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节
第二天一早,尹姁派人先行一步,赶往南阳。
……
辛评与秦宓在夷陵等了半个月,终于得到入境许可。
刚入境不久,秦宓就生了一肚子的气。
遇到的吴军士卒不给他们好脸色也就罢了,居然连马车都不提供。
他们从益州顺水而下,在夷陵弃舟登岸,自然要换乘马车。但驻守夷陵的吴将潘华说,这件事不归我管,我没有义务为你提供马车,你去找大鸿胪寺要车吧。
说到大鸿胪寺,辛评反应过来了。吴国的大鸿胪卿蒋干还在宕渠呢,天天在驿馆呆着,他们怎么找?总不能派人去宕渠要车吧。
好在辛评对荆州境内的事有所了解,他对秦宓说,与这些军汉生气也没用,惹急了他们,一刀砍了你,直接扔江里喂鱼都有可能。我们租个车吧,荆州这种私人马车很多的,多花些钱就是了。
秦宓无可奈何,只得听从辛评的安排,便派人去租马车。马车倒是租到了,就是价格有些高,比辛评了解的价格高出四五倍。一问才知道,这段时间正在秋收,大部分人都在忙田里的农活,出来跑运输的人少。大战在即,军方又征用了不少马车运送物资,没多少人愿意送客,而且要一路送到襄阳。
六十多岁,一把花白胡须,却腰杆挺直,说话声音像铜锣一般响亮的老车夫说,这个价格已经很公道了,要不是看在你是前军师兄长的份上,我还不愿意接这活呢。
辛评很惊讶,和老车夫一边走一边闲聊。老车夫见辛评说话客气,也敞开了话匣子,说起了辛毗的事。辛毗当年在周都督身边,曾在江陵一带住过不少时间,与百姓多有接触,名声很不错。
老车夫一时嘴滑,说出了辛毗的诨号:辛头皮。辛评一时没听明白,后来再问,老车夫却怎么也不肯说了,搞得辛评不上不下,百爪挠心,说不出的难受。
秦宓也想和老车夫聊聊天,打听一下荆州的形势——使者本来就是明面上的间谍,收集情报是天经地义的事——奈何他一口益州腔,老车夫不太愿意和他说话,只能多看多听,少说话。
在夷陵往北,经临沮、编县,再往宜城。一路上,秦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车队,不少车队都有披甲的军士押送。八月还是热的时候,尤其是中午,披甲而行绝非一件舒服的事,但押送的将士却没有叫苦,连偷懒的都非常少。
当然,最让秦宓惊讶的还是军民之间的和睦。一路走来,他看到很多将士与民伕轻松的说笑,互相帮助,却没看到有将士欺负民伕的现象。老车夫提起从军的将士时也很开心,像是说起自家的孩子。
辛评打听到,虽然荆州粮价上涨,但很多百姓还是主动捐粮。朝廷下了诏书,百姓捐粮可以抵充赋税,并可以减免一部分。不过减免非常少,更多是象征意义。
老车夫也捐了粮。他儿子十多年前就死了,儿媳改嫁了,如今家里只有老俩口带个孙子,劳力少,土地有限,粮食了不多,只捐了二十石,大概够一个步卒吃一年。这是他家里秋收以前的余粮,秋后之后,他准备再捐一点。
辛评问他,你将余粮都捐了,就不怕万一有点意外,没有吃的?
老车夫抚着胡须,嘿嘿笑了两声。再大的意外,也不会比曹操打到荆州来得差。就算家里没粮食了,我每天跑车送人、送货,挣一口吃的肯定没问题。要是曹操打来了,别说家里的十几亩地保不住,这马车估计也要被没收了,到时候连讨饭都没地方讨去。
辛评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老车夫理直气壮的说,曹操的老婆、孩子都被陛下抓了,还打个什么劲。为什么不肯投降,自然是因为心里只有大户人家,没有普通百姓。谁都知道陛下对百姓好,对大户人家管得严,曹操担心陛下得了益州,收了益州大户的土地,所以坚决不肯降。
说到这里,老车夫甩了一下车鞭,打了一个响亮的鞭花,大声说道:“不过他再挣扎也没用,陛下亲征,肯定弄死他。”
辛评、秦宓互相看看,哭笑不得。这什么逻辑啊?不过想想和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老车夫争论实在丢份,他们还是识相的闭上了嘴巴。
随行的侍从们见老车夫直呼蜀王名讳,气得直翻白眼,恨不得上前和老车夫打一架。可是想想身在敌境,身边又不时有全副武装的吴军士卒经过,一旦发生冲突,弄不好会有性命危险,只能忍了。
老车夫将辛评、秦宓送到了襄阳,不管辛评、秦宓出多少钱,坚决不肯再往前走了。连续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人累,马更累,要是把马累出点毛病来,那损失就太大了。
付款的时候,又出了一些小岔子。因为数额太大,又有零有整,辛评打算用黄金支付其中的整数,用蜀中的大钱支付零款,老车夫坚决不同意,说蜀中大钱就是骗子钱,明明只有两个五铢钱重,却要当一百五铢钱用,这不是骗人是什么?要用也可以,就当两个五铢钱。
辛评无奈,只得就地找了一个商家,用带来的金饼换了十个金币和一些零钱,付了款。襄阳城内到处是店肆,倒也不麻烦。只是那店肆的伙计一副看乡下人的眼神让人很不爽,秦宓气得差点暴走。
经过襄阳,去南阳,必须要更当地驻军在路传上加盖印信,辛评、秦宓因此见到了关羽。
关羽刚从校场回来,头戴凤翅盔,身穿鱼鳞甲,走路时甲叶摩擦,哗哗作响。上了堂,摘下凤翅盔,立刻有白雾从头上升起,辛评亲眼看到头盔里滴下的汗水在地上积成一洼,不禁心中一凛。
这样的天气,关羽还这样练兵,这些吴军将士就不怕中暑吗?
关羽接过布巾,擦了手,看看路传,又盯着辛评、秦宓看了两眼,命人取过印信,在路传上用了印,又向辛评点了点头,起身就往后堂走。
秦宓按捺不住,大声说道:“关将军,我等乃是蜀王使者,路过将军辖区,一顿饭都没有吗?”
关羽停住脚步,转身扭头,打量了秦宓片刻。“饭有,但是不给你们吃。”
“为何?”
“因为礼尚往来,而你们失礼在先,对我大吴的鸿胪寺卿不敬。对鸿胪封卿不敬,就是对我大吴不敬,我没一刀砍了你们,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说完,转身就走,直接把辛评、秦宓晾在堂上。
秦宓气急。怎么又是这件事,你们吴军还真是心齐啊,因为这件事,夷陵守将不给马车,现在到了襄阳,你连顿饭都不管。这还是出使谈判吗?投降也不至于这么没面子吧。
“这……这什么人?”秦宓气得满脸通红。
辛评生怕秦宓说出什么过火的话来,惹怒了关羽,真被一刀劈了。他半拖半抱,拉着秦宓出了门。“子勅息怒,关羽就是一个军汉,和他饮宴有什么意思?走,我请你饮酒,尝尝襄阳最有名的蔡家酿。刚才进城的时候,我看到他家的酒招了。”
秦宓怒气难消。“辛君,我不是在乎一顿酒,而是觉得这吴人太无礼。那姓潘的校尉也就罢了,反正是个粗人,这关羽可是吴帝身边的人,如今又代理襄阳督。他这么无礼,将来传出去,你我还有脸面与吴帝谈判吗?”
辛评撇了撇嘴,伸手一指眼前热闹的街道。“子勅,你觉得这襄阳比成都如何?”
秦宓随意瞥了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襄阳不过是一军镇,如何能与成都相提并论。”
“是啊,襄阳不管是城池大小还是户口,都不能与成都相提并论。可是你看,这襄阳城的繁华,是不是不亚于成都?”
秦宓微怔,眼神微缩,也冷了三分。“祭酒这是何意?莫非是想不战而降,俯首称臣?”
辛评无声的笑了起来。“子勅,这次请你出马,不就是希望能借你无双辩才,劝吴帝能接受大王的条件,不战而降,俯首称臣吗?怎么,你也是来下战书的?”
第2506章 马谡
话一出口,辛评就后悔了。
我为什么要说也?
秦宓紧紧地闭上嘴巴,一言不发。他们之所以如此不受待见,就是因为蒋干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而蒋干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是因为他直言无忌。我不是来谈判的,我就是来下战书的。
既然如此,那此次出使除了下战书表示应战,维持基本的尊严,还有谈判的机会吗?
“走吧,我请你喝酒。”辛评说道,想想,又添了一句。“顺便打听些消息。”
秦宓默默地跟了上去。
出了衙城,顺着宽敞的大街向前走,没多远就看到了那家酒肆。与衙城里全是杀气腾腾的士卒不同,大街上以百姓为主,口音混杂,服饰也差异甚大,有穿丝帛的,有穿布衣的,有穿儒衫的,有穿短打的,各不相碍。偶尔能看几个挎刀带剑的,却不是军中将士,而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有男有女,一个个高声大气的说着话,招摇过市。
“这荆楚还真是民风剽悍啊,女子也佩刀。”秦宓看着身边一个佩刀的女子走过去,忍不住撇了撇嘴。
“那也不能和蜀中女子相比,坦胸露乳,比蛮夷还要野。”辛评顺口说道。
秦宓顿时阴了脸。辛评所说倒也是事实,益州虽说是大州,汉夷混杂的情况却比荆州明显得多,百姓多染夷风,男女大防的观念很淡,即使是成都这样的大城,也难免出现衣衫不整就抛头露面的女子。若是平时,辛评说也就说了,此刻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这些汝颍人,从心底里就看不起我们益州人。这辛评尤其如此,他只怕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吴臣。
辛评越发后悔。今天情绪不对,接连说错话。
两人都觉得尴尬,没有再说一句话,装出一副用心观察襄阳民生的样子,不紧不慢地向前走。来到辛评所说的蔡家酒楼,两人才停住脚步,互相看了一眼。
有酒保迎了上来,热情的招呼。“二位客官,里面请。我家的蔡家酿是荆州最好的酒,陛下来了都要尝一尝的。今天你们来得特别巧,比往日多了三五石,错过这个机会,就未必喝着到了。”
辛评不解,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这酒脱销了么,才多了三五石就来得巧?”
酒保一听辛评的口音,又添了三分热情。“客官是豫州人?”
“颍川,阳翟。”
“哦,那可是好地方。客官这是游学归来?”
辛评转头打量了酒保两眼。“何出此言?或许我正准备外出游学呢。”
“不会。”酒保笑眯眯地说道:“若客官是从颍川来,如何不知道陛下亲征。陛下从汝阳而来,经过颍川,眼下已经到了南阳,很快就要到襄阳来。为了迎驾,各家的好酒都收了起来,不往外卖了。蔡家酒坊规模最大,有责任稳定市场,这才每天拿出十石二十石的出售。”
辛评吃了一惊。“吴帝……陛下到南阳了?”
“是啊。”酒保眉开眼笑,引着辛评等人穿过热闹的大堂,上了二楼,有两个年轻俊俏的女子迎了上来,问了情况,将辛评和秦宓引到一个雅间坐下,几个侍从则在雅间外的走廊上就座,既能饮酒,又方便听从辛评等人的吩咐。隔着栏杆,还能将大堂里的情况尽收眼底,随时应变。
辛评稍一打听,便知道了孙策的大致行程。他们在夷陵等候的时候,孙策已经到了南阳,在南阳讲武堂开讲,并且由十三岁的长子孙捷做了一个演讲。
孙捷是尹夫人所生,是南阳讲武堂第一任祭酒尹端的外曾孙。他登堂开讲,讲武堂的师生自然要给面子,不少已经毕业,在军中任职的讲武堂毕业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格外的兴奋。
这是陛下对荆州战区的重视啊。
谁说陛下对黄汉升将军的战绩不满?
可想而知,这个消息传到前线,会对黄忠部下的士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就在辛评、秦宓为此苦笑时,他们又听到一个消息:曹昂被困凤凰岭,插翅难飞,不降就死。
两人大惊失色。曹操的妻妾儿女都在吴国,只有曹昂一人在益州,如果曹昂被俘或者战死,曹操就没有了嗣子,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谁会相信曹操一个年近半百却没有继承人的人,会为了益州人和孙策拼命?
一时间,甘冽的蔡家酿都没了滋味。
蔡家酒楼食宿两用,前面喝酒,后面住宿,条件很不错,就是价格咬手。辛评、秦宓没有免费的驿舍可住,又不熟悉襄阳的情况,大晚上的跑出去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在蔡家酒楼住下了。
安排好了住处,蔡家酒楼的客人却还没散,有些吵闹,辛评、秦宓也睡不着,索性上街去转转,看到一个书肆,不仅有书可卖,还有清茶供应,便信步走了进去,在书架间徜徉起来。
比起热闹的酒楼,书肆清静了很多,即使有人交谈,也是轻声细语,尽量不打扰别人。书架上摆满了书,有新有旧,以诗文为主,间或有一些海外奇闻异录之类的消闲书籍。秦宓是个书痴,看到这么多书,所有的烦心事暂时都抛在了一边,沉浸在书籍中去了。
辛评却没有看书的心思,挟了两本书,到一旁的茶座上,点了一壶茶,和对面的一个正在看书的少年搭讪起来。少年听他是颍川口音,很是客气。
两人互道了姓名。少年姓马名谡,字幼常,是宜城人。辛评一报姓名,他就笑了。
“家兄马良,是关督身边的书佐,眉间有白毫的那个,今天下午见过祭酒。”
马谡一说,辛评也想了起来。当时关羽身边是站了几个年轻人,其中一人眉间有白毫,他还特地多看了两眼。不过那年轻人穿了一身甲胄,脸色也有些黑,他还以为是个亲卫,没想到却是个书佐。
当然,看马谡说话的语气神态,马良应该不止是个书佐这么简单,身份应该更高些。如果能通过这个关系,让关羽承认他们的使者身份,不仅能够得到免费食宿,将来见孙策也方便些。眼下这个情况,他们能否顺利见到孙策都是个问题。
辛评存了心思,便多了几分热情,问起马谡学业。
马谡说,他在襄阳学院读了几年书,即将毕业,准备再去讲武堂进修三年,将来从军。
辛评注意到,马谡正在看的书是《尉缭子》,他刚才好像也看到了,却没注意。这样的兵书他早就读过,其实没什么新意。
“这么说,足下亦知益州难平?”
马谡微怔,随即笑了起来。“我打算去安西都督府,或者安南都督府。”
辛评老脸微红,佯作不知,转而问道:“据我所知,荆襄人大多在黄汉升、周公瑾麾下吧,安北都督府也有庞士元,为何足下偏偏选择了安西和安南?”
“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去安西、安南。”马谡为辛评倒了一点茶。
辛评一想,也明白了马谡的意思,不由得对马谡多看了一眼。他想和马谡套近乎,马谡何尝没有同样的心思。虽说安西大都督是鲁肃,可是向西的还有一个左都护孙尚香呢,他的弟弟辛毗是前军师,现在正在左都护府参谋军事,马谡将来难免会打交道。
而他,虽说现在还是蜀国军师祭酒,但离成为吴臣不过是一步之遥。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区别只在于官职高低而已,性命是无忧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战在即,他一个军谋祭酒却被委以使者之任,脱离了战场,本身就说明蜀王曹操对他的军事能力不太认可,借这个机会调离中枢。
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辛评心绪渐乱,却不想被马谡看出破绽,转而说起了西域。“西域万里,据说皆是不毛之地,能有什么机会?”
“西域有良马,有美玉,再远些还有希腊、大秦,机会很多啊。眼下的玉门督是故汉陈王,当初陛下委任他为玉门督,就是给刘氏一个重新立国的机会。小小玉门,岂能立国,至少要往葱岭以西千里。我估摸着,没有三五十年,西域是太平不了的。”
“你说什么?”秦宓抱着一摞书,赶了过来,盯着马谡,一脸惊讶。
……
辛评与秦宓在夷陵等了半个月,终于得到入境许可。
刚入境不久,秦宓就生了一肚子的气。
遇到的吴军士卒不给他们好脸色也就罢了,居然连马车都不提供。
他们从益州顺水而下,在夷陵弃舟登岸,自然要换乘马车。但驻守夷陵的吴将潘华说,这件事不归我管,我没有义务为你提供马车,你去找大鸿胪寺要车吧。
说到大鸿胪寺,辛评反应过来了。吴国的大鸿胪卿蒋干还在宕渠呢,天天在驿馆呆着,他们怎么找?总不能派人去宕渠要车吧。
好在辛评对荆州境内的事有所了解,他对秦宓说,与这些军汉生气也没用,惹急了他们,一刀砍了你,直接扔江里喂鱼都有可能。我们租个车吧,荆州这种私人马车很多的,多花些钱就是了。
秦宓无可奈何,只得听从辛评的安排,便派人去租马车。马车倒是租到了,就是价格有些高,比辛评了解的价格高出四五倍。一问才知道,这段时间正在秋收,大部分人都在忙田里的农活,出来跑运输的人少。大战在即,军方又征用了不少马车运送物资,没多少人愿意送客,而且要一路送到襄阳。
六十多岁,一把花白胡须,却腰杆挺直,说话声音像铜锣一般响亮的老车夫说,这个价格已经很公道了,要不是看在你是前军师兄长的份上,我还不愿意接这活呢。
辛评很惊讶,和老车夫一边走一边闲聊。老车夫见辛评说话客气,也敞开了话匣子,说起了辛毗的事。辛毗当年在周都督身边,曾在江陵一带住过不少时间,与百姓多有接触,名声很不错。
老车夫一时嘴滑,说出了辛毗的诨号:辛头皮。辛评一时没听明白,后来再问,老车夫却怎么也不肯说了,搞得辛评不上不下,百爪挠心,说不出的难受。
秦宓也想和老车夫聊聊天,打听一下荆州的形势——使者本来就是明面上的间谍,收集情报是天经地义的事——奈何他一口益州腔,老车夫不太愿意和他说话,只能多看多听,少说话。
在夷陵往北,经临沮、编县,再往宜城。一路上,秦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车队,不少车队都有披甲的军士押送。八月还是热的时候,尤其是中午,披甲而行绝非一件舒服的事,但押送的将士却没有叫苦,连偷懒的都非常少。
当然,最让秦宓惊讶的还是军民之间的和睦。一路走来,他看到很多将士与民伕轻松的说笑,互相帮助,却没看到有将士欺负民伕的现象。老车夫提起从军的将士时也很开心,像是说起自家的孩子。
辛评打听到,虽然荆州粮价上涨,但很多百姓还是主动捐粮。朝廷下了诏书,百姓捐粮可以抵充赋税,并可以减免一部分。不过减免非常少,更多是象征意义。
老车夫也捐了粮。他儿子十多年前就死了,儿媳改嫁了,如今家里只有老俩口带个孙子,劳力少,土地有限,粮食了不多,只捐了二十石,大概够一个步卒吃一年。这是他家里秋收以前的余粮,秋后之后,他准备再捐一点。
辛评问他,你将余粮都捐了,就不怕万一有点意外,没有吃的?
老车夫抚着胡须,嘿嘿笑了两声。再大的意外,也不会比曹操打到荆州来得差。就算家里没粮食了,我每天跑车送人、送货,挣一口吃的肯定没问题。要是曹操打来了,别说家里的十几亩地保不住,这马车估计也要被没收了,到时候连讨饭都没地方讨去。
辛评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老车夫理直气壮的说,曹操的老婆、孩子都被陛下抓了,还打个什么劲。为什么不肯投降,自然是因为心里只有大户人家,没有普通百姓。谁都知道陛下对百姓好,对大户人家管得严,曹操担心陛下得了益州,收了益州大户的土地,所以坚决不肯降。
说到这里,老车夫甩了一下车鞭,打了一个响亮的鞭花,大声说道:“不过他再挣扎也没用,陛下亲征,肯定弄死他。”
辛评、秦宓互相看看,哭笑不得。这什么逻辑啊?不过想想和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老车夫争论实在丢份,他们还是识相的闭上了嘴巴。
随行的侍从们见老车夫直呼蜀王名讳,气得直翻白眼,恨不得上前和老车夫打一架。可是想想身在敌境,身边又不时有全副武装的吴军士卒经过,一旦发生冲突,弄不好会有性命危险,只能忍了。
老车夫将辛评、秦宓送到了襄阳,不管辛评、秦宓出多少钱,坚决不肯再往前走了。连续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人累,马更累,要是把马累出点毛病来,那损失就太大了。
付款的时候,又出了一些小岔子。因为数额太大,又有零有整,辛评打算用黄金支付其中的整数,用蜀中的大钱支付零款,老车夫坚决不同意,说蜀中大钱就是骗子钱,明明只有两个五铢钱重,却要当一百五铢钱用,这不是骗人是什么?要用也可以,就当两个五铢钱。
辛评无奈,只得就地找了一个商家,用带来的金饼换了十个金币和一些零钱,付了款。襄阳城内到处是店肆,倒也不麻烦。只是那店肆的伙计一副看乡下人的眼神让人很不爽,秦宓气得差点暴走。
经过襄阳,去南阳,必须要更当地驻军在路传上加盖印信,辛评、秦宓因此见到了关羽。
关羽刚从校场回来,头戴凤翅盔,身穿鱼鳞甲,走路时甲叶摩擦,哗哗作响。上了堂,摘下凤翅盔,立刻有白雾从头上升起,辛评亲眼看到头盔里滴下的汗水在地上积成一洼,不禁心中一凛。
这样的天气,关羽还这样练兵,这些吴军将士就不怕中暑吗?
关羽接过布巾,擦了手,看看路传,又盯着辛评、秦宓看了两眼,命人取过印信,在路传上用了印,又向辛评点了点头,起身就往后堂走。
秦宓按捺不住,大声说道:“关将军,我等乃是蜀王使者,路过将军辖区,一顿饭都没有吗?”
关羽停住脚步,转身扭头,打量了秦宓片刻。“饭有,但是不给你们吃。”
“为何?”
“因为礼尚往来,而你们失礼在先,对我大吴的鸿胪寺卿不敬。对鸿胪封卿不敬,就是对我大吴不敬,我没一刀砍了你们,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说完,转身就走,直接把辛评、秦宓晾在堂上。
秦宓气急。怎么又是这件事,你们吴军还真是心齐啊,因为这件事,夷陵守将不给马车,现在到了襄阳,你连顿饭都不管。这还是出使谈判吗?投降也不至于这么没面子吧。
“这……这什么人?”秦宓气得满脸通红。
辛评生怕秦宓说出什么过火的话来,惹怒了关羽,真被一刀劈了。他半拖半抱,拉着秦宓出了门。“子勅息怒,关羽就是一个军汉,和他饮宴有什么意思?走,我请你饮酒,尝尝襄阳最有名的蔡家酿。刚才进城的时候,我看到他家的酒招了。”
秦宓怒气难消。“辛君,我不是在乎一顿酒,而是觉得这吴人太无礼。那姓潘的校尉也就罢了,反正是个粗人,这关羽可是吴帝身边的人,如今又代理襄阳督。他这么无礼,将来传出去,你我还有脸面与吴帝谈判吗?”
辛评撇了撇嘴,伸手一指眼前热闹的街道。“子勅,你觉得这襄阳比成都如何?”
秦宓随意瞥了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襄阳不过是一军镇,如何能与成都相提并论。”
“是啊,襄阳不管是城池大小还是户口,都不能与成都相提并论。可是你看,这襄阳城的繁华,是不是不亚于成都?”
秦宓微怔,眼神微缩,也冷了三分。“祭酒这是何意?莫非是想不战而降,俯首称臣?”
辛评无声的笑了起来。“子勅,这次请你出马,不就是希望能借你无双辩才,劝吴帝能接受大王的条件,不战而降,俯首称臣吗?怎么,你也是来下战书的?”
第2506章 马谡
话一出口,辛评就后悔了。
我为什么要说也?
秦宓紧紧地闭上嘴巴,一言不发。他们之所以如此不受待见,就是因为蒋干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而蒋干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是因为他直言无忌。我不是来谈判的,我就是来下战书的。
既然如此,那此次出使除了下战书表示应战,维持基本的尊严,还有谈判的机会吗?
“走吧,我请你喝酒。”辛评说道,想想,又添了一句。“顺便打听些消息。”
秦宓默默地跟了上去。
出了衙城,顺着宽敞的大街向前走,没多远就看到了那家酒肆。与衙城里全是杀气腾腾的士卒不同,大街上以百姓为主,口音混杂,服饰也差异甚大,有穿丝帛的,有穿布衣的,有穿儒衫的,有穿短打的,各不相碍。偶尔能看几个挎刀带剑的,却不是军中将士,而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有男有女,一个个高声大气的说着话,招摇过市。
“这荆楚还真是民风剽悍啊,女子也佩刀。”秦宓看着身边一个佩刀的女子走过去,忍不住撇了撇嘴。
“那也不能和蜀中女子相比,坦胸露乳,比蛮夷还要野。”辛评顺口说道。
秦宓顿时阴了脸。辛评所说倒也是事实,益州虽说是大州,汉夷混杂的情况却比荆州明显得多,百姓多染夷风,男女大防的观念很淡,即使是成都这样的大城,也难免出现衣衫不整就抛头露面的女子。若是平时,辛评说也就说了,此刻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这些汝颍人,从心底里就看不起我们益州人。这辛评尤其如此,他只怕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吴臣。
辛评越发后悔。今天情绪不对,接连说错话。
两人都觉得尴尬,没有再说一句话,装出一副用心观察襄阳民生的样子,不紧不慢地向前走。来到辛评所说的蔡家酒楼,两人才停住脚步,互相看了一眼。
有酒保迎了上来,热情的招呼。“二位客官,里面请。我家的蔡家酿是荆州最好的酒,陛下来了都要尝一尝的。今天你们来得特别巧,比往日多了三五石,错过这个机会,就未必喝着到了。”
辛评不解,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这酒脱销了么,才多了三五石就来得巧?”
酒保一听辛评的口音,又添了三分热情。“客官是豫州人?”
“颍川,阳翟。”
“哦,那可是好地方。客官这是游学归来?”
辛评转头打量了酒保两眼。“何出此言?或许我正准备外出游学呢。”
“不会。”酒保笑眯眯地说道:“若客官是从颍川来,如何不知道陛下亲征。陛下从汝阳而来,经过颍川,眼下已经到了南阳,很快就要到襄阳来。为了迎驾,各家的好酒都收了起来,不往外卖了。蔡家酒坊规模最大,有责任稳定市场,这才每天拿出十石二十石的出售。”
辛评吃了一惊。“吴帝……陛下到南阳了?”
“是啊。”酒保眉开眼笑,引着辛评等人穿过热闹的大堂,上了二楼,有两个年轻俊俏的女子迎了上来,问了情况,将辛评和秦宓引到一个雅间坐下,几个侍从则在雅间外的走廊上就座,既能饮酒,又方便听从辛评等人的吩咐。隔着栏杆,还能将大堂里的情况尽收眼底,随时应变。
辛评稍一打听,便知道了孙策的大致行程。他们在夷陵等候的时候,孙策已经到了南阳,在南阳讲武堂开讲,并且由十三岁的长子孙捷做了一个演讲。
孙捷是尹夫人所生,是南阳讲武堂第一任祭酒尹端的外曾孙。他登堂开讲,讲武堂的师生自然要给面子,不少已经毕业,在军中任职的讲武堂毕业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格外的兴奋。
这是陛下对荆州战区的重视啊。
谁说陛下对黄汉升将军的战绩不满?
可想而知,这个消息传到前线,会对黄忠部下的士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就在辛评、秦宓为此苦笑时,他们又听到一个消息:曹昂被困凤凰岭,插翅难飞,不降就死。
两人大惊失色。曹操的妻妾儿女都在吴国,只有曹昂一人在益州,如果曹昂被俘或者战死,曹操就没有了嗣子,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谁会相信曹操一个年近半百却没有继承人的人,会为了益州人和孙策拼命?
一时间,甘冽的蔡家酿都没了滋味。
蔡家酒楼食宿两用,前面喝酒,后面住宿,条件很不错,就是价格咬手。辛评、秦宓没有免费的驿舍可住,又不熟悉襄阳的情况,大晚上的跑出去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在蔡家酒楼住下了。
安排好了住处,蔡家酒楼的客人却还没散,有些吵闹,辛评、秦宓也睡不着,索性上街去转转,看到一个书肆,不仅有书可卖,还有清茶供应,便信步走了进去,在书架间徜徉起来。
比起热闹的酒楼,书肆清静了很多,即使有人交谈,也是轻声细语,尽量不打扰别人。书架上摆满了书,有新有旧,以诗文为主,间或有一些海外奇闻异录之类的消闲书籍。秦宓是个书痴,看到这么多书,所有的烦心事暂时都抛在了一边,沉浸在书籍中去了。
辛评却没有看书的心思,挟了两本书,到一旁的茶座上,点了一壶茶,和对面的一个正在看书的少年搭讪起来。少年听他是颍川口音,很是客气。
两人互道了姓名。少年姓马名谡,字幼常,是宜城人。辛评一报姓名,他就笑了。
“家兄马良,是关督身边的书佐,眉间有白毫的那个,今天下午见过祭酒。”
马谡一说,辛评也想了起来。当时关羽身边是站了几个年轻人,其中一人眉间有白毫,他还特地多看了两眼。不过那年轻人穿了一身甲胄,脸色也有些黑,他还以为是个亲卫,没想到却是个书佐。
当然,看马谡说话的语气神态,马良应该不止是个书佐这么简单,身份应该更高些。如果能通过这个关系,让关羽承认他们的使者身份,不仅能够得到免费食宿,将来见孙策也方便些。眼下这个情况,他们能否顺利见到孙策都是个问题。
辛评存了心思,便多了几分热情,问起马谡学业。
马谡说,他在襄阳学院读了几年书,即将毕业,准备再去讲武堂进修三年,将来从军。
辛评注意到,马谡正在看的书是《尉缭子》,他刚才好像也看到了,却没注意。这样的兵书他早就读过,其实没什么新意。
“这么说,足下亦知益州难平?”
马谡微怔,随即笑了起来。“我打算去安西都督府,或者安南都督府。”
辛评老脸微红,佯作不知,转而问道:“据我所知,荆襄人大多在黄汉升、周公瑾麾下吧,安北都督府也有庞士元,为何足下偏偏选择了安西和安南?”
“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去安西、安南。”马谡为辛评倒了一点茶。
辛评一想,也明白了马谡的意思,不由得对马谡多看了一眼。他想和马谡套近乎,马谡何尝没有同样的心思。虽说安西大都督是鲁肃,可是向西的还有一个左都护孙尚香呢,他的弟弟辛毗是前军师,现在正在左都护府参谋军事,马谡将来难免会打交道。
而他,虽说现在还是蜀国军师祭酒,但离成为吴臣不过是一步之遥。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区别只在于官职高低而已,性命是无忧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战在即,他一个军谋祭酒却被委以使者之任,脱离了战场,本身就说明蜀王曹操对他的军事能力不太认可,借这个机会调离中枢。
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辛评心绪渐乱,却不想被马谡看出破绽,转而说起了西域。“西域万里,据说皆是不毛之地,能有什么机会?”
“西域有良马,有美玉,再远些还有希腊、大秦,机会很多啊。眼下的玉门督是故汉陈王,当初陛下委任他为玉门督,就是给刘氏一个重新立国的机会。小小玉门,岂能立国,至少要往葱岭以西千里。我估摸着,没有三五十年,西域是太平不了的。”
“你说什么?”秦宓抱着一摞书,赶了过来,盯着马谡,一脸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