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零九章 暂且歇息接手命案
  杨璟也知道,自己如果一直被心中的愤怒所支配,是无法清醒冷静地去面对临安那群敌人的。
  要知道,贾似道这些人无一不是一手遮天呼风唤雨之辈,他们掌控着朝堂,哪一个不是尔虞我诈蝇营狗苟心狠手辣?
  如果自己还是一味地沉浸在悲愤之中,与他们交手之时,是如何都无法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
  王道明可以将那些权谋手段教给自己,可以替自己分析局势,甚至可以帮助他寻求对策。
  但杨璟心里的魔障,却必须由他自己清除,理清了头绪,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这个计划之中,否则就对不起这么多死去的兄弟了。
  而作为调剂心理的最好方式,对于杨璟而言,便莫过于接手一个案子了。
  虽然自己眼睛看不到,但身边有风若尘李准还有鹿白鱼,陈水生和唐冲也不是混日子,这么长时间的办案,他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再者,听完整个案情之后,杨璟就更感兴趣了,因为这件事竟然还跟杨璟有关系!
  当年杨璟在巴陵之时,对杨敬亭这个知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非但在刑狱方面,在地方政务方面,也给了他不少建议,其中一项,便是兴办了蒙学。
  蒙学就是给孩童启蒙的学堂,里头也就教些三百千,所谓三百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
  北宋之时,宋徽宗赵佶为了鼓励大宦官童贯读书,就曾经赐了他一本手抄的千字文,不得不说,宋徽宗是个被皇帝职务耽误了的文化人,一手书法那是极其漂亮的。
  大宋非常注重文化教育,蒙学也是遍地都是,即便最赤贫的县区,也有公立的蒙学,县里还设置教谕,聘用教导等充当学堂先生。
  可杨璟在蒙学推行了新式教育,这三百千的教材,并没有太多的内涵,主要还是教孩子们认字,所以杨璟便用了后世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们认字的速度大大增加,这也是杨敬亭的政绩之一。
  他能够调任矩州知州,除了赵宗昌的推荐之外,这蒙学的政绩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
  闲话也不多提了,只说蒙学兴起,受益的是巴陵的寻常百姓,以往没条件上学的孩童,很多都受了惠,自然要念杨璟的好。
  这案子就发生在巴陵县城内的一所蒙学里,这蒙学并非巴陵县衙开办的,而是巴陵城内富户余奇捐资建成的。
  余氏本来只是巴陵城的外姓,算不上什么大族,到了余奇这一辈,也都没什么大的名声。
  这余奇也是个读书人出身,可惜屡试不中,便四处游学,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
  眼下大宋文风昌盛,风骚辈出,哪个不是雅士大才,没点真本事,又如何能够在文坛抛头露面?
  这余奇的文才倒是平平无奇,辜负了他的名字,但他却有一个常人不能及的本事,那就是他对促织有着不小的研究!
  这个促织么,便是蟋蟀,宋人好玩,吃喝玩乐那是一套又一套,遛狗斗鸡养蛐蛐儿,那是必不可少的。
  余奇除了对蟋蟀有着足够的了解和研究,还雇佣了不少街头捣子,四处搜罗厉害的蛐蛐儿品种。
  到了后来,这些不务正业的捣子都嫌少,他便发动城里的孩子们,四处为他搜罗蛐蛐儿,俨然成了孩子王。
  孩子们对寻找蛐蛐儿有着成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他们无法准确估量蛐蛐儿的价值,余奇只需要花费一两个铜板的代价,就能收购大量优质的蛐蛐儿。
  这也使得他很快就有了不小的名声,许多人也都想效仿,可他对笼络小孩很有手段,这些小孩子只认他这一家,其他人给多少钱都免谈。
  别的不说,单说他创办这所蒙学,就足以让孩子们,乃至于孩子的家长们,都对他交口称赞了!
  许多人都知道,贾似道还有一个外号,那便是蟋蟀宰相,这位奸臣继承了宋朝君臣不务正业的优良传统,对蟋蟀是真的有着深厚研究。
  他为此还写了一本《促织经》,里头都是蟋蟀的研究成果,这可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论著,什么达尔文之类的生物学家,在咱们贾国舅的面前,简直弱爆了。
  《促织经》还正儿八经分了上下两卷,分论赋、论形、论色、决胜、论养、论斗、论病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其详尽的论述,被玩蛐蛐儿的人视为圣经一般的存在,就如同喜欢茶的人崇拜茶圣陆羽一样。
  听说这余奇攀结上了贾似道在巴陵的采买管家,但凡发现不错的蟋蟀,就会经由这个采买管家,送到贾似道的面前。
  要知道,这蟋蟀的寿命并不长,而且还有着季节限制,所以贾似道有时候甚至动用官道和驿路来运送这些蟋蟀,在玩乐界也是让人羡慕的大手笔。
  余奇也就因此搭上了贾似道这条大船,余氏也一跃成为了巴陵城内的势力新贵。
  余奇也没有志得意满,更没有因此而欺压乡里,发达之后反而想要回馈市井,建了好几个蒙学,仍旧当他的孩子王,闲来无事,自己还会在蒙学里头讲课,过一过先生的瘾头,也算是个风评不错的人。
  而这个案子就发生在他的蒙学里头。
  蒙学的孩子才多大一点?
  有钱人家的孩子,学龄前就接受开蒙,家里有蒙师,六岁正式入家学的时候,就已经认得不少字了。
  不过这些都是个别现象,蒙学里头的孩子,小的有四五岁,大的七八岁甚至十来岁也都是有的。
  虽然先生管教得比较严,可散堂放学之后,孩子们就开始野了。
  若是八月到十月,那是全民抓蛐蛐儿的季节,孩子们都忙着赚外快了。
  不过十月过后,蛐蛐儿就销声匿迹,更何况如今年关将至,孩子们也就没再去抓蛐蛐儿,只好各玩各的了。
  孩子嘛,最乐此不彼的,自然就是角色扮演,过家家玩儿,演着郎骑竹马来之类的戏码。
  男孩子自然是要“打打杀杀”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故事里头的,不管哪个朝代的,都拿出来演一演,关公斗秦琼那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最近最火热的戏码,当然是杨侯爷大战贾国舅了!
  得益于王道明和李彧等人四处散布内幕消息,百姓们对杨璟的遭遇也非常的同情,民众义愤填膺,这种氛围自然要影响到孩子。
  是以孩子们大部分都希望自己能够抓阄胜出,扮演英雄人物杨侯爷,而谁都不愿扮演贾国舅。
  这天的几个孩子,有个运气好的,扮演杨侯爷,将贾国舅痛打一顿之后,这场戏便完美落幕,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可问题就处在这个贾国舅的身上,扮演贾国舅的孩子,回到家之后,半夜里吐了两回,第二天起来,竟然死了,身子都硬了!
  孩子的家人那是悲痛万分,等不到天大亮,便纠结了人手,到扮演杨侯爷那孩子的家里讨要说法,硬说是“杨侯爷”把他家孩子给打死了!
  孩子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死者身上也没有明显的伤痕,几个小伤痕有可能是玩闹的时候留下来的,但凡孩子身上,谁没三五个小伤痕?
  而且这孩子回家的时候一点事儿也没有,吃喝拉撒也都正常,小孩子力气小,不可能打出内伤来,怎么就要怪罪到“杨侯爷”的头上来?
  这“杨侯爷”一家也不是善茬,双方就闹到了衙门来,县老爷也是头疼,这小孩子的事情如何说得清楚?
  正当关键之时,一个人来到了县衙,一定要县太爷严惩凶手,若不给他一个交代,他就自己私了,到时候出个什么人命乱子,可就不能怪他言之不预了!
  这堂堂县太爷,让人这么威胁,照着常理,早就乱棍打出去了,可县太爷却忍了下来,责令捕快和推吏全力追查,否则就先拿胥吏们开刀!
  王斗和陈水生几个也算是躺枪,稍稍一打听才知道,威胁县太爷的人,正是风头正劲的余奇!
  据说贾似道今次从南边凯旋而归,论起军功来,皇帝要加封宝文阁大学士,同知枢密院,还要封他临海郡开国公了!
  余奇是树大好乘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贾似道回京之后,春风得意,余奇却趁机给他进贡了一头紫袍大将军!
  这蛐蛐儿也分个青黄紫黑,里头大有讲究,比如这青虫里头,有真青珍珠头,大青项起疙瘩,或青蓝项起毛丁,银丝贯顶,两旁清晰无麻路,青金翅,黑脸钢牙六足如玉,肚白如霜,腿撒青靛斑,这就是虫王了。
  而这紫袍大将军,乃是紫虫里头的虫王,在这寒冬季节里,就更是珍贵了!
  酒色财气,贾似道早就习以为常,美人什么的,也都腻歪了,最喜欢就是玩蛐蛐儿。
  今番将杨璟坑死在南疆,还封了卫国公,万事都圆满了,余奇献上这个紫袍大将军,虽然是锦上添花,但却得了贾似道大欢心,据说贾似道要给他谋个正经出身,往后专门给贾似道办事!
  现任知县是个懂官场的,早早就收到了消息,又岂敢得罪了余奇!
  余奇早年读书,四处游学,也是风流倜傥,早在青楼里掏空了身子,一直没能生养出儿女来。
  如今得势了,有钱了,家里非但妻妾成群,外头还金屋藏娇,与其他妇人还有些不清不楚的桃花债。
  那假扮贾国舅的孩子,就是他跟城内一个小寡妇生下的孩子,这可是他余奇的命根子啊!
  这小寡妇董氏,夫家也是个大族,所以一直没有改嫁,守寡的日子可不好过,也是见得余奇是个风流人物,长得好,又有钱,再者,他也有不能生养的毛病,与他苟且也不怕怀孕,两人便好上了。
  谁知道好死不死,她却怀了余奇的孩子,败露之后,夫家也是家丑不可外扬,随便找了个名目,就把她赶了出来。
  余奇不好得罪董氏的夫家,不能明目张胆将董氏接回来,只好放在外头养着,还将孩子放到自家蒙学里头,平日里更是金贵得紧,谁知道会出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