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被坑了
  京畿一带多得是小村小镇,就在都城以北十里开外,就有一个无名的小村庄,村子里总共十几户人家,都是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谁能想到,因为无故失踪而在京中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的薛睿,此时就被困在这个小村子里。
  半个月前,他在凤华府办案,临时下榻在驿馆,就在余舒派人去给他通风报信那天夜里,有一个人悄无声息地闯入他的宿处,只用一句话,就让他主动地跟着对方离开了。
  那人说:想知道你的养父是谁害死的就跟我走。
  不是他不够谨慎,这世上知道他并非是薛皂亲生儿子的人寥寥无几,哪怕明知是计,他也做不到无动于衷。
  再者对方身手了得,就算他拒绝跟他走,他必然另有手段带他离开。
  况且,余舒派有人来,一旦他无故消失,她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凭着他们之间的默契,知道他失踪的细节,一则室内既没有打斗痕迹,二则没有惊动旁人,一定能猜到他没有性命之虞。
  薛睿自认为考虑周全,唯独失算了他在余舒心中的分量,他失踪三五日倒还好,一连半个月杳无音信,叫她如何保持冷静不会感情用事呢?
  这是一个用土墙围做的农家小院儿,院儿里三间屋,西屋是灶房,堂屋睡人,东头是间子茅屋,挨着牲口棚,养了一头驴子,拴着一匹马。
  那人诱使薛睿离开凤华府之后,便将他带到这小村庄,吃住都在这小院子里,那人并不限制他来回走动,只有当他出门办事的时候,才会客客气气地“请”薛睿进屋待着。
  这天,那人早上又牵了骡子出门,眼下薛睿就被关在中间的堂屋里,门从外头锁上了,这屋里墙上挖有两道土窗,宽约半臂,能够透气采光,人却是钻不出去的。
  薛睿在土窗下头摆了一张条凳,无所事事,就看着外头院子里的一片天地,思索。
  几日前,他尝试破门,而在他劈开那扇房门表皮粘合的木料,发现里面裹得竟是石头之后,就放弃了逃脱的打算。
  十多天过去,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并将囚禁他的人的目的猜出了七八,确切来说,对方不是要囚禁他,而是为了阻止他回京。
  如果他不知道京城里发生了什么事,势必会被蒙在鼓里,巧的是余舒派来送信的人抢在了前头。
  这就不难推断了。
  门外传来一阵驴子的哼哼声,那人回来了,驴子驮着一条鼓囊囊的背囊,不知采买的什么东西。
  “薛大人,我回来了。”金柯从驴子上卸下背囊,快步走到屋前,一面腾出手来开锁,一面与坐在窗边的薛睿打招呼,对待他不像是囚禁犯人,倒像是请回家的客人。
  推开厚实的屋门,顿时敞亮起来,薛睿看着金柯走进来放下一半东西,又匆匆拎着另一半到隔壁去烧火,完全不担心他会趁机逃跑。
  薛睿起身跟了过去。
  金柯正在剁羊骨,挽高了袖子一刀一刀劈得带劲,方正的脸上挂着一丝不苟的表情,抬头看了眼杵在灶房门边抱臂相望,便对他呵呵一笑,带着微不可觉的讨好,解释说:
  “路上遇着些麻烦,回来迟了,我看桌上放的烙饼你没动,是嫌干不好嚼吧。没事,今儿晚上咱们开荤,我给你炖个羊肉汤,保管鲜香。对了,我从镇上买了干净的衣物,你去试试看合不合身。”
  薛睿没有回应,默着脸,转身回了房。
  金柯拿手腕蹭了蹭鼻尖上溅的血水,自言自语道:“这都第五天了,不搭理我也不问我,怎么叫我心里瘆地慌呢?”
  傍晚,羊汤熬好,端上饭桌,金柯瞅着薛睿从外头走进来,先盛了一大碗给他,见他换上了那一套青灰色的布衣,披散着半是湿润的头发,眉目淡然地坐在他对面,左手执筷,慢慢在汤碗里搅了半圈,那姿态不经意间就与金柯心目中最为崇敬之人影合了一半。
  让他一时间忘记了眼前喷香的羊肉,只顾盯着他看,直到薛睿抬头,给了他凌厉的一眼。
  金柯面有尴尬,没话找话:“这穷乡僻壤的你住不惯吧。”
  “住不惯,他让你几时放我走?”
  没想到薛睿破天荒地开了尊口,金柯没来得及受宠若惊,就听出了不妥,薛睿突然发难,让他反应半了一拍。
  薛睿却不等他回答,放下筷子,幽黑的眸子直刺他双目,仿若洞悉了一切:“你不用再和我打马虎眼,我已知是谁指使你把我诱骗到此地,你回去转告他——不管他为了什么目的,尽快放我回京,如不然,我与他老死不相见。”
  金柯一怔,惊疑不定地看着他,辨不清他是不是在诈自己。要知道半个月前他将薛睿从凤华府带走至今日,就没有泄露过半句底细,他又是从何处看出的端倪?
  薛睿见他不信,嘴角冷勾,只说了一句话:“公主墓,归来居。”
  对他身世一清二楚的只有那么几个,此人在薛家遭难之前让他远离京城,分明是早有所料,本来他曾怀疑是有人要针对薛家,然而金柯对他谦让周道的态度却让他有了别的猜测。
  今年八月,他与余舒景尘三人前往公主墓祭拜,在安县郊野的一处隐居之地,遭逢了那位隐姓埋名的雁野先生。
  事后证明,雁野先生正是二十年前假死脱身的云华易子,就在回京之后,薛睿无意中从余舒口中得悉真相——
  原来云华易子失散多年的另一个儿子,就是自己。
  云华当初与余舒私下约定,让她帮忙寻找长子下落,留给她一个线索,让她去查宝太年间在任的一位苏州令,其实那就是薛睿的养父,薛皂。
  由此见得,云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嘱托余舒,并非真要她为他寻人,而是一早就认定了薛睿,无法直接相认,就借余舒的口,告诉薛睿,让他自己选择,是不是要认父。
  如果他没有料错,昔日赵小竹口中那个武功高强的义兄就是金柯,而指派金柯将他带到这个小山村藏起来的,无疑是云华。
  薛睿乍然说破,金柯竟无言以对。
  两人食不知味地吃了一顿饭,当夜,薛睿和衣躺在简陋的木床上,半睡半醒之际,听到门上锁链细碎的摩擦声,不必睁眼,也知道是金柯悄悄离去。
  ......
  金柯快马行夜路,黎明前来到一座人口不过百户的小镇,停在北街一户人家的后门。
  听到敲门声,赵小竹打着哈欠出来应门,撑着一双惺忪的睡眼,口中抱怨:“一大早的,天还没亮呢,大兄,你不睡觉别人还要睡呢。”
  金柯却没工夫听他废话,大巴掌按着他脑袋将他拨开了,一面往里进,一面低声问道:“义父昨晚几时睡下的?”
  “不到三更就歇着啦。”
  金柯闻言,便不作犹豫地上前轻叩房门:“义父,有急事。”
  不等他说第二遍,屋里就亮起了灯火,然后是“叮啷”一声短促的铃响。金柯扭头冲跟在后头的赵小竹使了个眼色,让他外面等着,一个人推门进去。
  云华披着一条罩衫坐在床边,弯腰去够小木几上的茶壶,一缕掺白的发丝从肩头垂下,朦胧的烛光影出他这一刹的衰老。
  金柯眼涩,大步上前,从他手中接过茶壶,半蹲在他床前奉茶。
  生于北地,父是进犯阳城的蒙古军官,母亲是一名可怜的歌姬,他身上流着一半蛮人的血统,自小在屈辱中挣扎,背负着奴隶的烙印,亲眼目睹生母死于一群兵痞的践踏,却要苟延残喘地乞怜求生。
  他厌恶世人,更憎恶自身,恨不能死,却侥幸而活。
  若不是遇到了义父,予以他一次选择脱离苦海的机会,他恐怕会一直卑劣地活着,生不如死。
  肩头落下一只手掌,金柯从短暂的回忆中拉扯回现实,抬头看见义父询问的目光,他按捺心绪,直起身道:“弟弟察觉了,他猜到我的来路,让我带话给您。”
  云华微微动容,张了张嘴,轻拍他的肩膀示意他说下去。
  “弟弟说,他要回京,让你放他离开。”薛睿的原话可没有这么温和,金柯肯定不会有一句学一句,拿来戳他义父的心窝。
  云华目光闪动,竖起三根手指,又打了一个手势。
  “您要我三天过后,送他回京?”金柯看懂了,却不明白云华为何这样决定。
  “您已算出薛家大祸临头,他此时冒险回京,九死一生,为何不让孩儿和他说个清楚?我看弟弟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如果让他知道义父这样做都是为了他好,一定不会错怪您的。”
  云华摇摇头,手语道——‘薛家于他有养育之恩,他不会轻易割舍,终须做个了断。’
  金柯紧抿双唇,看起来并不赞同云华的决定,他与薛睿虽然是异姓兄弟,相处不过短短半个月,但他跟随云华十数载,时时感受到他对这个儿子的拳拳父爱与愧疚,自觉取代薛睿享受了云华多年的关爱,早就暗下誓言,有朝一日寻回了弟弟,要加倍地回报,眼下让他送薛睿去自投罗网,他如何甘愿。
  “您不准备和弟弟相见吗?”
  云华轻叹,杀妻之仇、夺子之恨,一日不报,他一日无颜面对骨肉至亲。
  金柯端详着他的脸色,突然间跪了下来,恳请道:“求义父让我留在弟弟身边,护他周全。”
  云华知他一腔热忱,犹豫了片刻,左手落在他肩膀上,算是默许了。
  接下来,又交待了他几件事,便让他出去和赵小竹道别。
  ***
  就在京城因为薛家异变暗潮涌动之时,朝廷又有了一次大举动。
  兆庆一十四年十月下旬,兆庆帝决定派兵征讨东瀛岛国,拟旨六道调兵遣将,第一道圣旨就是任命驻守东北的东菁王姜怀赢为东征大元帅。
  原本不赞同东菁王领兵的一干朝臣,因为薛凌南被停职禁足,人人自危,在后来的议论中,保持了沉默。
  传旨当天,卫国夫人就听到了消息,对政治极具敏觉的她嗅到了阴谋的味道,当即就让人去找在外游荡的女儿。
  “母亲,这么急着找我回来干嘛?”姜嬅不情愿地被人“带”回来。
  卫国夫人问她:“你整日不回家,在外头忙什么呢?”
  “您没听说薛家出大事了吗,薛大郎都失踪好些天了,我到处找他。”姜嬅忧心忡忡地说。
  卫国夫人当然早就有所耳闻,毕竟她的儿子与薛睿是金兰兄弟,她不可能全无关心,但是身在帝都,她的一举一动都受限于人,不能亲自过问,却也没有阻止姜嬅四处找人。
  然而,今日过后,就要另当别论了。
  “从这一刻起,没有我的同意,你不许私自出门。”卫国夫人词严厉色地告诫。
  “母亲!”姜嬅瞪圆了眼睛,不依。“薛大郎对我兄妹二人有救命之恩,您从小教导女儿要知恩图报,眼下他家遭难,我们袖手旁观,岂不是做了那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吗!”
  她口不择言地顶嘴,卫国夫人气地一笑,一巴掌拍在她脑门上,低声怒斥:“你只道他身陷囹圄,可晓得我们一家子也要大难临头。”
  姜嬅懵了,顿时哑火,讷讷问道:“母亲何出此言?难不成皇帝又要刁难我们姜家了?”
  卫国夫人沉着脸,这孩子倒是不傻,一下就说到了点子上。事关重大,她没有藏着掖着,只怕此时不说个清楚,这傻闺女再背着她闯祸。
  她于是就将兆庆帝今早任命姜怀赢做东征大元帅,攻打倭国一事告诉了姜嬅。
  姜嬅打小就跟着她哥哥出入兵营,熟读兵略,更是打过仗、见过血,手底下沾过的人命都有百十条,乃是宁冬城响当当的一号女将,听闻战事,第一反应就是深深皱起眉头。
  这场仗,不好打。
  眼下正是十月,一日冷过一日,要攻打倭国就得渡海,王兄接到圣旨,最多整兵一个月,就要出征,那时天寒地冻,若遇上恶劣的天气,等不到与敌军交会,就得冻死一批人手,介时士气受挫,赢面难说。
  王兄手底下是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海军,此次若是全部派上,或许有把握打一场胜仗,但那样一来,损失就太大了;若是保存兵力,万一吃了败仗,可想而知皇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整治姜家。
  “狗皇帝!”姜嬅愤然骂道:“若不是我姜家数十年如一日镇守那极北苦寒之地,这大安的半壁江山早就被鞑子掠去,他哪里能够舒舒服服地坐享太平,如今天下大定,他以己度人唯恐王兄生出异心,就要卸磨杀驴,简直是昏庸无道!”
  卫国夫人眼神流暗动,却未喝斥她的忤逆之言,只是叹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们姜家,是在北地待了太久了,多少人忌惮嫉恨你父兄,早年间你父王在世时,这里尚有一丝人情,今日的安陵城早就没有姜家的一席之地,我们的根已扎在了宁冬城。”
  所以要想将他们连根拔起,皇帝怎能不费一番苦功。
  “不行,我得写信告诉王兄,不能让他此时出兵,得找个借口拖延到明年开春,漂漂亮亮地打一场胜仗,不能让那昏君如愿。”姜嬅咬牙切齿。
  卫国夫人看她如此冲动,暗暗摇头,心说到底这个女儿被他们惯坏了,聪明是聪明,可惜生性鲁莽,往往坏事,将来还是要找个心细如发的女婿好好看着她才行。
  这一时刻,卫国夫人想起她原先看中的人选,既是无奈又是惋惜。
  “哪能像你说的那般儿戏,延误军机是重罪,你王兄接到圣旨只能出兵,你以为皇帝为何要接我母女进京,不就是为了制约你王兄吗,什么选妃指婚都是幌子,果真宁冬城抗旨不尊,首当其冲便是我们母女。”
  说到此处,她满面寒霜:“我不怕你王兄吃败仗,我怕只怕,皇帝另有手段,让你王兄有去无回。”
  闻言,姜嬅心凉了半截,捉住母亲的手,急声道:“那我们不如悄悄逃走。”
  “迟了。”卫国夫人眼中尽是讥嘲:“不出我所料,王府外面已经满是眼线,重重监视,一只苍蝇飞出去他们都有数。”
  姜嬅“嗖”地站起身,气急败坏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一脚踹翻了一只半人高的花瓶,转过头,两眼冒火地低喊道:
  “怕什么,不行我就带母亲杀出京城,我就不信,青天白日之下,狗皇帝会敢迫害忠良!”
  卫国夫人盯着满地碎瓷,露水浸着残花,有些出神,似乎依稀预见了不远的将来,东菁王姜氏一支的破败。
  姜家无罪,东菁王绝无不臣之心,可是皇帝不信,并不放过他们,怪只怪,君是君,臣是臣。
  ***
  傍晚的时候,余舒也听说了兆庆帝要派东菁王领兵出征的圣旨,对此她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眼下让她苦恼的另有其事——薛睿极有可能是云华的儿子。
  要不是冯兆苗提起了薛父曾任扬州令的旧事,她这会儿还满打满算地要帮云华找儿子呢。
  这事儿十有八九没跑了,以薛睿的为人,不会无缘无故地蒙她,除非是情非得已,才选择隐瞒。
  想明白后,余舒并不怪薛睿瞒着她,而是愈发觉得云华够渣。说是让她帮忙找儿子,其实人家早就找着正主了,不过是拿她当个传声筒,抖漏给薛睿罢了。
  偏她被蒙在鼓里,还傻乎乎地指望着薛睿帮她找人呢。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似乎又是个好事,云华神机妙算,为人深不可测,说不定早就算到了薛家有难,余舒大胆猜疑,薛睿在凤华府失踪,没准就是让云华给带走了。
  果真如此,她一颗悬着的心就能放下了。
  可万一她想岔了呢?
  余舒踟蹰了一日,最后决定还是往城南走上一趟,到底要仔细确认了她才能踏实。
  ......
  余舒的马车在城南兜了个圈子,一路上看见什么买什么,让跟踪她的皇宫密探以为她只是单纯出来采买。
  到了中午的时候,突然下起一阵细雨,马车停在一处名叫葫芦巷子的地方,余舒撑着伞下了车,陆鸿和徐青紧跟在后头。
  “东数第十一户,东数第十一户,”余舒默念着,一户一户数了过去,一直走到巷尾,前头横着的是另一条街。
  她杵在路口,回头望向第十户人家,干瞪眼了一小会儿,才不得不承认——她让人给坑了。
  这葫芦巷子里一共就十户人家,哪里来的第十一户呢,她不可能记错,那就只能是云华忽悠了她。
  他压根就没打算和她碰头。
  大冷天的,余舒却觉得一股火气直往头顶上冒,你说这人怎么就能这么奸诈?把她忽悠地团团转,白给他跑腿帮忙,到最后她连找人算账都没个去处。
  “大人,雨下大了,上车走吧。”陆鸿只当余舒是出来透气的,见雨势渐大,风一吹直往脸上扑,连忙劝说。
  “回去了。”余舒满腹委屈,无人可诉,只能忍气吞声地离开了。
  让人蒙了还要自我安慰,云华这样成精的人物,总不会眼睁睁看着薛睿遭难,他一定有先手。
  ***
  薛家发生一连串变故,喜闻乐见者大有人在,不说别个,户部侍郎尹周嵘府上就是一例。
  不久之前,侍郎府上的三少爷尹元波受到宁王教唆,在戏馆子里大肆诋毁余舒的名誉,被薛睿逮了个正着,抓回大理寺,当夜提刑,打了个半死丢进牢房里。
  他父尹周嵘不敢回尹相府搬救兵,几次到大理寺求情都吃了挂落,好不容易打点了上下,带着郎中进到牢里探视儿子,却也得到了一个噩耗——尹元波伤到下半身,日后复元,恐会落下暗疾。
  这个暗疾,说明白就是指的尹元波不能人道。
  这无异于是一记晴天霹雳,尹周嵘两眼发蒙,尹邓氏回到家就晕了过去。别看尹周嵘整日责骂尹元波,府上众多子女,夫妻两个最疼的却是这个小儿子。
  两口子恨的不行,这梁子结大了,之前忍辱是不得已,眼见薛家落难,薛睿又失踪,那罪魁祸首余莲房没了倚仗,哪里还按捺的住。
  此仇不报,愧为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