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各怀心思
  李璟始终处于沉吟之中,冯道的提议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李煜心中却无端想到荣格的那句名言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其自幼年时就形成的性格。”
  换句话说,人的性格在幼年定型,成年后不管再做多少努力,只是对其进行修补完善,而不会涉及到根本性的变动。
  不管财富地位或者其它各种外部因素变动,都无法改变已经定型的性格。
  比如椰树椰汁老板的迷之审美,李煜认为很可能就是源自于其青少年时期的某次性启蒙。
  李煜和李璟接触也有半年了,越发觉得这位圣人实在喜欢在军国大事上贪小便宜,只要看到诱饵就会一口吞下,也不知道幼年时到底受过什么刺激。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这种性子,只怕也未必能身登大宝。
  但作为一个帝王,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性格被人摸透,实在是很恐怖的事情。
  眼下冯道所代表的北朝就死死的吃住了李璟。
  开出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直接引李璟入圈。
  “此事甚大,朕还要再细做考量后方能答复”李璟道
  “此乃军国大事,自然是要圣人深思熟虑的,只是这东京也无法离开老夫太久,后日晚间,老夫必然是要返乡的……”
  “太师且放心,到时定然有说法……”
  冯道一见,该说的也都说了,今天的谈话也就到此为止,拱手告辞。
  李煜也趁机告辞,顺带替李璟送他出门。
  此时的冯道和蔼可亲,言行举止说不出的得体大方,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丝毫不见码头上倨傲做派。
  两人穿行宫中时,一路上说说笑笑,极是融洽。
  到了皇城门口,冯道笑道:“安定王留步,就此作别吧”
  “太师客气,仆也要回鸿胪寺客舍啊?”
  “是嘛?安定王倘若信我的话,便在此留上一盏茶的功夫,倘若没有小黄门来寻,你再回鸿胪寺也不迟。”说完,冯道往车厢里一钻,拱手道别。
  李煜听了这话有点吃不准,想想等就等吧,自己现在是古人,时间是宽裕的很啊。
  鸦片战争时的英国人有句话,所人有都害怕时间,而时间害怕中国人……
  果然没多久就看到有个小太监气吁吁跑来,见到李煜大喜过望:“大王,大王,圣人正传你呢,快随小的走吧!”
  “!!!???”竟然真被老狐狸说中了?!
  随手扔了个小银豆子给太监,李煜问道:“可知圣人找我何事?”
  “多谢大王赏,小的就不客气了”小太监将银子揣好,一边在前引路,一边小心翼翼侧着头道:“大王离开后,圣人就一直在殿中坐着,小的们也不敢去打扰,过了一会,便让小的来寻大王……”
  ……
  冯道坐在马车里,背靠着车厢神情委顿,毕竟是六十多的人了,后汉这个烂摊子压在他肩上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口中反复喃喃“长乐老,忠于国,长乐老,忠于国……”。
  长乐是他自号,忠于国则是当朝某官揶揄他不知忠于那个皇帝时,他的自辩……
  念着念着,昏花的老眼逐渐闭上,口中轻轻叹息,脑子里想的却是那日郭威得了出兵之令后,向自己问计时的回答“李守贞自恃朝廷老将,深得士卒之心。您不要爱惜财物,多赏赐士卒,便能化解他所倚仗的优势,至于军略方面,使相乃是天下一等大才,我这个文官可没什么好说的。而且使相心地仁厚,这点老百姓也是知道的,如此当无大碍。”
  当时还说了不少别的话,但大多是关于如何安抚民心,恢复地方秩序等民政方面的做法。
  郭威是武将对此不甚了然,冯道则倾囊相授,甚至还给他推荐了几个民政官,随后郭威满意而去。
  郭雀儿不知道的是,当他离开后不久,冯道便被刘承祐再度招入宫中,与杨邠、史弘肇一起商议起如何对付郭威的法子来。
  这缺德到家的损招还是刘承祐自己想出来的,杨,史二人毛病一堆,跋扈,骄奢等等,但倒是和冯道一样,都是忠于国之人。
  尤其是史弘肇,本人和郭威私交相当不错,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但面对刘承祐的毒计时,虽然百般劝谏,最后还是默然同意。
  三大臣都知道,如果郭威再发展下去,后汉政权早晚亡在他手中,哪怕他是真忠臣,可他手下却未必这么想。
  这条毒计,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这样,而是在几个月间不断修正后的产物,三大臣其实都不大愿意用行此计,刘承祐也在等待事态发展,当他发现三节度已经露出颓势的时候,终于下定决心。
  之后就是让谁去的问题,史弘肇统领禁军自然是不能离开,杨邠是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为人有严苛公正,有他在朝,便能震慑一众文官。
  思来想去也只有冯道了。
  出京前夜,刘承祐夜召冯道入内,哭道“而今只有太师能救大汉。”
  冯道就算心中再不愿意,又能如何呢,只能引用武侯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安慰皇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孰料,刘承祐却哈哈大笑,冯道吓一跳差点以为皇帝疯了,随即刘承祐说出一番话来却让他心惊肉跳。
  “太师可是以为此举是让伪唐占了天大的便宜?单看确实是如此,可马楚有重臣秘密遣人向朕效忠,言道只要边镐大军入楚,便有办法让其不得归家!且要价不高,只要马楚三分之一即可”
  顿了顿继续道“更妙的是江宁城内也有贵人遣使见朕,许朕江北七州,以共商大计,太师此去便是要联络此人,大致方略朕已经有了,你与他将细节商议妥当便可”
  “什么!?”冯道大吃一惊“他图什么?!”
  “图什么,不就是李璟屁股下那个位子么!”
  “可郭威该如何处置?”
  “这个暂且不管了,到时候三节度上张降表表示愿意让出地盘,如此朕只能同意,三节度之乱既平,那么郭威便可收兵”
  “半路上再下诏命郭威南下,去抄边镐的后路,如此郭雀儿定然不会生疑。随后再让三节度去断了郭威的粮道,如此便是他们反复无常,而朕力不能制了……”
  “马楚乱的真是时候啊,只要此事一成,大汉的两大劲敌,郭威,伪唐,从此便不再是威胁!大汉终将一统中原!”
  冯道手脚冰凉……
  ……
  回到殿中,李璟也不多话,开门见山的问道“你对此事如何看?”
  “????”李煜一愣,李璟这是怎么了,自己才十三岁啊,这种事情不应该和周宗还有五鬼一块儿商量么,关我屁事?
  “父亲,孩儿年纪尚幼,军国大事,实在是无法置喙啊”
  “无妨,你便当作是对你的考校,不管说的好不好,都有赏”李璟温言鼓励。
  “那儿臣可是要信口雌黄了”李煜谦虚了一句“儿臣总觉得伪汉国是没安好心,刘知远固然雄杰,可刘承祐却全无豪迈气概,对郭威这种肱股之臣尚且能用此阴私手腕,我大唐与其向来不睦,只怕……”
  虽然明知李璟肯定是要援助三节度且出兵的,但李煜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提前给他打个预防针。
  李璟是正式在考校自己,一味顺着他心思说话,也未见得能带来好处,不如泼泼冷水,也好让他印象深刻。
  万一今后被后汉坑了,或者马楚战事不利,倒反而能显得有先见之明。
  “有意思,煜儿是长大了,知道揣摩人心了。”李璟淡淡的说道,似乎是指李煜能够猜测刘承祐的心思,又似乎别有所致。
  李煜对此装傻,继续道:“兵发马楚之事,乃是庙堂之算,孩儿对军略一窍不通,所以就不乱言了,但在澄心堂中翻阅地理堪舆图纸时,倒是记得马楚境内多河多山,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大军调动,又有不少地方人烟稀少,无法就粮于敌,所以还望圣人三思。”
  “至于军援三节度一事,倒是可以不错,西市商人有云,有钱不赚是忘八蛋,话虽粗陋,但倒是正理,澄心堂的金大匠前几个月改进了风箱,据说效果立竿见影。”
  这个事情却是李煜无心插柳的成果,原本是为了炒菜火头旺而发明的,结果被金大匠发现能用到冶炼钢铁上,立时便学了去。
  之后便是试制试用,李煜下令,在此事上澄心堂内任何部门个人都要全力协助配合。
  钢铁产量和质量在这时代就是国防的重要保证。
  澄心堂已经成为南唐的技术研发中心,由于李煜平时银子洒的足,福利待遇好,下属匠人自然是愿意效力,很快做出大型的的推拉式风箱来。
  江宁城外本来就有几个小铁矿,宣徽殿在此设了铁监,铁矿石开采后就地冶炼成钢铁,还有配套的兵器作坊,产出的产品直接收入内库作为储备。
  李煜给李璟上了道表,说金大匠发明了新式风箱,能让冶炼效率成倍的提高,现在有了原型,想要试验。
  请求将那几个铁监临时划入澄心堂,并加派军队护卫,同时要求调拨部分内司人员前去对所有工匠的履历进行审核,以防止泄密。
  正好手下还有个像铁匠多过像读书人的朱尊度,让他去管这些事情,正是物尽其用。
  风箱这东西结构简单,说穿了不值一提,被人学去是早晚的事情,但能延缓一会是一会。
  这种事情,李璟当然是大笔一挥,全部归澄心堂管理。
  之后便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此刻听到李煜这么顿时来了兴致:“噢?那物如何?”
  “父亲,那新式风箱,体积巨大,一次能向炉膛中鼓入更多的风,但结构简便,制作方便,所需人力较之前的老式风箱也并无增加,眼下几个铁监负责冶炼之人,多是牢内死囚,儿子大胆,私下许他们只要好好干,便能免死,还有酒肉供应。”
  “嗯,倒也善政……”
  “三个月来,倒是效果显著,所出生铁和钢较之前都有翻了几倍?”
  “什么?”李璟原本以为能有个几成增长就不错了,却没料到是个如此夸张的结果。
  “都是这新风箱所致?”
  “那倒也不尽然,儿臣那时去看热闹,见他们依然在用木材做燃料炼铁,想到书中曾言北地多有用石炭代替木炭作为燃料的,便让他们改用石炭,初时还不肯,后来发现,石炭火力更足更旺,较木材,木炭更好用,两厢一加这产量便上去了。”
  “至于,军械制作,儿臣让他们试行流水作业法,将军械,比如矛头的制作方法,分解成几个步骤,各人只需负责其中一道,这样不但培训铁匠方便,也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最近三个月的产量和质量倒都是颇为喜人,具体如何,一会儿让内库取一套来,父亲一观便知。”
  “这是好事,自然是要重赏,可你此刻说这个是为何?”李璟挠挠幞头问道。
  “父亲,这就是和军援三节度之事相关啊,既然要援助,那是越快越好,可兵器甲杖运送起来步骤繁多,而三节度面对郭威,眼下虽然略占便宜,但终究不是对手,故而这些东西越早交道他们手中越好。”
  “边大将军的雄武军便在武昌附近驻扎,让他们将在用的军械直接交付便是,反正他拥兵数万,先调拨去几千兵甲于他而言并无大碍,十天半个月之后,这新军械便能运到,到时又是全副武装。”
  “如此还能堵住伪汉的嘴,我大唐提供的乃是精锐部队自用之物,谅他们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妙,你这毛孩子,在军国大事上尚有欠缺,在货殖上实在是天生的好手段!”李璟大喜。
  “伪汉心存歹意,为父自然是知道的,但究竟歹在何处,我们却无法知晓,兵发马楚的大好机会总不能因为这个理由而放下吧?”李璟心情大好,开始点拨起李煜来。
  “本来伐楚之战,最大的隐忧便在郭威的大军,现在三节度能替我们拖住他,自然是天赐良机。边镐这人,虽然军略上不如林仁肇,柴克宏,但胜在小心谨慎,马楚现在内乱四起,马殷的儿子们相互残杀,正是群龙无首的时候,只要他不犯大错,自能无虞。”
  李煜心说,马楚现在情况和两年前闽国的情况如出一辙,上一仗大成什么鸟样,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谁给你的勇气说这话?
  别说梁静茹,就是马来西亚现在还是原始森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