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而眼下别说大量开垦宜农荒地,增加耕地面积以及增产粮食,仅仅保证目前的粮食产量,就至少要保证三百万以上的农业人口,其中至少要有百分六十的人为青壮年。如果想要将目前粮食的产量增加百分之五十,就还需要在这个基数上在增加一百万人口。
虽说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环保意识,北满也不像后世那样,能开发、不能开发的地区,都已经开发一空。除了三江平原还依旧有大量未开发的荒地之外,嫩江流域可供开发的荒地,面积还相当的广大。至少在开垦出来目前耕地数目的五倍,也不会给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
单单此时大部分还是荒芜人烟的嫩江两岸,至少在开垦出上千万亩的良田还是没有问题的。即便是杨震再三要求在开荒的时候,严禁开垦眼下嫩江西岸从大兴安岭直到嫩江的那泽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但是仅仅小兴安岭南麓以西直到嫩江东岸的广大地区,就足以满足这个数字了。
有大片的可耕地待开发,在增加几千万亩耕地这没有问题。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也一直在鼓励所有农村人口开荒。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鼓励谁开的荒地就归谁,开荒一百亩以上的奖励一头耕牛。除了山地不允许进行任何开荒之外,在平原地区开荒越多越好。
但是你鼓励开荒,这也得有人去干才行。你不能指望一个年纪五六十岁的人,去大面积的开荒种地。农业这玩意,在没有大量机械化可以利用的情况之下。除了需要大量的畜力之外,更需要的是能承担繁重农业劳动的青壮年。可你奖励在高,没有人去干活又有什么用?
怎么样在保证工业发展,以及部队作战所需兵员的情况之下。保证足够的农业人口,保障足够的粮食产量,已经成为东北局的头等大事。为了保证这个最低线,根据地内的人口实际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数量,实际上是不可能挪作他用的。
如果再加上现在正在石油开采的展开,煤炭、铁矿和多宝山铜矿的加大开采量所需大量工人,就需要工业人口在四五十万以上,这还是保守的数目。如果工业规模可能扩大的话,这工人的数量还要在翻上一番。
眼下根据地内正在建设的工业,虽说不是手工业,也不能算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必要的工人数量,还是需要保证的。一个大型的工厂连同后勤保障在内,至少万余人的工人还是需要的。再加上配套的工厂,所需的工人数量更多。
而在机械化程度更低的矿山开采方面,如果想要达到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所需工人数量更多。仅仅一个多宝山铜矿,目前产能如果需要翻一番的话,那么工人的数量就需要增加一倍。才能勉强够用。这还不算需要增加产能,才能满足需要的大量煤矿、铁矿等一些列的矿山。
这些大型的工厂,一旦全部建设完毕,不算别的矿产资源,仅仅煤炭的需求量至少是目前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没有足够的煤炭,尤其是工业用煤。什么制造炸药、火药原料的化工厂,什么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还有同时建设的大量电厂都只能停产。
而要满足大量的煤炭所需,在缺少机械化采煤设备的情况之下,工人的数量也要大幅度的增加。虽说有战俘和日本侨民可以解决一部分这方面工人的需要,但是眼下想要满足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
这还没有将现有的已经投入使用的各个兵工厂,已经多达近十万的工人数量加在内。东北局历来这人口算盘上的珠子,始终拨弄的相当紧张。人口上的原因,已经成为制约整个根据地发展的最大因素。
第1466章 最彻底的计划经济
现在整个北满根据地的人口,也是一样按照严格的计划调拨使用的。从那里可以动员老百姓进厂工作,动员多少,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即便是一个省委书记或是省政府主席,动员农村人口进城的数量也不许超过一千人。动员超过一千人以上,必须要上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办公会议审批。
面对连人口使用到那个方面都要严格执行计划的这种情况,这个办法始作俑者的杨震经常自己挖苦自己,说这是世界上最彻底的计划经济。苏联人搞的那点玩意,比抗联的这套连人口都要计划的计划经济,要差的太多了。
抗联根据地实施的连人口都要进行严格计划分配的体制,才叫真正的共产主义。连人口使用都做到按需分配了,这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还有什么玩意是?苏联老大哥,也没有做到这一点。
哦,这个主席办公会议还是杨震提出来的。毕竟东北局的常委会,不能整天因为调拨多少人口,批准多少物资,而天天召开。东北人民政府,是东北局拟定政策的主要执行单位。像这种繁琐的事情,还是让东北人民政府头疼去吧。
杨震是东北局第二书记,在东北人民政府没有任何的职务。军区在东北人民政府兼职副主席兼动员部长的,是政治部的项主任。其余的人,在东北人民政府里面,是没有任何的兼职的。
他这么做,是避免因为太多的琐事干扰自己,以及军区在某些方面的思路。所以照搬后世的政府办公会议,搞出了这么一个主席办公会议。反正东北局只要把握好的大方向就好,真正的执行还是让政府方面去负责。至于需要杨震参加的东北局常委会,还是能少开尽量的少开为好。
而在眼下的情况之下,别说还要满足挺进军补充兵员的需求,就是抗联自己,如果新区动员速度跟不上,恐怕也很难完成补充兵员需要。按照部队下一阶段作战的需要,这次至少还要新组建四到六个师的编制。
在加上需要恢复几乎已经抽调一空的地方部队,补充此次战役伤亡的缺口,至少需要动员二十万左右青壮年入伍。这对眼下的根据地人口数量以及面对今后的建设任务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要知道不算此次会战新解放的地区,整个根据地内原有人口最多的地区伪满滨江省,也不过才四百万的人口。第二多的龙江省,总人口数量比滨江省整整少了一半还多,只有二百零几万。
而龙江省的这二百零九万人口之中,则有一多半位于此次会战新解放的地区。在此次会战发起之前,实际上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原伪满三江省辖区,全部辖区的总人口相加只有一百四十余万。
至于什么牡丹江省、北安省、东安省、兴安北省、兴安东省,人口多的三四十万,少的只有十余万。整个北安省十五个县,人口加在一起才二十余万人。兴安北省和兴安东省人口相加,也不过是这个数。
这三个省总人口数量相加,还不如关内的一个县。最少的黑河省,全部人口加在一起更是还不到十万人。说是上千余万的人口,这是将原龙江省在日控区内的一百余万人口,也一并计算进去的结果。而实际上这部分人口直到此次会战结束,才在抗联的控制之下。
整个北满根据地,不算此次会战新解放的地区。全部的各县市总人口数量全部加在一起,还不如关内一个冀中根据地的人口数量。而其中还要包括现在已经成为俘虏的,二十多万日本籍侨民,还有近十万的白俄和各国侨民等无法征兵的人口。
按照净可征兵的人口基数比例来看,除去无法征兵的人数,眼下抗联部队总兵力与人口资源相比,可以说已经是相当的庞大了。整个北满根据地,不算新解放的地区,现在已经多少有些不负重荷。
同时北满各个根据地的人口,从人口密度上来看,其供养部队的压力也要远远的高于关内各个根据地。相当于平均一个县,要供养上万人的战斗部队。再加上机关、工业、教育、城镇人口等非农业人口,整个北满根据地的农业负担远远高于关内。
如果不是杨震在当初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并不惜代价购进了一批机械化农业设备。在三江平原上,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目前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七百多万亩。部队以及东北局机关、学校所需的粮食和肉类,百分之八十以上已经完全由生产建设兵团负担。
并在根据地内实施粮食配给制,以及对农业生产实施严格的规划。普遍种植玉米、小麦等高产农作物,严格控制高粱、小米的播种面积,恐怕单单这几十万部队吃饭的问题就将北满根据地压垮了。
粮食安全是根据地稳定与否的头等大事,也是关系到民心稳定的头等大事。在生产建设兵团的产能,目前已经达到了极致的情况之下。保证农业生产尽可能的不受战争影响,也成了东北局的头等大事。
而目前的农业人口数量,除非在短时间之内实现全部机械化,否则已经无法在减少。如果征兵过度,那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会是致命的。毕竟眼下农业生产,除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实现机械化之外,绝大部分的农村还是依靠人力和畜力。而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之内根本就无法改变。
在生产建设兵团现有产能已经伸展到了极致,已经无力在提供更多的粮食。而今年上半年在嫩江东岸直到五大连池,以及小兴安岭西麓新开垦的二百余万亩耕地,在农业机械尚未得到大量补充,产量短时间之内很难快速提高的情况之下,恐怕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形成足够的产量。
新增加的非农业人口,只能依靠现有农业人口支撑。根据地内的现有农业人口,已经不可能在减少了。别说老根据地的人口潜力已经使用到了极致,就是新解放区的人口的分配,在此次会战之前就已经摆在东北局会议进程上。
新解放的地区,虽说人口总数并不太多,与南满无法相比。但是这些地区,除了东部的长白山地和西部的草原、荒漠、山林地区之外,几乎都是整个东北原来的主要农业区。粮食产量,在整个东北原来也是数一数二的。
这部分新增加的粮食产量,对东北今后的局势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这一带,是主要的大豆产地。老区不能涸泽而渔,在新区也一样不能。更何况新区面积虽说广大,但是增加的人口实际数量并不是太多。
后世解放战争之中,东北野战军能发展到上百万人,可不都是依靠在东北本地征集的补充兵员。在相当的时候,俘虏才是主要补充兵员的来源。甚至在某些部队,一场大战过后,部队之中解放战士的数量,远远高于征集的兵员数量。
可现在抗联抓到的那些日本俘虏数量虽说不算太多,但是也着实不少。再加上俘获的日本侨民,数量还是不少的。但是这些日本兵和日本侨民,可能作为补充兵员,补充到部队中去吗?
如果不是杨震坚持将他们派往矿山劳改,顺便补充严重不足的劳动力,恐怕政治部的某些干部,尤其是某些关内过来的干部。还抱着关内改造日军战俘的观念,就差没有将这帮家伙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了。
当然关内日军因为抓到活的很难,使得无论是国共那一方战俘都不多。只要被俘的日军士兵,都尽可能的争取过来。给予最优厚的待遇,并组建反战同盟,以便瓦解日军的战斗意志。这是一种斗争策略,但也是一种无奈的策略。
战场上打不过敌军,只能采取这种攻心计了,想办法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在加上中国的兵法之中,自古有攻心为上一说。优待俘虏,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种宣传战。尽管对于日军这种盛行武士道精神,自加入军队的那一天起,就被洗脑从人变为野兽的军队来说,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全世界将跑到自己国家烧杀劫掠的敌军俘虏,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放眼这场几乎打遍了全球战争所有参战国中,恐怕只有中国才这么做。这种攻心的策略,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代价有些太大了。
在很多时候,反倒是让日本人感觉到自己即便被俘,也不会受到惩罚,而更加的为所欲为。所以在关内部队对待日军战俘上,杨震是很有意见的。他认为就算这些战俘即便不接受审判,但是让他们过的太舒服也有些太过了。
更何况这些日军战俘,在中国战场上的所作所为。按照后世那些西方人的标准,都够得上反人类的罪行了。现在别说让他们充当劳工,就是统统的枪毙,也没有几个冤枉的。还给他们超国民待遇,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病吗?
再加上关内外的情况不同,抗联几次大战下来,俘获的日军战俘数量远远超过关内国共两军相加总数。杨震可从来没有想过按照关内的战俘政策,去对待这帮畜生和野兽,让他们在战俘营中享福。
而且要是按照关内部队对待战俘的待遇,恐怕以抗联手中目前的日军战俘数量,砸锅卖铁也养活不起。再说养活在这么大批活人,让他们闲着没事干,也容易出事。这连侨民带着战俘,十几万人聚集在一起,放在那儿也不是一件安生的事。
所以杨震干脆在战俘之中,除了挑选了一部分所谓表现好的人员作为教官之外,其余的全部发配到矿山进行劳动改造。除了肃清一部分的不安定因素之外,也是从某些方面缓解了劳动力不足。
同时也通过劳动改造,让这些帝国主义分子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以其劳动做出的贡献,向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深刻的反省和谢罪,以及通过劳动洗清身上深刻的罪孽。
第1467章 能拔脓就是好膏药
美英军事代表团参观战俘营,以及侨民集中居住区的时候。曾经就这些日本战俘从事体力劳动提出过抗议,认为抗联此举是违反《日内瓦公约》。并要求抗联就战俘待遇的问题上,接受国际红十字监督。
对于美英的抗议,杨震只有一句话等待着他们。杨震明确的告诉他们,现在还处在发展期的抗联,没有那么多的闲置资源,来养活这些吃闲饭的战俘。他们需要以劳动,换取他们必要的生活物资。
至于国际红十字会监督的事情,只要日军同样接收该组织对被日军俘虏的中国战俘监督,抗联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如果日军拒绝红十字会监督,那么抗联也没有义务单方面同意接受。
而且按照这些日军战俘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罪行来说,没有像他们在南京那样对待中国被俘军人,能让他们从事体力劳动已经是优待了。杨震的回答,那些爱操闲心的美英军事代表自然很是不满意。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仅仅距离不到两三个月时间之后,珍珠港事变爆发日军对南洋发起的攻势中,被俘的几十万美英荷战俘受到的日军虐待残酷程度,远远超过他们眼中抗联所谓对待日军战俘有虐待倾向的标准。
日军在进攻印度和澳大利亚本土的时候,多次出现将英军战俘当做人体盾牌。逼着英军战俘为他们趟雷区,挡枪林弹雨。至于练刺刀、劈杀,饥饿、殴打、以及重体力劳动,更是家常便饭。
单单为了修建一条缅甸到印度的铁路,因为生活条件恶劣,粮食和医药奇缺,长期重体力劳动。被强迫参加修路的八万多美英荷战俘,死亡率就高达百分之七十。剩余的部分,也在工程完毕之后为了掩盖工程上的一些秘密,集体被屠杀。
在某些黑手的搅合之下,太平洋战争远比原来的历史要残酷的多,也血腥的多。美英两军在承受了巨大的伤亡,以及被俘人员受到日军极端虐待的情况之下。对日军战俘以及各自管辖区内的日本侨民,也采取了对等报复手段。
相对于抗联将俘获的日本妇女,只是下放到服装厂和编织厂进行劳动改造。孕妇可以不从事体力劳动,还额外配给一些营养品。也组建了一批日本人学校,接受侨民之中的适龄儿童入学,他们的随身财产还可以保留的战俘政策来说。
美国人最终走的,要更加极端的多。在珍珠港事变之后,美国立即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日本侨民扒的只剩一条裤衩后赶入集中营。美军看守人员以及集中营附近的居民,殴打这些侨民已经是家常便饭。
侨民中的妇女上到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下到十二三的孩子,也大多遭遇到强奸。甚至出现集中营管理人员,从妇女之中挑选出一部分来开办妓院。以极低的价格,以及某些方面特殊玩法,来吸引某些具有强烈爱国心,却又不能上战场的美国人来报复他们口中猪狗不如的矮畜生。
也就是说在战场上打不过日本人,你可以到妓院报复日本女人。虽说这种情况只是一个不公开的秘密,但是这种事情,在美国各地的所谓日本人监护区很普遍。而且这些妓院,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相当的生意兴隆。这倒是与日本人将俘获的美英荷澳等国的妇女和女兵,充当军队慰安妇异曲同工。
其实相对于日本人对待战俘的手段,以及几个月之后美英为了报复日本人,而对日本战俘和本土的日本侨民实施的种种报复手段,杨震一向认为自己现在对待战俘的做法,几乎快要和圣人一样了。
当然这些事情,对于现在还在口口声声维持正义的美英一方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对于抗联来说,更是八竿子打不到的题外话。美英对待日本侨民和战俘的手段,杨震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操那个闲心。至于现在,他更关心的是补充兵员的问题。
在老根据地兵员潜力已经挖掘余烬,实在无力承担大规模扩军。而新根据地目前尚在动员,如果不强行征集,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新补充大量的新兵。同时可供动员的人口数量,一样相当的有限。
在自身补充兵员,也相当困难的情况之下。在此次热河作战,挺进军近万人的伤亡数字,他实在有些难以满足。可不解决,搞不好又被人扣上本位主义的帽子。现在很是有些人打仗不行,可是扣帽子很在行的。
现在还好说,要是在十几年后为了某些原因,某些人翻起旧账来。一顶本位主义或是山头主义的大帽子扣下来,杨震和总指挥他们,这日子恐怕要不太好过。杨震倒是无所谓,可总指挥他们可没有自己的那些先知先觉。要是因为被这样在几年后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眼下却是困难的事情给牵连进去,那就实在犯不上了。
而现在挺进军居然自己解决了,这在他看来可是一件大好事。尽管眼下的他还不知道,挺进军这次动员给东北局捅了多大的麻烦。但在他看来不管什么办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好办法。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
有了这个消息,杨震在减轻了一定的压力情况之下,也开起了玩笑。毕竟装备对于他来说,就算挺进军再换一边装,此次会战缴获的武器,也足够满足大部分的需要了。即便剩下的还有少量的缺口,他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但是对于补充兵员来说,他自己都头疼之极。
对于杨震以玩笑式的话语,表明了他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两位老帅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他说的没有错,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抓紧时间提升部队的军事素质,为下一步作战和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至于分拆部队的事情还是等到战役全部结束再说。
说实在的,对于两位老帅来说,现在编入挺进军的几乎是两大军区的精华。一下子全部被调走编入抗联,要说不心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知道,这些都是两大军区真正的精华,都是老骨头部队和拳头部队。很多部队,甚至都是东渡黄河之后第一批组建的老部队。
虽说如今背靠抗联的支援,武器装备方面不用再犯愁,但是那些久经锻炼出来的指挥员,还有百战余生的老兵,可是一时半会没有地方去补充的。新编成的部队,要想达到老部队的战斗力,是需要时间来调整的。
如果杨震能够与中央商议,让两大军区能带回去部分老部队。对于在反扫荡战斗之中,损失惨重的两大军区元气的恢复,将会是一件相当有利的事情。至少对加速新部队的战斗力形成,以及为今后部队的扩编,都会有相当大的好处。
倒不是两位老帅有什么利己主义和山头主义,而是晋察冀和太行两大军区,在这次华北日军倾巢出动的大扫荡之中,损失太过于惨重。留守不多的老部队,在残酷的反扫荡战斗之中基本上被打残了,短时间之内恢复元气相当的困难。
一旦编入挺进军的两大军区精华,全部就地编入抗联,那么对于眼下本就元气打伤的两大军区,无异于是雪上加霜。这对两大军区尽早恢复元气,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情。正像杨震说的那样,你连锅都端走了,这还怎么开饭?
如果杨震真的能与中央交涉,留下部分部队,哪怕是带回去一半的兵力,对两大根据地元气恢复也有相当大的好处。有了这些经过抗联培训后,战斗素质进步很快的老部队作为骨干,两大军区恢复并发展,会有相当大的好处。
对于杨震的想法,两位老帅以沉默的方式表示了接受。不过说到部队的改装与训练,司令员的兴趣倒是来了。杨震提出的更换武器装备,将挺进军目前的两种武器口径,全部更换为统一的或是日械或是七九口径。
司令员倒是不可置否,对于他来说只要是部队齐装满员、弹药充足,那就心满意足了。有什么锅吃什么饭,这是这位老帅的想法。况且这几万挺进军部队,在会战全部结束之后,还不知道究竟归到那一边,司令员也不好太深说。
对于这位原则性极强的老帅来说,不管杨震会和中央争取来一个什么结果,但是他现在必须得执行中央的命令。这就是他这一带军人的本色所在。一日没有确切的命令,他就一日不会改变。而且这种伸手的事,即便是在他这个老部下面前,他也是不愿意张口的。
尽管对于杨震将挺进军的武器装备,先做到口径统一化,改变目前两种口径不利于补给的想法。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老帅也自然很赞同。口径越是复杂,战术补给也就越容易出现问题。
之前部队弹药少,在弹药方面一直处于饥渴的状态。除了决定生死的战斗之外,平均一场战斗只发给最多二十发子弹,这倒还没有那么多问题。但在现在弹药匮乏的局面已经得到改变的情况之下,弹药口径过多就很容易出事。
虽说部队眼下武器口径已经精简到两种,与之前口径繁多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依旧很容易出问题,也很麻烦。此次热河作战,就不止一次出现过将七九步枪子弹,送到全日械装备部队手中的情况。
说心里话将部队所使用的装备全部更换统一口径,哪怕是先将步枪子弹口径全部统一了,这位老帅打心底举手赞成。作为军事大家的司令员,那里不明白全军统一弹药口径的好处?
之前是无奈,想统一没有办法和来源。连一个团的枪支都不能保证统一,有什么用什么,能做到人手一枪了,就算相当不错了,那里还有这么多的挑头?现在有了机会和条件,老帅自然求之不得。
但眼下抗联明显也要扩编,才能应对杨震口中的下一步作战需求,自身对武器装备需求肯定也很大的情况之下,这个时候伸手老帅也感觉到有些不太好。尽管作为一名军事统帅,他比任何人都渴求那些精良的装备。
第1468章 要求换装的挺进军
而且现在按照抗联的态势来看,如果给部队统一武器制式和弹药口径,估计还是以日械为主。他们自己不生产七九口径的武器,日军也不装备,想给挺进军全部换装为七九口径的武器,自然也没有地方淘换去。杨震和自己商议,只不过是说说而已。
对于挺进军的干部战士来说,日式三八步枪并不是很受欢迎。主要是其使用的六五步枪弹威力,受到的非议太多。有的干部发牢骚,缴获的日式步枪虽说射程远、精度高,工艺尤其精湛,比汉阳造要好的多。
但就是这子弹杀伤力太小了。用这枪打了鬼子,没有两天鬼子又回来了。自己的干部战士负伤,没有两天就活蹦乱跳。想趁着负伤多吃几天伤员的小灶,改善一下伙食,都不给多少机会。
要知道在艰苦的十八集团军部队之中,只有伤病员的伙食好一点。就是高级指挥员,能吃上真正的小灶机会都不多。除了部队打了胜仗,有缴获才能改善一下伙食。平时所谓的小灶,最多也就是油多一点点。至于肉,和下面的部队一样都是稀罕物,平时很少吃到。
被三八大盖的子弹命中,只要不是致命部位,基本上在自己卫生队就解决了。用下面战士的话来说,想去医院解解馋都没有机会。对于土八路来说,三八式步枪是一款好枪。那都好,没有子弹了,插上刺刀拼刺刀也比德式步枪长的多,可就是这个子弹的杀伤力太弱了。
虽说谁也不愿意负伤,可战场上谁能保证自己不受伤。可一样都是负伤,那么能借此机会改善一下因为长期缺油少盐,肚子里面少油水的境况也是不错的。可如果被三八步枪打中了,一样是负伤,基本上轮不到去医院。
当然这只不过是玩笑话,即便是这玩意一枪俩眼,也没有人愿意为了改善伙食,去有意识的挨上这一枪。可一旦负伤了能混到去上级医院治疗,总归还是能改善一下,解解馋不是吗?
其实三八步枪使用的有阪步枪弹,威力并没有那么小。只不过在近距离作战时,因为穿透力过强而使得弹道过于平直。在几十米内被命中,子弹基本上在人体内不会翻滚,不会变形造成的创口就小。
虽说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环保意识,北满也不像后世那样,能开发、不能开发的地区,都已经开发一空。除了三江平原还依旧有大量未开发的荒地之外,嫩江流域可供开发的荒地,面积还相当的广大。至少在开垦出来目前耕地数目的五倍,也不会给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
单单此时大部分还是荒芜人烟的嫩江两岸,至少在开垦出上千万亩的良田还是没有问题的。即便是杨震再三要求在开荒的时候,严禁开垦眼下嫩江西岸从大兴安岭直到嫩江的那泽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但是仅仅小兴安岭南麓以西直到嫩江东岸的广大地区,就足以满足这个数字了。
有大片的可耕地待开发,在增加几千万亩耕地这没有问题。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也一直在鼓励所有农村人口开荒。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鼓励谁开的荒地就归谁,开荒一百亩以上的奖励一头耕牛。除了山地不允许进行任何开荒之外,在平原地区开荒越多越好。
但是你鼓励开荒,这也得有人去干才行。你不能指望一个年纪五六十岁的人,去大面积的开荒种地。农业这玩意,在没有大量机械化可以利用的情况之下。除了需要大量的畜力之外,更需要的是能承担繁重农业劳动的青壮年。可你奖励在高,没有人去干活又有什么用?
怎么样在保证工业发展,以及部队作战所需兵员的情况之下。保证足够的农业人口,保障足够的粮食产量,已经成为东北局的头等大事。为了保证这个最低线,根据地内的人口实际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数量,实际上是不可能挪作他用的。
如果再加上现在正在石油开采的展开,煤炭、铁矿和多宝山铜矿的加大开采量所需大量工人,就需要工业人口在四五十万以上,这还是保守的数目。如果工业规模可能扩大的话,这工人的数量还要在翻上一番。
眼下根据地内正在建设的工业,虽说不是手工业,也不能算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必要的工人数量,还是需要保证的。一个大型的工厂连同后勤保障在内,至少万余人的工人还是需要的。再加上配套的工厂,所需的工人数量更多。
而在机械化程度更低的矿山开采方面,如果想要达到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所需工人数量更多。仅仅一个多宝山铜矿,目前产能如果需要翻一番的话,那么工人的数量就需要增加一倍。才能勉强够用。这还不算需要增加产能,才能满足需要的大量煤矿、铁矿等一些列的矿山。
这些大型的工厂,一旦全部建设完毕,不算别的矿产资源,仅仅煤炭的需求量至少是目前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没有足够的煤炭,尤其是工业用煤。什么制造炸药、火药原料的化工厂,什么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还有同时建设的大量电厂都只能停产。
而要满足大量的煤炭所需,在缺少机械化采煤设备的情况之下,工人的数量也要大幅度的增加。虽说有战俘和日本侨民可以解决一部分这方面工人的需要,但是眼下想要满足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
这还没有将现有的已经投入使用的各个兵工厂,已经多达近十万的工人数量加在内。东北局历来这人口算盘上的珠子,始终拨弄的相当紧张。人口上的原因,已经成为制约整个根据地发展的最大因素。
第1466章 最彻底的计划经济
现在整个北满根据地的人口,也是一样按照严格的计划调拨使用的。从那里可以动员老百姓进厂工作,动员多少,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即便是一个省委书记或是省政府主席,动员农村人口进城的数量也不许超过一千人。动员超过一千人以上,必须要上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办公会议审批。
面对连人口使用到那个方面都要严格执行计划的这种情况,这个办法始作俑者的杨震经常自己挖苦自己,说这是世界上最彻底的计划经济。苏联人搞的那点玩意,比抗联的这套连人口都要计划的计划经济,要差的太多了。
抗联根据地实施的连人口都要进行严格计划分配的体制,才叫真正的共产主义。连人口使用都做到按需分配了,这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还有什么玩意是?苏联老大哥,也没有做到这一点。
哦,这个主席办公会议还是杨震提出来的。毕竟东北局的常委会,不能整天因为调拨多少人口,批准多少物资,而天天召开。东北人民政府,是东北局拟定政策的主要执行单位。像这种繁琐的事情,还是让东北人民政府头疼去吧。
杨震是东北局第二书记,在东北人民政府没有任何的职务。军区在东北人民政府兼职副主席兼动员部长的,是政治部的项主任。其余的人,在东北人民政府里面,是没有任何的兼职的。
他这么做,是避免因为太多的琐事干扰自己,以及军区在某些方面的思路。所以照搬后世的政府办公会议,搞出了这么一个主席办公会议。反正东北局只要把握好的大方向就好,真正的执行还是让政府方面去负责。至于需要杨震参加的东北局常委会,还是能少开尽量的少开为好。
而在眼下的情况之下,别说还要满足挺进军补充兵员的需求,就是抗联自己,如果新区动员速度跟不上,恐怕也很难完成补充兵员需要。按照部队下一阶段作战的需要,这次至少还要新组建四到六个师的编制。
在加上需要恢复几乎已经抽调一空的地方部队,补充此次战役伤亡的缺口,至少需要动员二十万左右青壮年入伍。这对眼下的根据地人口数量以及面对今后的建设任务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要知道不算此次会战新解放的地区,整个根据地内原有人口最多的地区伪满滨江省,也不过才四百万的人口。第二多的龙江省,总人口数量比滨江省整整少了一半还多,只有二百零几万。
而龙江省的这二百零九万人口之中,则有一多半位于此次会战新解放的地区。在此次会战发起之前,实际上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原伪满三江省辖区,全部辖区的总人口相加只有一百四十余万。
至于什么牡丹江省、北安省、东安省、兴安北省、兴安东省,人口多的三四十万,少的只有十余万。整个北安省十五个县,人口加在一起才二十余万人。兴安北省和兴安东省人口相加,也不过是这个数。
这三个省总人口数量相加,还不如关内的一个县。最少的黑河省,全部人口加在一起更是还不到十万人。说是上千余万的人口,这是将原龙江省在日控区内的一百余万人口,也一并计算进去的结果。而实际上这部分人口直到此次会战结束,才在抗联的控制之下。
整个北满根据地,不算此次会战新解放的地区。全部的各县市总人口数量全部加在一起,还不如关内一个冀中根据地的人口数量。而其中还要包括现在已经成为俘虏的,二十多万日本籍侨民,还有近十万的白俄和各国侨民等无法征兵的人口。
按照净可征兵的人口基数比例来看,除去无法征兵的人数,眼下抗联部队总兵力与人口资源相比,可以说已经是相当的庞大了。整个北满根据地,不算新解放的地区,现在已经多少有些不负重荷。
同时北满各个根据地的人口,从人口密度上来看,其供养部队的压力也要远远的高于关内各个根据地。相当于平均一个县,要供养上万人的战斗部队。再加上机关、工业、教育、城镇人口等非农业人口,整个北满根据地的农业负担远远高于关内。
如果不是杨震在当初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并不惜代价购进了一批机械化农业设备。在三江平原上,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目前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七百多万亩。部队以及东北局机关、学校所需的粮食和肉类,百分之八十以上已经完全由生产建设兵团负担。
并在根据地内实施粮食配给制,以及对农业生产实施严格的规划。普遍种植玉米、小麦等高产农作物,严格控制高粱、小米的播种面积,恐怕单单这几十万部队吃饭的问题就将北满根据地压垮了。
粮食安全是根据地稳定与否的头等大事,也是关系到民心稳定的头等大事。在生产建设兵团的产能,目前已经达到了极致的情况之下。保证农业生产尽可能的不受战争影响,也成了东北局的头等大事。
而目前的农业人口数量,除非在短时间之内实现全部机械化,否则已经无法在减少。如果征兵过度,那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会是致命的。毕竟眼下农业生产,除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实现机械化之外,绝大部分的农村还是依靠人力和畜力。而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之内根本就无法改变。
在生产建设兵团现有产能已经伸展到了极致,已经无力在提供更多的粮食。而今年上半年在嫩江东岸直到五大连池,以及小兴安岭西麓新开垦的二百余万亩耕地,在农业机械尚未得到大量补充,产量短时间之内很难快速提高的情况之下,恐怕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形成足够的产量。
新增加的非农业人口,只能依靠现有农业人口支撑。根据地内的现有农业人口,已经不可能在减少了。别说老根据地的人口潜力已经使用到了极致,就是新解放区的人口的分配,在此次会战之前就已经摆在东北局会议进程上。
新解放的地区,虽说人口总数并不太多,与南满无法相比。但是这些地区,除了东部的长白山地和西部的草原、荒漠、山林地区之外,几乎都是整个东北原来的主要农业区。粮食产量,在整个东北原来也是数一数二的。
这部分新增加的粮食产量,对东北今后的局势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这一带,是主要的大豆产地。老区不能涸泽而渔,在新区也一样不能。更何况新区面积虽说广大,但是增加的人口实际数量并不是太多。
后世解放战争之中,东北野战军能发展到上百万人,可不都是依靠在东北本地征集的补充兵员。在相当的时候,俘虏才是主要补充兵员的来源。甚至在某些部队,一场大战过后,部队之中解放战士的数量,远远高于征集的兵员数量。
可现在抗联抓到的那些日本俘虏数量虽说不算太多,但是也着实不少。再加上俘获的日本侨民,数量还是不少的。但是这些日本兵和日本侨民,可能作为补充兵员,补充到部队中去吗?
如果不是杨震坚持将他们派往矿山劳改,顺便补充严重不足的劳动力,恐怕政治部的某些干部,尤其是某些关内过来的干部。还抱着关内改造日军战俘的观念,就差没有将这帮家伙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了。
当然关内日军因为抓到活的很难,使得无论是国共那一方战俘都不多。只要被俘的日军士兵,都尽可能的争取过来。给予最优厚的待遇,并组建反战同盟,以便瓦解日军的战斗意志。这是一种斗争策略,但也是一种无奈的策略。
战场上打不过敌军,只能采取这种攻心计了,想办法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在加上中国的兵法之中,自古有攻心为上一说。优待俘虏,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种宣传战。尽管对于日军这种盛行武士道精神,自加入军队的那一天起,就被洗脑从人变为野兽的军队来说,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全世界将跑到自己国家烧杀劫掠的敌军俘虏,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放眼这场几乎打遍了全球战争所有参战国中,恐怕只有中国才这么做。这种攻心的策略,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代价有些太大了。
在很多时候,反倒是让日本人感觉到自己即便被俘,也不会受到惩罚,而更加的为所欲为。所以在关内部队对待日军战俘上,杨震是很有意见的。他认为就算这些战俘即便不接受审判,但是让他们过的太舒服也有些太过了。
更何况这些日军战俘,在中国战场上的所作所为。按照后世那些西方人的标准,都够得上反人类的罪行了。现在别说让他们充当劳工,就是统统的枪毙,也没有几个冤枉的。还给他们超国民待遇,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病吗?
再加上关内外的情况不同,抗联几次大战下来,俘获的日军战俘数量远远超过关内国共两军相加总数。杨震可从来没有想过按照关内的战俘政策,去对待这帮畜生和野兽,让他们在战俘营中享福。
而且要是按照关内部队对待战俘的待遇,恐怕以抗联手中目前的日军战俘数量,砸锅卖铁也养活不起。再说养活在这么大批活人,让他们闲着没事干,也容易出事。这连侨民带着战俘,十几万人聚集在一起,放在那儿也不是一件安生的事。
所以杨震干脆在战俘之中,除了挑选了一部分所谓表现好的人员作为教官之外,其余的全部发配到矿山进行劳动改造。除了肃清一部分的不安定因素之外,也是从某些方面缓解了劳动力不足。
同时也通过劳动改造,让这些帝国主义分子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以其劳动做出的贡献,向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深刻的反省和谢罪,以及通过劳动洗清身上深刻的罪孽。
第1467章 能拔脓就是好膏药
美英军事代表团参观战俘营,以及侨民集中居住区的时候。曾经就这些日本战俘从事体力劳动提出过抗议,认为抗联此举是违反《日内瓦公约》。并要求抗联就战俘待遇的问题上,接受国际红十字监督。
对于美英的抗议,杨震只有一句话等待着他们。杨震明确的告诉他们,现在还处在发展期的抗联,没有那么多的闲置资源,来养活这些吃闲饭的战俘。他们需要以劳动,换取他们必要的生活物资。
至于国际红十字会监督的事情,只要日军同样接收该组织对被日军俘虏的中国战俘监督,抗联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如果日军拒绝红十字会监督,那么抗联也没有义务单方面同意接受。
而且按照这些日军战俘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罪行来说,没有像他们在南京那样对待中国被俘军人,能让他们从事体力劳动已经是优待了。杨震的回答,那些爱操闲心的美英军事代表自然很是不满意。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仅仅距离不到两三个月时间之后,珍珠港事变爆发日军对南洋发起的攻势中,被俘的几十万美英荷战俘受到的日军虐待残酷程度,远远超过他们眼中抗联所谓对待日军战俘有虐待倾向的标准。
日军在进攻印度和澳大利亚本土的时候,多次出现将英军战俘当做人体盾牌。逼着英军战俘为他们趟雷区,挡枪林弹雨。至于练刺刀、劈杀,饥饿、殴打、以及重体力劳动,更是家常便饭。
单单为了修建一条缅甸到印度的铁路,因为生活条件恶劣,粮食和医药奇缺,长期重体力劳动。被强迫参加修路的八万多美英荷战俘,死亡率就高达百分之七十。剩余的部分,也在工程完毕之后为了掩盖工程上的一些秘密,集体被屠杀。
在某些黑手的搅合之下,太平洋战争远比原来的历史要残酷的多,也血腥的多。美英两军在承受了巨大的伤亡,以及被俘人员受到日军极端虐待的情况之下。对日军战俘以及各自管辖区内的日本侨民,也采取了对等报复手段。
相对于抗联将俘获的日本妇女,只是下放到服装厂和编织厂进行劳动改造。孕妇可以不从事体力劳动,还额外配给一些营养品。也组建了一批日本人学校,接受侨民之中的适龄儿童入学,他们的随身财产还可以保留的战俘政策来说。
美国人最终走的,要更加极端的多。在珍珠港事变之后,美国立即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日本侨民扒的只剩一条裤衩后赶入集中营。美军看守人员以及集中营附近的居民,殴打这些侨民已经是家常便饭。
侨民中的妇女上到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下到十二三的孩子,也大多遭遇到强奸。甚至出现集中营管理人员,从妇女之中挑选出一部分来开办妓院。以极低的价格,以及某些方面特殊玩法,来吸引某些具有强烈爱国心,却又不能上战场的美国人来报复他们口中猪狗不如的矮畜生。
也就是说在战场上打不过日本人,你可以到妓院报复日本女人。虽说这种情况只是一个不公开的秘密,但是这种事情,在美国各地的所谓日本人监护区很普遍。而且这些妓院,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相当的生意兴隆。这倒是与日本人将俘获的美英荷澳等国的妇女和女兵,充当军队慰安妇异曲同工。
其实相对于日本人对待战俘的手段,以及几个月之后美英为了报复日本人,而对日本战俘和本土的日本侨民实施的种种报复手段,杨震一向认为自己现在对待战俘的做法,几乎快要和圣人一样了。
当然这些事情,对于现在还在口口声声维持正义的美英一方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对于抗联来说,更是八竿子打不到的题外话。美英对待日本侨民和战俘的手段,杨震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操那个闲心。至于现在,他更关心的是补充兵员的问题。
在老根据地兵员潜力已经挖掘余烬,实在无力承担大规模扩军。而新根据地目前尚在动员,如果不强行征集,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新补充大量的新兵。同时可供动员的人口数量,一样相当的有限。
在自身补充兵员,也相当困难的情况之下。在此次热河作战,挺进军近万人的伤亡数字,他实在有些难以满足。可不解决,搞不好又被人扣上本位主义的帽子。现在很是有些人打仗不行,可是扣帽子很在行的。
现在还好说,要是在十几年后为了某些原因,某些人翻起旧账来。一顶本位主义或是山头主义的大帽子扣下来,杨震和总指挥他们,这日子恐怕要不太好过。杨震倒是无所谓,可总指挥他们可没有自己的那些先知先觉。要是因为被这样在几年后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眼下却是困难的事情给牵连进去,那就实在犯不上了。
而现在挺进军居然自己解决了,这在他看来可是一件大好事。尽管眼下的他还不知道,挺进军这次动员给东北局捅了多大的麻烦。但在他看来不管什么办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好办法。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
有了这个消息,杨震在减轻了一定的压力情况之下,也开起了玩笑。毕竟装备对于他来说,就算挺进军再换一边装,此次会战缴获的武器,也足够满足大部分的需要了。即便剩下的还有少量的缺口,他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但是对于补充兵员来说,他自己都头疼之极。
对于杨震以玩笑式的话语,表明了他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两位老帅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他说的没有错,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抓紧时间提升部队的军事素质,为下一步作战和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至于分拆部队的事情还是等到战役全部结束再说。
说实在的,对于两位老帅来说,现在编入挺进军的几乎是两大军区的精华。一下子全部被调走编入抗联,要说不心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知道,这些都是两大军区真正的精华,都是老骨头部队和拳头部队。很多部队,甚至都是东渡黄河之后第一批组建的老部队。
虽说如今背靠抗联的支援,武器装备方面不用再犯愁,但是那些久经锻炼出来的指挥员,还有百战余生的老兵,可是一时半会没有地方去补充的。新编成的部队,要想达到老部队的战斗力,是需要时间来调整的。
如果杨震能够与中央商议,让两大军区能带回去部分老部队。对于在反扫荡战斗之中,损失惨重的两大军区元气的恢复,将会是一件相当有利的事情。至少对加速新部队的战斗力形成,以及为今后部队的扩编,都会有相当大的好处。
倒不是两位老帅有什么利己主义和山头主义,而是晋察冀和太行两大军区,在这次华北日军倾巢出动的大扫荡之中,损失太过于惨重。留守不多的老部队,在残酷的反扫荡战斗之中基本上被打残了,短时间之内恢复元气相当的困难。
一旦编入挺进军的两大军区精华,全部就地编入抗联,那么对于眼下本就元气打伤的两大军区,无异于是雪上加霜。这对两大军区尽早恢复元气,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情。正像杨震说的那样,你连锅都端走了,这还怎么开饭?
如果杨震真的能与中央交涉,留下部分部队,哪怕是带回去一半的兵力,对两大根据地元气恢复也有相当大的好处。有了这些经过抗联培训后,战斗素质进步很快的老部队作为骨干,两大军区恢复并发展,会有相当大的好处。
对于杨震的想法,两位老帅以沉默的方式表示了接受。不过说到部队的改装与训练,司令员的兴趣倒是来了。杨震提出的更换武器装备,将挺进军目前的两种武器口径,全部更换为统一的或是日械或是七九口径。
司令员倒是不可置否,对于他来说只要是部队齐装满员、弹药充足,那就心满意足了。有什么锅吃什么饭,这是这位老帅的想法。况且这几万挺进军部队,在会战全部结束之后,还不知道究竟归到那一边,司令员也不好太深说。
对于这位原则性极强的老帅来说,不管杨震会和中央争取来一个什么结果,但是他现在必须得执行中央的命令。这就是他这一带军人的本色所在。一日没有确切的命令,他就一日不会改变。而且这种伸手的事,即便是在他这个老部下面前,他也是不愿意张口的。
尽管对于杨震将挺进军的武器装备,先做到口径统一化,改变目前两种口径不利于补给的想法。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老帅也自然很赞同。口径越是复杂,战术补给也就越容易出现问题。
之前部队弹药少,在弹药方面一直处于饥渴的状态。除了决定生死的战斗之外,平均一场战斗只发给最多二十发子弹,这倒还没有那么多问题。但在现在弹药匮乏的局面已经得到改变的情况之下,弹药口径过多就很容易出事。
虽说部队眼下武器口径已经精简到两种,与之前口径繁多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依旧很容易出问题,也很麻烦。此次热河作战,就不止一次出现过将七九步枪子弹,送到全日械装备部队手中的情况。
说心里话将部队所使用的装备全部更换统一口径,哪怕是先将步枪子弹口径全部统一了,这位老帅打心底举手赞成。作为军事大家的司令员,那里不明白全军统一弹药口径的好处?
之前是无奈,想统一没有办法和来源。连一个团的枪支都不能保证统一,有什么用什么,能做到人手一枪了,就算相当不错了,那里还有这么多的挑头?现在有了机会和条件,老帅自然求之不得。
但眼下抗联明显也要扩编,才能应对杨震口中的下一步作战需求,自身对武器装备需求肯定也很大的情况之下,这个时候伸手老帅也感觉到有些不太好。尽管作为一名军事统帅,他比任何人都渴求那些精良的装备。
第1468章 要求换装的挺进军
而且现在按照抗联的态势来看,如果给部队统一武器制式和弹药口径,估计还是以日械为主。他们自己不生产七九口径的武器,日军也不装备,想给挺进军全部换装为七九口径的武器,自然也没有地方淘换去。杨震和自己商议,只不过是说说而已。
对于挺进军的干部战士来说,日式三八步枪并不是很受欢迎。主要是其使用的六五步枪弹威力,受到的非议太多。有的干部发牢骚,缴获的日式步枪虽说射程远、精度高,工艺尤其精湛,比汉阳造要好的多。
但就是这子弹杀伤力太小了。用这枪打了鬼子,没有两天鬼子又回来了。自己的干部战士负伤,没有两天就活蹦乱跳。想趁着负伤多吃几天伤员的小灶,改善一下伙食,都不给多少机会。
要知道在艰苦的十八集团军部队之中,只有伤病员的伙食好一点。就是高级指挥员,能吃上真正的小灶机会都不多。除了部队打了胜仗,有缴获才能改善一下伙食。平时所谓的小灶,最多也就是油多一点点。至于肉,和下面的部队一样都是稀罕物,平时很少吃到。
被三八大盖的子弹命中,只要不是致命部位,基本上在自己卫生队就解决了。用下面战士的话来说,想去医院解解馋都没有机会。对于土八路来说,三八式步枪是一款好枪。那都好,没有子弹了,插上刺刀拼刺刀也比德式步枪长的多,可就是这个子弹的杀伤力太弱了。
虽说谁也不愿意负伤,可战场上谁能保证自己不受伤。可一样都是负伤,那么能借此机会改善一下因为长期缺油少盐,肚子里面少油水的境况也是不错的。可如果被三八步枪打中了,一样是负伤,基本上轮不到去医院。
当然这只不过是玩笑话,即便是这玩意一枪俩眼,也没有人愿意为了改善伙食,去有意识的挨上这一枪。可一旦负伤了能混到去上级医院治疗,总归还是能改善一下,解解馋不是吗?
其实三八步枪使用的有阪步枪弹,威力并没有那么小。只不过在近距离作战时,因为穿透力过强而使得弹道过于平直。在几十米内被命中,子弹基本上在人体内不会翻滚,不会变形造成的创口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