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60 新军军制
第60章 60 新军军制
《步兵操典》的形成,并不是朱由检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实际的来源,其最主要的内容贡献者,就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其中对于军纪、训练、后勤、组织构架等理论,构成了《步兵操典》的框架。
只是在更加具体的战法上,朱由检有着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以目前大明的技术实力,可以比鸳鸯阵更加的简洁。
整个大明的步兵当中,有三个兵种就够了,长矛手,火枪手以及炮手,而阵型,则以方阵和圆阵为主,在稍加变化就行。
这一战术的主要思想,部分来源于西方的步兵方阵战术,部分来自于《纪效新书》,前者精擅长矛手和火枪手,后者则擅长对各种火炮的运用。
再加上朱由检多次亲身经历过得队列训练,这些中西战争思想杂糅,最终形成了被他推广的《步兵操典》。
当然,目前朱由检实际推广的,只是初期的队列训练,这一训练虽然简单,但却是后期所有训练的基础,之后的战术变换,都要在队列的基础上实施。
元宵过后,三百人的教导就全部归位,他们本身就是基层军官,集训结束后回归毫无影响。在教导军官归位后,朱由检期盼已久的新军训练计划正式开始。
因为士兵们还需要戍卫宫廷,故而整个训练计划采取轮训制度,一半上午训练,一半下午训练,晚上则进行文化课程。
训练的场地则放在了内校场,那里的场地最够容纳这么多人,就算不够,周边还有土地,可以进行拓展。
很快,一二一,一二一的号子在皇宫中响起,富有节奏的旋律,令人心神振奋。
不过,除了第一日因为新鲜,朱由检去看过之后,后来就没怎么去。队列训练其实挺枯燥的,就是来回几个动作不停的联系,当然,大明的士兵没有后世那么好的素质,很多人左右多分不清,闹出不少笑话。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经过第一天的整顿后,就进入了正轨。教导官面对那些愚笨的士兵,根本没有丝毫客气,现在可不是后世,讲究教育沟通,只要做错,就是一棍子下去,棍子挨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整个内校场上,都是噼里啪啦的抽打声,朱由检只是呆了一会,就有点受不了,虽然很多人因为他的命令而死亡或者入狱,但直面这种暴力粗糙的场面,还是有些承受不住。
不过,士兵们却习以为常,这个时候军官打骂士卒是家常便饭,甚至他们这边还更轻,训练场上有明确的规定,可以打,但不能打伤,而且还有御医在旁边随时待命,对伤者进行救治。
虽然因为连续两代皇帝的死,朱由检有点瞧不上这些御医,但用在这个地方确实非常好的,甚至后世的一些急救护理手段,他都交给了这些御医,让他们研究整理,形成一定之章程,传授给军中士卒。
队列训练只是新军最基础的东西,朱由检要解决的还有很多,比如军队的名称和编制问题。
而这个,就涉及到他对整个大明的军事体制的改革,甚至还牵扯到了文官系统。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缩小化,暂时将新军独立出来,不和其他地方发生干洗,等一切成熟之后,再另行解决。
基于这种考虑,朱由检依然让新军挂靠在御马监名下,名称也没有给定,只是称呼为新军,不过,对于新军内部的体制,他倒是进行了一番大的变动。
到了后期,大明的除了维持原有的卫所制度外,还多了募兵。募兵实在卫所不堪用,而战场又频繁出现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他们的制度和卫所大不相同,大致是营哨制度。
一般是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每营兵员3000人。这个编制,在朱由检看来有些弱,一个营的人数太少了,在明末这种大规模作战的情况下,没到战时,都要好多个营聚合在一起才能开战。
然而,各种营头夹杂在一起,相互配合难免出问题,也许应对农民起义等低烈度战争时问题不大,但对上了建州女真,这种问题就会无限放大。
因为长矛手和火枪手相互配合有一个最低数量的问题,参考了营哨制后,朱由检以十人为一什,以什为最低的组成单位。
而后采取三三制,以什队哨营团旅师军的顺序编组下来,配上一些其他的医护兵炮兵等,一个军的编制一万二,再加上一个三千人的骑兵师,完整的军级编制,正好一万五。
而军级编制,则是朱由检以后的作战主要单位。
火枪的大规模装备,注定今后的战争是朝着职业化和精锐化方面发展,人数不再是战力最主要的衡量标准,真正拉开差距的,还是在装备和组织上。
而采用三三制,除了受后世的影响外,更多的还是组织度上的考虑,一个军中,八个指挥等级,这将需要大量的军官,军官越细化,军队的组织力度就越强,军队越不容易崩溃。
在各级指挥层面上,除了最高的指挥长官外,还有司掌参赞谋划的参谋官,司掌训练营房的训导官,司掌文书纪律的书记官,司掌粮秣医护的后勤官,司掌兵器铠甲的装备官。
除此之外,在各级指挥人员上,还会配备一到两名的副职,作为后备补充,即是锻炼,也是预防紧急情况。
这种细分,即是对军队的分权,也是职业化和精细化的要求,职责明确,分工清晰,才能将一只军队建设好。
不过,这种细分只到团一级为止,下面的营开始就没这么详细,职责分别被副手掌握,最多会配备一名参谋官或者书记官。
只是,这样的一只职业化军队的建立,除了需要大量的投入外,还要很长的时间,军中人员需要上课,学习,以及慢慢的适应。
还在乾圣元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足足有一年的时间来让他磨合训练,一年之后,这支军队也差不多能用了。
而等到经历实战检验之后,朱由检才能看出,这么一份结合了多个时代知识的军队构制能否适应战争。
《步兵操典》的形成,并不是朱由检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实际的来源,其最主要的内容贡献者,就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其中对于军纪、训练、后勤、组织构架等理论,构成了《步兵操典》的框架。
只是在更加具体的战法上,朱由检有着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以目前大明的技术实力,可以比鸳鸯阵更加的简洁。
整个大明的步兵当中,有三个兵种就够了,长矛手,火枪手以及炮手,而阵型,则以方阵和圆阵为主,在稍加变化就行。
这一战术的主要思想,部分来源于西方的步兵方阵战术,部分来自于《纪效新书》,前者精擅长矛手和火枪手,后者则擅长对各种火炮的运用。
再加上朱由检多次亲身经历过得队列训练,这些中西战争思想杂糅,最终形成了被他推广的《步兵操典》。
当然,目前朱由检实际推广的,只是初期的队列训练,这一训练虽然简单,但却是后期所有训练的基础,之后的战术变换,都要在队列的基础上实施。
元宵过后,三百人的教导就全部归位,他们本身就是基层军官,集训结束后回归毫无影响。在教导军官归位后,朱由检期盼已久的新军训练计划正式开始。
因为士兵们还需要戍卫宫廷,故而整个训练计划采取轮训制度,一半上午训练,一半下午训练,晚上则进行文化课程。
训练的场地则放在了内校场,那里的场地最够容纳这么多人,就算不够,周边还有土地,可以进行拓展。
很快,一二一,一二一的号子在皇宫中响起,富有节奏的旋律,令人心神振奋。
不过,除了第一日因为新鲜,朱由检去看过之后,后来就没怎么去。队列训练其实挺枯燥的,就是来回几个动作不停的联系,当然,大明的士兵没有后世那么好的素质,很多人左右多分不清,闹出不少笑话。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经过第一天的整顿后,就进入了正轨。教导官面对那些愚笨的士兵,根本没有丝毫客气,现在可不是后世,讲究教育沟通,只要做错,就是一棍子下去,棍子挨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整个内校场上,都是噼里啪啦的抽打声,朱由检只是呆了一会,就有点受不了,虽然很多人因为他的命令而死亡或者入狱,但直面这种暴力粗糙的场面,还是有些承受不住。
不过,士兵们却习以为常,这个时候军官打骂士卒是家常便饭,甚至他们这边还更轻,训练场上有明确的规定,可以打,但不能打伤,而且还有御医在旁边随时待命,对伤者进行救治。
虽然因为连续两代皇帝的死,朱由检有点瞧不上这些御医,但用在这个地方确实非常好的,甚至后世的一些急救护理手段,他都交给了这些御医,让他们研究整理,形成一定之章程,传授给军中士卒。
队列训练只是新军最基础的东西,朱由检要解决的还有很多,比如军队的名称和编制问题。
而这个,就涉及到他对整个大明的军事体制的改革,甚至还牵扯到了文官系统。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缩小化,暂时将新军独立出来,不和其他地方发生干洗,等一切成熟之后,再另行解决。
基于这种考虑,朱由检依然让新军挂靠在御马监名下,名称也没有给定,只是称呼为新军,不过,对于新军内部的体制,他倒是进行了一番大的变动。
到了后期,大明的除了维持原有的卫所制度外,还多了募兵。募兵实在卫所不堪用,而战场又频繁出现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他们的制度和卫所大不相同,大致是营哨制度。
一般是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每营兵员3000人。这个编制,在朱由检看来有些弱,一个营的人数太少了,在明末这种大规模作战的情况下,没到战时,都要好多个营聚合在一起才能开战。
然而,各种营头夹杂在一起,相互配合难免出问题,也许应对农民起义等低烈度战争时问题不大,但对上了建州女真,这种问题就会无限放大。
因为长矛手和火枪手相互配合有一个最低数量的问题,参考了营哨制后,朱由检以十人为一什,以什为最低的组成单位。
而后采取三三制,以什队哨营团旅师军的顺序编组下来,配上一些其他的医护兵炮兵等,一个军的编制一万二,再加上一个三千人的骑兵师,完整的军级编制,正好一万五。
而军级编制,则是朱由检以后的作战主要单位。
火枪的大规模装备,注定今后的战争是朝着职业化和精锐化方面发展,人数不再是战力最主要的衡量标准,真正拉开差距的,还是在装备和组织上。
而采用三三制,除了受后世的影响外,更多的还是组织度上的考虑,一个军中,八个指挥等级,这将需要大量的军官,军官越细化,军队的组织力度就越强,军队越不容易崩溃。
在各级指挥层面上,除了最高的指挥长官外,还有司掌参赞谋划的参谋官,司掌训练营房的训导官,司掌文书纪律的书记官,司掌粮秣医护的后勤官,司掌兵器铠甲的装备官。
除此之外,在各级指挥人员上,还会配备一到两名的副职,作为后备补充,即是锻炼,也是预防紧急情况。
这种细分,即是对军队的分权,也是职业化和精细化的要求,职责明确,分工清晰,才能将一只军队建设好。
不过,这种细分只到团一级为止,下面的营开始就没这么详细,职责分别被副手掌握,最多会配备一名参谋官或者书记官。
只是,这样的一只职业化军队的建立,除了需要大量的投入外,还要很长的时间,军中人员需要上课,学习,以及慢慢的适应。
还在乾圣元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足足有一年的时间来让他磨合训练,一年之后,这支军队也差不多能用了。
而等到经历实战检验之后,朱由检才能看出,这么一份结合了多个时代知识的军队构制能否适应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