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朕立你为太子,也是看重了你的秉性和能力,不必太过担忧,若是老八在海外顺利,朕会把老大和老二都送出去,要说起来这主意还是十四提的呢,也就他了,总能想到这些稀奇古怪的主意。”
  “十四这次也算是立了一功,日后就不必回盛京了,抽个时间,让他过去把妻儿接过来,你做太子,手里边必须得有把锋利的刀,别让群臣小看了去。”
  四爷心脏都快被老爷子给吓出来了,“皇阿玛龙体安康,日后总是能多看顾儿臣的,十四性子虽然急了些,但平易正直,心肠最软不过了,他不适合做刀,儿臣手里也不需要握着一把刀。”
  康熙也拍了拍儿子的手,老人的手跟年轻人的手很是不一样,对比鲜明,他老了。
  还不想放下手里的权利,但十四说的也对,越是英明的帝王,越是容易在年老的时候犯错,他已经废了一个太子了,老四是剩下的儿子当中最适合做皇帝的,而且也没掺和到那些党派之争里去,干干净净,将来要收拾人也方便。
  老四在朝堂上,必须要做一个能立得起来的太子,但只要他活着,老四就绝对摸不到兵权,不会像当年的老二一样。
  原本他还打算让十三和十四将来去军中历练的,现在也不可能了,尤其是十四,之前在丰台大营呆过,提拔上来的小兵小将,也得慢慢调出丰台大营去,这一点是不能马虎放松的。
  康熙还是康熙,尽管对这些儿子们有那么一些心软,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前朝的平稳。
  也是为了这一份平稳,老爷子虽然没有再扶持一个皇子跟太子唱对台戏,但是却大封皇子。
  三贝勒被封为诚郡王,五贝勒被封为恒郡王,七贝勒被封为淳郡王,九贝子被封为贝勒,十贝勒被封为敦郡王,十二爷被封为贝子,十三爷分为贝子,十四爷封为勤郡王。
  大阿哥和二阿哥并没有任何的封赏,前者被圈禁在直郡王府,后者搬去了城郊的庄子上,重兵把守,也跟圈禁差不多。
  皇上下旨大封的时候,正好是正月十五,廉郡王还没出发呢,原本是众兄弟当中唯一的郡王,如今这点特殊性也没有了。
  人离京的时候,能在宫外自由活动的兄弟都去送了,四爷也去了,他与老八可没什么交情,两个人性子相反,做事的手段也相反,并没有什么惺惺相惜之感,也没有什么‘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事实上双方都挺反感对方的。
  但老爷子一出手,原本太子之位的大热人选直接给送出海去了,原本几乎称得上是默默无闻的人摘了桃子,就是戏折子也没有这么一波三折的。
  送人的人来得坦然,被送的人确实有几分尴尬,廉郡王当时已经被群臣举荐了,可到了兄弟们这儿,一个肯举荐他的都没有,说不埋怨不可能。
  以前他不是没有过亲近的兄弟,老九当年还要支持他的,只是没多久就带着老十躲了,抄起了佛经,当起了富贵闲人,老大跟他早就是仇敌了。
  皇家的兄弟之情从来都经不起磋磨,他和大哥的昨日,或许就是老四跟十四的明日,皇阿玛对十四频频破例,将来的事儿谁又能说得准。
  如此一想,廉郡王心情倒是好了不少,将来隔海看戏,也是热闹,反正闹腾的是留在京城的人,他倒要看看皇阿玛还能不能容得下一个新太子。
  第58章
  京城喧喧嚷嚷了好几个月,一直到五月份,才算是平静下来,胤祯也是在这时候去盛京接的人,说是去盛京,其实是在半路上接的人,也不只是接到了福晋和儿子,还有大舅子一家呢。
  如今朝堂上算是平稳了,明泰作为嫡长子也该回去做官了,总是要撑起完颜家的门楣来的。
  要说乐不思蜀,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去了盛京就不想再回来了,可到底都是身不由己。
  当初离开的时候,胤祯可是留了自个儿的画像,也叮嘱了自家福晋,平时也让弘易看一看他的画像,免得把他这个阿玛给忘了。
  如今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小家伙已经可以口齿清晰的喊出‘阿玛’了,而且对他毫不陌生,刚见面就伸着胳膊要他抱。
  胤祯一边把胖嘟嘟的儿子抱在怀里,一边跟福晋说话:“京城已经差不多安稳下来了,皇阿玛早就让我来接你们,盛京短时间之内是没法回来了,可惜了建好的游乐场。”
  比起京城,琉璃也更喜欢盛京,不过能留在哪儿确实不是她们夫妻能说了算的。
  “京城的园子修好之后,咱们还没去住过呢,回京也好,还有那么多的亲人在,弘易也能有更多同龄的玩伴儿。”
  小家伙的性子也不知是随了谁,淘气的时候,玩胭脂、拆东西,让人恨不得拉过来打一顿,乖巧的时候,又乖得不得了,穿衣吃饭这些事情从来都不闹腾。
  她是没办法下狠心来管教孩子的,等日后读了书,还是让先生们严加管教吧。
  “额娘她们早就盼着见弘易了,连礼物都已经早早的备好了,小家伙现在可是比我受欢迎多了。”
  两口子说的最多的事儿还是孩子,至于京中的局势,还有这个郡王的爵位,聊的反而不多,反正是不打算掺和其中,又何必研究这么细致呢。
  胤祯也好,琉璃也好,对于权力并不渴望,也玩不转这东西,更重要的是都颇有自知之明。
  原本的贝勒府,已经在原来的基础施工扩建成了郡王府,不变的是那处牡丹园,还有全京城!城最大的演武场。
  胤祯一家三口,在乾清宫、永和宫、慈宁宫、毓庆宫、温宪公主府转了一圈,带走了一大堆的赏赐和礼物,胤祯把早就写好的折子递上去,准备一家三口搬到园子里去住。
  理由也是现成的,跟妻儿分开这么久了,而且那园子早在几年前建好之后就一直没住过,如今干脆搬过去住段时间。
  别看胤祯已经是郡王了,亲哥哥还是太子,但手里头一件差事都没有,皇阿玛对他压根就没有安排,这会儿说走就能脱得开身。
  跟胤祯一样,九贝勒和敦郡王也是说走就能走的人,而且还都不是差钱的主儿。
  胤祯的园子是皇阿玛赏的,九贝勒的园子那是人家自个儿买的,敦郡王虽然没有园子,但是有哥哥弟弟在,那能少得了他住的地方,而且是想住哪一家的,就住哪一家的,任他选择。
  胤祯这边是一家三口,两个哥哥那里也都是一家三口,九哥跟十哥这么多年也都只得了一个嫡子,九哥的嫡子弘暲与弘易同岁,只比弘易大了五个月。
  这也是九哥的嫡长子,在此之前,九哥连得五个庶女,跟他写信的时候都抱怨这事儿,还怕自己没有生儿子的命。
  十哥就立在前头的庶长子弘旭,嫡子弘暄是府上的二阿哥,比弘易和弘暲都要小,刚出满月,十福晋也是刚出月子,京城里边儿天气热,索性也就跟着一块到园子里来避暑了。
  胤祯还把五姐也接来了,自从四哥当上太子之后,他跟五姐的地位在京城也跟着水涨船高,最明显的就是佟家了。
  舜安颜这些年在佟府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虽然没弄什么平妻贵妾,但女人没断过,孩子也是一个接一个的生,如今舔着脸上门求和,实在让人恶心。
  五姐是坚决不肯见舜安颜的,这人也不敢死缠烂打,只不过隔三差五的往公主府送东西,怎么劝都不听,如果不是四哥拦着,他真想再揍舜安颜一顿。
  也不知四哥是用了什么法子,舜安颜倒是也消停了,兵不血刃,不外如是。
  他接五姐出!来,就是想让五姐换个地方散散心的,公主府再大,时间久了,也会让人待腻。
  这么一撮人凑到一块儿,可想而知会有多热闹。
  胤祯反正是不想着再种田了,当初建在园子里的游乐设施,有好些弘易他们已经可以玩儿了,大人也不是不能。
  天气凉爽的时候,带着孩子玩滑梯、玩木马、天气热的时候,就带着几个小家伙学游泳,水池子浅的很,又有大人看着,不必担心会呛到水。
  女眷那边就比他们会享受多了,轻易不肯出门,就怕给晒黑了,平时坐在一块,交流最多的不是养孩子的经验,而是美容养颜的经验,黄瓜切片往脸上贴,羊奶敷脸,花瓣泡澡,午时一盏血燕滋补……
  可谓是花样百出。
  不过这样逍遥自在的日子也就过了俩月,胤祯就被抓了壮丁,不是被皇阿玛抓的壮丁,而是被自家亲哥哥召过去的。
  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名录,就是过去给四哥帮忙的,什么差事都做,大事小情,不分一二。
  他是从上书房结业最早的皇阿哥了,先是去丰台大营呆了两年,后来又去了兵部,去了吏部,但正经的差事没办几件,要么是去当公正的标杆,要么就是去坐闲板凳,不能说没有得到历练,而是历练有限。
  不像现在,是被四哥带着实打实的办差事,户部的事情,工部的事情,甚至吏部和刑部的事情。
  胤祯一边被指使的团团转,另一边也震惊于皇阿玛这次的改变,当年二哥当太子的时候,皇阿玛可没这么大方,更重要的是皇阿玛没有抬出一个皇子来跟四哥打擂台。
  这可就……太不像皇阿玛的风格了。
  还好老爷子紧握着手里的兵权不放,还把洪石这些人都从丰台!台大营安排出来了,否则他真要怀疑这是什么阴谋了。
  跟在上书房的日子比起来,胤祯现在还真不比之前轻松多少,四哥是实干家,用他的时候又毫不手软,他的休息时间也就只比四哥多那么一点儿,也比十三哥多那么一点儿。
  天知道这两个人怎么那么能熬,而且还那么愿意熬。
  他就不行了,悠闲日子过惯了,实在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可四哥又不愿意用旁人,准确的说是不敢用旁人。
  之前老爷子的那些手段,把大家都给吓破了胆,包括胤祯在内,没人敢去摸老爷子的胡须。
  这兄弟三个忙得不得了,康熙如今倒是有几分惬意了,老四跟老二还不一样,前者脾气硬,公心更重,哪怕成了太子,也不会给自己拉拢属下,反倒都是从大局考虑,而且特别的谨慎。
  老四几乎是自己给自己画了一条线,一条不能逾越的线。
  让他瞧着很是愉悦,也很是放松。
  前朝太平,就连后宫都跟着和谐了。
  惠妃闭宫不出,荣妃修身养性,德妃和宜妃老了老了,交情反倒好起来了,凑在一块儿跟小妃嫔们打叶子牌,贵妃素来都是让他省心的。
  良妃那就更不用说了,亏得长了那样一副好容貌,却是个怯懦的性子,老八在的时候,都能被人欺负,老八不在,倒是聪明了几分,知道学着惠妃闭宫。
  大半辈子了,康熙觉得从未这么轻松过,闲来无事,不光是找武学师傅学了一套养生拳,还喜欢上了垂钓,甚至是当起了孝子,隔三差五的就去陪太后用膳,弄得小嫔妃们如今也爱往慈宁宫跑。
  按照胤祯的话来说,老爷子是已经过起了半退休的生活,只是苦了他们几个,需要分担老爷子原本的工作。
  第59章
  轻松的生活是会让人上瘾的,康熙也不例外,在掌握大权的情况下,他自然是乐意多让儿子们分担一些,包括朝政,也包括南巡。
  江南风光无限好,可每一次南巡,都不是过去游山玩水的,收拢人心是其一,巡查暗访是其二,更重要的还是治河。
  大清朝早期,黄河不断的决口,对两岸百姓,甚至是对整个大清带来的灾难都是巨大的。
  河务与漕运,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所以哪怕是在国库最缺银子的时候,康熙都要亲自南巡,东挪西借,每一次南巡都差不多要花上百万两的银子,可出巡的人,也不是出去享受了,反倒比在京城的时候更忙更累。
  因此,原定在今年的南巡,也是康熙计划当中自己的最后一次南巡,毕竟他年岁大了,再过两年,就真走不动了,今年他原本也是想咬牙鼓劲儿自己去的。
  但尝到了新太子的甜头,也就有了别的想法。
  老四不爱为自己钻营,而且又是今年刚刚被立为太子,无论是威信,还是手段,都无法跟老二相比,这也是他让老四代天子出巡的最大原因。
  太子代天子南巡,这对百官来说又是一个信号,对于江南文人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爷自己接过差事的时候都有几分恍惚,诚然,他对皇阿玛绝对没有忤逆的心思,做事情的时候也处处谨慎,怕走了二哥的老路。
  但皇阿玛这般信任,也实在出乎他的意料,毕竟皇阿玛的猜忌之心那可不是一般的重。
  新太子的想法都是如此,被圈禁在庄子上的废太子,心里那滋味儿就更别提了,他困守在庄子上,消息早就不如往日灵通了,也不爱打听前朝后宫的那些事儿,并不知道老四这段时间是如何做太子的,只听见了皇阿玛对老四的处处破例。
  老话说的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他这个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的人,就是前人了,留下了经验教训,也把皇阿玛熬到了五十六岁。
  长寿之人,才能活多少岁,更何况是像皇阿玛这样整日殚精竭虑的。
  不得不说,跟他比起来,老四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有这个想法的不光是废太子,被圈在府里了的大阿哥,还有名声已经坏透了的诚郡王,也大都是这么想的。
  胤祯跟这几个哥哥的想法可不一样,这段时间他一直跟在四哥手底下做事,而且是被四哥手把手教着做事,感触最深的还是四哥的谨慎。
  这是一个宁愿麻烦些,也不愿意留下风险的人,偏偏什么事儿又都不爱糊弄,喜欢较真,因此要比大多数人都累得多。
  在四哥手底下做事,也绝对比在皇阿玛手底下做事累。
  皇阿玛五次南巡,胤祯就跟去过一次,而且那时候他年纪还小,压根就没有接触过任何的政事,还在上书房读书呢,所以那次南巡于他而言,只是跟过去玩的。
  热闹的街市来回转,买回去了不知道多少小物件,全都给了额娘、五姐,还有太后。
  可这次他被点名要跟着四哥一块儿南巡,偏偏十三哥还不在名单上,可想而知这一路上要有多忙活了。
  去南巡的皇子阿哥总共就只有四个人:太子、淳郡王、九贝勒、勤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