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奥地利的葡萄酒(求订阅)
  “你的酒每年有对外出口额度吗?”
  “没有,我的酒每年都会存入私人酒窖,够年限了再拿出来饮用,如果你喜欢我可以送你几箱,不用自己去买~”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有能够出售的额度我们可以合作,我正在筹备酒业集团。”
  “原来是这样,但奥地利的产量太低了,恐怕很难供给出口~”
  “没关系,可以走精品路线。”
  阿洛伊斯斟酌了半晌,“好吧,我考虑一下,我家里有很多葡萄庄园。”
  二人碰杯,杨橙道,“等你好消息,另外,或许接下来可以找一天去你们的庄园参观~”
  “我来安排~”
  奥地利的葡萄酒产业历史悠久,据考证,奥地利在4000年前就已经存在葡萄树了。
  随着历史的变迁,这片土地几易其主,而葡萄栽培却从未中断。
  奥地利的葡萄酒产区集中在东部地区,凉爽的大陆性气候使这里的白葡萄酒风味独特、劲爽醇美,而红葡萄酒则细致优雅而不失果香,所以,奥地利葡萄酒和美国、澳洲那种酒体浓重,风味浓郁的葡萄酒不同,更像是法国葡萄酒,尖酸紧实,并带有草本植物的清香。
  这完全得益于奥地利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葡萄生长,这是一个内陆国家,位于北纬47至48度之间,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冬温差较大,而且夏短冬长,虽然其纬度位置与法国勃艮第的伯恩市和阿尔萨斯等地区一样,但这里的温度变化更加剧烈,也只有炎热的夏日和寒冷的夜晚,才能孕育出带有清爽芳香的精致葡萄酒。
  另外奥地利的环境优美,清新的空气,良好的水质,也能让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有种别样的魅力。
  奥地利酒的杰出代表当数绿斐特丽娜,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能给爱好者带来惊喜的品种。
  不过在1985年,奥地利葡萄酒因被揭露造假而饱受质疑,葡萄酒出口几乎陷入停滞。
  就如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奥地利葡萄酒在此之后进行完整的重组,制定了苛刻的生产标准,从而使奥地利现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顶级生产标准的国家之一。
  绿斐特丽娜葡萄酒散发着青草的气息,清新芳香,活泼的酸度里带着胡椒的辛辣,绿斐特丽娜因为带有胡椒和类似青草的植物气息而经常被比作长相思。
  绿斐特丽娜葡萄酒随着品质的提升,价格不菲,风味更加复杂多变,像极了橡木桶熟成的勃艮第的霞多丽葡萄酒。
  另外一个大品种是茨威格,也是奥地利种植面积最大的红葡萄品种。
  茨威格酒体轻盈,不怎么需要橡木桶熟成,类似歌海娜或佳美,因为生长凉爽的天气里,收结时候会带一丝轻微的苦涩。
  大多数茨威格葡萄酒的价格都不高,优质的茨威格葡萄酒陈年后,浓郁的樱桃香气会带一抹橡木桶的气息。
  而且茨威格葡萄酒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哪怕一个小时也没关系,因为起初可能是苦或酸,但继之而来的是醇厚圆润和丰富的果味,有黑樱桃和树莓的味道。
  再就是蓝佛朗克,这也是最适合陈年的奥地利红葡萄酒,陈年的红葡萄酒酸度适中,单宁丰富,年轻的时候单宁通常有些粗糙,但是随着陈年时间的增加,单宁会变得柔顺圆润,味道甘美芬芳。
  蓝佛朗克散发着黑莓、酸樱桃和优雅的柑橘类香料的香气,入口上颚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强劲的单宁。
  不过最让杨橙印象深刻的是圣罗兰,他喝过不少奥地利出产的葡萄酒,唯独圣罗兰让他记忆犹新,可能跟名字也有关,毕竟某知名奢侈化妆品牌就是这个名字。
  尽管它的种植面积只占2%,但圣罗兰酿造的葡萄酒在味道上与黑皮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关系,虽然随着需求量增加,圣罗兰葡萄变得日益紧俏,价格开始升高,但它不失为黑皮诺的绝佳替代品。
  不过就像阿洛伊斯说的那样,奥地利的葡萄酒产量太低了,这也跟当初那段历史有关。
  当今的奥地利是葡萄酒的王国,Made in Austria的葡萄酒商标更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追捧,但有谁知道奥地利的产量也不是一直这么低的。
  现在的奥地利用世界上最严格的葡萄酒法律来监管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每一瓶奥地利葡萄酒的标签上都注明了其国家检验号,并且用红-白-红的图案封条来验证葡萄酒的品质,可以这样说,这里生产的葡萄酒品质是用奥地利国家的信誉来保证的。
  若不是在上世纪奥地利葡萄被曝出惊天大丑闻,可能还做不到这一步。
  早在公元5世纪前,罗马人就开始在奥地利振兴当葡萄品种的发展,然而却随着巴伐利亚人和阿瓦尔人的入侵遭到破坏。
  从公元788年开始,查理大帝制定新的法规,重建葡萄园并引入新的葡萄品种,之后奥地利葡萄园主要由教堂管理并鼓励大众一起种植,14世纪中叶,鲁道夫四世引入了葡萄酒税收制度,维也纳成为了葡萄酒交易中心,葡萄酒商业在16世纪发展繁荣,但之后的30年战争以及之后17世纪中税收非常繁重杂多。
  到了十八世纪,开明的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当权时期,农民的课税得到了减免。
  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在1784年颁布了一道豁免令,允许酒农们在家里销售当年酿成的新酒,并且可以享受免酒税。
  于是葡萄酒庄园如雨后春笋遍布奥地利,这项法令一直延续至今,还因此诞生了新酒酒店,如今奥地利的人们非常愿意在新酒酒店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
  二战期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葡萄酒产业饱受摧残,战争结束以后,这里只生产一些简单的散装白葡萄酒,战后,奥地利葡萄酒品质不佳,在散装市场份额也不断降低,产业危机重重,重压之下,一些生产商便开始投机取巧,大量制假,通过人为的方式增加葡萄酒产量。
  二战后,奥地利一度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生产国,主要出口散装酒,用于和德国或其他国家混酿。
  然而好景不长,奥地利人很快尝到了这种疯狂出口廉价散装酒的恶果,在20世纪,奥地利葡萄酒酒被大量出口到德国,这些酒寡淡、高酸,遭人厌恶。
  而一些不良商贩则发现在酒中加入化合物二甘醇会使得酒受到欢迎,这种被用作抗冻剂的有毒化合物可以增加酒的甜度以及酒体。
  但这种不良行为在例行查税中被发现,被当时的媒介报道“奥地利葡萄酒掺有抗冻剂”,这就是著名的“1985年葡萄酒丑闻。
  丑闻的爆发,导致了很多国家抵制进口奥地利酒,此事件严重影响了奥地利葡萄酒的声誉,导致其葡萄酒的出口量锐减。
  这次丑闻风波使得奥地利开始反思自己的葡萄酒,一系列严格的新法规出台,酒庄开始生产更多红葡萄酒和干型白葡萄酒,中间商也鼓励酒庄生成更多能表现本地风土的葡萄酒。
  从此以后,奥地利葡萄酒开始转型,大量的散装酒生产商倒闭,人们开始关注小生产商与重视葡萄酒品质的新兴生产商,修改了葡萄酒法律,并严格限定法定产区大产量,要知道奥地利的葡萄园面积有德国一半这么大,但是葡萄酒的产量却只有德国葡萄酒的四分之一,奥地利成为欧洲境内,甚至是全世界监管最为严密的葡萄酒行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追求高品质葡萄酒的推动下,奥地利葡萄酒跨越了层层障碍,终于在新世纪成为高品质葡萄酒生产国,算是东山再起了,现在,奥地利葡萄酒的总体质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好。
  拥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奥地利人也乐得在葡萄酒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娱乐色彩,他们每年都要选出一名葡萄酒女皇,全奥地利16个葡萄酒产区各送选一名候选公主,候选人必须来自葡萄酒生产世家或受过完整的葡萄种植学、酿造学等专业教育;必须年满18岁,未婚,并在当选女皇的一年内不得缔结婚约。
  葡萄酒女皇及公主主要是奥地利当年的葡萄酒代言人及葡萄酒形象人物,参加各种关于葡萄酒的活动,为葡萄酒做出贡献,不过也有的女孩因此一跃枝头变凤凰,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项选美比赛。
  不过杨橙欣赏不来,奥地利人和日耳曼人差不多,几乎没有区别,尤其是女人,骨架偏大,五官偏硬朗,不符合东方人喜欢的柔美风格。
  这一点看看瓦杜兹城堡内的女佣就知道,他们都是王室精挑细选出来的,长得不说堪比选美冠军,但随便拿一个出去也都会被人另眼相看,都是美女来的。
  但在杨橙眼中,也就那么回事,皮肤没有那么白,眼睛也不够蓝,身材更是‘壮硕’,反正不是他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