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少阳军统领(二更)
“怕......”她也不知道怕什么,估摸着是因为陆亦阳:“方才藏匿了许久,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苏钦玉没当回事,待与那帮侍卫隔远了之后才道:“如果不是你今日让和德到殿中求情,她此时应该在黄泉路上了。”
三娘心一惊,分明是要人性命,怎么他就能说得如此淡然?这让她想起当初苏钦玉让人前来要她性命的事情,至今依旧历历在目。
“可让和德死了,你也不能洗脱罪名,到时候不是陷入僵局了么?”
他却道:“我自然有思量,你想想,和德诬陷我对她欲图不轨,是因为与和德比起来我名声比较臭。若是今日和德在宫里上演一出活春宫,你说说会有什么反响?”
这就太可怕了,一个公主在宫中不检点,一辈子就毁了。到那个时候,她指控苏钦玉对她图谋不轨就显得有些站不住脚。
因为人人都知道和德公主对苏钦玉的仰慕之情,她对一个没感情的男子尚能献身,更何况的一个心仪的男子?
见三娘沉思,他又道:“只要此事一成,便会有人在大殿上提出质疑,当然了,这人也是咱们的人。”
他城府不可谓不深,一手掌握这和德宫中的人,一手拿捏朝堂上的官员,实在是让人惊叹。
“可即便是有人提出质疑,齐王也未必会将此事揪出来查清楚。”
苏钦玉却笑了起来:“他一定会的,因为越笙已经挟持了镇南王,他若是不放,镇南王就是第一个给我陪葬的。”
“挟持了镇南王?”三娘顿时觉得不可思议:“镇南王可是国丈,你们这样跟他叫嚣,就不怕逼得狗急跳墙跟你们杠上么?”
“他还不敢。”苏钦玉异常自信,这个时候的他散发这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镇南王奉齐王之命去寻一处宝藏,现在已经掌控了具体位置,正值国库空虚,齐王若是不从,他连军饷都发布出来,更别说维持长久作战。他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
镇南王手中掌控这边南军,又是皇后的父亲。此时齐王还需要用到他们,自然力保,再加上这处宝藏,便万无一失。
“只是你们公然与齐王为敌,未免太冒险?我总觉得这是一个险招。”
“确实是险招,但也是逼不得已,正因如此,我们往后要更加谨慎,也要拉快进度。”
没错,要赶在齐王整装待发之前对其发动进攻,否则要胜齐王难上加难。
“那你现在出来了,镇南王也会被放么?还有你说的那个宝藏......”
老狐狸奸笑道:“你觉得我可能给他留多少么?早就被搬得差不多了。”
那意思就是齐王赔了夫人又折兵,却还被蒙在鼓里。
即便是现在他知道了,也不能再把苏家怎么样。邺越笙将漠北作为大本营,那边一定有不少精锐部队,而且漠北离京城不远,边南军距离京城是漠北的两倍,难以及时支援。
再者,大邺才经历了一场饥荒,如今还未走出来,齐王想打仗,那就是拿老百姓的命来开玩笑,就算是贵族也会怨声载道。
总之齐王现在根基不稳,大邺也还处于一个饥荒状态,怎么看都不能大肆兴兵。他又是武将出生,想必也熟读兵书,这些道理他都懂,故而不会轻举妄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这一点上,齐王处于被动。他在明,邺越笙在暗,大邺有多少兵力昭然若揭,而他们有多少兵力,齐王拿捏不准。
不过这不是优势,只能维持一时,等时间一长,齐王自然能查得清清楚楚。毕竟屯兵是大事,要想一点蛛丝马迹都不露,根本不可能。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走到了宫门前。
三娘早已将那件宫婢的外衫丢弃在路上了,此时身穿的是她来时的那间衣服,还好她嫌麻烦直接将宫婢的衣裳套在外头,否则她还得在宫中多做逗留。
出宫门比入宫门容易得多,侍卫仅仅是盘问了几句,他俩又互相为证便顺顺当当的出去了。
苏钦玉扯着自己的衣袖闻了闻,颇为嫌弃的皱着眉头:“牢里头就是这点不好,湿气重,味道也重。”
一个大男人如此讲究,自然惹来三娘噗之以鼻:“娘兮兮的,我都能忍,你一个大男人计较个什么?”
他道:“娘子不嫌弃我是因为爱我,爱屋及乌,我身上的臭味儿你自然也爱......”
三娘轻哼一声:“你那张嘴能消停一点儿就更好了!”
他颇为得意,哈哈的笑了起来。
此时,一架马车稳稳当当的停在距离两人不远的地方,从里头下来一人,直直朝着这边过来。
“我奉小王爷之命前来迎接二位!”
那人手抱拳,抬起头的一瞬间,三娘觉得很是眼熟。
可她又实在记不清哪里见过,便皱眉沉思。
越看越觉得眼熟,三娘又将他打量了一遍,看他身形魁梧便想起了:“我在去年端午时见过你!少阳军...你是少阳军的头头!”
那人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恕我眼拙,不认得这位姑娘。不过姑娘既然能将我记住,我在此道一声谢。”
“谢我作甚?少阳军在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最后夺魁,任谁都记得!”
他爽朗一笑:“敢问姑娘芳名?”
三娘正准备说,却被苏钦玉抢了去:“她叫傻丫头,你就甭问了,速速带我们到北城去。”
这人不似旁的武将迟钝,一看苏钦玉这副酸溜溜的模样,当即明白过来:“啧啧,还怕我抢了不成?”
苏钦玉瞪他一眼:“那也得你抢得走。”
他还是笑,也不多话了,让他们上了马车之后,便火速离开。
苏钦玉直接回了苏府,临走前让那人送三娘回王府去。
走时,苏钦玉对三娘道:“如今是非常时期,我恐怕不能再肆意出府,还有西城那座宅子,我也不会去了。”
三娘道好:“我母亲此时在那宅子里躺着,这两日我会常去,往后也由我替你照看。”
苏钦玉没当回事,待与那帮侍卫隔远了之后才道:“如果不是你今日让和德到殿中求情,她此时应该在黄泉路上了。”
三娘心一惊,分明是要人性命,怎么他就能说得如此淡然?这让她想起当初苏钦玉让人前来要她性命的事情,至今依旧历历在目。
“可让和德死了,你也不能洗脱罪名,到时候不是陷入僵局了么?”
他却道:“我自然有思量,你想想,和德诬陷我对她欲图不轨,是因为与和德比起来我名声比较臭。若是今日和德在宫里上演一出活春宫,你说说会有什么反响?”
这就太可怕了,一个公主在宫中不检点,一辈子就毁了。到那个时候,她指控苏钦玉对她图谋不轨就显得有些站不住脚。
因为人人都知道和德公主对苏钦玉的仰慕之情,她对一个没感情的男子尚能献身,更何况的一个心仪的男子?
见三娘沉思,他又道:“只要此事一成,便会有人在大殿上提出质疑,当然了,这人也是咱们的人。”
他城府不可谓不深,一手掌握这和德宫中的人,一手拿捏朝堂上的官员,实在是让人惊叹。
“可即便是有人提出质疑,齐王也未必会将此事揪出来查清楚。”
苏钦玉却笑了起来:“他一定会的,因为越笙已经挟持了镇南王,他若是不放,镇南王就是第一个给我陪葬的。”
“挟持了镇南王?”三娘顿时觉得不可思议:“镇南王可是国丈,你们这样跟他叫嚣,就不怕逼得狗急跳墙跟你们杠上么?”
“他还不敢。”苏钦玉异常自信,这个时候的他散发这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镇南王奉齐王之命去寻一处宝藏,现在已经掌控了具体位置,正值国库空虚,齐王若是不从,他连军饷都发布出来,更别说维持长久作战。他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
镇南王手中掌控这边南军,又是皇后的父亲。此时齐王还需要用到他们,自然力保,再加上这处宝藏,便万无一失。
“只是你们公然与齐王为敌,未免太冒险?我总觉得这是一个险招。”
“确实是险招,但也是逼不得已,正因如此,我们往后要更加谨慎,也要拉快进度。”
没错,要赶在齐王整装待发之前对其发动进攻,否则要胜齐王难上加难。
“那你现在出来了,镇南王也会被放么?还有你说的那个宝藏......”
老狐狸奸笑道:“你觉得我可能给他留多少么?早就被搬得差不多了。”
那意思就是齐王赔了夫人又折兵,却还被蒙在鼓里。
即便是现在他知道了,也不能再把苏家怎么样。邺越笙将漠北作为大本营,那边一定有不少精锐部队,而且漠北离京城不远,边南军距离京城是漠北的两倍,难以及时支援。
再者,大邺才经历了一场饥荒,如今还未走出来,齐王想打仗,那就是拿老百姓的命来开玩笑,就算是贵族也会怨声载道。
总之齐王现在根基不稳,大邺也还处于一个饥荒状态,怎么看都不能大肆兴兵。他又是武将出生,想必也熟读兵书,这些道理他都懂,故而不会轻举妄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这一点上,齐王处于被动。他在明,邺越笙在暗,大邺有多少兵力昭然若揭,而他们有多少兵力,齐王拿捏不准。
不过这不是优势,只能维持一时,等时间一长,齐王自然能查得清清楚楚。毕竟屯兵是大事,要想一点蛛丝马迹都不露,根本不可能。
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走到了宫门前。
三娘早已将那件宫婢的外衫丢弃在路上了,此时身穿的是她来时的那间衣服,还好她嫌麻烦直接将宫婢的衣裳套在外头,否则她还得在宫中多做逗留。
出宫门比入宫门容易得多,侍卫仅仅是盘问了几句,他俩又互相为证便顺顺当当的出去了。
苏钦玉扯着自己的衣袖闻了闻,颇为嫌弃的皱着眉头:“牢里头就是这点不好,湿气重,味道也重。”
一个大男人如此讲究,自然惹来三娘噗之以鼻:“娘兮兮的,我都能忍,你一个大男人计较个什么?”
他道:“娘子不嫌弃我是因为爱我,爱屋及乌,我身上的臭味儿你自然也爱......”
三娘轻哼一声:“你那张嘴能消停一点儿就更好了!”
他颇为得意,哈哈的笑了起来。
此时,一架马车稳稳当当的停在距离两人不远的地方,从里头下来一人,直直朝着这边过来。
“我奉小王爷之命前来迎接二位!”
那人手抱拳,抬起头的一瞬间,三娘觉得很是眼熟。
可她又实在记不清哪里见过,便皱眉沉思。
越看越觉得眼熟,三娘又将他打量了一遍,看他身形魁梧便想起了:“我在去年端午时见过你!少阳军...你是少阳军的头头!”
那人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恕我眼拙,不认得这位姑娘。不过姑娘既然能将我记住,我在此道一声谢。”
“谢我作甚?少阳军在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最后夺魁,任谁都记得!”
他爽朗一笑:“敢问姑娘芳名?”
三娘正准备说,却被苏钦玉抢了去:“她叫傻丫头,你就甭问了,速速带我们到北城去。”
这人不似旁的武将迟钝,一看苏钦玉这副酸溜溜的模样,当即明白过来:“啧啧,还怕我抢了不成?”
苏钦玉瞪他一眼:“那也得你抢得走。”
他还是笑,也不多话了,让他们上了马车之后,便火速离开。
苏钦玉直接回了苏府,临走前让那人送三娘回王府去。
走时,苏钦玉对三娘道:“如今是非常时期,我恐怕不能再肆意出府,还有西城那座宅子,我也不会去了。”
三娘道好:“我母亲此时在那宅子里躺着,这两日我会常去,往后也由我替你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