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站在一旁的沉樱身子僵硬,心中酸溜溜的一片。
昨日她想在赫连铖面前表现自己温柔的一面,却没想到被他当众扫了脸,幸得高太后替她圆了个场,带着她回了慈宁宫。
回宫以后,沉樱一直疑心着那些宫女内侍会将这事情当笑谈,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边,不敢再出来走动,晚膳时分,有小宫女敲门喊她,她推着说生病了,胃口不太好没有出门。过了一阵子听有人在外头窃窃私语,她虽然听得不很分明,可感觉就是那些长舌头的在说今日皇上砸了她送去的饭菜那件事。
扯着被子蒙了头,沉樱踢了踢脚,一张脸臊得通红,心里又急又气。
为何慕瑛送东西过去皇上就吃了?若是皇上将她送去的东西也砸了,她就没这么觉得不舒服了,有一个作伴的,总比一个人被耻笑的好。
可是……皇上却并没有这样做。
今儿又是这样,众人都劝不动皇上,那慕瑛才进了寝殿,就有人传话说皇上要用膳。
为何皇上会对慕瑛的话言听计从?皇上不是最讨厌慕瑛的吗?怎么这次慕瑛进宫,皇上就对她完全变了一张脸?沉樱低着头,手指不住绞动,心中的嫉妒让她的脸扭曲着变了模样,不再是那妩媚娇艳,有些狰狞。
她,不甘心自己成了陪衬,成了众人口中的笑柄,这一切,都是那讨厌的慕瑛造成的。
手,紧紧的抓住了自己的衣袖,一颗心已经扭得像团麻花,怎么样也展不开来。
太皇太后终于没有捱过去。
二月初三的晚上,皇宫里一片宁静,一线极其单薄的月亮清冷的挂在乌蓝的天空,旁边连一个星子都没有看见。因着太皇太后病重,赫连铖颁布圣旨,过了酉时便不许再随意走动,大声喧哗,故此宫中比以前要显得寂寞了许多。
然而这沉寂很快被打破,忽然间,就听一片恸哭之声响起,就如山洪顷刻间勃发,呼啸着席卷了万寿宫。
宫中的云板沉重的敲了三下,众人从梦中惊醒,慌慌张张的穿上了衣裳,脸上皆变了颜色:“云板响了三声!”
后宫之内,昭仪及以上级别的妃嫔死去,云板三声,以示闻丧之意,今晚这三声云板,不消说是为了太皇太后敲响的。
“大小姐,大小姐!”小筝一骨碌爬了起来,外边人声说不上鼎沸,可也是有了动静,脚步声与交谈声细细,随着风送了过来,从茜纱窗的缝隙里钻进房间:“太皇太后薨了!”
慕瑛睁开双眼望着屋顶,没精打采的应了一声:“肯定是。”
她的眼前忽然闪过一道明黄色的身影,落寞孤寂,那悲伤欲绝的眼神仿佛离她越来越近:“朕以后再也没有亲人了。”
似乎有针扎着她的心,慕瑛忽然觉得有一点点细微的疼痛,蔓延到了四肢五骸。
☆、第 49 章
太皇太后薨了,举国哀恸。
万寿宫里搭起了灵堂,一具金丝楠木的棺椁停放在招魂幡之后,黑色里边闪着一点深紫色的光,赫连铖呆呆的坐在太皇太后的灵柩之前,手里撕着纸钱,一张一张的扔了进去。
铜盆里火光熊熊,照亮了赫连铖的脸。
神色木然,没有半分表情,眼泪已经流干,脸上再无泪痕。
“皇上……”上官太傅为难的站在赫连铖身后,欲言又止,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出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江六佝偻着背,愁容满脸的看着上官太傅:“皇上每日都只用了一次膳食。”
皇上这些日子,眼见着就瘦了,原先脸颊上还有肉,此刻那脸庞迅速的塌陷了下去。江六从八年前就由太皇太后指派着去伺候赫连铖,这么多年下来,对他已经是感情甚深,瞧着赫连铖这般模样,心中难过得不行。
这才过五日呢,这法事要办十四日,若皇上一直是这般,这身子如何能撑得住!
上官太傅也是担心难过,当然他与江六考虑的重点不同,自太皇太后薨逝以后,朝会便停歇了,赫连铖只呆在这万寿宫中,完全不管政事,文英殿里的案桌上,奏折堆积得像小山一样。
再怎么样,皇上要要腾出些时间将那些奏折给批阅了,否则这大虞朝政便乱了。上官太傅想了想,觉得自己该要尽忠直言,向前迈进一步,跪到了赫连铖身边,压低声音道:“皇上,节哀顺变。”
赫连铖没有出声,只是继续撕扯着那一叠纸钱,不断的往炭火盆子里头扔。
“皇上,你什么时候抽空去文英殿那里坐坐。”上官太傅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下边送上来的奏折,已经堆了不少呢。”
“堆了便堆了,与朕何干。”赫连铖猛的甩出了一句话,说出之后,颓然的趴在那里,再也说不出话来,他现在就想陪着皇祖母,哪还有心思去处理政事。
“皇上!”上官太傅有些焦急,毕竟他是帝师,也算是看着赫连铖长大的,他现在成了这般模样,上官太傅瞧着心里也是不忍:“皇上,太皇太后娘娘薨了,你也不能这样哇!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江山社稷还得要皇上去坐镇呢。”
“有朕没朕,难道会有什么不同?”赫连铖漠然的望着那大铜盆,火苗从里边蹿了上来,红艳艳的一片,就像蛇吐着信子,想要吞噬它面前的人。
这江山,有他没他,真没什么不同,反正那个慕华寅能一手掌控。大臣们在朝堂上,眼睛都是朝他那边看,他说东,就没有朝西走,他哼一句,朝堂上有一半的人脑袋就不敢抬,捧着玉笏站在那里,就像是一根木头。
都这局面了,他上朝与不上朝,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慕华寅还不能堂而皇之坐在文英殿那张桌子后边批阅奏折罢了。赫连铖抓紧了自己的衣袖,心里头苦涩一片,喉咙口咸腥味的一片,似乎有一团血,马上就要喷出来。
上官太傅想了一阵,叹气道:“皇上,若是你相信老臣,那老臣便让人将奏折搬去平章政事府,与各位大人一起商议后再将批复结果告诉皇上,请皇上定夺,可否?”
赫连铖乏力的点了点头:“有劳太傅了。”
“皇上不必客气,为皇上分忧解难,这是微臣的份内事。”上官太傅一只手撑着地,费力的爬了起来,江六赶紧上前搀扶了一把,他才站稳了身子:“多谢江公公。”
看着上官太傅蹒跚而去的背影,江六心中感叹,上官太傅老了,以后还不知道能在皇上身边呆多久,他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可千万要长寿才好。
上官太傅出了万寿宫,与候在后宫门口的平章政事府几位大人一道去了文英殿,指挥着几个内侍将那些奏折搬了出来,一伙人抬着捧着那些折子到了文华门,却见到了穿着一身浅灰色衣裳的慕华寅。
太皇太后做法事这段时间,大虞行国丧之礼,不得穿红色的衣裳,一品大员们那深红色的常服自然就得收起,上官太傅今日穿的就是白色长袍,此刻见着慕华寅穿了那淡灰色的锦服,不由得也暗自赞叹了一句,慕大司马果然是风采翩翩,无论穿着什么,都显得丰神伟仪,英俊倜傥。
“上官大人,你抱着这些奏折要去哪里?”慕华寅瞄了一眼上官太傅与后边几位大人手里抱着的折子,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太皇太后薨逝,皇上无心朝政,压了不少奏折,今日我特地去请示了皇上,将这些奏折挪至平章政事府,我们先行商议过,将结果报与皇上挺,再由皇上来做定夺。”上官太傅是个老实人,况且此时他实在找不出别的什么借口来搪塞慕华寅,不如实话实说——慕华寅后宫那边只怕是也安插了人手,这事情就算现在掩饰过去了,以后他自然也会知道。
慕华寅点了点头:“上官太傅真是心系大虞,我也正准备去万寿宫找皇上说这事,没想到上官太傅先了一步。”他伸手捋了捋胡须:“如此,那咱们便一道去平章政事府。”
这话说得风轻云淡,上官太傅也确实也找不到回绝的理由,慕华寅位列三公,他提出要来参与商议朝堂要事,这要求甚是合理。
“还正想派人去请慕大司马,没想到这事情如此巧。”上官太傅笑着抬眼道:“一起去罢。”
慕华寅点了点头:“太傅大人年岁大了,抱着奏折吃力,让我的手下来。”
他的身后走出了一列穿着盔甲的将士,很快将大人们手中的奏折接了过去,慕华寅负手而行,大摇大摆走在最前边,这局势陡然就发生了变化,仿佛他成了主持批阅奏折的人,而上官太傅等官员只是他的下属。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惊骇,不知道慕华寅要将这些奏折带到哪里去,可一看到那些将士们的寒铁盔甲和腰间挂着的大刀宝剑,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奏折被送进了大司马的官邸。
慕华寅腾出了最外边那间务公的大厅,笑着让上官太傅坐了下来:“太傅大人,我觉得这些奏折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我们这几个人来商议也不大妥当,不如这样,先将奏折归类为六部,每个时辰商议哪一部的折子,在这个时辰里那一部的官员便来我这里与大人们一道商议,太傅大人觉得如何?”
上官太傅皱了皱眉头,虽说慕华寅提出来的建议十分合理,这样既能节约时间,也能更有效的处理政事,可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大司马与他这个太傅的职位一样,权力很大,什么都能管,慕华寅是带着军功凭借祖荫上来的,故此更加侧重于军队的掌握,大虞的各部兵马,要职基本全是他的心腹担任。素日里慕华寅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基本上都会说上几句,可却也并不是很热衷,那些琐碎的小事他根本不屑开口,可今日他这样子,好像是准备把所有的朝政之事都管了起来。
上官太傅抬眼看了下慕华寅,见他端坐在那里,威风凛凛,眉眼间带着一种不可辩驳的威仪,心中一惊,难道慕华寅真有那份野心,想趁机一揽政事不成?
“上官大人,莫非觉得慕某这提议不妥?”慕华寅抬了抬眉毛,声音重了几分:“慕某可是在为皇上着想,没有半分别的意思。”
“慕大司马,老夫只不过是在想要不要将六部尚书也请过来。”上官太傅有一种新式被窥破的感觉,他勉强的笑了笑:“慕大司马切勿多心。”
“上官大人真是设想周到。”慕华寅立即顺水推舟,拍了几下手掌:“去,将六部尚书请过来。”
几个带着刀的侍卫从旁边走出,朝慕华寅拱手,领命而去,不多久,六部的尚书便鱼贯而入,先与慕华寅打过招呼,再与众人寒暄:“我们在偏厅里等太傅大人好一阵子了,怎么才过来。”
这——分明是早有准备。
慕华寅瞄了众人一眼,脸上露出了笑容:“各位大人,这些日子咱们要群策群力将这些奏折处理好,若是政事积压,你们也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是。”众人齐声应和。
只有上官太傅心中犹有疑惑,慕华寅分毫没提到位皇上分忧解难这一点,仿佛这大司马的官邸此刻已经成了议事的朝堂,只是文武百官没有来这么多人罢了。他手里拿着一份奏折,眼角悄悄扫了慕华寅一眼,就见他坐得腰杆笔直,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这慕华寅,不是大忠就是大奸,上官太傅捏紧了那一页纸,眉毛蹙在了一处,胡须微微的抖动起来。
“上官大人,可是有哪里不妥当?”慕华寅的声音似乎是从很远的地方飘了过来,有些不大清楚,忽而有,忽而无,断断续续。
上官太傅伸手压住自己的胸口:“慕大人,老朽有些不舒服。”
“唉,上官大人这把年纪,为了大虞还在苦苦支撑,实在是难得。”慕华寅的声音里充满着敬佩之意:“快些扶了上官大人到一旁歇息,赶紧请太医过来给他诊脉。”
☆、第 50 章
到处都是一片白,即便春风已经吹过京城,万寿宫里的树上点缀了新绿,可也压不住这片白色。
白色的招魂幡随着春风在不住的摇晃着身子,好像在召唤那并未走远的游魂,而清凉寺高僧们敲着木鱼念着经文,竟似那亲人的殷殷期盼,让人听了心中酸涩难受。
赫连铖木然的坐在那里,身后跪着一片穿着缟素的人,众人匍匐在那里,谁也不敢大声说话,唯恐让赫连铖心中烦乱。
太皇太后的头七已过,本来按着规矩,该扶柩往皇陵去了,可赫连铖却将这法事又延长了七日,只是让清凉寺的高僧们继续念往生咒,从早到晚都不能停。
此刻赫连铖心烦的原因,是上官太傅与宗正南安王一起过来请示国丧之期。
他想学汉人礼仪,让大虞举国服丧三年,上官太傅脸色一变,与宗正南安王对视一样,两人即刻阻止:“皇上,这大虞的规矩,就连皇上驾崩,也只是国丧七七四十九日,太皇太后如何能用这三年国丧之制?”
赫连铖很平静的看着上官太傅,没有说话,宗正南安王跪伏于地:“皇上,万万不可。”
“朕看在上官太傅乃是朕的帝师才不与他计较,南安王,你难道准备倚仗皇叔这身份来支使朕不成?”赫连铖声音冰冷:“规矩都是人定的,朕想破了这规矩又如何?不是说朕是天子,金口玉言吗?为何朕说的话,你们却总是要反对?”
“皇上,不是这规矩不规矩的问题。”上官太傅十分为难,对于天下百姓服国丧三年这桩事,他也是不赞成的,这里头牵扯到的利益关系实在太大了,绝不是因着慕华寅提起他便要附和。
天下服国丧三年,且不说百姓们不能听戏玩耍,不能嫁娶,就是连那夫妻之事都不能行,若是在这国丧期间生了孩子的,疑虑要捉入监牢治罪,官员被捋去官职,百姓要服苦役。
三年之内没有繁衍子民,这对大虞还是会有些不利,断了三年的子民,劳动力减少,对于大虞的休养生息会大有影响,尤其是位处长江以南的南燕,最近又悄悄有抬头之势,若是两国交战,死伤定然甚重,如何去补上这么多青壮年劳力,这还是一个问题。
国丧三年,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上官太傅摸了摸胸口,那里有隐隐的痛——哪怕是拼了老命,自己也要阻止皇上做出的决定。
“皇上,老臣知道你对太皇太后的一片孝心,可三年国丧实在是不可为!”上官太傅匍匐在地,眼睛不敢望赫连铖:“皇上还记得老臣曾教授的《孟子。公孙丑下》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若是皇上要一意孤行,只怕会民生怨言,民生怨言,只怕这大虞江山根基不稳。”
灵堂里一片沉静,狂风吹得招魂幡呼啦啦的响,好像要将什么刮到天边一般,凄厉的狂叫声与那诵经之声相互呼应,似乎有阵阵回音。
上官太傅趴在那里,没有听到赫连铖的回答,小心翼翼抬起头来,却见赫连铖正在用手撕着纸钱,仿佛他只对这一桩事情感兴趣,世上其余的事情,他都没有心思。
“皇上……”上官太傅几乎要哭了出来,皇上怎么能这样呢,太皇太后大限到了,撒手去了,这也是她的命,总不能让大虞臣民为了她,三年不得嫁娶不得繁衍子息。
“上官大人,南安王,你们且先回去罢。”赫连毓轻手轻脚的爬了过来,朝两人眨了下眼睛,压低了声音道:“母后会劝皇兄的。”
“那……”上官太傅看了赫连毓一阵子,无奈的叹息了一声:“还请太原王与太后娘娘多上些心了。”
先皇曾经想立太原王为太子,现儿瞧起来,先皇最初的选择似乎并没有错,上官太傅从地上爬了起来,一边回想着他这些年来教授几位皇子念书的情景,看来看去还只有太原王聪明伶俐又有仁义之心。
皇上……或许跟他幼年的遭遇有关,生性有些暴戾,有些横蛮不讲理,也几乎听不进人的劝告,若是他占理倒也罢了,可多数时候他却是不占理的,少不得他来费尽唇舌劝着他听从众人的提议。
就如眼下这件事情,怎么说也不能让臣民们服三年国丧,上官太傅一边走着,一边忧心忡忡的看了南安王一眼:“南安王,这些日子只能拜托你多来与皇上协商。”
“我能怎样?”南安王愁眉苦脸:“他连上官大人的话都不听,又岂会听我这皇叔的话?”
两人走回大司马官邸,坐在大厅里的人悉数聚集拢来:“如何?皇上定了几日国丧?”
“几日?”南安王苦笑一声:“三年。”
“三年?”众人惊呼出声,皆是瞪大了眼睛,真是万万没有想到,皇上竟然要大虞臣民服丧三年!
昨日她想在赫连铖面前表现自己温柔的一面,却没想到被他当众扫了脸,幸得高太后替她圆了个场,带着她回了慈宁宫。
回宫以后,沉樱一直疑心着那些宫女内侍会将这事情当笑谈,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边,不敢再出来走动,晚膳时分,有小宫女敲门喊她,她推着说生病了,胃口不太好没有出门。过了一阵子听有人在外头窃窃私语,她虽然听得不很分明,可感觉就是那些长舌头的在说今日皇上砸了她送去的饭菜那件事。
扯着被子蒙了头,沉樱踢了踢脚,一张脸臊得通红,心里又急又气。
为何慕瑛送东西过去皇上就吃了?若是皇上将她送去的东西也砸了,她就没这么觉得不舒服了,有一个作伴的,总比一个人被耻笑的好。
可是……皇上却并没有这样做。
今儿又是这样,众人都劝不动皇上,那慕瑛才进了寝殿,就有人传话说皇上要用膳。
为何皇上会对慕瑛的话言听计从?皇上不是最讨厌慕瑛的吗?怎么这次慕瑛进宫,皇上就对她完全变了一张脸?沉樱低着头,手指不住绞动,心中的嫉妒让她的脸扭曲着变了模样,不再是那妩媚娇艳,有些狰狞。
她,不甘心自己成了陪衬,成了众人口中的笑柄,这一切,都是那讨厌的慕瑛造成的。
手,紧紧的抓住了自己的衣袖,一颗心已经扭得像团麻花,怎么样也展不开来。
太皇太后终于没有捱过去。
二月初三的晚上,皇宫里一片宁静,一线极其单薄的月亮清冷的挂在乌蓝的天空,旁边连一个星子都没有看见。因着太皇太后病重,赫连铖颁布圣旨,过了酉时便不许再随意走动,大声喧哗,故此宫中比以前要显得寂寞了许多。
然而这沉寂很快被打破,忽然间,就听一片恸哭之声响起,就如山洪顷刻间勃发,呼啸着席卷了万寿宫。
宫中的云板沉重的敲了三下,众人从梦中惊醒,慌慌张张的穿上了衣裳,脸上皆变了颜色:“云板响了三声!”
后宫之内,昭仪及以上级别的妃嫔死去,云板三声,以示闻丧之意,今晚这三声云板,不消说是为了太皇太后敲响的。
“大小姐,大小姐!”小筝一骨碌爬了起来,外边人声说不上鼎沸,可也是有了动静,脚步声与交谈声细细,随着风送了过来,从茜纱窗的缝隙里钻进房间:“太皇太后薨了!”
慕瑛睁开双眼望着屋顶,没精打采的应了一声:“肯定是。”
她的眼前忽然闪过一道明黄色的身影,落寞孤寂,那悲伤欲绝的眼神仿佛离她越来越近:“朕以后再也没有亲人了。”
似乎有针扎着她的心,慕瑛忽然觉得有一点点细微的疼痛,蔓延到了四肢五骸。
☆、第 49 章
太皇太后薨了,举国哀恸。
万寿宫里搭起了灵堂,一具金丝楠木的棺椁停放在招魂幡之后,黑色里边闪着一点深紫色的光,赫连铖呆呆的坐在太皇太后的灵柩之前,手里撕着纸钱,一张一张的扔了进去。
铜盆里火光熊熊,照亮了赫连铖的脸。
神色木然,没有半分表情,眼泪已经流干,脸上再无泪痕。
“皇上……”上官太傅为难的站在赫连铖身后,欲言又止,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出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江六佝偻着背,愁容满脸的看着上官太傅:“皇上每日都只用了一次膳食。”
皇上这些日子,眼见着就瘦了,原先脸颊上还有肉,此刻那脸庞迅速的塌陷了下去。江六从八年前就由太皇太后指派着去伺候赫连铖,这么多年下来,对他已经是感情甚深,瞧着赫连铖这般模样,心中难过得不行。
这才过五日呢,这法事要办十四日,若皇上一直是这般,这身子如何能撑得住!
上官太傅也是担心难过,当然他与江六考虑的重点不同,自太皇太后薨逝以后,朝会便停歇了,赫连铖只呆在这万寿宫中,完全不管政事,文英殿里的案桌上,奏折堆积得像小山一样。
再怎么样,皇上要要腾出些时间将那些奏折给批阅了,否则这大虞朝政便乱了。上官太傅想了想,觉得自己该要尽忠直言,向前迈进一步,跪到了赫连铖身边,压低声音道:“皇上,节哀顺变。”
赫连铖没有出声,只是继续撕扯着那一叠纸钱,不断的往炭火盆子里头扔。
“皇上,你什么时候抽空去文英殿那里坐坐。”上官太傅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下边送上来的奏折,已经堆了不少呢。”
“堆了便堆了,与朕何干。”赫连铖猛的甩出了一句话,说出之后,颓然的趴在那里,再也说不出话来,他现在就想陪着皇祖母,哪还有心思去处理政事。
“皇上!”上官太傅有些焦急,毕竟他是帝师,也算是看着赫连铖长大的,他现在成了这般模样,上官太傅瞧着心里也是不忍:“皇上,太皇太后娘娘薨了,你也不能这样哇!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江山社稷还得要皇上去坐镇呢。”
“有朕没朕,难道会有什么不同?”赫连铖漠然的望着那大铜盆,火苗从里边蹿了上来,红艳艳的一片,就像蛇吐着信子,想要吞噬它面前的人。
这江山,有他没他,真没什么不同,反正那个慕华寅能一手掌控。大臣们在朝堂上,眼睛都是朝他那边看,他说东,就没有朝西走,他哼一句,朝堂上有一半的人脑袋就不敢抬,捧着玉笏站在那里,就像是一根木头。
都这局面了,他上朝与不上朝,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慕华寅还不能堂而皇之坐在文英殿那张桌子后边批阅奏折罢了。赫连铖抓紧了自己的衣袖,心里头苦涩一片,喉咙口咸腥味的一片,似乎有一团血,马上就要喷出来。
上官太傅想了一阵,叹气道:“皇上,若是你相信老臣,那老臣便让人将奏折搬去平章政事府,与各位大人一起商议后再将批复结果告诉皇上,请皇上定夺,可否?”
赫连铖乏力的点了点头:“有劳太傅了。”
“皇上不必客气,为皇上分忧解难,这是微臣的份内事。”上官太傅一只手撑着地,费力的爬了起来,江六赶紧上前搀扶了一把,他才站稳了身子:“多谢江公公。”
看着上官太傅蹒跚而去的背影,江六心中感叹,上官太傅老了,以后还不知道能在皇上身边呆多久,他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可千万要长寿才好。
上官太傅出了万寿宫,与候在后宫门口的平章政事府几位大人一道去了文英殿,指挥着几个内侍将那些奏折搬了出来,一伙人抬着捧着那些折子到了文华门,却见到了穿着一身浅灰色衣裳的慕华寅。
太皇太后做法事这段时间,大虞行国丧之礼,不得穿红色的衣裳,一品大员们那深红色的常服自然就得收起,上官太傅今日穿的就是白色长袍,此刻见着慕华寅穿了那淡灰色的锦服,不由得也暗自赞叹了一句,慕大司马果然是风采翩翩,无论穿着什么,都显得丰神伟仪,英俊倜傥。
“上官大人,你抱着这些奏折要去哪里?”慕华寅瞄了一眼上官太傅与后边几位大人手里抱着的折子,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太皇太后薨逝,皇上无心朝政,压了不少奏折,今日我特地去请示了皇上,将这些奏折挪至平章政事府,我们先行商议过,将结果报与皇上挺,再由皇上来做定夺。”上官太傅是个老实人,况且此时他实在找不出别的什么借口来搪塞慕华寅,不如实话实说——慕华寅后宫那边只怕是也安插了人手,这事情就算现在掩饰过去了,以后他自然也会知道。
慕华寅点了点头:“上官太傅真是心系大虞,我也正准备去万寿宫找皇上说这事,没想到上官太傅先了一步。”他伸手捋了捋胡须:“如此,那咱们便一道去平章政事府。”
这话说得风轻云淡,上官太傅也确实也找不到回绝的理由,慕华寅位列三公,他提出要来参与商议朝堂要事,这要求甚是合理。
“还正想派人去请慕大司马,没想到这事情如此巧。”上官太傅笑着抬眼道:“一起去罢。”
慕华寅点了点头:“太傅大人年岁大了,抱着奏折吃力,让我的手下来。”
他的身后走出了一列穿着盔甲的将士,很快将大人们手中的奏折接了过去,慕华寅负手而行,大摇大摆走在最前边,这局势陡然就发生了变化,仿佛他成了主持批阅奏折的人,而上官太傅等官员只是他的下属。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惊骇,不知道慕华寅要将这些奏折带到哪里去,可一看到那些将士们的寒铁盔甲和腰间挂着的大刀宝剑,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奏折被送进了大司马的官邸。
慕华寅腾出了最外边那间务公的大厅,笑着让上官太傅坐了下来:“太傅大人,我觉得这些奏折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我们这几个人来商议也不大妥当,不如这样,先将奏折归类为六部,每个时辰商议哪一部的折子,在这个时辰里那一部的官员便来我这里与大人们一道商议,太傅大人觉得如何?”
上官太傅皱了皱眉头,虽说慕华寅提出来的建议十分合理,这样既能节约时间,也能更有效的处理政事,可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大司马与他这个太傅的职位一样,权力很大,什么都能管,慕华寅是带着军功凭借祖荫上来的,故此更加侧重于军队的掌握,大虞的各部兵马,要职基本全是他的心腹担任。素日里慕华寅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基本上都会说上几句,可却也并不是很热衷,那些琐碎的小事他根本不屑开口,可今日他这样子,好像是准备把所有的朝政之事都管了起来。
上官太傅抬眼看了下慕华寅,见他端坐在那里,威风凛凛,眉眼间带着一种不可辩驳的威仪,心中一惊,难道慕华寅真有那份野心,想趁机一揽政事不成?
“上官大人,莫非觉得慕某这提议不妥?”慕华寅抬了抬眉毛,声音重了几分:“慕某可是在为皇上着想,没有半分别的意思。”
“慕大司马,老夫只不过是在想要不要将六部尚书也请过来。”上官太傅有一种新式被窥破的感觉,他勉强的笑了笑:“慕大司马切勿多心。”
“上官大人真是设想周到。”慕华寅立即顺水推舟,拍了几下手掌:“去,将六部尚书请过来。”
几个带着刀的侍卫从旁边走出,朝慕华寅拱手,领命而去,不多久,六部的尚书便鱼贯而入,先与慕华寅打过招呼,再与众人寒暄:“我们在偏厅里等太傅大人好一阵子了,怎么才过来。”
这——分明是早有准备。
慕华寅瞄了众人一眼,脸上露出了笑容:“各位大人,这些日子咱们要群策群力将这些奏折处理好,若是政事积压,你们也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是。”众人齐声应和。
只有上官太傅心中犹有疑惑,慕华寅分毫没提到位皇上分忧解难这一点,仿佛这大司马的官邸此刻已经成了议事的朝堂,只是文武百官没有来这么多人罢了。他手里拿着一份奏折,眼角悄悄扫了慕华寅一眼,就见他坐得腰杆笔直,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这慕华寅,不是大忠就是大奸,上官太傅捏紧了那一页纸,眉毛蹙在了一处,胡须微微的抖动起来。
“上官大人,可是有哪里不妥当?”慕华寅的声音似乎是从很远的地方飘了过来,有些不大清楚,忽而有,忽而无,断断续续。
上官太傅伸手压住自己的胸口:“慕大人,老朽有些不舒服。”
“唉,上官大人这把年纪,为了大虞还在苦苦支撑,实在是难得。”慕华寅的声音里充满着敬佩之意:“快些扶了上官大人到一旁歇息,赶紧请太医过来给他诊脉。”
☆、第 50 章
到处都是一片白,即便春风已经吹过京城,万寿宫里的树上点缀了新绿,可也压不住这片白色。
白色的招魂幡随着春风在不住的摇晃着身子,好像在召唤那并未走远的游魂,而清凉寺高僧们敲着木鱼念着经文,竟似那亲人的殷殷期盼,让人听了心中酸涩难受。
赫连铖木然的坐在那里,身后跪着一片穿着缟素的人,众人匍匐在那里,谁也不敢大声说话,唯恐让赫连铖心中烦乱。
太皇太后的头七已过,本来按着规矩,该扶柩往皇陵去了,可赫连铖却将这法事又延长了七日,只是让清凉寺的高僧们继续念往生咒,从早到晚都不能停。
此刻赫连铖心烦的原因,是上官太傅与宗正南安王一起过来请示国丧之期。
他想学汉人礼仪,让大虞举国服丧三年,上官太傅脸色一变,与宗正南安王对视一样,两人即刻阻止:“皇上,这大虞的规矩,就连皇上驾崩,也只是国丧七七四十九日,太皇太后如何能用这三年国丧之制?”
赫连铖很平静的看着上官太傅,没有说话,宗正南安王跪伏于地:“皇上,万万不可。”
“朕看在上官太傅乃是朕的帝师才不与他计较,南安王,你难道准备倚仗皇叔这身份来支使朕不成?”赫连铖声音冰冷:“规矩都是人定的,朕想破了这规矩又如何?不是说朕是天子,金口玉言吗?为何朕说的话,你们却总是要反对?”
“皇上,不是这规矩不规矩的问题。”上官太傅十分为难,对于天下百姓服国丧三年这桩事,他也是不赞成的,这里头牵扯到的利益关系实在太大了,绝不是因着慕华寅提起他便要附和。
天下服国丧三年,且不说百姓们不能听戏玩耍,不能嫁娶,就是连那夫妻之事都不能行,若是在这国丧期间生了孩子的,疑虑要捉入监牢治罪,官员被捋去官职,百姓要服苦役。
三年之内没有繁衍子民,这对大虞还是会有些不利,断了三年的子民,劳动力减少,对于大虞的休养生息会大有影响,尤其是位处长江以南的南燕,最近又悄悄有抬头之势,若是两国交战,死伤定然甚重,如何去补上这么多青壮年劳力,这还是一个问题。
国丧三年,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上官太傅摸了摸胸口,那里有隐隐的痛——哪怕是拼了老命,自己也要阻止皇上做出的决定。
“皇上,老臣知道你对太皇太后的一片孝心,可三年国丧实在是不可为!”上官太傅匍匐在地,眼睛不敢望赫连铖:“皇上还记得老臣曾教授的《孟子。公孙丑下》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若是皇上要一意孤行,只怕会民生怨言,民生怨言,只怕这大虞江山根基不稳。”
灵堂里一片沉静,狂风吹得招魂幡呼啦啦的响,好像要将什么刮到天边一般,凄厉的狂叫声与那诵经之声相互呼应,似乎有阵阵回音。
上官太傅趴在那里,没有听到赫连铖的回答,小心翼翼抬起头来,却见赫连铖正在用手撕着纸钱,仿佛他只对这一桩事情感兴趣,世上其余的事情,他都没有心思。
“皇上……”上官太傅几乎要哭了出来,皇上怎么能这样呢,太皇太后大限到了,撒手去了,这也是她的命,总不能让大虞臣民为了她,三年不得嫁娶不得繁衍子息。
“上官大人,南安王,你们且先回去罢。”赫连毓轻手轻脚的爬了过来,朝两人眨了下眼睛,压低了声音道:“母后会劝皇兄的。”
“那……”上官太傅看了赫连毓一阵子,无奈的叹息了一声:“还请太原王与太后娘娘多上些心了。”
先皇曾经想立太原王为太子,现儿瞧起来,先皇最初的选择似乎并没有错,上官太傅从地上爬了起来,一边回想着他这些年来教授几位皇子念书的情景,看来看去还只有太原王聪明伶俐又有仁义之心。
皇上……或许跟他幼年的遭遇有关,生性有些暴戾,有些横蛮不讲理,也几乎听不进人的劝告,若是他占理倒也罢了,可多数时候他却是不占理的,少不得他来费尽唇舌劝着他听从众人的提议。
就如眼下这件事情,怎么说也不能让臣民们服三年国丧,上官太傅一边走着,一边忧心忡忡的看了南安王一眼:“南安王,这些日子只能拜托你多来与皇上协商。”
“我能怎样?”南安王愁眉苦脸:“他连上官大人的话都不听,又岂会听我这皇叔的话?”
两人走回大司马官邸,坐在大厅里的人悉数聚集拢来:“如何?皇上定了几日国丧?”
“几日?”南安王苦笑一声:“三年。”
“三年?”众人惊呼出声,皆是瞪大了眼睛,真是万万没有想到,皇上竟然要大虞臣民服丧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