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本票(下)
信用这个东西在现代经济学尤其是金融学中的重要地位已经不证自明,任何人都知道世界货币是美元而不是津巴布韦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政府或者说美联储的信用起码是最“不坏”的。
当然在封建时代想通过政府信用来发行纸币那显然是痴人说梦。
华夏封建时代虽然总体来说还算相对太平,但毕竟乱世盛世交替进行,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贵族世家,天生就对朝廷不甚信任。
何况盛唐末年那些惨淡状况还历历在目,倘若真搞出个政府背景的纸币来,那么结果毫无疑问就是残民以逞。
纵观华夏历史,不管是唐朝飞钱,还是宋朝交子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甚至连流通货币都不能算,第一种纸币反而是元朝发现的丝银票,规定以银为计量单位以,任何人持票都可以兑换到二钱生丝。
应该说丝银票是相当不错的纸币,可惜随着元朝日渐腐朽,约定的兑换比率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到了明朝洪武钞法,这玩意和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的货币大概是一个德行。
但要解决南唐或者说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通货不足问题,除了发行纸币外并无他法,除非通过炮舰外交想办法输入大量白银,但这也非朝夕之功。
所以李煜决定通过分步走的办法,试图引导南唐民众逐渐接受除了金属和绢帛以外的其它形式的货币。
本票的横空出世就是告知世人,泉货还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同时还想通过德昌宫的转型来促进南唐商业的进一步繁荣,那么最要紧的一点就是要让德昌宫拥有无与伦比的信用。
这样本票发行后才会有使用者。
唐代飞钱最后逐渐走向消亡,就是在于节度使们心黑皮厚,为了钱不要面皮,直接黑掉政府或者商人的本钱,类似的行为只要有一两次,足以让整个体系的信用彻底崩溃。
这是李煜万万无法接受的,所以他怎么也要想办法拿到德昌宫的位置,将整个流程都置于自己的管控之下。
金融会带来巨大的暴利,眼下本票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虽然不能赚什么钱,但却可以培养南唐的基础金融体系和观念,为之后的进展打好基础。
他弄出的这个本票倒是和前世的同名产品一摸一样。
所谓银行本票,本票是指发票人自己于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的票据。这种票据只涉及出票人和受款人两方。出票人签发本票并自负付款义务。
前世的本票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区别在于前者允许银行签发,而后者则是阿猫阿狗都能签发,但当时国内只允许前者,后者被视为乱象之源而直接加以禁止。
不得不说,这算是个德政,宝岛地区的商业本票常常制造社会混乱-这玩意有个极其牛叉的特性“持票人在出票人无法承诺支付时,可以走法律允许直接查封其财产……”
纵贯线大哥们有了这玩意,等于是拿到了合法入侵私人领地和侵犯私人权益的执照……
银行本票用人话说就是,任何人拿着这张票据跑到签发银行去都能领取票面所载数量的钞票或者转账。
由于银行不可能不认账,所以现代社会中大额的银行现金本票往往也被视为钞票的一种。
李煜记得在改开初年,粤省由于经济大幅度的高速增长,导致最高才十元面值的第三套人民币在流通中已经力不从心,毕竟动不动就几万几万的交易,好几千张十块钱,数起来实在太累。
于是当地人民银行分行,便发行了部分五十和一百元的本票直接投入流通领域,方便结算,结果自然是被总舵叫停。
类似的事情在清末沪上也有发生,不过那是一种叫做庄票的变种本票。
由钱庄签发,只是申请者需要在钱庄内存入一笔钱,签发的庄票的金额要小于这笔存款。
庄票一旦签发后,直接进入流通领域进行大额支付,那个时代谁要是当场拍出一张自己抬头的庄票来无疑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而且对自身的经济实力也是极好的证明,毕竟早期庄票的起始金额就是一千两银子!
而在流通领域中庄票享有和货币同样的地位,可以多次流转使用,如此便大大降低货币的携带成本。
由于庄票是要先存入本金才能开具,收票者根本不用担心无法兑现,这比支票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从来只有空头支票,可从没听说过空头庄票,或者空头银行本票。
以上两件事情都可以看出,银行本票是一种相当有用的初级金融产品,具有低风险高信用以携带可随时变现的优点。
正适合眼下南唐的封建主义经济。
李煜不是没想过弄点高大上的东西出来,以他的专业能力而言在南唐发行个cds也可以做到,只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金融这个现代社会豢养出来的怪兽。
随随便便就把前世的产品拿过来运用的话,只怕初期会很美好,时间一长时代局限性带来的漏洞便会纷至沓来,让德政成为乱政。
本着小心无大错的想法,李煜对南唐的本票也做了不少的修订,使之看上去更稳健。
发行上限是德昌宫资产的一半是一条,
暂时不考虑流通性是第二条,李煜觉得只要德昌宫信用牢靠,等这帮商人熟悉本票后,这玩意进入流通领域是早晚的事情,甚至不需要自己去推动,商人逐利的本性会自然而然选择最方便安全的方式。
再有就是目前只开设四个城市,一方面是人手不够,没法铺太开,还有就是其他城市商业不够发达,也没必要这么着急。
至于为什么在武昌开一家,一来鄂州附近有铜矿能铸钱,二来武昌九省通衢虽然商业不如三都发达,但排在第二集团前部也是毫无压力。
最重要一点,他知道一旦爆发南唐对马楚的战争,自己大概率被扔出去当监军,而边镐的大军正驻守在鄂州,如此在那儿先打一个钉子下去,进可攻退可守,而且拍到武昌去的那人是潘诚厚的亲信之一,也是内司中人,在搜集情报上很有一手。
对马楚的战争估计年内肯定要打响,能在前线先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系统,搜集各色信息,然后辅以澄心堂中海量的资料文件,李煜觉得虽然未必有大用处,但起码能让自己安心一点,特别是对于大将军边镐,更是要花大力气去摸透。
以上这些花了李煜无数口水和脑细胞,在皇宫内向李璟逐条解释。
这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位圣人的脑子来,这些道道让一个非经济专业的现代人来看可能都一时半会搞不清楚,但李璟在完整的听他讲了一遍后,竟然明白了大概。
这让李煜大为感慨,这脑子真是,要是多用点心思到治国上,老子犯得着这么累么,早就带着身边的大小美人逍遥快活去,何必参合皇位争夺这滩烂事?
……
随着开办皇家德昌宫银行的圣旨在南唐境内四处流传,大量的金帛也被从江宁的德昌宫银行总号,或船运或牛驼,向东都、南都、武昌运去。
李煜还特别关照,运送途中千万不能闷声发大财,必须一路大张旗鼓。
排场不一定要大,但宣传声势得做足,结果负责此事的太监也真是做得出,从教坊司借来若干乐师。女闾,在运输船的船头,或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有时候偷个懒就让乐手们分别上去独自献艺。
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护卫方面自然是做的实打实,去武昌的那路,边镐派了几队雄武军负责接送。
东都李弘冀有样学样,放出好几队天雄军来全程护卫。
虽然说南唐境内水匪陆盗不断,其中还有几个闹的声势颇大,打出造反的旗号来,但乌合之众杀杀老百姓是可以,碰上有组织的精锐军队,就和鸡蛋碰石头差不多。
雄武军,天雄军这路部队,打北边伪汉或者更北面的契丹确实不怎么行,收拾毛贼则完全不在话下,那几个造反的也就成了边镐们的功劳。
而且边镐们也发现,打境内的反贼比灭国省力多了,后者是真扎手,而前者往往大军过去摆开阵势一个冲锋,然后边让监军写高街文书吧,
故而这一路上敲锣打鼓声势喧天,引来无数绿林好汉眼热,但倒是都有自知之明“看看而已,又不犯法!”
绿林道上的消息最是灵通,加上李煜让人可以造势,皇家德昌宫银行武昌分号、南都分号各自存放了一百万贯金帛,江都分号则存了两百万的消息顿时成了南唐上下吃饱了饭没事干人民的最好谈资。
当运输队到达目的地城市的时候,并不直接急着把财货运到分号中,而是由军队护卫着,赶着装满了绸缎和铜钱的牛车在城里转了两圈后,才慢吞吞的去分号卸货。
这也是李煜特地关照的,灵感来自于前世,不管是清代的钱庄还是民国的银行开业,同业都会带着大量银子或者钞票去祝贺,而且尽可能的闹的满城皆知,为的就是增加闲人们的谈资,起一个广告效应。
江都和江宁间也就半天的路程,郭刚德和俞签们也迎来了自己的好日子-被抓了皇差,让他们没事就去江都转转,到茶馆里做做俗讲,关键是讲的时候要加点私货-比如大肆宣扬圣人富甲天下,德昌宫随随便便就拉出二百万贯到江宁来,为的是让各位做生意更方便。
或者这天下乃是圣人的天下,圣人春秋鼎盛再活个几十年就和玩儿似的。
这一切自然没能逃过李弘冀的眼睛,以江都为中心的润州节度镇被他多年下来经营如同铁桶一般,只要他愿意能知道所有的事情。
眼下他正召集手下议事,说道这二百万之事,众人也是议论纷纷,总觉得李璟不安好心。
反而是太子爷洒脱,直接扔出一封李煜给他的私信来让众人传阅。
李煜在信上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为的就是方便各色豪商,江宁江都乃天下最热闹的城市,倘若这银行和本票法能够施行,那么定然能让二者的繁华更上一层楼。
这话李弘冀爱听,因为这样他就能抽更多的税用来养兵,所以才派出天雄军护卫。
至于李璟哪儿,原本是不想把二百万钱帛运到东都,李璟虽然大方但也不至于心肝全无的把这么一大笔钱放到和自己面和心不合的大儿子哪里去。
但潘诚厚的一席话则打消了他的顾虑,他暗示李璟,派去的人手中有不少是内司中人,这东都分号便是他们的一个据点,今后探查消息便有个安全的落脚点,毕竟德昌宫是皇帝私人钱库,李弘冀虽然胆大妄为,但也不敢派人硬闯,这样便意味着双方撕破面皮了。
其次,通过东分号收进和兑出的铜钱与本票数量,也能从另一个侧面推断出东都的经济情况。
这点却是李璟之前没有想到的,经济情报在李煜前世已经成为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军事和政治情报,通过获取经济信息来推测对手实力,寻找对手弱点,然后加以利用,已经是大国间玩游戏的标配动作。
李弘冀已经好几年没有往江宁解入税款了,他不停的向李璟抱怨,由于连年战争江都的商业不如以前繁荣,加上江宁的入城税减半政策,更是导致商业外流。
而他还养着天雄军,以防备伪汉和吴越的偷袭,所以经济上吃惊,讲到最后甚至还要求李璟拨款……
李璟自然不会给钱,但也算是捏着鼻子默认了他截留税款的行为。
眼下潘诚厚提出可以通过豪商的出入金情况从侧面估算整个东都的经济情况,这思路让李璟眼前一亮,顿时潘荣便升到从四品的文散官……
这边状元郎伍乔正锤着桌子唾沫横飞:“太子,二百万贯啊,你就这不动心?你不动心可是仆动心啊,臣虽然是文官但两膀也有几斤力气,也有几个好身手的朋友,不如趁着今晚他们立足未稳……”
“你这是去偷营劫寨么?”李弘冀少见的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太子您最近不是在为军饷发愁么,臣这就去坐票大的,完事了往山贼身上一推,到时候你上个请罪表,就说自己身为节度却没关好城中治安,请圣人免了你节度之职,我们弟兄几个再闹一闹,你不就走不了么,大不了发俸几个月,也就结了。”
“伍乔,你不是状元么,怎么比我这个丘八子还像丘八?”柴克宏也在揉额头。
当然在封建时代想通过政府信用来发行纸币那显然是痴人说梦。
华夏封建时代虽然总体来说还算相对太平,但毕竟乱世盛世交替进行,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贵族世家,天生就对朝廷不甚信任。
何况盛唐末年那些惨淡状况还历历在目,倘若真搞出个政府背景的纸币来,那么结果毫无疑问就是残民以逞。
纵观华夏历史,不管是唐朝飞钱,还是宋朝交子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甚至连流通货币都不能算,第一种纸币反而是元朝发现的丝银票,规定以银为计量单位以,任何人持票都可以兑换到二钱生丝。
应该说丝银票是相当不错的纸币,可惜随着元朝日渐腐朽,约定的兑换比率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到了明朝洪武钞法,这玩意和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的货币大概是一个德行。
但要解决南唐或者说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通货不足问题,除了发行纸币外并无他法,除非通过炮舰外交想办法输入大量白银,但这也非朝夕之功。
所以李煜决定通过分步走的办法,试图引导南唐民众逐渐接受除了金属和绢帛以外的其它形式的货币。
本票的横空出世就是告知世人,泉货还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同时还想通过德昌宫的转型来促进南唐商业的进一步繁荣,那么最要紧的一点就是要让德昌宫拥有无与伦比的信用。
这样本票发行后才会有使用者。
唐代飞钱最后逐渐走向消亡,就是在于节度使们心黑皮厚,为了钱不要面皮,直接黑掉政府或者商人的本钱,类似的行为只要有一两次,足以让整个体系的信用彻底崩溃。
这是李煜万万无法接受的,所以他怎么也要想办法拿到德昌宫的位置,将整个流程都置于自己的管控之下。
金融会带来巨大的暴利,眼下本票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虽然不能赚什么钱,但却可以培养南唐的基础金融体系和观念,为之后的进展打好基础。
他弄出的这个本票倒是和前世的同名产品一摸一样。
所谓银行本票,本票是指发票人自己于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的票据。这种票据只涉及出票人和受款人两方。出票人签发本票并自负付款义务。
前世的本票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区别在于前者允许银行签发,而后者则是阿猫阿狗都能签发,但当时国内只允许前者,后者被视为乱象之源而直接加以禁止。
不得不说,这算是个德政,宝岛地区的商业本票常常制造社会混乱-这玩意有个极其牛叉的特性“持票人在出票人无法承诺支付时,可以走法律允许直接查封其财产……”
纵贯线大哥们有了这玩意,等于是拿到了合法入侵私人领地和侵犯私人权益的执照……
银行本票用人话说就是,任何人拿着这张票据跑到签发银行去都能领取票面所载数量的钞票或者转账。
由于银行不可能不认账,所以现代社会中大额的银行现金本票往往也被视为钞票的一种。
李煜记得在改开初年,粤省由于经济大幅度的高速增长,导致最高才十元面值的第三套人民币在流通中已经力不从心,毕竟动不动就几万几万的交易,好几千张十块钱,数起来实在太累。
于是当地人民银行分行,便发行了部分五十和一百元的本票直接投入流通领域,方便结算,结果自然是被总舵叫停。
类似的事情在清末沪上也有发生,不过那是一种叫做庄票的变种本票。
由钱庄签发,只是申请者需要在钱庄内存入一笔钱,签发的庄票的金额要小于这笔存款。
庄票一旦签发后,直接进入流通领域进行大额支付,那个时代谁要是当场拍出一张自己抬头的庄票来无疑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而且对自身的经济实力也是极好的证明,毕竟早期庄票的起始金额就是一千两银子!
而在流通领域中庄票享有和货币同样的地位,可以多次流转使用,如此便大大降低货币的携带成本。
由于庄票是要先存入本金才能开具,收票者根本不用担心无法兑现,这比支票又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从来只有空头支票,可从没听说过空头庄票,或者空头银行本票。
以上两件事情都可以看出,银行本票是一种相当有用的初级金融产品,具有低风险高信用以携带可随时变现的优点。
正适合眼下南唐的封建主义经济。
李煜不是没想过弄点高大上的东西出来,以他的专业能力而言在南唐发行个cds也可以做到,只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金融这个现代社会豢养出来的怪兽。
随随便便就把前世的产品拿过来运用的话,只怕初期会很美好,时间一长时代局限性带来的漏洞便会纷至沓来,让德政成为乱政。
本着小心无大错的想法,李煜对南唐的本票也做了不少的修订,使之看上去更稳健。
发行上限是德昌宫资产的一半是一条,
暂时不考虑流通性是第二条,李煜觉得只要德昌宫信用牢靠,等这帮商人熟悉本票后,这玩意进入流通领域是早晚的事情,甚至不需要自己去推动,商人逐利的本性会自然而然选择最方便安全的方式。
再有就是目前只开设四个城市,一方面是人手不够,没法铺太开,还有就是其他城市商业不够发达,也没必要这么着急。
至于为什么在武昌开一家,一来鄂州附近有铜矿能铸钱,二来武昌九省通衢虽然商业不如三都发达,但排在第二集团前部也是毫无压力。
最重要一点,他知道一旦爆发南唐对马楚的战争,自己大概率被扔出去当监军,而边镐的大军正驻守在鄂州,如此在那儿先打一个钉子下去,进可攻退可守,而且拍到武昌去的那人是潘诚厚的亲信之一,也是内司中人,在搜集情报上很有一手。
对马楚的战争估计年内肯定要打响,能在前线先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系统,搜集各色信息,然后辅以澄心堂中海量的资料文件,李煜觉得虽然未必有大用处,但起码能让自己安心一点,特别是对于大将军边镐,更是要花大力气去摸透。
以上这些花了李煜无数口水和脑细胞,在皇宫内向李璟逐条解释。
这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位圣人的脑子来,这些道道让一个非经济专业的现代人来看可能都一时半会搞不清楚,但李璟在完整的听他讲了一遍后,竟然明白了大概。
这让李煜大为感慨,这脑子真是,要是多用点心思到治国上,老子犯得着这么累么,早就带着身边的大小美人逍遥快活去,何必参合皇位争夺这滩烂事?
……
随着开办皇家德昌宫银行的圣旨在南唐境内四处流传,大量的金帛也被从江宁的德昌宫银行总号,或船运或牛驼,向东都、南都、武昌运去。
李煜还特别关照,运送途中千万不能闷声发大财,必须一路大张旗鼓。
排场不一定要大,但宣传声势得做足,结果负责此事的太监也真是做得出,从教坊司借来若干乐师。女闾,在运输船的船头,或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有时候偷个懒就让乐手们分别上去独自献艺。
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护卫方面自然是做的实打实,去武昌的那路,边镐派了几队雄武军负责接送。
东都李弘冀有样学样,放出好几队天雄军来全程护卫。
虽然说南唐境内水匪陆盗不断,其中还有几个闹的声势颇大,打出造反的旗号来,但乌合之众杀杀老百姓是可以,碰上有组织的精锐军队,就和鸡蛋碰石头差不多。
雄武军,天雄军这路部队,打北边伪汉或者更北面的契丹确实不怎么行,收拾毛贼则完全不在话下,那几个造反的也就成了边镐们的功劳。
而且边镐们也发现,打境内的反贼比灭国省力多了,后者是真扎手,而前者往往大军过去摆开阵势一个冲锋,然后边让监军写高街文书吧,
故而这一路上敲锣打鼓声势喧天,引来无数绿林好汉眼热,但倒是都有自知之明“看看而已,又不犯法!”
绿林道上的消息最是灵通,加上李煜让人可以造势,皇家德昌宫银行武昌分号、南都分号各自存放了一百万贯金帛,江都分号则存了两百万的消息顿时成了南唐上下吃饱了饭没事干人民的最好谈资。
当运输队到达目的地城市的时候,并不直接急着把财货运到分号中,而是由军队护卫着,赶着装满了绸缎和铜钱的牛车在城里转了两圈后,才慢吞吞的去分号卸货。
这也是李煜特地关照的,灵感来自于前世,不管是清代的钱庄还是民国的银行开业,同业都会带着大量银子或者钞票去祝贺,而且尽可能的闹的满城皆知,为的就是增加闲人们的谈资,起一个广告效应。
江都和江宁间也就半天的路程,郭刚德和俞签们也迎来了自己的好日子-被抓了皇差,让他们没事就去江都转转,到茶馆里做做俗讲,关键是讲的时候要加点私货-比如大肆宣扬圣人富甲天下,德昌宫随随便便就拉出二百万贯到江宁来,为的是让各位做生意更方便。
或者这天下乃是圣人的天下,圣人春秋鼎盛再活个几十年就和玩儿似的。
这一切自然没能逃过李弘冀的眼睛,以江都为中心的润州节度镇被他多年下来经营如同铁桶一般,只要他愿意能知道所有的事情。
眼下他正召集手下议事,说道这二百万之事,众人也是议论纷纷,总觉得李璟不安好心。
反而是太子爷洒脱,直接扔出一封李煜给他的私信来让众人传阅。
李煜在信上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为的就是方便各色豪商,江宁江都乃天下最热闹的城市,倘若这银行和本票法能够施行,那么定然能让二者的繁华更上一层楼。
这话李弘冀爱听,因为这样他就能抽更多的税用来养兵,所以才派出天雄军护卫。
至于李璟哪儿,原本是不想把二百万钱帛运到东都,李璟虽然大方但也不至于心肝全无的把这么一大笔钱放到和自己面和心不合的大儿子哪里去。
但潘诚厚的一席话则打消了他的顾虑,他暗示李璟,派去的人手中有不少是内司中人,这东都分号便是他们的一个据点,今后探查消息便有个安全的落脚点,毕竟德昌宫是皇帝私人钱库,李弘冀虽然胆大妄为,但也不敢派人硬闯,这样便意味着双方撕破面皮了。
其次,通过东分号收进和兑出的铜钱与本票数量,也能从另一个侧面推断出东都的经济情况。
这点却是李璟之前没有想到的,经济情报在李煜前世已经成为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军事和政治情报,通过获取经济信息来推测对手实力,寻找对手弱点,然后加以利用,已经是大国间玩游戏的标配动作。
李弘冀已经好几年没有往江宁解入税款了,他不停的向李璟抱怨,由于连年战争江都的商业不如以前繁荣,加上江宁的入城税减半政策,更是导致商业外流。
而他还养着天雄军,以防备伪汉和吴越的偷袭,所以经济上吃惊,讲到最后甚至还要求李璟拨款……
李璟自然不会给钱,但也算是捏着鼻子默认了他截留税款的行为。
眼下潘诚厚提出可以通过豪商的出入金情况从侧面估算整个东都的经济情况,这思路让李璟眼前一亮,顿时潘荣便升到从四品的文散官……
这边状元郎伍乔正锤着桌子唾沫横飞:“太子,二百万贯啊,你就这不动心?你不动心可是仆动心啊,臣虽然是文官但两膀也有几斤力气,也有几个好身手的朋友,不如趁着今晚他们立足未稳……”
“你这是去偷营劫寨么?”李弘冀少见的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太子您最近不是在为军饷发愁么,臣这就去坐票大的,完事了往山贼身上一推,到时候你上个请罪表,就说自己身为节度却没关好城中治安,请圣人免了你节度之职,我们弟兄几个再闹一闹,你不就走不了么,大不了发俸几个月,也就结了。”
“伍乔,你不是状元么,怎么比我这个丘八子还像丘八?”柴克宏也在揉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