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快速发展
  看到太史慈这么的心急,郝帅也是有点无奈,这个就是那个历史上威风赫赫的东莱太史慈吗?现在看上去也就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青年罢了。
  “子义你也别着急,等我把士兵们安顿好,再好好说说,这一时半会的也讲不完啊,你看,天都快黑了。要不这样,你和我到海庄去,咱们到时有的是时间详谈。”
  “这不太好吧?”太史慈迟疑了。
  “这有什么不好的,你要是不放心你母亲,也可以让你母亲一起去,正好也让你母亲也去认认路,以后也好多走动走动。”
  “这?我回去问下我母亲吧……”太史慈有点讪讪笑道。
  “那我就先回海庄了啊。”郝帅也是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太史慈确实是孝顺。
  随后郝帅就率领着部队,回去了海庄。而太史慈也是回到自己的家里面,请示母亲去了。
  回到海庄后,庄园里面的人都欢呼了起来,他们都知道他们的庄主打了胜仗了,这让他们觉得非常的有荣誉感。
  安排好了众人,郝帅也是准备休息了,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军中,郝帅也是没有得到好好的休息。
  第二天郝帅难得睡了一个懒觉,就当是给自己放松放松了。
  这次给营陵城解了围后,后面一段时间都是郝帅发展的时间。
  虽然这时候广宗城还没有被攻打下来,郝帅假如率军去参战的话,也能够赶得上最终的决战,但是郝帅这样做却基本没有什么利益。首先郝帅的根基几乎没有,他也就这么几百号人,其次郝帅现在也没有想立即就出现在曹操、刘备这等猛人的面前,他们的眼光都是很毒辣的,郝帅也不想节外生枝。
  等郝帅早上从床~上起来的时候,太史慈已经独自一个人过来了,这时候正独自一人在练武场上训练武艺。
  “子义今天这么早就来了啊!”以前的时候,太史慈可不会来的这么早,看来,太史慈也是极度的对郝帅参与的战斗有兴趣了。
  “郝大哥,快给我讲讲你在营陵城的战斗!”太史慈看到郝帅出来了,立即就缠了上来,让郝帅给他讲讲。
  “好了好了,真是服了你了。”郝帅和太史慈混熟了后,两者件说话也是比较的轻松。而两者的年岁上,郝帅比太史慈大了那么一点,因此平时的时候,太史慈也是称呼郝帅为郝大哥了。
  随后,郝帅就给太史慈讲诉了他在营陵城所经历的事情。
  ……
  随着青州黄巾的退却,青州大地上的战火也是消失了。但是黄巾之乱给人带来的巨大伤害,却是不会那么容易消失的。
  现在青州大地上,到处都是流民,到处都是一片片的废墟模样。就连东莱城,现在也成为了流民的首选之地。
  郡守许伟对此焦头烂额,他也是庆幸,在他的领地上,有着郝帅这么一个大善人,因为郝帅不断的招募流民,而且郝帅也是在几个点开了粥铺,每天免费散发给这些流民吃,让他们都饿不死。虽然许伟现在也有点奇怪,郝帅是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但是在流民的压力下,也是选择了遗忘这个问题。
  这时候,郝帅已经招收了4000名左右的流民了,郝帅的护庄队也是达到了1000人。
  现在已经是12月了,这一次黄巾起义已经结束,皇甫嵩和巨鹿太守郭典成功攻打下曲阳,斩杀了地公将军张宝。张梁也是在数月前的广宗战斗时被斩杀,而张角也是被破棺戮尸,运首级回到了京师。
  “三国的时代即将拉开篇章了啊!”郝帅感概到。
  这次黄巾起义中,各路英雄都已经登上了这个历史的舞台,而在三年后,第二次的黄巾起义就将爆发,那时候,诸侯之间也是纷纷势大。同时,灵帝也会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部。而正因汉灵帝下放权力,助长地方军拥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甚至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所以黄巾民变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虽然如此,乱事仍造就了大赦党人,令许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郝帅现在已经以海庄为中心在建设了,一层层的往外延伸。不过,现在郝帅毕竟也没有什么正式的官职在,因此郝帅也是不太敢正大光明的迅速发展,幸好许伟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郝帅现在才能够安稳。
  黄巾起义被成功镇压,当然需要分封功臣了。各路人士也是各显神通,在洛阳城里面进行找门路买通官员。像本来在广宗之战时吃了败仗的董卓,虽然一开始被免了官,但是后来在运作下,也是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做了陇西太守,袁绍做了司隶校尉,孙坚做起了别部司马,曹操去做了济南相,当然,最悲催的刘备做了安喜县县尉,而且在不久后就因为得罪了邮督,最终去投奔了他的老同学公孙瓒去了。
  孔融也是把北海国这里的情况给上报了天子,因为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子孙,再加上本身也是非常的有名气,因此灵帝也是大肆的封赏,而郝帅也是沾了这个光,被任命为蓬莱县丞。
  蓬莱县是在东莱郡的东边,几乎没有人烟。当然,这也是因为郝帅并没有去运作的原因,才被封了这么偏僻地方的一个小官,由此可见,这个年代,朝廷已经腐朽到如何的程度了。
  不过,郝帅被封为了蓬莱县丞,也是方便了郝帅发展势力。因为蓬莱县已经几乎没有人烟,郝帅也是直接把海庄当作了蓬莱县的治政中心了。
  现在人数越来越多,郝帅也是觉得有点分身乏术了。这还是因为人数还比较少的缘故。
  郝帅也是在流民当中招募了几个识字的年轻学子,这些学子是寒门出身,仅仅是读了些家中残留的书籍,而再想读其他的书籍却是没有了。
  不过,管理现在的人群,这些年轻学子倒也是够用了。
  郝帅开始时请的罗恒洋现在也是过的比较充实,每天都在教导着一些学生。这些学生虽然没有什么天才,但是他们却非常的刻苦,可以很清晰的就能见到他们的成长。这些10来岁的小孩都已经是孤儿了,现在郝帅不但让他们不愁吃穿,还安排了老师教导他们,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当然是刻苦的学习,以后来报答郝帅了。
  “现在这点人还能管的住,等以后人更多了,还是得要一些人才啊。”想到三国时期,那些顶顶大名的治政人才,郝帅就是一阵流口水。不过,现在郝帅毕竟没有什么名气,因此也是不做这些白日梦了。
  按理说,日子逐渐的平静了下来,流民们的数量应该减少才对。但是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流民的数量始终还是很多。
  朝廷并没有吸取这次黄巾起义的教训,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政策,税率还是比较的高,所以农民还是种不起田地,这流民的数量当然是减少不下来了。
  郝帅因为还有不少的黄金可以用来上缴,因此郝帅这里的情况还是比较良好。
  但是许伟却不同了。
  许伟也是一个为民做主的好官,因此许伟根本就没有什么钱财,而且他征收的税率也是比较少,让农民们能够有一条活路,所以每次青州刺史让他上缴应该征收的税前,许伟都在推脱。
  这也让许伟和青州刺史之间埋下了冲突。
  孔融作为一个名士,却对穷苦人家的事情不是了解,他也是没有减少税率,所以北海国的情况根本就没有得到好转。这也让躲在群山里面的青州黄巾势力变的愈发的大了起来。
  终于,有一天,青州刺史忍无可忍,他准备上书有司,直接让有司直接来判决他们之间的冲突。而这也是让许伟知道了。有司处理这些事情一般都是奏书先到者有利,许伟也是比较的担心,因此他就求取可以为使者的人。
  这时候的太史慈已经二十一岁了,他也是个冲动分子,因此自告奋勇的接受了任务。当然,在临出门前,太史慈也是把他的母亲拜托给了郝帅,让郝帅给代为照顾。郝帅当然不会拒绝了,这可是最好的和太史慈拉关系的方法了。
  太史慈日夜兼程的走取近道来到洛阳,竟然还在州吏的前面到。当他在公车门前等候的时候,看到州吏过来了,他就假装问州吏:“你也是来想求通章的吗?”
  州吏当然没有怀疑,因此回答道:“是的。”
  “奏章在哪里?”
  “在车上。”
  “奏章题署之处填写的都正确吗?可以取出来看看吗?”
  州吏不知道太史慈是东莱人,便取出了奏章递给了太史慈看。
  谁知道,太史慈取过奏章后,竟然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