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置身事外
朝鲜人两次派遣的使臣递交国书,项玉都没有理睬他们,他还暗中透过清廷在北京城留下来的眼线,传递了自己准备向西北用兵的打算,甚至还将驻守在山海关的中华军的数量削减了五千人,然后大军从北京出发,向陕西一带去了。
这一情报使得康熙皇帝最终放下心来,发动了朝鲜战争,他正是因为没了对中华军的顾虑,这才敢拿出十二万的精锐部队南下朝鲜。
而至于项玉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不想做朝鲜的宗主国,而是想直接吞并朝鲜,只要他不接朝鲜的国书,默许甚至是怂恿清军出兵朝鲜,依照着目前清军从上到下憋着的火气,朝鲜人这一次可算是要栽一个大跟斗。
算一算,这好像是朝鲜人对清廷的第二次出尔反尔吧!依照着康熙的个性,他显然是不会在允许辽东出现这么一个不听话、出尔反尔,而且还对自己有巨大威胁的国家的存在的,肯定会以雷霆之势将朝鲜灭亡。
历史上隋朝和唐朝都曾经出征过高丽,尽管那个时候的高句丽很有可能并不是这个时候的朝鲜人的先祖,但是这两个朝廷在朝鲜半岛留下来的教训可谓是相当的深刻的。
这个半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抵抗意志却是不弱,一旦中原的王朝衰弱,他们就会趁机谋求独立,为了防止局面的反复,康熙皇帝决定和扶桑人一样,将他们这个民族大肆屠杀,大幅度的削减其人口,以削弱其抵抗力,等到将半岛上的朝鲜人杀的差不多的时候,朝鲜半岛对于清廷来说这才算是安全了。
这个时候朝鲜的总人口也只不过四百多万人,北部是主要的人口集中地,南部虽然地势更佳,水土丰沛,但是由于之前的战争的影响,使得这里的人口数量下降的非常厉害,因此,清军在北方大肆屠杀,几乎就是要灭亡朝鲜族意思了。
显宗听到清军开始大肆的屠杀朝鲜各地的百姓之后,心里又惊又怒又惧,此时他失去了自己往日的靠山,又找不到外援来帮助自己解眼下燃眉之急,一时间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东边的邻居,那就是日本。
万历朝鲜战争打完之后,朝鲜人出于对日本的憎恶,曾一度和日本断绝了外交关系,直到1606年才开始逐渐的恢复,但是因为日本人几次三番的想要侵略朝鲜,而且还是施行的是种族灭绝一样的方式,残忍的杀害了大量的朝鲜无辜平民,使得朝鲜人对日本的戒心很重,即便是到了今天,无论是南韩还是北朝鲜,都对日本人恨之入骨。
可是眼下平壤已经丢了,明朝已经亡了,中华帝国又不理会自己的请求,朝鲜的军队又打不过清军,能够解决问题的就只有向日本人求援了,依照着日本人的对朝野心,他们肯定会愿意出兵,帮助朝鲜抵挡清军的攻击。
只是这是不是引狼入室呢?眼下清军就想一头猛虎,直接就要夺取朝鲜人的命,而日本人则像是一条贪狼,一直觊觎着自己家里的这点祖产,眼下猛虎打到家里来了,眼见着就要家破人亡了,祖产自然是保不住了,就算是让这头贪婪的狼引进来了,局势也不会坏道哪里去吧?
想到这里,显宗终于不再犹豫,终于向日本天皇和幕府将军德川家纲写了两封信,请求日本军队入朝帮助朝鲜抵挡满清人的入侵。
消息传到日本,德川家纲起初是吓了一跳,他还以为是请他出兵去帮助朝鲜打中国人,之前他的都城都差点被中华军的海军给拿下了,因此对于中华军的实力大为忌惮,而且这个时候他的海军损失惨重,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根本就无力继续出兵作战,不过朝鲜的这块蛋糕实在是太诱人了,如果能够借机将日本的实力深入朝鲜去的话,对于实现先辈们制定的八纮一宇的天下之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等他弄明白事情的真相之后,这才醒悟了过来,朝鲜人的对手并不是可怕的中华军,而是被中华军撵到了北方的清朝人,这就好办了,既然不是中华军,而且还是一个被击败过的对手,那他就不用那么害怕了,而且这个时候国内的局势也不太稳定,很多大名都想趁着这个时候幕府的海军被歼灭,实力大为下降的时候意图不轨,正好借着这个战争来转移时间,并且通过操控天皇,让这些人派兵去朝鲜,消耗他们的实力,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德川家纲很快就给显宗回了信,表示自己很快就会向朝鲜派出军队,让他在多坚持一段时间,只要等到自己的援军一到,到时候自然能够击退清军。
为了打消显宗的疑心,德川家纲在信中还说,只要他们两家联手击退了清军以后,日军只需要借道朝鲜,出兵辽东,自己去攻打清廷的土地,不需要朝鲜支付额外的代价。
尽管这只是一个骗人的小把戏,但是显宗竟然相信了日本人,他以为日本人是真的想要来帮助自己的,因此将声息的军队都集中起来,在汉城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和军队,准备固守待援,只要拖到日本人出兵,在他看来,清军就会退兵了。
而这个时候,项玉自己则率领着军队向西进发,他虽然想要平定西部的各个部族,完成全国的统一,但是这个时候注意力还是放在朝鲜的局势上面。
朝鲜人走投无路竟然向日本人求援,这倒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只是不知道清廷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康熙皇帝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是继续进军,还是撤兵退回辽东?
尽管为了打消清廷的疑虑,中华军没有在边关囤积重兵,但是对于清廷来说,中华帝国显然是他们眼下最大的威胁,而即便是中华军不仅没有在前线增加部队,反而是削减了军队的人数,但是清廷依旧不敢大意,肯定会在山海关以北,盛京以南的地方留下重兵把守,不然的话不只是康熙皇帝自己不放心,就连他的臣子们心里也不会踏实,只是这样一来,清廷在朝鲜能够投入多大的力量呢?
眼下虽然有十二万清军进入了朝鲜,但是这个时候的朝鲜已经不是1636年那个时候的朝鲜了,其军队已经恢复了一定的战斗力了,虽说比不上清军,但是至少不像当年那么不堪一击,而且随着日本军队的加入,局面变得越加复杂,清军的战斗力总的来说应该还是占据一定的优势的,但是清军的后勤和物资的供应情况却要打一个问号,本来春天未到,就不适合用兵的,而且清军不是选择和当年一样长驱直入,逼降对方,而是选择了逐个的攻打城池,这样一来在时间上就浪费了不少,使得朝鲜人能够拖下去,拖到日本人加入战场。
这一情报使得康熙皇帝最终放下心来,发动了朝鲜战争,他正是因为没了对中华军的顾虑,这才敢拿出十二万的精锐部队南下朝鲜。
而至于项玉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不想做朝鲜的宗主国,而是想直接吞并朝鲜,只要他不接朝鲜的国书,默许甚至是怂恿清军出兵朝鲜,依照着目前清军从上到下憋着的火气,朝鲜人这一次可算是要栽一个大跟斗。
算一算,这好像是朝鲜人对清廷的第二次出尔反尔吧!依照着康熙的个性,他显然是不会在允许辽东出现这么一个不听话、出尔反尔,而且还对自己有巨大威胁的国家的存在的,肯定会以雷霆之势将朝鲜灭亡。
历史上隋朝和唐朝都曾经出征过高丽,尽管那个时候的高句丽很有可能并不是这个时候的朝鲜人的先祖,但是这两个朝廷在朝鲜半岛留下来的教训可谓是相当的深刻的。
这个半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抵抗意志却是不弱,一旦中原的王朝衰弱,他们就会趁机谋求独立,为了防止局面的反复,康熙皇帝决定和扶桑人一样,将他们这个民族大肆屠杀,大幅度的削减其人口,以削弱其抵抗力,等到将半岛上的朝鲜人杀的差不多的时候,朝鲜半岛对于清廷来说这才算是安全了。
这个时候朝鲜的总人口也只不过四百多万人,北部是主要的人口集中地,南部虽然地势更佳,水土丰沛,但是由于之前的战争的影响,使得这里的人口数量下降的非常厉害,因此,清军在北方大肆屠杀,几乎就是要灭亡朝鲜族意思了。
显宗听到清军开始大肆的屠杀朝鲜各地的百姓之后,心里又惊又怒又惧,此时他失去了自己往日的靠山,又找不到外援来帮助自己解眼下燃眉之急,一时间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东边的邻居,那就是日本。
万历朝鲜战争打完之后,朝鲜人出于对日本的憎恶,曾一度和日本断绝了外交关系,直到1606年才开始逐渐的恢复,但是因为日本人几次三番的想要侵略朝鲜,而且还是施行的是种族灭绝一样的方式,残忍的杀害了大量的朝鲜无辜平民,使得朝鲜人对日本的戒心很重,即便是到了今天,无论是南韩还是北朝鲜,都对日本人恨之入骨。
可是眼下平壤已经丢了,明朝已经亡了,中华帝国又不理会自己的请求,朝鲜的军队又打不过清军,能够解决问题的就只有向日本人求援了,依照着日本人的对朝野心,他们肯定会愿意出兵,帮助朝鲜抵挡清军的攻击。
只是这是不是引狼入室呢?眼下清军就想一头猛虎,直接就要夺取朝鲜人的命,而日本人则像是一条贪狼,一直觊觎着自己家里的这点祖产,眼下猛虎打到家里来了,眼见着就要家破人亡了,祖产自然是保不住了,就算是让这头贪婪的狼引进来了,局势也不会坏道哪里去吧?
想到这里,显宗终于不再犹豫,终于向日本天皇和幕府将军德川家纲写了两封信,请求日本军队入朝帮助朝鲜抵挡满清人的入侵。
消息传到日本,德川家纲起初是吓了一跳,他还以为是请他出兵去帮助朝鲜打中国人,之前他的都城都差点被中华军的海军给拿下了,因此对于中华军的实力大为忌惮,而且这个时候他的海军损失惨重,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根本就无力继续出兵作战,不过朝鲜的这块蛋糕实在是太诱人了,如果能够借机将日本的实力深入朝鲜去的话,对于实现先辈们制定的八纮一宇的天下之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等他弄明白事情的真相之后,这才醒悟了过来,朝鲜人的对手并不是可怕的中华军,而是被中华军撵到了北方的清朝人,这就好办了,既然不是中华军,而且还是一个被击败过的对手,那他就不用那么害怕了,而且这个时候国内的局势也不太稳定,很多大名都想趁着这个时候幕府的海军被歼灭,实力大为下降的时候意图不轨,正好借着这个战争来转移时间,并且通过操控天皇,让这些人派兵去朝鲜,消耗他们的实力,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德川家纲很快就给显宗回了信,表示自己很快就会向朝鲜派出军队,让他在多坚持一段时间,只要等到自己的援军一到,到时候自然能够击退清军。
为了打消显宗的疑心,德川家纲在信中还说,只要他们两家联手击退了清军以后,日军只需要借道朝鲜,出兵辽东,自己去攻打清廷的土地,不需要朝鲜支付额外的代价。
尽管这只是一个骗人的小把戏,但是显宗竟然相信了日本人,他以为日本人是真的想要来帮助自己的,因此将声息的军队都集中起来,在汉城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和军队,准备固守待援,只要拖到日本人出兵,在他看来,清军就会退兵了。
而这个时候,项玉自己则率领着军队向西进发,他虽然想要平定西部的各个部族,完成全国的统一,但是这个时候注意力还是放在朝鲜的局势上面。
朝鲜人走投无路竟然向日本人求援,这倒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只是不知道清廷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康熙皇帝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是继续进军,还是撤兵退回辽东?
尽管为了打消清廷的疑虑,中华军没有在边关囤积重兵,但是对于清廷来说,中华帝国显然是他们眼下最大的威胁,而即便是中华军不仅没有在前线增加部队,反而是削减了军队的人数,但是清廷依旧不敢大意,肯定会在山海关以北,盛京以南的地方留下重兵把守,不然的话不只是康熙皇帝自己不放心,就连他的臣子们心里也不会踏实,只是这样一来,清廷在朝鲜能够投入多大的力量呢?
眼下虽然有十二万清军进入了朝鲜,但是这个时候的朝鲜已经不是1636年那个时候的朝鲜了,其军队已经恢复了一定的战斗力了,虽说比不上清军,但是至少不像当年那么不堪一击,而且随着日本军队的加入,局面变得越加复杂,清军的战斗力总的来说应该还是占据一定的优势的,但是清军的后勤和物资的供应情况却要打一个问号,本来春天未到,就不适合用兵的,而且清军不是选择和当年一样长驱直入,逼降对方,而是选择了逐个的攻打城池,这样一来在时间上就浪费了不少,使得朝鲜人能够拖下去,拖到日本人加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