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四绅选才
在李延庆和罗掌柜讨价还价的同一时刻,四名孝和乡的乡绅被姚鼎请到了学堂。
这四名大乡绅都是孝和乡的头面人物,包括李氏族长李佑,王贵的祖父王万豪,汤怀的祖父汤廉,还有一个乡绅叫做张保钧,也是一个大族族长。
这四名乡绅同时也是学堂的出资人,虽然学堂已改属官办,但有重要事情,姚鼎还是要和他们四人商量。
“估计各位也猜到了请大家来是什么事,我今天午去了县里,学正定下了今年童子会的时间,时间定在腊月初九,去年早了四天。”
宋朝风极盛,每次科举从朝廷到地方都极为重视,高进士不仅是士子个人的极大荣耀,同时也是他家乡的荣耀,甚至家乡父母官也会得到治学有方的好评,对仕途晋升极为有利。
所以各地方官府都十分重视本县年轻才俊的选拔,一些有眼光的知县甚至从孩童时代便开始抓起,汤阴知县刘祯是这样的官员。
他在四年前任知县后便亲自制订了一套少年精英选拔方案,其县辖八所小学堂每年十二月都要举行一次冬试,叫做童子会,八所小学堂各选四名学子参加,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
四个名额怎么选出由各乡自定,姚鼎想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但四个办学乡绅却坚决不同意,他们集体去找了知县,结果刘知县妥协,答应孝和乡学子由他们四人推荐,姚鼎提名给学正。
所以每年代表孝和乡去参加童子会的学子都是他们四家的子弟,成绩也可想而知,每年排名第八,去年升了一点,排名第七,也是因为汤北乡学堂出了点意外,半途退赛的缘故。
姚鼎也冷了心,每年随便他们四人提名,他只管报去,但今天他却有了想法。
王万豪最爽快,他当即笑道:“那按照去年的名单吧!反正也没有什么变化,大家觉得如何?”
汤廉较精明,以前都是姚师父发张贴子给他们,让他自己推荐,从没有在一起商议,今天却把大家召集起来,肯定是有变化了。
他笑问道:“姚师父,今年童子会有什么变化吗?”
姚鼎摇摇头,“变化倒是没有,但名额我想推荐一人,所以和大家商量一下。”
众人都笑了起来,“姚师父是想推荐令外孙吧!”
去年他们四人都答应过,今年的童子会让一个名额给姚鼎的外孙岳飞,也算是感谢他这几年的辛苦。
姚鼎沉吟一下道:“虽然我外孙岳飞确实不错,但我想把这个名额让给另一人,此人叫李延庆,是一名新学子。”
李佑一下子愣住了,‘庆儿?’
李佑着实没有想到庆儿如此受姚鼎重视,居然把四名乡绅请来商量此事,或许庆儿身也有大祖的才,一定是这样。
“姚师父,这个李延庆是谁家的孩子?”王万豪问道。
虽然其他三人并不知道李延庆是李佑的族孙,但李佑的脸却挂不住了,他干笑一声说:“姚师父的心意我明白,但规矩不能破,两个李家子弟去参加童子试,也会让乡人非议,姚师父不用让名额了,我来推荐延庆。”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李延庆是李氏族人,姚鼎却有点为难道:“可前两天都保正还给我说,李家今年将推荐李枫。”
都保正是李佑之弟李贵,而李枫则是他的嫡长孙,每年他都要占一个名额。
李佑笑了笑,“这是我族之事,我回去给他说,但李家推荐延庆。”
李延庆算是定下来了,占了李氏的名额,但下面的问题,是另外三家要让出一个名额给姚鼎的外孙。
王万豪的脸顿时黑了下来,去年他们四家抽签决定,王万豪抽到了让签,本来他想糊弄过去,没想到姚鼎却不糊涂,又把这件事提出来了,无奈,他只得表态道:“好吧!今年童子试王家不参加了。”
姚鼎心大为欣慰,他的外孙在学堂学业最优秀,却没有机会参加童子试,着实让他深感不公平,今天终于让他如愿以偿了。
......
夜晚,胡大娘家的西屋内,灯光明亮柔和,李延庆正坐在炕专心致志地做功课,今晚的功课是默经《千字》和《百家姓》各三遍,再抄唐诗二十首,《千字》和《百家姓》是两年前教过的东西,姚师父怕学子们忘记,便让他们温故而知新。
学子们在学堂大都呆了两年,小有基础,现在不光要学《论语》,还要背古唐诗,一些学业长的大龄学子甚至还要尝试写诗填词作对。
姚鼎虽脾气古怪,却是个明师,李延庆也静下心,认认真真地跟随师父读书学习。
房间里十分安静,大黑正趴在李延庆身后全力以赴地对付一根大筒子骨,这是李大器专门买给它的犒劳品,奖励它奋不顾身保护小主人。
李大器却坐在大桌前发呆,今天下午他找到了堂弟李大光,从他口知道了事情原委,还没有等他从震惊恢复过来,族长李佑便派人送来了五十贯钱,是他四年工钱的返还,另外还有儿子三十贯的润笔钱,折合成三十两白银。
此时在李大器眼前除了三锭白花花的银子外,还有一张地契和十贯钱,十贯钱是他四年抄书的血汗钱,被刘承弘抢走,大管家又还给他们了,三亩地契却是祖父留下的祖田,几年前被保正李真以极低的价钱强行买走。
李大器鼻子一阵阵酸楚,他失去的一切又回来了,要是庆儿娘还在,那该多好。
不知过了多久,李大器抹去了眼泪,起身来到炕前,他盘腿坐在儿子对面,强颜笑问道:“庆儿,读书有收获吗?”
李延庆一边写字一边回答:“怎么会没有收获呢?今天虽然才是第二天,但昨天学堂的功课发下来了,姚师父批评我写字有隶书的藏锋,却无楷书的变化,不楷不隶,不伦不类,建议我先写一年的隶书,再写两年的楷书,最后再写两年的行书。”
李大器因为以前儿子写字象鬼画符,后来突然写得很漂亮了,所以他一直很兴奋,却没有注意儿子写字的细节,今天这样一说,他便仔细看了看儿子的功课,还真是这样。
“你们师父看得很准,方法也对,你好好听师父的教诲。”
“嗯!他如果说得对,我听。”
李大器心事重重,却没有听出儿子话有话,他沉吟一下道:“庆儿,爹爹和你商量件事。”
“爹爹要说什么?”
“爹爹今天和罗掌柜说好了,你最多再写三本小说。”
“为什么?”李延庆停住笔,不解地望着父亲。
“其实你今天说得对,你要读书,学业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写小说,要想考科举,必须全力以赴,十年寒窗苦读,绝不能三心二意。”
李延庆心顿时反感起来,怎么又是科举,自己去读书,可不是为了考什么科举。
李大器见儿子脸色不对,连忙改变战术说:“你喜欢写小说,爹爹不是不同意,只是你现在还小,你也知道方仲永的故事,等你好好读了十年书,到十六岁时,然后你再全身心写小说,爹爹绝不会再拦你。”
父亲这番话让李延庆心稍稍舒服一点,他也知道自己现在写小说还太早了一点,只是为了改变家贫寒,他才不得不提笔,只是自己如果不写小说,将来家又靠什么生活?
李大器明白儿子的担忧,连忙道:“今天你四叔告诉我,县里准备在明年初和各大乡绅联合修乡志,族长便推荐我和另外两人主修孝和乡志,每月有五贯钱收入,这一修至少要好几年,加三亩祖田我打算租出去,每年也有点粮米收入,虽然谈不富裕,但至少也衣食无忧了。”
李延庆想了想便道:“三亩田给胡大叔种吧!也不要什么田租,胡大叔帮助我们已经够多了。”
“依你!依你!”
李大器一连声答应,只要儿子肯好好读书,这些小事都不是问题,他心高兴,又笑道:“明天我去买些衣物粮米,再买点家具,等房子修好了,咱们搬回去开始新生活。”
李延庆嘻嘻一笑,“再给爹爹娶一房娘子。”
这四名大乡绅都是孝和乡的头面人物,包括李氏族长李佑,王贵的祖父王万豪,汤怀的祖父汤廉,还有一个乡绅叫做张保钧,也是一个大族族长。
这四名乡绅同时也是学堂的出资人,虽然学堂已改属官办,但有重要事情,姚鼎还是要和他们四人商量。
“估计各位也猜到了请大家来是什么事,我今天午去了县里,学正定下了今年童子会的时间,时间定在腊月初九,去年早了四天。”
宋朝风极盛,每次科举从朝廷到地方都极为重视,高进士不仅是士子个人的极大荣耀,同时也是他家乡的荣耀,甚至家乡父母官也会得到治学有方的好评,对仕途晋升极为有利。
所以各地方官府都十分重视本县年轻才俊的选拔,一些有眼光的知县甚至从孩童时代便开始抓起,汤阴知县刘祯是这样的官员。
他在四年前任知县后便亲自制订了一套少年精英选拔方案,其县辖八所小学堂每年十二月都要举行一次冬试,叫做童子会,八所小学堂各选四名学子参加,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
四个名额怎么选出由各乡自定,姚鼎想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但四个办学乡绅却坚决不同意,他们集体去找了知县,结果刘知县妥协,答应孝和乡学子由他们四人推荐,姚鼎提名给学正。
所以每年代表孝和乡去参加童子会的学子都是他们四家的子弟,成绩也可想而知,每年排名第八,去年升了一点,排名第七,也是因为汤北乡学堂出了点意外,半途退赛的缘故。
姚鼎也冷了心,每年随便他们四人提名,他只管报去,但今天他却有了想法。
王万豪最爽快,他当即笑道:“那按照去年的名单吧!反正也没有什么变化,大家觉得如何?”
汤廉较精明,以前都是姚师父发张贴子给他们,让他自己推荐,从没有在一起商议,今天却把大家召集起来,肯定是有变化了。
他笑问道:“姚师父,今年童子会有什么变化吗?”
姚鼎摇摇头,“变化倒是没有,但名额我想推荐一人,所以和大家商量一下。”
众人都笑了起来,“姚师父是想推荐令外孙吧!”
去年他们四人都答应过,今年的童子会让一个名额给姚鼎的外孙岳飞,也算是感谢他这几年的辛苦。
姚鼎沉吟一下道:“虽然我外孙岳飞确实不错,但我想把这个名额让给另一人,此人叫李延庆,是一名新学子。”
李佑一下子愣住了,‘庆儿?’
李佑着实没有想到庆儿如此受姚鼎重视,居然把四名乡绅请来商量此事,或许庆儿身也有大祖的才,一定是这样。
“姚师父,这个李延庆是谁家的孩子?”王万豪问道。
虽然其他三人并不知道李延庆是李佑的族孙,但李佑的脸却挂不住了,他干笑一声说:“姚师父的心意我明白,但规矩不能破,两个李家子弟去参加童子试,也会让乡人非议,姚师父不用让名额了,我来推荐延庆。”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李延庆是李氏族人,姚鼎却有点为难道:“可前两天都保正还给我说,李家今年将推荐李枫。”
都保正是李佑之弟李贵,而李枫则是他的嫡长孙,每年他都要占一个名额。
李佑笑了笑,“这是我族之事,我回去给他说,但李家推荐延庆。”
李延庆算是定下来了,占了李氏的名额,但下面的问题,是另外三家要让出一个名额给姚鼎的外孙。
王万豪的脸顿时黑了下来,去年他们四家抽签决定,王万豪抽到了让签,本来他想糊弄过去,没想到姚鼎却不糊涂,又把这件事提出来了,无奈,他只得表态道:“好吧!今年童子试王家不参加了。”
姚鼎心大为欣慰,他的外孙在学堂学业最优秀,却没有机会参加童子试,着实让他深感不公平,今天终于让他如愿以偿了。
......
夜晚,胡大娘家的西屋内,灯光明亮柔和,李延庆正坐在炕专心致志地做功课,今晚的功课是默经《千字》和《百家姓》各三遍,再抄唐诗二十首,《千字》和《百家姓》是两年前教过的东西,姚师父怕学子们忘记,便让他们温故而知新。
学子们在学堂大都呆了两年,小有基础,现在不光要学《论语》,还要背古唐诗,一些学业长的大龄学子甚至还要尝试写诗填词作对。
姚鼎虽脾气古怪,却是个明师,李延庆也静下心,认认真真地跟随师父读书学习。
房间里十分安静,大黑正趴在李延庆身后全力以赴地对付一根大筒子骨,这是李大器专门买给它的犒劳品,奖励它奋不顾身保护小主人。
李大器却坐在大桌前发呆,今天下午他找到了堂弟李大光,从他口知道了事情原委,还没有等他从震惊恢复过来,族长李佑便派人送来了五十贯钱,是他四年工钱的返还,另外还有儿子三十贯的润笔钱,折合成三十两白银。
此时在李大器眼前除了三锭白花花的银子外,还有一张地契和十贯钱,十贯钱是他四年抄书的血汗钱,被刘承弘抢走,大管家又还给他们了,三亩地契却是祖父留下的祖田,几年前被保正李真以极低的价钱强行买走。
李大器鼻子一阵阵酸楚,他失去的一切又回来了,要是庆儿娘还在,那该多好。
不知过了多久,李大器抹去了眼泪,起身来到炕前,他盘腿坐在儿子对面,强颜笑问道:“庆儿,读书有收获吗?”
李延庆一边写字一边回答:“怎么会没有收获呢?今天虽然才是第二天,但昨天学堂的功课发下来了,姚师父批评我写字有隶书的藏锋,却无楷书的变化,不楷不隶,不伦不类,建议我先写一年的隶书,再写两年的楷书,最后再写两年的行书。”
李大器因为以前儿子写字象鬼画符,后来突然写得很漂亮了,所以他一直很兴奋,却没有注意儿子写字的细节,今天这样一说,他便仔细看了看儿子的功课,还真是这样。
“你们师父看得很准,方法也对,你好好听师父的教诲。”
“嗯!他如果说得对,我听。”
李大器心事重重,却没有听出儿子话有话,他沉吟一下道:“庆儿,爹爹和你商量件事。”
“爹爹要说什么?”
“爹爹今天和罗掌柜说好了,你最多再写三本小说。”
“为什么?”李延庆停住笔,不解地望着父亲。
“其实你今天说得对,你要读书,学业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写小说,要想考科举,必须全力以赴,十年寒窗苦读,绝不能三心二意。”
李延庆心顿时反感起来,怎么又是科举,自己去读书,可不是为了考什么科举。
李大器见儿子脸色不对,连忙改变战术说:“你喜欢写小说,爹爹不是不同意,只是你现在还小,你也知道方仲永的故事,等你好好读了十年书,到十六岁时,然后你再全身心写小说,爹爹绝不会再拦你。”
父亲这番话让李延庆心稍稍舒服一点,他也知道自己现在写小说还太早了一点,只是为了改变家贫寒,他才不得不提笔,只是自己如果不写小说,将来家又靠什么生活?
李大器明白儿子的担忧,连忙道:“今天你四叔告诉我,县里准备在明年初和各大乡绅联合修乡志,族长便推荐我和另外两人主修孝和乡志,每月有五贯钱收入,这一修至少要好几年,加三亩祖田我打算租出去,每年也有点粮米收入,虽然谈不富裕,但至少也衣食无忧了。”
李延庆想了想便道:“三亩田给胡大叔种吧!也不要什么田租,胡大叔帮助我们已经够多了。”
“依你!依你!”
李大器一连声答应,只要儿子肯好好读书,这些小事都不是问题,他心高兴,又笑道:“明天我去买些衣物粮米,再买点家具,等房子修好了,咱们搬回去开始新生活。”
李延庆嘻嘻一笑,“再给爹爹娶一房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