷子下山拍卖当天参与标罐至少有十几人,其中不乏来自华夏收藏家,包括来自宝岛寒舍总经理王定乾、拍卖第一人张宗宪,港岛艺术品商会秘书长翟建民。”
“竞价达到1000万英镑时,仍有六七人出价。当时王定乾给我说估价在800万英镑左右,把最高支撑点定在1000万,没想到最后……”
老爷子痛心道:“埃斯凯纳齐是世界上经营早期艺术品的主要古董商,他在标价达到1350万英镑时才加入,经过持久角逐才将宝物收入囊中。”
“拍完后连他都被现场的紧张气氛耗尽气力,已经达到极限,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最神奇的是,这件元青花居然是从沉船中打捞而来!”
苏渊看着元青花,总览瓷器发展史,元青花无疑是其中一个亮点。元代除一些品格清淡的小件瓷外,多数收藏在伊朗、土耳其博物馆,因为稀有的天蓝色,被奉为国宝。
以氧化钴为原料在白瓷素胎上描绘图案,再用透明釉覆盖,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其白底蓝彩,千年如新。
青花瓷虽然早在唐代就有,但完整的唐青花、宋青花至今没有发现。到元代中晚期,青花工艺逐渐成熟。
“经过专家研究估算,全世界只有300件元青花,而且都在博物馆。民间基本没有真品,就连高仿都少,因为原料太珍稀。”
苏麻离青!
这种早已绝迹的原料,让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
细看青花呈色,活灵活现,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感,千古一绝。
耿宝昌感叹道:“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当地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
“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美不胜收。”
“由于苏麻离青料含铁比较重,使烧成的器物有一种其他釉料所没有的特征既铁锈斑,严格说这应该是一种瑕疵,恰恰是这种瑕疵成就元青花。”
苏渊仔细研究,眼里闪过各种场景,发现烧制过程中苏麻离青料含有的铁的成分会冲破釉面,使釉面产生一种无法人为制作的破口。
既象爆炸点一样的不规则,但同时又有高低起伏有层次感,有的象冬天掉下的树枝,有的象烧过但没有烧尽的煤渣,有的象山上的有水的梯田,更加有的象激流中的漩涡。
甚至抽象画中的鬼脸,千姿百态,仪态万千。每个器物中有成百上千个爆点,每个爆点都有不同的图案,谁能够仿制?
开辟一个由素彩到彩瓷过度的新时代,画风豪放、富丽雄浑、层次繁多,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上另辟蹊径,是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奠定景德镇天下瓷都的威名。
元青花用麻仓土和瓷石作它的骨架和血肉之躯,用苏麻离青和白青釉作衣裳,以高超的绘画技术神韵给瓷器赋予灵魂,所以在全世界拍卖史上屡屡创天价记录,树立霸主地位。
“当时的苏麻离青早就绝迹,就算后来明清时期用回青替代,最上品也重现不了元代之美!”
耿宝昌意兴阑珊道:“千百年来无数能人异士想重现元青花,可无论原料,还是工艺,从来没有一个人能成功,这才是真正的物以稀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