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786作践
  慕炎拉了拉马绳,奔霄知主人的心意,立即就调转了方向,朝着南城门的方向原路返回,马蹄飞扬。
  他带的十来个亲兵紧随其后,也都策马跟在后方。
  一路上,那些普通的行商与路人自是避让。
  他们一路顺畅的来到了南城门外,南城门内外,如同平常般候了不少要进出城的人,排成两条长长的队伍。
  那些等着进城的百姓纷纷避让,让慕炎一行人先进。
  慕炎与那些举子早上就是从这道城门出去的,城门守卫知道慕炎会再原路返回,早就在张望着。
  一看慕炎回来,城门守卫连忙清道,并退到城门两边,躬身抱拳道:“参见摄政王!”
  两边的几个城门守卫皆是恭敬地微微垂首,不敢抬头看慕炎。
  奔霄毫不停留地载着慕炎从城门穿过,英姿飒爽,沿着南大街远去。
  等在城门处的那些行商百姓都伸长脖子望着慕炎,目露异彩,想看看传说中的摄政王到底是何模样。
  慕炎一行人驶过城门后,几个城门守卫就吆喝起来:“要进城的人赶紧排队,这里一队,那边一队……”
  那些等候的人都是普通百姓,自是不敢吭声,赶紧各归各位,又排好了两条长长的队伍。
  进城的继续进城,出城的出城,井然有序。
  进城的队伍中,一支有七八辆马车的商队排在队伍的中后方,随着前面的人蜿蜒前行。
  那商队的头领一边走,一边抬手拍了拍前方一个年轻人的肩膀,笑呵呵地与对方搭话:“这位老弟,刚才是哪来的贵人啊?我瞧着英武不凡,贵气逼人啊!”
  那年轻人回头斜了那商队头领一眼,拧了拧眉,觉得这人怕是耳朵不太好,随口道:“你没听到刚才城门官喊他摄政王吗?”
  说着,那年轻人脸上泛着异样的光彩,又翘首往慕炎离开的方向望了望,觉得自己今天真是运气好,偶尔进一趟城,他居然还能遇到摄政王。
  商队头领笑呵呵地说道:“老弟,我还以为我听错了呢,没想到难得来一趟京城行商,居然就见到摄政王了!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啊!”
  “那是。”那年轻人也是心有同感,点了点头,心不在焉地想着:没准今天是个大吉之日,要不他待会儿去试试手气?
  商队头领朝年轻人走近了一步,好奇地又问道:“老弟,我看摄政王刚从城外回来,你可知道他方才是去哪里了?”
  “这我知道!”年轻人前面的一个青衣老妇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兴致勃勃地转头加入他们的谈话,“摄政王刚才是送了一些举人去怀州呢,说是要让那些举人去教化蛮夷呢。”
  “是这么回事!”那年轻人点头应和道,不屑地撇了撇嘴,“照我看,那些个蛮夷要是能教化,猪也能上树了!”
  “说的是。那些南怀蛮子茹毛饮血,能识字吗?”
  前后的几个百姓哄堂大笑,引得周围更多人朝他们这边看了过来。
  那商队头领抓紧了手里的马鞭,眸色幽深,“我还听说,南怀的那个什么元帅前些日子被处刑了?”
  知道这件事的百姓就更多了,行刑当日那可是盛况,去午门刑场围观的人可不少。
  更多人饶有兴致地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道:
  “那天我也去了!”
  “哎呀,那个什么南怀元帅真是凶神恶煞啊。”
  “是啊,长得足足有八尺高,虎背熊腰,眼似铜铃,口似血盆,这要是胆小的人看一眼,就要吓晕过去。”
  “听说他当时头掉下来后,居然还死不瞑目地说了一句话呢!”
  “……”
  这些人越说越热闹,也引来几个城门守卫的注意力。
  一个高大健硕的城门守卫朝他们走了过来,没好气地说道:“你们该进城就进城,别聚着。还不往前走!”
  几个百姓唯唯应诺,赶紧又回到了各自的位置上。
  百姓们依次进了城,一盏茶功夫后,就轮到了那个商队。
  城门守卫漫不经心地将商队的几辆马车扫了一眼,伸出手道:“你们从哪里来的?路引呢?”
  商队头领恭敬地以标准的京话答道:“差爷,我们是从湘州来的。这是我们的路引。”说着,他从怀中摸出了一个路引,递给那城门守卫。
  那城门守卫仔细地看着手里的路引,同时抬手做了个手势,另一个三角眼的城门守卫就去看了看马车里的货物。
  商队头领规规矩矩地说道:“这些都是我们从湘州带来的特产,头两车是茶叶干果,中间两车是腊肉板鸭,后面一车是绣品,还有最后两车……”
  “我们是过来京城做生意的,打算在京城盘个小铺子。”
  那城门守卫确认了商队的路引没错,就把路引还给了对方,挥了挥手,道:“进去吧。动作快点!”
  “是是。多谢差爷。”商队头领连连应诺,对着手下的人招呼了一声,商队的那些马车就依次进了城。
  一股热闹喧阗的气氛扑面而来。
  现在才巳时过半,京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那些店铺的伙计、小贩们在街道两边叫卖着各自的货品,琳琅满目,让人看不过眼来。
  商队的车马慢悠悠地在京城的街道之间穿行,一直来到一处没什么人的街道,最前方的商队头领突然抬手做了个手势。
  随行的那几辆马车就都停了下来。
  最后一辆马车中走下一个三十来岁的蓝衣妇人,身形略显丰腴,动作却麻利得很。
  “当家的。”蓝衣妇人快步走到了商队头领的身旁,她的京话就没那么标准,带着些异域口音。
  商队头领朝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道:“……你去和‘他’联系上。”他的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
  “当家的,你就放心吧。”蓝衣妇人郑重地应了一声,匆匆地走了。
  她往回走了两条街,去了刚才经过的一家糕点铺子买了两盒点心。
  她又买了个红漆描金的食盒,把两个点心盒子都装进了食盒中,跟着找人打听了一番,就去了城西的柳叶巷。
  “笃笃笃。”
  蓝衣妇人抬手叩响了许府的角门。
  “来了来了。”许家的门房很快就打开了角门,从门后探出半边脑袋来,他看着蓝衣妇人眼生得很,挑眉问道,“你是……”
  蓝衣妇人露出一个热络的笑容,把手里的食盒递给了门房,“这位爷,我是华上街香氏点心铺的人,府上的三姑娘在我家铺子里订了糕点,我特意给她送来了,劳烦这位爷帮我转交。”
  顿了一下后,蓝衣妇人又补充了一句:“已经付过钱了。”
  许家门房一听点心是付过银子的,就放心地收下了,笑着应道:“老板娘放心,我会把点心转交给我家三姑娘的。”
  随着“吱呀”一声,许府的角门又关上了。
  蓝衣妇人走了,而她送入许家的那个食盒被门房交由了一个门房婆子,那婆子又将食盒送去了内院,交给了许三姑娘许夕玉的贴身丫鬟。
  “姑娘,这是香氏点心铺送来的点心。”鹅蛋脸的大丫鬟把食盒送到了许夕玉身旁的小方几上。
  许夕玉放下茶盅,唇角微微一翘,“可算来了!”
  旁边一个粉衣丫鬟凑趣地说道:“三姑娘,这香氏点心铺的点心有那么好吃吗?奴婢倒还不曾听说过这家铺子。”
  许夕玉淡淡地斜了她一眼,打发了对方:“菡萏,你替我去花园折几支桂花来插瓶。”
  粉衣丫鬟自是领命退下。
  屋子里只留下许夕玉和两个大丫鬟,两个大丫鬟默契地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大丫鬟便去了屋外守着。
  许夕玉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食盒,把放在里面的两盒糕点都取了出来,看也没看,就随意地搁置在一旁。
  她伸手又在食盒里摩挲了一番,掀起了底部一块薄薄的木板,木板下赫然是一张折好的字条。
  许夕玉眼睛一亮,飞快地把那字条打开了。
  字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她扫了一眼就看完了。
  许夕玉流连地将字条上的那行字又反复看了两遍,眸色幽深,恍若两汪深潭。
  鹅蛋脸的大丫鬟立即就捧了一支点燃的蜡烛过来,许夕玉将字条一角放在火苗上。
  金红色的火焰贪婪地将那纸条吞噬了,将之变为灰烬。
  许夕玉把右手往窗外一抖,那些灰烬就随风散去,不曾留下一点痕迹。
  蜡烛的烛火将许夕玉的眼睛映得更亮了,似有两簇火苗在她的瞳孔中燃烧。
  许夕玉从椅子上霍地站起身来,来回走动着,鹅蛋脸的大丫鬟则又将蜡烛吹熄了。
  许夕玉咬着下唇,略显烦躁地自语道:“这端木绯委实奸猾,说起话来,十句话一句真、九句假,什么都打听不到。”
  回想着进京后与端木绯的几次交锋,许夕玉又咬了咬下唇,神色间更恼了。
  她每次想要套话,都被端木绯轻描淡写地堵上了。
  更麻烦的是,也不知道端木绯私下和祖父母说了什么,现在祖父和祖母都盯她盯得特别严,连她出门一趟,他们都问东问西的。
  鹅蛋脸的大丫鬟安抚了她一句:“姑娘,以后您在京中有了帮手,行事一定会更顺利的。”
  许夕玉又来回走了一圈,就朝内室去了,径直地走到了梳妆台前坐下。
  她把一个大漆描金梳妆盒捧到了身前,娴熟地打开了梳妆盒的暗格,从中取出一张巴掌大小、薄如蝉翼的白纸。
  那鹅蛋脸的丫鬟递来了笔墨。
  许夕玉接过一支细狼毫,沾了些墨,沉吟一下后,飞快地在纸上写了一句话,然后仔细地把墨吹干,将那张薄如蝉翼的纸折了起来。
  “百灵,你把它递出去。”许夕玉对着那鹅蛋脸丫鬟招了招手,又附耳对着她说了一句。
  百灵点了点头,接过那张字条后,就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许夕玉独自坐在内室中沉思了片刻,又唤了一声:“云雁。”
  另一个大丫鬟云雁立刻就从外间进来了,屈膝行了礼。
  “云雁,你去祖母那里候着,等祖父回来就立刻告诉我。”许夕玉吩咐道。
  许老太爷每日从衙门回府后,总是先回正院见许太夫人。
  领了命的云雁也退了出去,内室中又只剩下许夕玉一人。
  许夕玉还是对镜而坐,眼帘微微下垂。
  麻烦的不仅仅是端木绯,还有祖父母……
  她静默不语的样子看着温婉娴静,浓密的眼睫微微颤了两下,眼睫下,那双平日里如秋水般的眸子变得深不可测,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仿佛骤然变了一个人似的。
  內室里静悄悄,一点声音也没有。
  外面的太阳西斜,一点点地往西边的天空下坠。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间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破了屋子里的沉寂。
  门帘被人从外打起,丫鬟云雁又回来了,屈膝禀道:“三姑娘,老太爷回来了。”
  原本如雕塑般一动不动的许夕玉终于有了些许反应,抚了抚自己的衣袖,道:“是该去晨昏定省了。”
  说话的同时,她又变回平日里那副温婉的样子。
  许夕玉带着云雁离开了自己的院子,往正院方向去了。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庭院里点起一盏盏大红灯笼,如点点萤火般照亮四周。
  许家上下皆知三姑娘孝顺,每日这个时候都会来正院给两位长辈请安,因此正院的丫鬟也没特意去通禀,就引着她们进了东次间。
  许明祯换了一身天青色的常服,就坐在罗汉床上,花白的头发整整齐齐地绾在脑后,只插了一根竹节碧玉簪,气度温文儒雅,让人一看就心生好感。
  许太夫人就坐在他身旁,手里捏着一串佛珠,笑容温煦。
  夫妻俩言笑晏晏地道着家常。
  “祖父,祖母。”许夕玉款款走来,屈膝给祖父母行了礼。
  许太夫人温声道:“玉姐儿,坐下吧。”
  许夕玉乖巧地在一旁坐了下来,丫鬟立刻给她上茶。
  许夕玉装模作样地抿了口茶,跟着就欲言又止地抿了抿唇,“祖父,上次我说的事,祖父大概不信,但是,我心里还是觉得不妥……”
  许夕玉说得语焉不详,但是许明祯知道她是在说谨郡王府的事。
  许明祯慢慢地捋着山羊胡,没有说话,他也想起了初九那日在太庙听到那些闲言碎语。
  许夕玉微微拧着眉头,继续说道:“祖父,炎表哥身份尊贵,我们许家离开京城也久了,如今在京里也帮不上表哥的忙,但是,也不能看着表哥被人作践。”
  她目露担忧地看着许明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许明祯依旧沉默,三孙女的话多少也说中了他心底的一些担忧。
  太庙祭礼后,许明祯就想着是不是该找慕炎说说这件事,但是朝中不少官员提前“致仕”,衙门里人手紧缺,琐事繁多,他就又忽略了,此刻听三孙女说怕慕炎“被人作践”,又让他记起了这件事。
  许明祯面露思忖之色,在心里琢磨着。
  许夕玉一直注意着许明祯的神色变化,意识到他有所动容,正欲再言,就听门帘外传来了丫鬟的行礼声:“二夫人,四姑娘,五姑娘。”
  许二夫人带着两个女儿进了东次间,也打断了这个话题。
  许二夫人母女几人笑吟吟地给二老行礼问安,彼此寒暄着。许二夫人还给二老带来了娘家人送来的一筐石榴。
  许夕玉眸光微闪,知道过犹不及,也不再说这件事,她优雅地端起了茶盅喝着茶。
  随着许家晚辈的陆续到来,正院里变得越来越热闹,一片语笑喧阗声。
  许家的晚辈们都在正院里用了晚膳后,才一起离开了。
  当他们走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浑圆的明月高悬在夜空中,初秋的夜晚显得尤为静谧。
  许明祯夫妻俩又坐回到了罗汉床上,少了这些晚辈,屋子里一下子变得冷清不少。
  二老用着消食的热茶,淡雅的茶香萦绕在空气中。
  许明祯有些心不在焉,似乎心事重重。
  许太夫人只是一个简单的眼色,屋子里服侍的下人就知情识趣地退了下去。
  “老太爷,”许太夫人心底的话已经憋了好一会儿了,担忧地问道,“方才我看你和玉姐儿说话时神色有些不对,可是出了什么事?”
  他们夫妻几十年,感情笃深,彼此之间一向知无不言。许明祯稍稍抬抬眉毛,许太夫人就知道他的情绪不太对。
  许明祯放下了手里的青花瓷茶盅,目光幽深。
  面对老妻,他也就如实说了:“这个月初九在太庙祭礼时,我偶尔听到有人在交头接耳地私议,说是端木家的大姑娘和岑隐,太过亲密。”
  说到后来,许明祯的声音带着些许艰涩,音调放低了一些。这件事无论真假,传扬开去,对谁的名声都不好听。
  许太夫人瞳孔微缩。
  许明祯握了握拳,抬眼往窗外那如白玉般的圆月望去,“那之前,玉姐儿也来和我说过,她受邀去谨郡王府那日,看到他们二人举止亲昵……我本来也没放在心上,不想……”
  许明祯的眉峰拢了起来,眉宇间难掩忧色。
  他说完后,东次间中就又安静了下来,灯笼里的烛火随着夜风微微摇曳。
  “……”许太夫人慢慢地捻动着手里的佛珠,也是皱眉。
  她这才明白了许明祯在担心什么,心微微地沉了下去。
  端木纭是端木绯的嫡长姐,而端木绯又是慕炎的未婚妻,两人还一起祭过太庙,他们的名分已经落到了实处。
  这件事落在旁人的眼里、嘴里,那就是慕炎毫无节操,为了巴上岑隐,连妻姐都能送出去。
  如此,慕炎的名声可就彻底毁了!
  慕炎是未来的天子,他的名声不容有瑕,他们作为长辈也不忍看他名声有瑕,这孩子太不容易了。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
  许明祯夫妇最了解这一点。
  当初,他们的女儿许景思为了大盛和亲蒲国,既是为了保许家,也是为了大义。
  然而,当年蒲王仙逝的消息传到大盛后,那些自诩清高的文人墨士最在意的却是蒲国“父死子继妻”的传统,彼时,还有人登门许府,话里话外地劝诫了许明祯一番,这些人一个个巴不得女儿自尽以保清白,就好像女儿活下去就是不知廉耻、不守妇道。
  对于世人而言,事实的真相是如何并不重要,他们想要的是借题发挥的机会,他们并不在意以讹传讹,只想要一些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从不在意他们嘴里的恶语会对别人造成多大的影响。
  许太夫人下意识攥紧了手里的佛珠,嘴唇紧紧地抿在一起。
  夫妻俩都沉默了好一会儿,直到一阵夜风猛然刮来,吹熄了窗边的一盏八角宫灯,屋子里登时暗了些许。
  许明祯看着那盏熄灭的宫灯,眯了眯眼,又道:“阿炎怕是还不知道外面在这样胡说八道呢。”
  如今朝堂上下盯着慕炎的人太多了,尤其最近这么多人被迫提前“致仕”,怕是更加恨上了慕炎,这些人都巴不得抓到慕炎的错处,在私下作践慕炎的名声。
  许明祯知道最近慕炎实在是太忙了,恐怕也没心思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自己得赶紧提醒一下他,该查就查,该拿人就拿人,不能让这些个谣言再扩散,把假的也说成了真的。
  许太夫人点头应了一声,慢慢地捻动起手里的佛珠串。
  “老太爷,玉姐儿这丫头也真是……”许太夫人叹了口气,“她一个还没出阁的丫头,这种事也能放在嘴里乱说。”
  对于这个三孙女,许太夫人也是头疼。这丫头心里弯弯绕绕的,想要掰过来怕是没那么容易,而自己也不可能时时盯着她。
  这段日子,她也仔细想过该拿这丫头怎么办……
  许太夫人沉吟了一下,看向身旁的许明祯提议道:“老太爷,我最近在琢磨着,是不是找安平长公主殿下借个教养嬷嬷来,你觉得这事成不成?”
  男主外女主内,许家也不例外,教养家中这些姑娘的事一向是由许太夫人做主的。
  许明祯颔首道:“就依你的意思吧。”
  顿了一下后,许明祯的眼神有些复杂,又道:“这丫头确实少了分寸。”
  “那我明天就去一趟公主府。”许太夫人当机立断道。既然自己不能时刻盯着,就只能找人管教这丫头了。
  许明祯又端起了茶盅,当茶盅端到胸口时,他想起了一件事,顺口道:“你去公主府的时候,顺便给长公主殿下递个话,让阿炎从西山大营回来后过来一趟。”
  许太夫人又应下了。
  之后,夫妻俩话锋一转,随意地道起家常来。
  夜渐渐深了,秋日的夜晚带着丝丝凉意,一夜弹指间就过去了。
  次日一早,许太夫人就去了一趟安平长公主府,还被留着用了午膳,午后,她回府时身边就多了一个教养嬷嬷,并吩咐大丫鬟亲自把人送到了许夕玉那里。
  “三姑娘,这位是孙嬷嬷。是太夫人找安平长公主殿下借的教养嬷嬷。”大丫鬟笑呵呵地介绍身旁的教养嬷嬷,“孙嬷嬷可是从宫里出来的,最知规矩礼数。姑娘可切莫辜负了太夫人一片爱孙之心。”
  “三姑娘。”孙嬷嬷对着许夕玉屈膝福了福,仪态仿佛像是尺子量出来似的。
  孙嬷嬷看来约莫五十来岁,中等身量,身形微胖,穿着一件酱紫色暗纹褙子,花白的头发梳了一个简单的圆髻,浑身素净,那张圆圆的面庞上,嘴角紧抿,神色间透着几分不苟言笑的威仪,让人看着她就不由肃然起敬。
  许夕玉也知道今早许太夫人出门去了公主府。
  昨日和祖父说了那件事后,她瞧着祖父不像上次那样完全没放在心上,就估摸着,祖父母这两日多半会去找慕炎问问。
  因而,今早许太夫人一出门,她就让人在仪门处留意着,没想到竟等来了一个教养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