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强龙不压地头蛇(上)
扬州城内,司马藉以右相身份兼领江北防务,在萧旃和萧翎往扬州之后便正式走马上任。他的治所在扬州,而他所能调度的兵马,是魏朝驻扎在江北在扬州东路的两万常驻兵马以及地方守备兵马一万多人。
若是加上地方团练,司马藉一次可以调动的兵马数量在六万左右,他所负责的区域,也仅仅是扬州一线大约五六百里的防线,这也是之前魏朝和齐朝发生战争的主要区域,因为扬州往南渡江而下便是齐朝的都城金陵,扬州防务在金陵防务中属于重中之重,一旦扬州失守,那齐朝除了能以江水的天堑来阻隔,就将彻底暴露在北朝的兵锋之下。
司马藉是以文官的身份来领兵,但惠王体系的人基本都对司马藉很熟悉,司马藉并不能算是文官,而是军师,加上他是北方人,在上任之初,并不能取得扬州军民的信任。外敌当前,女皇和惠王没有安排别人来负责扬州防务,偏偏安排了本就为北方人的司马藉来担当此任,扬州周边的百姓更当作这是齐朝朝廷向北朝妥协的表态,从上往下都在议论,齐朝朝廷这是准备丧权辱国把江北彻底割让给魏朝以换得偏安。
虽然这说法没有多少根据,但传说起来却是愈演愈烈,百姓都信以为真,因为怕当了亡国奴,扬州城内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南逃,在正月里难民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从正月上任伊始,司马藉便让扬州太守隋化给他安排了暂时的衙门来安顿他,他没打算住在扬州太守府里,他始终是以客卿的身份来到南朝,就算如今身负重任,也不想让地方上觉得他有架子。在司马藉的麾下,有六万兵马,但兵马太过于混杂,他需要一段时间来整理,同时对扬州周边两郡十七县的军力布防作出妥善的安排。
萧旃和萧翎给了他足够调兵遣将的权力,只要在适当范围内,没有任何人会干涉他的安排,就算在战争之前,他所作出的防务政令也可先斩后奏。这是司马藉第一次手上拥有权力,还是如此的重的兵权,他自己也有些拿不准,若说仅仅是萧旃和萧翎对他的信任,不可能让他这样一个没有实际掌兵经验的人来担当大任,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他本身的身份,也是萧旃和萧翎所利用的地方。
正月十五之前差不多有十天时间,司马藉的江北总领衙门一道政令也没发出过,甚至连扬州城的军民都快忘了这个衙门和衙门里的人的存在。总领衙门之下,有两郡的太守,也有各州府的文官和地方守备将领,还有两万常驻兵马的三员正将和七名副将及参将若干,这就是他江北总领衙门的主要副手。除此之外,金陵甚至没有派出什么人过来辅佐和监督他,司马藉要做什么事,也要通过原本就已盘踞在扬州有地方势力的这些人来为他做事,本身也是很困难的。
说是总领防务,但扬州周边的防务,仍旧为地方官和地方将领所把持。
到正月十五,扬州城内的军民数量大幅度锐减,军队那边的情况还要好一些,逃兵算不得多,毕竟两朝的战争只是在酝酿阶段尚且并未开启,但普通百姓逃离向南方的人却是越来越多。就连上元节,整个城内也没有任何节日的喜庆,倒是扬州太守府内却有上元节的宴请,主要是为右相兼领江北防务的司马藉接风,同时也是将扬州城内的文官和武将介绍给司马藉认识。
在天黑之前,司马藉一直在自己的衙门里没出来,从上任之后,他就很少走出衙门,完全当衙门是一个封闭的居所看待,衙门里根本也没什么人,除了焕儿,还有扬州太守临时征调给司马藉的亲兵,整个加起来也就十几人,甚至连平常的安保都保障不了。
司马藉的日常起居会由焕儿来负责,连洗衣服做饭这些事,也是焕儿来主理。这天司马藉往太守府赴宴,并未带焕儿在身边,毕竟是公开的场合,见的都是扬州城军政体系的政要,司马藉也觉得没必要带焕儿这样一个不谙政事的女子在身边。
日落西山之时,太守府那边过来迎接司马藉的轿子已经停在门口,轿夫等了半晌也并未见司马藉出来,进去催促又不敢,迎接的人也只能在外面等。直到天色有些昏暗的时候,司马藉才从衙门里走出来,迎接的人赶紧迎他上轿子。
太守府专门派了人来保护司马藉出行,甚至有仪仗开路,到了太守府外,出门迎接的文官和将领不少,这些人也是等了有将近一个时辰才等来了正主。作为扬州城内军政的一把手,扬州太守隋化迎在最前。司马藉走下轿子之后,隋化将在外迎候之人一一介绍给司马藉认识,司马藉只是礼节性地回礼,连仔细打量这些人的精神都没有,让在外迎接的人脸色都颇为尴尬。
关于司马藉,扬州城内的人早有耳闻,毕竟是惠王体系中重要的人物,就算平常百姓对于司马藉知之甚少,但身为朝廷体系的人,若是连惠王身边有什么人都不知道的话,那也不用在朝廷里混。可真正见过司马藉的人太少,司马藉之前属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幕后军师做事不少,但真正要到明面上来做事,会有他人来代劳。
扬州城内的将官,严格意义上来说都非惠王体系的嫡系,而是在惠王得势之后纷纷投奔到惠王体系之下,成为惠王的附庸。虽然城中也有惠王派来的将官,但这些人也并不能融入到扬州原本的军政体系中,这些人在监察扬州城内原本势力的同时,也会为扬州城固有体系的排斥。就算司马藉现在被朝廷所重用兼领江北防务,扬州城内的人同样也对他是敷衍而非言听计从,司马藉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朝廷派来的高官监军,至于防务之事,也都没准备听司马藉调遣。
见过来人,隋化迎司马藉到太守府内。在太守府的正院已经摆好了宴席,因为宴请的人实在太多,宴开百席,扬州城内连一些小的幕僚也受到邀请。
作为主宾,司马藉的位子是在太守府正堂内的主座上,与隋化和城中几位数得上号的文官和将领同坐。出于礼节,隋化也把惠王派到扬州督察军务的人也请到了主座就坐,但也不过是陪客,隋化对于司马藉的认知也仅仅是此人是惠王的军师,别的事就只能是通过一些耳闻,估摸着司马藉应该是有真才实学才会得到重用。
“司马相国在上,今日之宴,除了庆上元节,也是为您接风洗尘。来日我扬州军民一心,听从司马相国调遣,必将能安守疆土,保家国社稷,为陛下……还有惠王分忧。”
隋化先把场面话说的前面,也是怕司马藉发难。按照道理来说司马藉现在是他的上司,新官上任三把火,以前但凡遇到战事有总领防务之人到地方,就算再蛰伏也会有突然发难的时候,隋化也很担心司马藉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趁着今日宴请所有人都在的时候对他发难,若如此的话,他还真不敢当着众人的面对司马藉有所不敬,怎么说他也只是扬州太守,除了要听命于朝廷,在战争时也需要朝廷的援助,江北的地界太过特殊,当地头蛇也要拎着脑袋。
司马藉拿起酒杯,道:“隋太守言重了。”
说完将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却是没有其它表示。这令隋化心头升起几分谨慎,他最担心司马藉发难,看起来司马藉真有当面让他下不来台的意思。
之后的敬酒和祝词,没有任何波澜,司马藉虽然领了敬酒,但所饮不多,可能也是怕一一上来敬酒到最后喝蒙了头。越是这样,隋化越是小心。直到酒过三巡,正堂内外的宴席已经很热闹时,司马藉仍旧没有任何要发难的迹象,隋化安排人去请来歌姬和舞姬表演助兴,司马藉也仍旧是坐在那,神情淡然。
“相国,您看陛下派您前来总领江北地方军务……也有些时日,可现如今……扬州城内的状况却并不太好,城内军民颇为担心北方兵马南下,不知您有何打算?”
司马藉道:“既然北方兵马尚未过来,现在谈这些,为时尚早。”
司马藉的话说出口,隋化心头谨慎,看了旁边几名属官和谋士一眼,想从他们脸上看到一些信息的反馈。但司马藉的回答明显是不按常理出牌,或者是高深莫测的关系,除了隋化看不出司马藉的打算,连他身边的亲信也未曾察觉。
隋化笑着点头,道:“有司马相国在扬州坐镇,扬州军民一心,必当能克敌制胜。我等也能放心。”
话是这么说,但隋化心头的担心更甚。
司马藉来到扬州之前,隋化是半点消息都没得到,直到女皇和惠王同时驾临扬州他才猛然惊觉。之后司马藉被委任为江北防务总领,在隋化看来也是朝廷早有准备,在他之上安排这么个顶头上司来对他有所掣肘,也是朝廷对他不放心的表现。可隋化怎么想,司马藉也不该比他更得到朝廷的信任,怎么说他也是南朝人,曾经经历过二十年前的金陵之战,而司马藉是北朝的细作,朝廷要派个人来管着他,也不该派司马藉来。
原本他想在这次的宴会上试探司马藉,到头来却仍旧是一头雾水不得要领。
就在司马藉安坐如常之时,突然有侍卫进来通禀:“报太守,出城巡逻的将士捉到几名形迹可疑之人,盘查之下从这些人身上搜出密信,都乃是北方细作,请太守示下如何处置。”
隋化闻言惊起道:“果真如此?那可要重视之。”正要出门,突然又回头看着司马藉,“现如今这些事当听从司马相国吩咐为是,不知司马相国有何示下?”
司马藉一看就是故意给他设的一出戏,不然怎么会那么巧,他来赴宴就正好有北方的细作被捉拿?
“还是仔细查问一番。”司马藉道。
隋化听着只当是司马藉有意纵容这些北方的细作,点头道:“那就把人带过来,当着本太守和司马相国的面,查问清楚!”
“是!”
侍卫马上前去拿人,在这空当,近乎所有人都在观察司马藉的反应。而司马藉只是一脸适然夹菜吃菜,就好像事不关己一般。
不多时,人已经被带来,共有十几人,都被绳索捆着,脸上有伤,说明这些人在过来之前已经被人拷问过。随着这些人的到来,院子里原本嘈杂的宴会也突然安静下来,人被押送到正堂门口,一个个被人按倒,隋化随即请司马藉起身一同到门口盘问,司马藉这才起身,脸上神色仍旧没有波澜。
“尔等何人?”隋化到门口,先声盘问道。
下面被捆缚的人没有一个人回话。
隋化冷笑道:“尔等前来我朝境内,意图不轨,看来不用大刑是不会招供了。来人,将这几人吊起来,严刑拷问!”
旁边一名属官大声提醒道:“隋太守,这……正是宴会喜庆的时候,在此地拷问怕是有些不太合适吧?”
话是故意说给司马藉听的,隋化却好像突然领悟了一样,回过头请示司马藉道:“也是下官唐突,不知司马相国有何示下?”
司马藉道:“地方防务之事,不用事事请奏于我了吧?”
说完司马藉回身往堂内行去,隋化感觉是司马藉有些不忍心见到北方的细作受到严刑拷问,也或者是司马藉看出他的一些用意,脸上带着几分自信。他让人安排这一出,原本就是给司马藉个下马威,也让司马藉知道这扬州到底是谁做主。
就在隋化准备卖个人情给司马藉之时,司马藉突然又走回来,手里却是提着他的佩剑。
司马藉开口道:“你们若真是北朝派来的细作,如今落得这下场,我也保不得你们。这里有把剑,自尽了吧!”
说完将佩剑扔了下去。
若是加上地方团练,司马藉一次可以调动的兵马数量在六万左右,他所负责的区域,也仅仅是扬州一线大约五六百里的防线,这也是之前魏朝和齐朝发生战争的主要区域,因为扬州往南渡江而下便是齐朝的都城金陵,扬州防务在金陵防务中属于重中之重,一旦扬州失守,那齐朝除了能以江水的天堑来阻隔,就将彻底暴露在北朝的兵锋之下。
司马藉是以文官的身份来领兵,但惠王体系的人基本都对司马藉很熟悉,司马藉并不能算是文官,而是军师,加上他是北方人,在上任之初,并不能取得扬州军民的信任。外敌当前,女皇和惠王没有安排别人来负责扬州防务,偏偏安排了本就为北方人的司马藉来担当此任,扬州周边的百姓更当作这是齐朝朝廷向北朝妥协的表态,从上往下都在议论,齐朝朝廷这是准备丧权辱国把江北彻底割让给魏朝以换得偏安。
虽然这说法没有多少根据,但传说起来却是愈演愈烈,百姓都信以为真,因为怕当了亡国奴,扬州城内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南逃,在正月里难民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从正月上任伊始,司马藉便让扬州太守隋化给他安排了暂时的衙门来安顿他,他没打算住在扬州太守府里,他始终是以客卿的身份来到南朝,就算如今身负重任,也不想让地方上觉得他有架子。在司马藉的麾下,有六万兵马,但兵马太过于混杂,他需要一段时间来整理,同时对扬州周边两郡十七县的军力布防作出妥善的安排。
萧旃和萧翎给了他足够调兵遣将的权力,只要在适当范围内,没有任何人会干涉他的安排,就算在战争之前,他所作出的防务政令也可先斩后奏。这是司马藉第一次手上拥有权力,还是如此的重的兵权,他自己也有些拿不准,若说仅仅是萧旃和萧翎对他的信任,不可能让他这样一个没有实际掌兵经验的人来担当大任,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他本身的身份,也是萧旃和萧翎所利用的地方。
正月十五之前差不多有十天时间,司马藉的江北总领衙门一道政令也没发出过,甚至连扬州城的军民都快忘了这个衙门和衙门里的人的存在。总领衙门之下,有两郡的太守,也有各州府的文官和地方守备将领,还有两万常驻兵马的三员正将和七名副将及参将若干,这就是他江北总领衙门的主要副手。除此之外,金陵甚至没有派出什么人过来辅佐和监督他,司马藉要做什么事,也要通过原本就已盘踞在扬州有地方势力的这些人来为他做事,本身也是很困难的。
说是总领防务,但扬州周边的防务,仍旧为地方官和地方将领所把持。
到正月十五,扬州城内的军民数量大幅度锐减,军队那边的情况还要好一些,逃兵算不得多,毕竟两朝的战争只是在酝酿阶段尚且并未开启,但普通百姓逃离向南方的人却是越来越多。就连上元节,整个城内也没有任何节日的喜庆,倒是扬州太守府内却有上元节的宴请,主要是为右相兼领江北防务的司马藉接风,同时也是将扬州城内的文官和武将介绍给司马藉认识。
在天黑之前,司马藉一直在自己的衙门里没出来,从上任之后,他就很少走出衙门,完全当衙门是一个封闭的居所看待,衙门里根本也没什么人,除了焕儿,还有扬州太守临时征调给司马藉的亲兵,整个加起来也就十几人,甚至连平常的安保都保障不了。
司马藉的日常起居会由焕儿来负责,连洗衣服做饭这些事,也是焕儿来主理。这天司马藉往太守府赴宴,并未带焕儿在身边,毕竟是公开的场合,见的都是扬州城军政体系的政要,司马藉也觉得没必要带焕儿这样一个不谙政事的女子在身边。
日落西山之时,太守府那边过来迎接司马藉的轿子已经停在门口,轿夫等了半晌也并未见司马藉出来,进去催促又不敢,迎接的人也只能在外面等。直到天色有些昏暗的时候,司马藉才从衙门里走出来,迎接的人赶紧迎他上轿子。
太守府专门派了人来保护司马藉出行,甚至有仪仗开路,到了太守府外,出门迎接的文官和将领不少,这些人也是等了有将近一个时辰才等来了正主。作为扬州城内军政的一把手,扬州太守隋化迎在最前。司马藉走下轿子之后,隋化将在外迎候之人一一介绍给司马藉认识,司马藉只是礼节性地回礼,连仔细打量这些人的精神都没有,让在外迎接的人脸色都颇为尴尬。
关于司马藉,扬州城内的人早有耳闻,毕竟是惠王体系中重要的人物,就算平常百姓对于司马藉知之甚少,但身为朝廷体系的人,若是连惠王身边有什么人都不知道的话,那也不用在朝廷里混。可真正见过司马藉的人太少,司马藉之前属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幕后军师做事不少,但真正要到明面上来做事,会有他人来代劳。
扬州城内的将官,严格意义上来说都非惠王体系的嫡系,而是在惠王得势之后纷纷投奔到惠王体系之下,成为惠王的附庸。虽然城中也有惠王派来的将官,但这些人也并不能融入到扬州原本的军政体系中,这些人在监察扬州城内原本势力的同时,也会为扬州城固有体系的排斥。就算司马藉现在被朝廷所重用兼领江北防务,扬州城内的人同样也对他是敷衍而非言听计从,司马藉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朝廷派来的高官监军,至于防务之事,也都没准备听司马藉调遣。
见过来人,隋化迎司马藉到太守府内。在太守府的正院已经摆好了宴席,因为宴请的人实在太多,宴开百席,扬州城内连一些小的幕僚也受到邀请。
作为主宾,司马藉的位子是在太守府正堂内的主座上,与隋化和城中几位数得上号的文官和将领同坐。出于礼节,隋化也把惠王派到扬州督察军务的人也请到了主座就坐,但也不过是陪客,隋化对于司马藉的认知也仅仅是此人是惠王的军师,别的事就只能是通过一些耳闻,估摸着司马藉应该是有真才实学才会得到重用。
“司马相国在上,今日之宴,除了庆上元节,也是为您接风洗尘。来日我扬州军民一心,听从司马相国调遣,必将能安守疆土,保家国社稷,为陛下……还有惠王分忧。”
隋化先把场面话说的前面,也是怕司马藉发难。按照道理来说司马藉现在是他的上司,新官上任三把火,以前但凡遇到战事有总领防务之人到地方,就算再蛰伏也会有突然发难的时候,隋化也很担心司马藉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趁着今日宴请所有人都在的时候对他发难,若如此的话,他还真不敢当着众人的面对司马藉有所不敬,怎么说他也只是扬州太守,除了要听命于朝廷,在战争时也需要朝廷的援助,江北的地界太过特殊,当地头蛇也要拎着脑袋。
司马藉拿起酒杯,道:“隋太守言重了。”
说完将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却是没有其它表示。这令隋化心头升起几分谨慎,他最担心司马藉发难,看起来司马藉真有当面让他下不来台的意思。
之后的敬酒和祝词,没有任何波澜,司马藉虽然领了敬酒,但所饮不多,可能也是怕一一上来敬酒到最后喝蒙了头。越是这样,隋化越是小心。直到酒过三巡,正堂内外的宴席已经很热闹时,司马藉仍旧没有任何要发难的迹象,隋化安排人去请来歌姬和舞姬表演助兴,司马藉也仍旧是坐在那,神情淡然。
“相国,您看陛下派您前来总领江北地方军务……也有些时日,可现如今……扬州城内的状况却并不太好,城内军民颇为担心北方兵马南下,不知您有何打算?”
司马藉道:“既然北方兵马尚未过来,现在谈这些,为时尚早。”
司马藉的话说出口,隋化心头谨慎,看了旁边几名属官和谋士一眼,想从他们脸上看到一些信息的反馈。但司马藉的回答明显是不按常理出牌,或者是高深莫测的关系,除了隋化看不出司马藉的打算,连他身边的亲信也未曾察觉。
隋化笑着点头,道:“有司马相国在扬州坐镇,扬州军民一心,必当能克敌制胜。我等也能放心。”
话是这么说,但隋化心头的担心更甚。
司马藉来到扬州之前,隋化是半点消息都没得到,直到女皇和惠王同时驾临扬州他才猛然惊觉。之后司马藉被委任为江北防务总领,在隋化看来也是朝廷早有准备,在他之上安排这么个顶头上司来对他有所掣肘,也是朝廷对他不放心的表现。可隋化怎么想,司马藉也不该比他更得到朝廷的信任,怎么说他也是南朝人,曾经经历过二十年前的金陵之战,而司马藉是北朝的细作,朝廷要派个人来管着他,也不该派司马藉来。
原本他想在这次的宴会上试探司马藉,到头来却仍旧是一头雾水不得要领。
就在司马藉安坐如常之时,突然有侍卫进来通禀:“报太守,出城巡逻的将士捉到几名形迹可疑之人,盘查之下从这些人身上搜出密信,都乃是北方细作,请太守示下如何处置。”
隋化闻言惊起道:“果真如此?那可要重视之。”正要出门,突然又回头看着司马藉,“现如今这些事当听从司马相国吩咐为是,不知司马相国有何示下?”
司马藉一看就是故意给他设的一出戏,不然怎么会那么巧,他来赴宴就正好有北方的细作被捉拿?
“还是仔细查问一番。”司马藉道。
隋化听着只当是司马藉有意纵容这些北方的细作,点头道:“那就把人带过来,当着本太守和司马相国的面,查问清楚!”
“是!”
侍卫马上前去拿人,在这空当,近乎所有人都在观察司马藉的反应。而司马藉只是一脸适然夹菜吃菜,就好像事不关己一般。
不多时,人已经被带来,共有十几人,都被绳索捆着,脸上有伤,说明这些人在过来之前已经被人拷问过。随着这些人的到来,院子里原本嘈杂的宴会也突然安静下来,人被押送到正堂门口,一个个被人按倒,隋化随即请司马藉起身一同到门口盘问,司马藉这才起身,脸上神色仍旧没有波澜。
“尔等何人?”隋化到门口,先声盘问道。
下面被捆缚的人没有一个人回话。
隋化冷笑道:“尔等前来我朝境内,意图不轨,看来不用大刑是不会招供了。来人,将这几人吊起来,严刑拷问!”
旁边一名属官大声提醒道:“隋太守,这……正是宴会喜庆的时候,在此地拷问怕是有些不太合适吧?”
话是故意说给司马藉听的,隋化却好像突然领悟了一样,回过头请示司马藉道:“也是下官唐突,不知司马相国有何示下?”
司马藉道:“地方防务之事,不用事事请奏于我了吧?”
说完司马藉回身往堂内行去,隋化感觉是司马藉有些不忍心见到北方的细作受到严刑拷问,也或者是司马藉看出他的一些用意,脸上带着几分自信。他让人安排这一出,原本就是给司马藉个下马威,也让司马藉知道这扬州到底是谁做主。
就在隋化准备卖个人情给司马藉之时,司马藉突然又走回来,手里却是提着他的佩剑。
司马藉开口道:“你们若真是北朝派来的细作,如今落得这下场,我也保不得你们。这里有把剑,自尽了吧!”
说完将佩剑扔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