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李元婴说得好听, 说是会天天写信回长安, 可事实上长安离滕州并不相近, 否则魏征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李二陛下的泰山之行。
  李元婴的就藩队伍着实庞大, 走到哪都备受瞩目, 为了不惊扰沿途百姓, 李元婴下令说除了女眷们去驿站休息之外,李元婴都领着人在县城外安营扎寨, 免得一群人呼啦啦涌进去把人家的县城挤满了。
  唐观等人还好,和李元婴凑一起玩多了,对于扎营之类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 很是利落地配合侍卫们选营地扎营。
  欧阳通和卢照邻等人对这种事就陌生多了, 有些茫然地立在原处不知自己该干什么。
  李元婴自是不会冷落朋友们, 而且难得有他能摆显的机会, 他也很乐于表现, 很臭屁地过来指导他们一起搭营帐。
  卢照邻算是知道李元婴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多了,李元婴显然一开始就没打算住驿站, 早把要用的家伙都准备得满满当当。
  既然是跟着老师王义方一起上的贼船, 卢照邻不好说什么,只能趁着还没入夜筹备离京后的第一次露营兼野炊。
  李二陛下点给李元婴的藩佐不仅是李元婴自己相中的王义方,还有几个同在弘文馆的学士, 对于藩王来说规格算是非常高了。许是李二陛下亲自过问过,点的学士都不是张口经义闭口经义的迂腐之人, 李元婴没叫他们动手, 他们便歇在李元婴叫人先行打理出来的落脚处坐下看年轻人们忙碌。
  李元婴挑人自是年轻的居多, 年长的少,年纪稍长的只有随行的禁卫,比如李靖儿子李德謇算是所有人里头年纪最大的。一群鲜活的少年人高高兴兴地在营地里跑来跑去,光是看着就能让人跟他们一起开心起来。
  王义方也在观察李元婴。
  长史这份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若是遇上个安分的藩王还好,遇上不安生的藩王可就糟糕了,你劝阻吧,可能让他记恨你;你不劝阻吧,回头出事了李二陛下清算你。总之,这事实在吃力不讨好。
  尤其是李元婴这人比较复杂,说他名声坏吧,有的人又对他赞誉有加;说他名声好吧,骂他的人又多不胜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那种会安安静静待在王府里啥都不干的安分藩王,光是这次就藩闹出来的动静就可见一斑!
  滕王府的长史不好当啊!
  他好好地在弘文馆当值,李二陛下怎么会突然选上他?难道是魏征提议的?想到曾经想给自己做媒的魏征,王义方觉得好像有点可能。
  王义方正琢磨着,李元婴已经摆显完一圈,屁颠屁颠地跑来寻王义方几人说话。这都是弘文馆学士,皇兄把人给他们做什么?当然是让他建大书院的!
  李元婴快快活活地安置完自己的小伙伴们,便领着魏姝去见自己的长史和其他学士,以免让他们觉得自己受了冷遇。
  听他们都对在县城外扎营没有意见,李元婴觉得李二陛下给挑的人都棒极了,又和他们说起他建大书院的构想。
  李元婴决定把滕王府后头那一大片山地和平原都划入书院范围,平原上的田地正好作为学田供给书院运转。但凡来读书的、能通过考核的,不仅免除赋税徭役,还可以往家里领钱!
  这书院不拘特别去学哪方面的学问,只要有用的都教,有读书天赋的便冲着科举去,没有读书天赋的便学点手艺、学点本领,总归会成长成对大唐有用的人。
  书院里的学生既然拿着书院发的钱、吃着书院发的粮,那也要尽点教化义务,在书院学了认字便该轮番回去教人认字,学了算术便回去教人算术,一教十十教百,他要滕州境内再没有不识字、不识数的人!
  王义方等人精神一振。明明他们是坐在京畿县城的东郊,没有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没有美艳动人的歌姬舞姬,天气已转凉了,吹来的风有点冻人。但,李元婴这番话却驱散了他们所有冷意,甚至觉得体内有什么东西正激越翻腾。
  李元婴若说要培养多少进士、培养多少国之栋梁,他们会觉得李元婴好大喜功,不切实际,但李元婴说的却是要叫滕州人都识字、都识数!
  百姓不识字、不识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农户家出个识字的孩子可都是家里合力供出来,哪有那么容易?若是认得几个大字,又能算数,那就足以去城里当个账房先生了,指不定还特别吃香!
  谁要费那个劲教所有百姓都认字识数?
  李元婴没那么多想法,他是觉得书像是宝山一样能够承载不少道理,文字更是顶好顶好的发明,但是哪怕他开了图书馆,出入其中的更多的也只是些读书人,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踏入其中。
  这是因为书虽然是宝山,但他们还不得其门而入。像许多养殖和种植经验,其实写下来照着操作就行,但是想要真正教会大多数人,还是得面对面、手把手地教!
  李元婴觉得要是能普及基础教育,在滕州境内进行全面扫盲,这样很多事做起来就更方便了!他希望将来他的儿女孙子孙女们出个门,遇到的人都能与他们聊上两句,即使出不了什么鸿儒,那也都能接上话。
  封地在哪不是他能选的,但封地的未来是他能改变的。这可是他留给后代的根底啊,当然得好好打基础!
  李元婴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把这些考虑一股脑儿告诉王义方等人。他不要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要有那样的好苗子一定双手奉上给他们教导,将来让这些大才报效朝廷。他只希望王义方等人助他搞好教化,不要阻拦他开些杂学课,让学生有什么天赋就学什么。
  王义方虽觉得李元婴想得太轻松,但这种有助于教化的事他们自然不会反对。
  李元婴也说了,好苗子会优先挑来学圣人之学,余下那些学个百八十年也不会有出头之日的教他们学点别的也不错,至少随行的人之中就有一批当初葵园学堂教出来的人。
  虽说这批人顶了天只学了三年多,但李元婴让较为年长的那批连学带练,如今也看着都是得用的人才!那些天赋实在差的也在葵园或丰泰楼谋了差使,未来都算有了着落。
  以李元婴的身份地位和财力,他想培养人断不会养出废物!
  李元婴与王义方等人推心置腹地聊了许久,王义方等人也不再干坐着,撩起袖子表示要露一手给李元婴看,给李元婴的野炊大业添两个菜色。
  李元婴拉着魏姝一起给他们打下手。
  大伙见李元婴和王义方等人都动手了,自是各显神通,把县里能买来的、周围能采来的、水里能捞来的,全给祸害了一遍。虽然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并不算色香味俱全,但没有人在意这点小事,吃的时候都觉得挺香!
  李元婴这边还没歇下,他们头一天学人安营扎寨的事就传回了京城,听人说,王学士他们还动手做菜了!
  这年头《孟子》还不怎么流行,所以君子远庖厨的话还不是很多男人拿来拒绝下厨的借口,不管男女,会整治一手好菜款待亲友都是值得称道的雅事。
  王义方出身寒门,他会下厨倒是不让人意外,让人意外的是他居然跟着李元婴在野外玩露营!
  这个滕王长史真的靠谱吗?不会没两天就被李元婴拉拢过去,李元婴做什么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二陛下对此很快也有所耳闻。他对李元婴这种做法嗤之以鼻,毕竟他年轻时就曾和将士同吃同住,好得跟亲兄弟一样。李元婴玩的都是他玩剩的!
  李二陛下回想了一下当年,有些惆怅,想叫个人来陪自己一起回忆回忆,却想到当年陪自己征战天下的人死的死、病的病、外放的外放,留在长安又能来和他说话的着实没几个。他叹息一声,打消了宣人进宫的念头。
  结果第二天一早,李二陛下就收到了李元婴的信,李元婴信写得贼厚,对李二陛下一通赞美,大意就是皇兄你太好啦皇兄你怎么这么好!看完好几页浮夸的夸赞,李元婴才说到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他说他昨天邀请王学士几人秉烛夜谈,发现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几个学士都很不普通,个个都很厉害,他有他们的帮助简直如虎添翼!
  接下来就是李元婴阐述他的扫盲计划,李元婴对他家大书院的规划是比照着国子监的规模来想的,不招个三五千学生绝不罢休!李元婴表示等他去了封地,马上就让阎立德给画个设计图往回送,让皇兄也能第一时间看到书院长什么样!
  没错,李二陛下把阎立德塞进了李元婴的就藩队伍里,他知道李元婴肯定得改建王府之类的特意,叫阎立德过去帮他参谋参谋。
  最后,李元婴还首尾呼应地狠夸李二陛下一通马屁,表示这才刚走一天,他就十分挂念皇兄,希望皇兄身体康健、长命百岁,好叫他能继续当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
  李二陛下每天收到的各方来信不少,但是,像李元婴这样一句一个皇兄你真好,一句一个皇兄真是无比圣明,一般人真写不出来,人家是要脸的!
  李二陛下不觉得李元婴这么写信有什么不对,相反,他被李元婴夸得挺舒坦,他为弟弟着想,弟弟懂他的好承他的情,这怎么能叫不要脸?这叫兄友弟恭,他堂堂天子,理当给天下人做个示范!
  李二陛下叫人去把房玄龄他们宣来。
  自从昨天李元婴离开长安,整个长安城好像安静了不少,哪怕有些议论声,那也是在讨论李元婴就藩的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情不错,李元婴虽不干什么伤天害理、穷凶极恶的事,但他本身就是个不安定因素,随时能弄出点新动静来。现在,这个不安定因素终于离京了!
  许多人都想相约喝一杯庆祝这桩大喜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在议事堂前相遇,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里的疑惑:这不早不晚的,李二陛下怎么突然宣他们过来?
  两个人的目光短暂接触之后就分开了,都没从对方那里得到启示,只能齐齐入内。
  长孙无忌坐下往李二陛下手边一看,心里突然咯噔一跳。
  他觉得这一幕有点熟悉!
  上一次,李二陛下也把他叫过来,然后给他看了封信。
  那封信看得他好几天吃饭都不太香!
  没办法,实在太恶心人了!
  好在这次李二陛下先点了房玄龄的名:“玄龄啊,早上元婴给我写了封信,有个想法我觉得不错,”他让人把李元婴的信拿给房玄龄,“你先看看信。”
  长孙无忌笑呵呵地看向房玄龄,幸灾乐祸地说道:“没想到滕王殿下才刚离京就给陛下写信了。”
  房玄龄跟着夸了两句,接过信展开一看,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
  长孙无忌:幸好不是让我看!
  老房:笑容逐渐消失.jpg
  小王爷:我说的都是大实话,你们几个意思?(指指点点)
  *
  更新!
  这是甜甜春在爬了两座山!的间隙!写出来的更新!
  用爪机流量发的文!
  如此艰辛!难道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