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旧态萌发
  如果李延庆此时看见赵桓,一定会认不出他来,赵桓被掳去金国短短一年多时间仿佛老了二十岁,两鬓斑白,眼角布满了皱纹,甚至他父亲赵佶还要显得苍老,而且背还有点驼了,和他登基时的俊秀雅致、壮志满怀相,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
  赵桓一路南下便十分沉默,和他父亲一路的谈笑风声相,他显得很阴沉,极少说话,也很少抛头露面,甚至六位相国赶来江宁,他也不想见面。
  赵桓来到父亲房间,跪下行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赵佶冷着脸问道:“六位相国从临安府跑来觐见,你为什么不见见他们?”
  “儿臣....不太想见他们。”
  “为什么?”
  赵桓沉默了,他不知该怎么回答父亲,半晌道:“是不想见而已。”
  “你怕被他们耻笑?”
  赵桓没有说话,但父亲明显说了他的心思,他脸色有些不自然起来。
  “儿臣只是....只是觉得不太自在。”
  赵佶点点头,脸色变得柔和起来,“这也难怪,毕竟你才是由太子即位的嫡正天子,说起来你九弟这一年多临时掌管朝政,最多只能算是摄政王,或者监国,但没有办法,他建立了新朝,掌握了军队,我们父子二人都得看他脸色生活,否则我们会过得很惨,朕希望你能面对现实,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左右。”
  停一下,赵佶见左右无人,又压低声音道:“这次他不肯来江宁府见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说法,如果我们不把此事解决,恐怕我们连临安都去不了,直接被他送去某个荒山野岭养老,那小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心狠着呢!”
  赵桓浑身一震,连忙低头道:“儿臣听父皇的安排!”
  “既然如此,明天我们举行一个简单的退位仪式,然后朕册封你为北王,让六位相国作证,这样我们能去临安了。”
  赵桓眼闪过一丝愤怒之色,浑身微微发抖,但他很快他冷静下来,小声道:“儿臣没有意见了。”
  赵佶看得清楚,他知道长子心不甘,但现在他们必须低头,他便拍了拍长子的肩膀,“大丈夫能屈能伸,该忍的时候地忍,你九弟暂时没有子嗣,朕找机会再说服他,让他立谌儿为太子,也算是补偿你的委屈。”
  赵桓心冷笑一声,一旦九弟有了儿子,他怎么可能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此时赵桓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得黯然答应了。
  次日一早,由赵佶主持,六位相国以及曹晟等官员见证,在江宁行宫内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退位仪式。
  也是父子二人在宋太祖牌位前叩首,先由赵佶讲述前因后果,然后赵桓在太祖牌位前表达自己愿意以退位支持九弟为帝的意愿,最后由赵恒亲笔写下退位诏书,在太祖灵位前供奉后,再由太皇、赵桓本人以及六位相国签字画押,仪式结束。
  至此,赵佶算是接受了赵桓的退位请求,正式宣布他退位,并册封他为北王。
  然后由驸马曹晟带着退位诏书先一步骑马赶往临安,六位相国则陪同赵佶父子乘船前往临安。
  ........
  西湖皇家码头,赵构翘首等待已久,他的表情十分丰富,既有期待激动,但眼也有一丝担忧和不安,毕竟是他的父兄,沦落金国惨遭折磨,无论从感情还是道义,他都希望父亲能早日归来。
  眼的担忧不安却又在情理之,自古皇家无亲情,这话虽然有点过分,但在天下唯一的皇位面前,从古至今发生了多少父子反目,手足相残的悲剧,赵构也是性情人,在皇权面前又岂能免俗?
  尽管曹晟在昨天已经皇兄的退位诏书送来,可赵构心还是愁云难解,若退位诏书若有用,父皇当初不会找到自己了。
  在赵构身后站着数百名大臣,尽管赵构从内心深处不希望这些大臣出现,但场面的事情他还得做足,不能让臣民抓住他的把柄。
  和赵构亦喜亦忧相,大臣们却个个心情激动,二圣的归来意味着大宋不再蒙受巨大的耻辱,每一个人都深感扬眉吐气。
  “来了!来了!”
  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数百名大臣开始激动起来,伸长脖子向西湖内望去,只见一支船队正快速向码头驶来,为首大船前端雕着龙首,应该是太皇的坐船。
  龙船缓缓在码头停下,两名宫女将太皇赵佶从舱内扶出,赵构快步奔船,跪在父皇面前便放声大哭,“儿臣不孝,让父皇受苦了!”
  赵佶也泪流满脸,抱着儿子久久不语,这时,赵桓也出来了,兄弟二人再次抱头痛哭,岸一众大臣看见,无不潸然泪下。
  这时,赵佶被扶岸,数百名大臣纷纷跪下,三呼太皇万岁,赵佶心异常感动,含泪前将十几名老臣一一扶起,“朕能再见众卿,此生无憾矣!”
  这番话让在场的老臣们都忍不住痛哭起来,赵构再三劝慰父皇,亲自扶他了马车,赵桓却没有和大臣们见礼,早早了马车,拉车帘,马车跟随着父皇的大车缓缓驶去。
  赵佶回到皇宫,和自己的嫔妃们见了面,自然又免不了一番伤感,足足休息了三天,赵佶才渐渐恢复了太皇的心态,传旨让儿子赵构来见自己。
  赵构虽然贵为天子,但在父皇面前,他却只能站着,这让赵构心着实不舒服,但又深感无奈。
  赵佶喝了口茶,点点头道:“不错,临安的水质很好,东京梅园的水还好,这一点朕深感满意。”
  “父皇若喜欢虎跑泉,以后给父皇专用。”
  赵佶点点头,“这样最好,朕倒不是稀罕这泉水,而是感动皇儿的孝心。”
  “这是儿臣的理应做的事情,不知父皇在宫可习惯?”
  “虽然宫室稍小一点,但起朕在燕山府住的马房,却又是天壤之别了。”
  赵构吓得连忙跪下,“儿臣有罪,让父皇受苦了,儿臣明天开始给父皇修建宫殿!”
  赵佶心冷笑一声,这个儿子需要常常敲打才行,他呵呵一笑,“现在战争刚停,百姓困苦,修建宫殿以后再说吧!说实话,朕更愿意住在西湖边,而不是住在山,你看看哪里有空的府宅,朕想搬进去住几天,最好不要扰民。”
  “儿臣会尽快安排!”
  赵佶喝了一口茶又道:“你皇兄想住在长生观也由他吧!暂时不要再劝他,反正也不是真的出家,让他心找个寄托,对他也是好事。”
  皇兄想去道观居住,不过是做个出家的姿态而已,赵构心知肚明,不过这样也好,大家面子都过得去,朝廷也不会太尴尬,算父皇不说,他最后也会默认。
  “儿臣遵旨!”
  这时,赵佶沉吟一下道:“你是天子,很多问题必须考虑周全,朕虽然已不问国事,但有些事情朕还是有必要提醒你。”
  赵构心一震,果然来了,嘴说不问国事,却要提醒自己,这不是干政吗?
  赵构心虽然不满,他却不敢表露出来,只得低头道:“儿臣经验不足,难免会犯错误,有父皇在一旁指点,儿臣一定获益非浅,也是大宋之幸也!”
  儿子谦虚的态度让赵佶还算满意,他便不慌不忙道:“皇儿怎么看李延庆?”
  赵构一怔,父皇的第一刀竟然是砍向李延庆,他迟疑半晌道:“李延庆是国之栋梁,大宋功臣,这次宋金议和成功,也是因为他攻下了河东路,牵制住了金兵南下,金国不得不暂时停战。”
  赵构含蓄地提醒父皇,‘若没有李延庆,父皇你可是回不了大宋。’
  赵佶当然听懂了儿子的暗示,他眼闪过一丝恼怒,但立刻又平静下来,淡淡道:“堂堂的帝姬怎么能为次妻,你做事也是荒唐!”
  “父皇,李延庆之妻是曹家嫡女,不可轻废,再说这件事父皇自己也曾答应过他的。”
  赵佶愣住了,“朕几时答应过他?”
  赵构犹豫一下道:“父皇....前年北之前,可是给过他书面承诺?”
  赵佶终于想起来了,自己好像是给过李延庆一个书面承诺,答应把一个女儿嫁给他,他顿时有点恼羞成怒,“朕是答应过他,可没说让帝姬做妾。”
  “父皇,其实也不是妾,至少对外也是王妃。”
  “算了,朕不跟你计较这件事,和朕担心的事情相,这只是小事,可以不去管他。”
  说到这,赵佶用指头敲了敲桌子,“朕担心他拥兵自立,这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