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所以又气又病之下,回到林荫镇老宅后,没过三天就一命呜呼了。
即便在顾金山和蔺氏到达林荫镇蔺家老宅的当日,他们还看到了蔺家老宅门口被人泼了粪,还有几个闲汉在那里扯着嗓子骂蔺家的人。
蔺氏见状非常气愤,斥责那些人太过分了,人都死了,还在人家门口闹。
其中一个闲汉就说:“这屋子本来就不是他的屋子了,他住进去死了那是活该,这就叫做恶人自有天收!”
蔺氏质问他:“什么叫恶人自有天收!我大哥做什么了,你们这么说他?还有这蔺家老宅在蔺家人手上传了百年,怎么就不是他的屋子了?”
“原来你也是蔺家的人,你不可能不知道他年前已经将这宅子和另外两家铺子都输了吧?可他后面竟然用卑鄙的手段把输掉的房子又弄回去了,这样不讲信用阴险之人,不配在林荫镇住下去!”那闲汉振振有词道。
蔺氏被这话呛住,只是狠狠地瞪了那闲汉一眼,顾金山忙在一边推她,让她别说了。
接着叫了随行的小厮上前去拍门,好容易把门拍开了,然后拿手帕子捂住鼻子,踩着那一地的粪走了进去。
一进去,里面看门的下人就立即把门给关上了,领着他们往大宅里面走。
见到了安氏还有停放在灵堂里的棺木,蔺氏禁不住悲从中来,又伤伤心心地哭了一回。
在蔺家呆了两日,安慰了安氏和她的一双儿女一番,蔺氏和顾金山留下了两个能干的小厮帮着安氏料理蔺秋亮的后事,两夫妻这才坐着马车回城。
数日后,顾家的小厮帮着安氏料理完蔺秋亮的后事,回顾府向蔺氏和顾金山覆命。
又数日后,安氏竟然带着她的一双儿女再次到了顾府,找到了蔺氏,求她收留自己和一双儿女。
安氏说他们孤儿寡母在林荫镇过不下去了,才来的。
蔺秋亮一死,家里没个当家的男人,镇子里那些人更是肆无忌惮地欺负上门儿,除了继续泼粪辱骂外,还有那些泼皮无赖晚上翻墙进来,偷盗东西,还意图侵犯自己和女儿。她们母女俩人心惊胆颤,晚上不得安眠。
所以,她和自己的一双儿女商量一番之后,决定进城来找蔺氏,求她收留。至于林荫镇的老宅和两间铺子,她已经托人出租,也有人租了,只是得的银子不多。不过,也足够她们母子三人过日子了。所以,她恳求蔺氏,能够在蔺氏这里寄居,带大一双儿女。
“这……”蔺氏简直头疼,她想要拒绝,可又说不出口。可要是答应了,恐怕她的公婆还有丈夫又有一番抱怨。
想来想去,她说:“我心里是愿意收留嫂子还有外甥和外甥女儿的,只是,我公婆还有丈夫,他们……也罢,我就实话实说吧,除非你每月愿意出些银子租赁我这边的房屋,另外自己负责吃喝,可能他们还允许你们长住。”
“好,好,我愿意……”安氏赶忙含泪答应。
她想着林荫镇的宅子和铺子出租一年下来也有近七八十两银子,就算付出三十两银子租个小姑子这边的院子,还剩下四五十两银子,省一省也够过日子的。丈夫死了,她和一双儿女在林荫镇住不下去,也只有到投奔小姑子这里,才能安稳的过下去。
安氏娘家还有一个远嫁的姐姐,嫁了个杂货商人,家里也不宽裕。
相比去其姐那里,安氏认为还是投奔她小姑子这里好得多,毕竟她小姑子也算是顾家二房的太太,再没什么钱也是呼奴使婢的。只要能在顾家呆下来,自己的一儿一女,以后的前程就会好得多了。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愿意低声下气的求人,放下尊严做人。
☆、第64章
蔺氏同意了安氏带着一双儿女住进顾府,还给了他们一间小院儿住下,安氏掏出了三十两银子给蔺氏,说:“现如今手上不宽裕,这三十两银子就算是租住院子的钱,小姑不要嫌少才好。”
“不少了,嫂子,我收你这银子也是不好意思,主要还要过公婆和我男人那一关,我……我是个没用的……”蔺氏赧然道。
其实她有心不收她嫂子的钱,但是的确是不好在她公婆还有男人面前交代,若是自己掏银子去补窟窿,她又觉得吃亏。纠结了一番之后,她还是觉得老话说得对,人亲财不亲,钱财上头弄清楚些这交情才能长久,即便是亲戚也该这样。
本来她大哥病逝,嫂子和她的一双儿女处境艰难,按说她这个当小姑的就应该帮助他们,提供住处,分文不收不说,甚至连他们的衣食都该管了。可惜,这家里面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上头还有公婆,还有她那个小气的丈夫。话说回来,她认为提供住处给嫂子和外甥外甥女,庇护他们,其实已经算是帮了忙,还尽力了。
“小姑说什么话,我这当嫂子的晓得就这样都已经让你够为难了。你大哥不争气,净给你们添麻烦,以后一鸣和咏兰大了,有出息了,必定报答小姑一家人的。”
蔺氏听了嫂子诚心诚意说的话,忙说:“嫂子说哪里话,都是一家人,但凡我们能帮的,就帮,要是说什么报答的话,就太客气了。好了,不说了,我叫人来帮着嫂子打扫院子,安置下来再说吧。”
说完,就挽了安氏的手往她这边靠后街的一处小院去,那座小院儿紧邻顾府东路的一个角门,平时进出方便。
只是这院子有些小,之前是堆放杂物的地方。
现如今安氏和其一双儿女住进来了,蔺氏就叫人收拾打扫,将那些杂物搬出去,又去开了库房,搬了三架床并一些家具帐幔和棉被等物来安放好,另外还有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再慢慢寻了来补充到屋子里去。
忙活了半天,总算是安置好了,蔺氏想了想觉得安氏跟外甥和外甥女儿既然住了进来,这跟前没个丫鬟服侍总是不好,别的不说,粗使丫鬟总要两个的,总不能事事都要他们亲自动手吧。遂提议道:“嫂子,我看这样,我给你们派四个人来,一个小丫鬟服侍咏兰,一个服侍一鸣,还有一个服侍你,再要一个粗使丫鬟帮着做做粗活。这四个人一月下来也只需要一两五钱银子的月钱,另外吃饭你们也不用自己做了,直接交二两银子出来,叫跟前的丫鬟每日去二房大厨房里去拿饭就行,你看如何?”
安氏闻言,连忙在心里算了算账,按照小姑所说,一月二两银子的饭钱,那一年就是二十四两,四个使唤的丫鬟的工钱一年就要十八两,加起来就是四十二两了,再加上给小姑的三十两租下院子的钱,她手上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若是跟前只要两个丫鬟,一个给女儿使,一个做粗使丫鬟帮着提提饭,洒扫一下,倒还能剩下几两银子,給孩子们零花,还有买上两件衣裳。
所以,她下一刻便说:“一月二两银子的饭钱我们倒是给得起,就只是跟前服侍的人,要不了那么多,我就只想要两个人就行,一个服侍兰儿,一个做粗使丫鬟,帮着提提饭洒扫院子,其它的活儿我也能干。一鸣也是个半大男儿了,不需要人伺候。”
蔺氏听了,知道是嫂子手上拮据,才不要那么多人在跟前使唤的,只是她觉得两个小丫鬟也太少了,再怎么样也需要三个人的,这样一来,万一有个谁病了,另一个还可以补上。
于是就对安氏悄声说:“嫂子,我送你一个人使吧,这个人的工钱我来给,三个人才能使得开……”
“这怎么好,要小姑出钱。”
“好了,别客气了,先这样吧,一会儿我就让跟前的大丫鬟绿叶带人来。我屋子里还有事儿,还得去安排一下。对了,一会子绿叶带了人来会帮着安排她们做什么的。”
说完,蔺氏让安氏别送了,她先回去了。
蔺氏嘴|巴里说的屋子里有事儿不过是要赶着过去跟公婆打个招呼,免得一会儿他们知道了她接纳了安氏母子三人之后,会发脾气。
于是出了安氏等人住的院子,蔺氏直接往公婆所在的松鹤堂去。
她刚进松鹤堂呢,迎头撞见她婆婆魏老太太跟前使唤的丫鬟莲叶,莲叶一见她就向她行了礼,然后说:“太太,老太太正让奴婢来找您去说话呢。”
蔺氏让她带路,不用说,她也猜到一定是她婆婆听说了她接纳嫂子和外甥外甥女,并把他们安置到二房这边住下,所以才叫莲叶来传自己过去说话呢。
果然,见到婆婆后,魏老太太十分恼怒地质问她,是谁给她的胆子竟敢接纳她亡兄的妻儿住下来,这不吉利不说,而且二房也不宽裕,没有闲钱帮人。
蔺氏便说这二房空着的房子不给人住也是白空下了,而且她嫂子安氏愿意出钱租下来住,一年三十两银子,说完,就把刚得的那三十两银子拿出来递向魏老太太。
魏老太太接了银子,脸色好看些了。
她也认为媳妇说得没错,二房在顾府东路这边有大大小小有六个院子,几十间房子。她刚才听媳妇说了,给安氏等人住的是最东北靠后街的一个小院子,那个小院子之前一直都是放杂物的。如今被安氏租了去,一年凭空多出来三十两银子,比她孙子一年下来得的月例银子还多六两,要是安氏住个十年八年的也得多出来好几百两银子,足够在京郊买几十亩好地了。比白空在那里一文钱没有好多了,反正顾府里的房子也是长房所有,不拿他们的房子赚点儿钱白不赚。
思及至此,魏老太太和缓了声音对蔺氏说:“按说你兄长亡故,剩下你寡嫂还有你外甥和外甥女儿,咱们也该帮他们一二。只是你晓得我们二房还的倚靠长房过日子呢……但不知道你寡嫂他们吃喝这些……”
蔺氏忙说,她嫂子说了,愿意出每月二两银子给二房,交到二房这边的大厨房里,在大厨房里提饭回去吃。而且,她还愿意出三个粗使小丫鬟的钱,要三个人过去使。
说到这里,蔺氏特意提醒婆婆,这三个小丫鬟只管问长房要就行了,要过来之后,她寡嫂给的三个丫鬟的工钱不又是二房的了吗?这么一来,安氏母子三人住到顾府之后,二房凭空可以多出来四十多两银子呢。
“好,好,算你精明。既然他们愿意出这些银子,就让他们住府里好了。只不过,你得提醒他们一声,既然住到顾府里面,就要守这府里头的规矩,别惹事生非,给咱们添乱。不然,即便给这些银子,也得让他们搬出去。”魏氏最终道。
“是,母亲。”蔺氏赶忙应承。
魏老太太接着便挥一挥手,让她回去吧。
蔺氏随即辞了婆婆,走出来,不禁勾唇一笑。她就知道,婆婆这个人,只要得了银子,她是不会再有什么不满的。而且,能够占长房便宜的事情,更是她那个婆婆乐意做的。
晚上,蔺氏的丈夫顾金山回来之后,一开始知道蔺氏接纳安置安氏母子的事情也非常不满,不过,后来在知道安氏给了银子出来租院子以及自己出银子吃饭后,念叨两句也不说了。
蔺氏跟前的大丫鬟绿叶带了两个小丫鬟并一个粗使丫鬟过去,叫巧儿的一个七八岁的小丫鬟分给了咏兰使,一个叫双儿的八|九岁的小丫鬟给了安氏使唤,还剩下一个叫冬儿的粗使丫鬟帮着洒扫做些粗活。
自此以后,安氏和其一双儿女就在顾府住下来了。
只不过,住虽然住下来了,可后面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安氏的一双儿女的教育问题还没解决呢。
那个时候,都已经是三月了,嘉宜等人上学也有一个多月了。
蔺一鸣和蔺咏兰随着安氏到了顾府安定下来后,在家里闷了几日,就向安氏提出了这个上学的事情,说他们总不能就这么关在屋子里自学吧,再说了,自己学也学不好。
安氏其实这几天见到孩子们闷在屋子里,心里也有点儿着急,她也知道两个孩子该去上学。只是进了京城,手上又拮据,根本不可能给两个孩子请老师。要说,女儿的学习还可以耽搁,但是儿子的学习岂能耽搁。与其说去找个顾府外头的学堂让儿子去读书,那还不如让儿字进到顾家的家学里去上学。只是,这才麻烦了小姑在顾家安定下来,紧接着又要去找人家想办法解决儿子上学的问题,安氏真是开不了口。
她跟两个孩子说了说自己的难处,又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上学的问题。
一鸣道:“既然住进了顾家,自然是进顾家的家学里去读书最方便,还可以认识下顾家的大少爷世平,另外跟二少爷世荣也能拉近关系。儿子就算将来考中个秀才,跟他们搞好关系,以后也能想法子谋个出路的。”
安氏点头:“不错,为娘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如今咱们不好麻烦你们姑姑的……”
咏兰想了想,忽然高兴起来,说:“哥哥想要进顾家的家学,恐怕还是得让长房那边的人点头才行。前些日子,咱们头一次到顾家来,我瞧见珍表妹跟长房的三姑娘关系好,我看不如跟珍表妹说道说道,让她去求一求三姑娘,让三姑娘帮忙在顾老太太跟前说说,顾老太太要是点头了,不但哥哥,就是我也能进顾家的家学里跟珍表妹一样上学。”
安氏问女儿:“那个三姑娘肯帮忙么?”
咏兰:“我冷眼旁观,那个三姑娘是个和善之人,若是求了珍表妹去说,她未尝不肯帮忙的。再说了,如今别无他法,除了这条路,没有别的路好走,只能试上一试了。”
安氏:“好,兰儿,哪天等你珍表妹回来,那就麻烦你去跟你珍表妹说一说吧。”
咏兰随后让自己的小丫鬟去了嘉珍的院子,跟那个守院子的婆子二十个钱,托她要是嘉珍回来,就过来告诉她们家小姐一声。那守院子的婆子收了钱,便也答应了。
过了几日,嘉珍抽空子回来看望她祖母和爹娘,她一回来,那得了咏兰二十个钱的守院子的婆子就跑去跟咏兰说了,她家四姑娘回来了,咏兰得了信儿,稍微收拾了下就带了小丫鬟双儿去找嘉珍了。
嘉珍见到咏兰还吃了一惊,也不怪她吃惊,主要是她过完年后去家学里上学,上一次回二房这边还是半个月前呢,那个时候安氏带着一双儿女还没有来投靠蔺氏。
咏兰便先掉了眼泪,拉着嘉珍的手说她跟她娘和哥哥自从她爹死后,在林荫镇被欺负,没法子立足,所以就进了京来投靠姑姑了。在诉说她跟她娘还有哥哥在林荫镇遭遇的种种羞辱时,她哭得尤为伤心。
嘉珍见状只得安慰她,说:“既然我娘已经安置你们在顾家住下了,以后就不会再遇到那些糟心事儿了,且放宽心吧。”
她对于表姐一家人的遭遇也甚为同情,也认为他们来投靠她娘是应当的。
不想在嘉珍一番安慰之下,咏兰还是哭个不止,嘉珍叹气,问她还有什么难处,不妨说出来。
咏兰在心中不得不感佩她的这位珍表妹还是很聪明的,竟然猜到了自己还有难处,于是她就顺口把她和她哥上学的难处对嘉珍说了,问她能不能帮忙去跟嘉宜说一说,让她求一求顾老太太,答应她跟她哥能够在顾家的家学里附学?
嘉珍听完不由得想到前些日子仿佛嘉宜还说起过,说要是她兰表姐一家人在顾家住下,等到家学开学了,她兰表姐会不会也到家学里来上学呢。
本来这种事情,帮不帮都挺让人为难的。
你说帮吧,就得自己抹下面子去求人,虽然长房的嘉宜跟自己关系好,但人家顺口一提的话,也不能当了真,就让嘉宜去求老太太点头,让鸣表哥和兰表姐两人进家学里读书。这种忙帮了,也捞不到什么好处,除了个一文不值的算不上多好的名声。而且,她能够想到,她大伯母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外姓人进顾家的家学里去上学的,到时候恐怕又得怪三姐姐多管闲事了吧。
可要是不帮,鸣表哥和兰表姐就上不成学,至少短时间之内他们是上不成学的,这耽搁了学业对于以后可是没有半点儿好处的。特别是她鸣表哥的学业,要是耽搁了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
一边是隔房的跟自己关系好的堂姐,一边是落难的表哥和表姐,她该站在谁的一边呢?
嘉珍蹙着眉坐在东次间的炕上,绞着手中的汗巾子,迟迟拿不定主意。
咏兰见她蹙着眉不吭声,就知道她这个珍表妹挺为难的,所以也不催她,只是眼中带着哀恳地望着她,等她说话。
左思右想,嘉珍忽然有了个主意,道:“兰表姐,你先回去吧,我会尽力帮你的,不过,若是最后不能如你的意,你也别着急。只要在这府里呆着,就会有机会在顾家的家学里上学的。”
咏兰听了嘉珍的话,忙站起来表示感谢,说她回去等嘉珍的好消息。
将咏兰送了出去,嘉珍去找到了她娘,直接就把刚才咏兰所求对她娘说了,蔺氏听完,道:“这也是个事儿,只是我不方便去顾老太太跟前求她点头让一鸣和咏兰去家学里上学的,你大伯母那里就更不要想了。”
嘉珍微微一笑,说:“娘,我来跟您说了这事儿,并不是要您去顾老太太跟前求情,而是……”
她凑过去,附在蔺氏耳边如此一说,蔺氏不断点头,最后笑着说:“我的珍儿就是聪明,我明日就按照你说得去做。”
次日,蔺氏果真一早让人去京郊买了些新鲜的农人才从地里摘的瓜菜来,亲自提了一篮子去寿康堂拜见顾老太太,接着她把一篮子新鲜的瓜菜给了顾老太太的丫鬟,然后笑着对顾老太太说:“这是我那边的一位嬷嬷回去探亲,在地里新摘了两篮子瓜菜带回来给我,我想着老太太爱吃新鲜的瓜菜,就提了一篮子来给老太太,老太太不要嫌弃才是。”
顾老太太见到那一篮子新鲜的瓜菜很高兴,道:“难为你想着我这个老婆子,不如,晌午就在我这里吃饭吧,将就吃一吃这些你送来的新鲜瓜菜可好?”
蔺氏爽快地答应了,连说叨扰老太太了。
顾老太太接着就跟蔺氏一起喝茶说话,喝了两道茶,也就到了吃晌午饭的时候了。
在跟顾老太太吃茶闲谈的过程中,蔺氏顺带着说了下她家里大哥的情况,又把安氏带着她外甥和外甥女投靠二房的事情对顾老太太说了。顾老太太连说这是应该帮忙的,顾家本来就是怜贫惜弱的人家,别说亲戚,就是一般人都该帮的等等。
蔺氏连忙说顾老太太是天上的菩萨转世,有慈悲心肠,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福气,儿孙满堂,大哥又连连高升等。
这一席话都是顾老太太爱听的,听了之后当然是心情舒畅。
即便在顾金山和蔺氏到达林荫镇蔺家老宅的当日,他们还看到了蔺家老宅门口被人泼了粪,还有几个闲汉在那里扯着嗓子骂蔺家的人。
蔺氏见状非常气愤,斥责那些人太过分了,人都死了,还在人家门口闹。
其中一个闲汉就说:“这屋子本来就不是他的屋子了,他住进去死了那是活该,这就叫做恶人自有天收!”
蔺氏质问他:“什么叫恶人自有天收!我大哥做什么了,你们这么说他?还有这蔺家老宅在蔺家人手上传了百年,怎么就不是他的屋子了?”
“原来你也是蔺家的人,你不可能不知道他年前已经将这宅子和另外两家铺子都输了吧?可他后面竟然用卑鄙的手段把输掉的房子又弄回去了,这样不讲信用阴险之人,不配在林荫镇住下去!”那闲汉振振有词道。
蔺氏被这话呛住,只是狠狠地瞪了那闲汉一眼,顾金山忙在一边推她,让她别说了。
接着叫了随行的小厮上前去拍门,好容易把门拍开了,然后拿手帕子捂住鼻子,踩着那一地的粪走了进去。
一进去,里面看门的下人就立即把门给关上了,领着他们往大宅里面走。
见到了安氏还有停放在灵堂里的棺木,蔺氏禁不住悲从中来,又伤伤心心地哭了一回。
在蔺家呆了两日,安慰了安氏和她的一双儿女一番,蔺氏和顾金山留下了两个能干的小厮帮着安氏料理蔺秋亮的后事,两夫妻这才坐着马车回城。
数日后,顾家的小厮帮着安氏料理完蔺秋亮的后事,回顾府向蔺氏和顾金山覆命。
又数日后,安氏竟然带着她的一双儿女再次到了顾府,找到了蔺氏,求她收留自己和一双儿女。
安氏说他们孤儿寡母在林荫镇过不下去了,才来的。
蔺秋亮一死,家里没个当家的男人,镇子里那些人更是肆无忌惮地欺负上门儿,除了继续泼粪辱骂外,还有那些泼皮无赖晚上翻墙进来,偷盗东西,还意图侵犯自己和女儿。她们母女俩人心惊胆颤,晚上不得安眠。
所以,她和自己的一双儿女商量一番之后,决定进城来找蔺氏,求她收留。至于林荫镇的老宅和两间铺子,她已经托人出租,也有人租了,只是得的银子不多。不过,也足够她们母子三人过日子了。所以,她恳求蔺氏,能够在蔺氏这里寄居,带大一双儿女。
“这……”蔺氏简直头疼,她想要拒绝,可又说不出口。可要是答应了,恐怕她的公婆还有丈夫又有一番抱怨。
想来想去,她说:“我心里是愿意收留嫂子还有外甥和外甥女儿的,只是,我公婆还有丈夫,他们……也罢,我就实话实说吧,除非你每月愿意出些银子租赁我这边的房屋,另外自己负责吃喝,可能他们还允许你们长住。”
“好,好,我愿意……”安氏赶忙含泪答应。
她想着林荫镇的宅子和铺子出租一年下来也有近七八十两银子,就算付出三十两银子租个小姑子这边的院子,还剩下四五十两银子,省一省也够过日子的。丈夫死了,她和一双儿女在林荫镇住不下去,也只有到投奔小姑子这里,才能安稳的过下去。
安氏娘家还有一个远嫁的姐姐,嫁了个杂货商人,家里也不宽裕。
相比去其姐那里,安氏认为还是投奔她小姑子这里好得多,毕竟她小姑子也算是顾家二房的太太,再没什么钱也是呼奴使婢的。只要能在顾家呆下来,自己的一儿一女,以后的前程就会好得多了。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愿意低声下气的求人,放下尊严做人。
☆、第64章
蔺氏同意了安氏带着一双儿女住进顾府,还给了他们一间小院儿住下,安氏掏出了三十两银子给蔺氏,说:“现如今手上不宽裕,这三十两银子就算是租住院子的钱,小姑不要嫌少才好。”
“不少了,嫂子,我收你这银子也是不好意思,主要还要过公婆和我男人那一关,我……我是个没用的……”蔺氏赧然道。
其实她有心不收她嫂子的钱,但是的确是不好在她公婆还有男人面前交代,若是自己掏银子去补窟窿,她又觉得吃亏。纠结了一番之后,她还是觉得老话说得对,人亲财不亲,钱财上头弄清楚些这交情才能长久,即便是亲戚也该这样。
本来她大哥病逝,嫂子和她的一双儿女处境艰难,按说她这个当小姑的就应该帮助他们,提供住处,分文不收不说,甚至连他们的衣食都该管了。可惜,这家里面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上头还有公婆,还有她那个小气的丈夫。话说回来,她认为提供住处给嫂子和外甥外甥女,庇护他们,其实已经算是帮了忙,还尽力了。
“小姑说什么话,我这当嫂子的晓得就这样都已经让你够为难了。你大哥不争气,净给你们添麻烦,以后一鸣和咏兰大了,有出息了,必定报答小姑一家人的。”
蔺氏听了嫂子诚心诚意说的话,忙说:“嫂子说哪里话,都是一家人,但凡我们能帮的,就帮,要是说什么报答的话,就太客气了。好了,不说了,我叫人来帮着嫂子打扫院子,安置下来再说吧。”
说完,就挽了安氏的手往她这边靠后街的一处小院去,那座小院儿紧邻顾府东路的一个角门,平时进出方便。
只是这院子有些小,之前是堆放杂物的地方。
现如今安氏和其一双儿女住进来了,蔺氏就叫人收拾打扫,将那些杂物搬出去,又去开了库房,搬了三架床并一些家具帐幔和棉被等物来安放好,另外还有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再慢慢寻了来补充到屋子里去。
忙活了半天,总算是安置好了,蔺氏想了想觉得安氏跟外甥和外甥女儿既然住了进来,这跟前没个丫鬟服侍总是不好,别的不说,粗使丫鬟总要两个的,总不能事事都要他们亲自动手吧。遂提议道:“嫂子,我看这样,我给你们派四个人来,一个小丫鬟服侍咏兰,一个服侍一鸣,还有一个服侍你,再要一个粗使丫鬟帮着做做粗活。这四个人一月下来也只需要一两五钱银子的月钱,另外吃饭你们也不用自己做了,直接交二两银子出来,叫跟前的丫鬟每日去二房大厨房里去拿饭就行,你看如何?”
安氏闻言,连忙在心里算了算账,按照小姑所说,一月二两银子的饭钱,那一年就是二十四两,四个使唤的丫鬟的工钱一年就要十八两,加起来就是四十二两了,再加上给小姑的三十两租下院子的钱,她手上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若是跟前只要两个丫鬟,一个给女儿使,一个做粗使丫鬟帮着提提饭,洒扫一下,倒还能剩下几两银子,給孩子们零花,还有买上两件衣裳。
所以,她下一刻便说:“一月二两银子的饭钱我们倒是给得起,就只是跟前服侍的人,要不了那么多,我就只想要两个人就行,一个服侍兰儿,一个做粗使丫鬟,帮着提提饭洒扫院子,其它的活儿我也能干。一鸣也是个半大男儿了,不需要人伺候。”
蔺氏听了,知道是嫂子手上拮据,才不要那么多人在跟前使唤的,只是她觉得两个小丫鬟也太少了,再怎么样也需要三个人的,这样一来,万一有个谁病了,另一个还可以补上。
于是就对安氏悄声说:“嫂子,我送你一个人使吧,这个人的工钱我来给,三个人才能使得开……”
“这怎么好,要小姑出钱。”
“好了,别客气了,先这样吧,一会儿我就让跟前的大丫鬟绿叶带人来。我屋子里还有事儿,还得去安排一下。对了,一会子绿叶带了人来会帮着安排她们做什么的。”
说完,蔺氏让安氏别送了,她先回去了。
蔺氏嘴|巴里说的屋子里有事儿不过是要赶着过去跟公婆打个招呼,免得一会儿他们知道了她接纳了安氏母子三人之后,会发脾气。
于是出了安氏等人住的院子,蔺氏直接往公婆所在的松鹤堂去。
她刚进松鹤堂呢,迎头撞见她婆婆魏老太太跟前使唤的丫鬟莲叶,莲叶一见她就向她行了礼,然后说:“太太,老太太正让奴婢来找您去说话呢。”
蔺氏让她带路,不用说,她也猜到一定是她婆婆听说了她接纳嫂子和外甥外甥女,并把他们安置到二房这边住下,所以才叫莲叶来传自己过去说话呢。
果然,见到婆婆后,魏老太太十分恼怒地质问她,是谁给她的胆子竟敢接纳她亡兄的妻儿住下来,这不吉利不说,而且二房也不宽裕,没有闲钱帮人。
蔺氏便说这二房空着的房子不给人住也是白空下了,而且她嫂子安氏愿意出钱租下来住,一年三十两银子,说完,就把刚得的那三十两银子拿出来递向魏老太太。
魏老太太接了银子,脸色好看些了。
她也认为媳妇说得没错,二房在顾府东路这边有大大小小有六个院子,几十间房子。她刚才听媳妇说了,给安氏等人住的是最东北靠后街的一个小院子,那个小院子之前一直都是放杂物的。如今被安氏租了去,一年凭空多出来三十两银子,比她孙子一年下来得的月例银子还多六两,要是安氏住个十年八年的也得多出来好几百两银子,足够在京郊买几十亩好地了。比白空在那里一文钱没有好多了,反正顾府里的房子也是长房所有,不拿他们的房子赚点儿钱白不赚。
思及至此,魏老太太和缓了声音对蔺氏说:“按说你兄长亡故,剩下你寡嫂还有你外甥和外甥女儿,咱们也该帮他们一二。只是你晓得我们二房还的倚靠长房过日子呢……但不知道你寡嫂他们吃喝这些……”
蔺氏忙说,她嫂子说了,愿意出每月二两银子给二房,交到二房这边的大厨房里,在大厨房里提饭回去吃。而且,她还愿意出三个粗使小丫鬟的钱,要三个人过去使。
说到这里,蔺氏特意提醒婆婆,这三个小丫鬟只管问长房要就行了,要过来之后,她寡嫂给的三个丫鬟的工钱不又是二房的了吗?这么一来,安氏母子三人住到顾府之后,二房凭空可以多出来四十多两银子呢。
“好,好,算你精明。既然他们愿意出这些银子,就让他们住府里好了。只不过,你得提醒他们一声,既然住到顾府里面,就要守这府里头的规矩,别惹事生非,给咱们添乱。不然,即便给这些银子,也得让他们搬出去。”魏氏最终道。
“是,母亲。”蔺氏赶忙应承。
魏老太太接着便挥一挥手,让她回去吧。
蔺氏随即辞了婆婆,走出来,不禁勾唇一笑。她就知道,婆婆这个人,只要得了银子,她是不会再有什么不满的。而且,能够占长房便宜的事情,更是她那个婆婆乐意做的。
晚上,蔺氏的丈夫顾金山回来之后,一开始知道蔺氏接纳安置安氏母子的事情也非常不满,不过,后来在知道安氏给了银子出来租院子以及自己出银子吃饭后,念叨两句也不说了。
蔺氏跟前的大丫鬟绿叶带了两个小丫鬟并一个粗使丫鬟过去,叫巧儿的一个七八岁的小丫鬟分给了咏兰使,一个叫双儿的八|九岁的小丫鬟给了安氏使唤,还剩下一个叫冬儿的粗使丫鬟帮着洒扫做些粗活。
自此以后,安氏和其一双儿女就在顾府住下来了。
只不过,住虽然住下来了,可后面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安氏的一双儿女的教育问题还没解决呢。
那个时候,都已经是三月了,嘉宜等人上学也有一个多月了。
蔺一鸣和蔺咏兰随着安氏到了顾府安定下来后,在家里闷了几日,就向安氏提出了这个上学的事情,说他们总不能就这么关在屋子里自学吧,再说了,自己学也学不好。
安氏其实这几天见到孩子们闷在屋子里,心里也有点儿着急,她也知道两个孩子该去上学。只是进了京城,手上又拮据,根本不可能给两个孩子请老师。要说,女儿的学习还可以耽搁,但是儿子的学习岂能耽搁。与其说去找个顾府外头的学堂让儿子去读书,那还不如让儿字进到顾家的家学里去上学。只是,这才麻烦了小姑在顾家安定下来,紧接着又要去找人家想办法解决儿子上学的问题,安氏真是开不了口。
她跟两个孩子说了说自己的难处,又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上学的问题。
一鸣道:“既然住进了顾家,自然是进顾家的家学里去读书最方便,还可以认识下顾家的大少爷世平,另外跟二少爷世荣也能拉近关系。儿子就算将来考中个秀才,跟他们搞好关系,以后也能想法子谋个出路的。”
安氏点头:“不错,为娘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如今咱们不好麻烦你们姑姑的……”
咏兰想了想,忽然高兴起来,说:“哥哥想要进顾家的家学,恐怕还是得让长房那边的人点头才行。前些日子,咱们头一次到顾家来,我瞧见珍表妹跟长房的三姑娘关系好,我看不如跟珍表妹说道说道,让她去求一求三姑娘,让三姑娘帮忙在顾老太太跟前说说,顾老太太要是点头了,不但哥哥,就是我也能进顾家的家学里跟珍表妹一样上学。”
安氏问女儿:“那个三姑娘肯帮忙么?”
咏兰:“我冷眼旁观,那个三姑娘是个和善之人,若是求了珍表妹去说,她未尝不肯帮忙的。再说了,如今别无他法,除了这条路,没有别的路好走,只能试上一试了。”
安氏:“好,兰儿,哪天等你珍表妹回来,那就麻烦你去跟你珍表妹说一说吧。”
咏兰随后让自己的小丫鬟去了嘉珍的院子,跟那个守院子的婆子二十个钱,托她要是嘉珍回来,就过来告诉她们家小姐一声。那守院子的婆子收了钱,便也答应了。
过了几日,嘉珍抽空子回来看望她祖母和爹娘,她一回来,那得了咏兰二十个钱的守院子的婆子就跑去跟咏兰说了,她家四姑娘回来了,咏兰得了信儿,稍微收拾了下就带了小丫鬟双儿去找嘉珍了。
嘉珍见到咏兰还吃了一惊,也不怪她吃惊,主要是她过完年后去家学里上学,上一次回二房这边还是半个月前呢,那个时候安氏带着一双儿女还没有来投靠蔺氏。
咏兰便先掉了眼泪,拉着嘉珍的手说她跟她娘和哥哥自从她爹死后,在林荫镇被欺负,没法子立足,所以就进了京来投靠姑姑了。在诉说她跟她娘还有哥哥在林荫镇遭遇的种种羞辱时,她哭得尤为伤心。
嘉珍见状只得安慰她,说:“既然我娘已经安置你们在顾家住下了,以后就不会再遇到那些糟心事儿了,且放宽心吧。”
她对于表姐一家人的遭遇也甚为同情,也认为他们来投靠她娘是应当的。
不想在嘉珍一番安慰之下,咏兰还是哭个不止,嘉珍叹气,问她还有什么难处,不妨说出来。
咏兰在心中不得不感佩她的这位珍表妹还是很聪明的,竟然猜到了自己还有难处,于是她就顺口把她和她哥上学的难处对嘉珍说了,问她能不能帮忙去跟嘉宜说一说,让她求一求顾老太太,答应她跟她哥能够在顾家的家学里附学?
嘉珍听完不由得想到前些日子仿佛嘉宜还说起过,说要是她兰表姐一家人在顾家住下,等到家学开学了,她兰表姐会不会也到家学里来上学呢。
本来这种事情,帮不帮都挺让人为难的。
你说帮吧,就得自己抹下面子去求人,虽然长房的嘉宜跟自己关系好,但人家顺口一提的话,也不能当了真,就让嘉宜去求老太太点头,让鸣表哥和兰表姐两人进家学里读书。这种忙帮了,也捞不到什么好处,除了个一文不值的算不上多好的名声。而且,她能够想到,她大伯母肯定是不愿意看到外姓人进顾家的家学里去上学的,到时候恐怕又得怪三姐姐多管闲事了吧。
可要是不帮,鸣表哥和兰表姐就上不成学,至少短时间之内他们是上不成学的,这耽搁了学业对于以后可是没有半点儿好处的。特别是她鸣表哥的学业,要是耽搁了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
一边是隔房的跟自己关系好的堂姐,一边是落难的表哥和表姐,她该站在谁的一边呢?
嘉珍蹙着眉坐在东次间的炕上,绞着手中的汗巾子,迟迟拿不定主意。
咏兰见她蹙着眉不吭声,就知道她这个珍表妹挺为难的,所以也不催她,只是眼中带着哀恳地望着她,等她说话。
左思右想,嘉珍忽然有了个主意,道:“兰表姐,你先回去吧,我会尽力帮你的,不过,若是最后不能如你的意,你也别着急。只要在这府里呆着,就会有机会在顾家的家学里上学的。”
咏兰听了嘉珍的话,忙站起来表示感谢,说她回去等嘉珍的好消息。
将咏兰送了出去,嘉珍去找到了她娘,直接就把刚才咏兰所求对她娘说了,蔺氏听完,道:“这也是个事儿,只是我不方便去顾老太太跟前求她点头让一鸣和咏兰去家学里上学的,你大伯母那里就更不要想了。”
嘉珍微微一笑,说:“娘,我来跟您说了这事儿,并不是要您去顾老太太跟前求情,而是……”
她凑过去,附在蔺氏耳边如此一说,蔺氏不断点头,最后笑着说:“我的珍儿就是聪明,我明日就按照你说得去做。”
次日,蔺氏果真一早让人去京郊买了些新鲜的农人才从地里摘的瓜菜来,亲自提了一篮子去寿康堂拜见顾老太太,接着她把一篮子新鲜的瓜菜给了顾老太太的丫鬟,然后笑着对顾老太太说:“这是我那边的一位嬷嬷回去探亲,在地里新摘了两篮子瓜菜带回来给我,我想着老太太爱吃新鲜的瓜菜,就提了一篮子来给老太太,老太太不要嫌弃才是。”
顾老太太见到那一篮子新鲜的瓜菜很高兴,道:“难为你想着我这个老婆子,不如,晌午就在我这里吃饭吧,将就吃一吃这些你送来的新鲜瓜菜可好?”
蔺氏爽快地答应了,连说叨扰老太太了。
顾老太太接着就跟蔺氏一起喝茶说话,喝了两道茶,也就到了吃晌午饭的时候了。
在跟顾老太太吃茶闲谈的过程中,蔺氏顺带着说了下她家里大哥的情况,又把安氏带着她外甥和外甥女投靠二房的事情对顾老太太说了。顾老太太连说这是应该帮忙的,顾家本来就是怜贫惜弱的人家,别说亲戚,就是一般人都该帮的等等。
蔺氏连忙说顾老太太是天上的菩萨转世,有慈悲心肠,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福气,儿孙满堂,大哥又连连高升等。
这一席话都是顾老太太爱听的,听了之后当然是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