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退守辽东
康熙这一次没有再去管海丰镇的中华军了,而是将军队分派守住几个北京城周围的重点城市就好了。
既然清军不管了,中华军就继续在海丰镇扎下根基了,而且因为海丰距离祁口不远,所以没过多久,祁口镇又落入了中华军的手中了。
项玉布置一万人在山东和直隶交界的地方,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的激化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方面就是为了限制鳌拜的补给,随着清军势力的收缩,刘阳他们在度过初期的平静之后,开始对周围的城镇发动进攻了,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接受更加准确一点,整个山东整个时候都没有多少的军队,而且是分散到了大大小小好几十座城里面,除了济南城里面还有一万的军队意外,各地的军队最多的还不到两千人,而事实上大清朝的上百万军队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全部调动了。
南京城里面有二十五万军队,河南有十万军队,陕西有五万军队,北京城里面还有十万军队,再加上辽东的龙兴之地的六万军队,以及各地的府兵和驻军,总兵力只剩下六十五万左右,之前在南方的几次作战的损失对清廷的打击可谓是十分沉重,而且因为地盘太大,六十多万人的军队也完全不够用。
而对于海丰镇的这一万军队在山东境内的攻城略地,康熙皇帝选择了当鸵鸟,假装看不见。
可是这样的情况不是你假装看不见它就不存在的,随着中华军的扩张,几个半个山东都已经被他们控制在手中了,这样一来运到江苏去的粮草就彻底的不能走这边的水路,只能转道从河南南下,这样一来南京城里的鳌拜就更加坚持不住了。
到了八月,江北的清军的粮草供应的问题就已经变得十分严峻了,尽管清军曾在这段时间里面一度收复了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因为军队不能常驻在这里,而且也难以将刘阳的一万人全部消灭,所以这种情况维持的时间很短,要不是清军趁着这段时间运输了大量的粮食到了江北,不然的话南京城的二十五万军队早就溃散了。
鳌拜这个时候感觉局面难以维持下去,而且中华军在六月底的时候就已经通过海路向山东增兵,这个时候山东的中华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万人,这样的一支军队已经足以威胁到他的大军的安全了,这意味着一带南京城有事,中华军可以迅速的从南北两面对他进行夹击,南京城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守得住吗?
不只是鳌拜十分担心,北京城的康熙皇帝也十分担忧,山东的三万中华军已经足够威胁到北京城的安全了,他对于南方的军队也是十分担心,因为朝廷不能失去这支军队,于是他便从大局出发,给鳌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对他好言相劝,并且许下承诺,只要他能够将军队顺利的带回来,他就会将蒙古草原上的大片土地封给鳌拜,让他做草原上的异姓王。
这以条件可以说是很具有诱惑力的,所以对于鳌拜来说这个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他很快就答应了康熙皇帝的条件,不过他表示至少要让自己从自己手中的这支军队里面挑选五万的精兵带走,这支军队将作为他在草原上的起家之本,康熙皇帝之所以向他妥协,为的就是要得到他手中的这支军队,鳌拜想要五万人,行,可以给你,不过你要先帮我打退中华军的进攻。
眼下的局势糜烂,南京城显然是难以保住的,而且中华军在山东囤积重兵,显然是对北京有所企图的,在康熙看来,尽管他是在北京城出生的,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城市显然是保不住了,不如干干脆脆的撤到辽东去好了,八旗子弟是从关外的苦寒之地起家的,而随着入关的时间的增长,新一代八旗子弟的品行出现了较大的下降,不如干脆回去继续找回满人的那种曾经的荣耀和精神。
局面到了这一步了,南方丢光了,北方也不安宁,满人想撤回到关外去,这本来也不奇怪,当年要不是蒙古人先占领了北京城,金朝也有要退回塞北去的想法,只是后来被蒙古骑兵拦住了去路,只能向南迁徙,最终难逃覆灭。
不过这个时候清军的主力犹在,如果让他们顺利的撤到了关外去,这五六十万军队集中在那么小的地方,中华军想要拿下辽东可就不如现在这么简单了。
怎么办?一定要托住鳌拜,不能让他的军队顺利的撤走。
九月初,北京城里传出朝廷要放弃北京,撤回关外去的消息,尽管很多人早已猜到了朝廷会走这一步,不过等到消息传出来,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不仅是很多汉人感到惶惶不安,而且一些在北京周边定居很久的旗人也感到难以接受,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汉人大多是在满清入关之后投靠他们的,自己的根基其实还在中原,而朝廷要统制天下的汉人,就必须要重用他们这些汉臣,可是如果朝廷退回到关外去,关外是没有汉人的,那么朝廷自然也就不需要他们了,而且汉人在辽东是被当做奴隶和下等人对待的,所以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前往的。
至于那些旗人,他们反对的理由就更简单了,因为清军入关之后的圈地令,使得北京及其周边的大量土地都被满清贵族尤其是八旗子弟给圈占了,这个时候俨然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产业了,要是清军撤回关外去,那么他们的这些产业就没有军队提供保护了,自然也就不可能维持,而关外的土地不仅稀少,而且这个时候大多在他们前往关内的时候已经甩卖出去了,回去之后自己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本钱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你让他们再回去过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自然是不会干的。
不过这些人的反对声音再大,也不能改变康熙心里的决定,这件事情既然已经被人捅了出来,趁着它还没有传到中华军那边去,清军更要抓紧时间的进行撤退安排了,不然就想走也走不了了。
康熙皇帝毕竟年幼,他没有仔细的想一想,这个消息是怎么泄露并且传播开来的,如果他再老练一点的话,他应该就能意识到了这时候事情有点不对劲。
中华军早就得到了安插在北京城的探子发回的情报,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项玉立刻下令山东的中华军拿下济南城,切断鳌拜从山东这边撤退的路线。
不仅如此,他还下令湖北的中华军趁着岳乐从陕西、山西一带撤退的时机,趁机拿下这些地方,然后一路追击岳乐的军队,这支军队康熙皇帝肯定不会轻易的放弃,因此,只要将岳乐托住,清廷撤退的速度就会下降很多。
这个时候从南洋的吕宋群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群岛上运来了大量的粮食,这给中华军的行动提供了充足的粮草支援。
既然清军不管了,中华军就继续在海丰镇扎下根基了,而且因为海丰距离祁口不远,所以没过多久,祁口镇又落入了中华军的手中了。
项玉布置一万人在山东和直隶交界的地方,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的激化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方面就是为了限制鳌拜的补给,随着清军势力的收缩,刘阳他们在度过初期的平静之后,开始对周围的城镇发动进攻了,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接受更加准确一点,整个山东整个时候都没有多少的军队,而且是分散到了大大小小好几十座城里面,除了济南城里面还有一万的军队意外,各地的军队最多的还不到两千人,而事实上大清朝的上百万军队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全部调动了。
南京城里面有二十五万军队,河南有十万军队,陕西有五万军队,北京城里面还有十万军队,再加上辽东的龙兴之地的六万军队,以及各地的府兵和驻军,总兵力只剩下六十五万左右,之前在南方的几次作战的损失对清廷的打击可谓是十分沉重,而且因为地盘太大,六十多万人的军队也完全不够用。
而对于海丰镇的这一万军队在山东境内的攻城略地,康熙皇帝选择了当鸵鸟,假装看不见。
可是这样的情况不是你假装看不见它就不存在的,随着中华军的扩张,几个半个山东都已经被他们控制在手中了,这样一来运到江苏去的粮草就彻底的不能走这边的水路,只能转道从河南南下,这样一来南京城里的鳌拜就更加坚持不住了。
到了八月,江北的清军的粮草供应的问题就已经变得十分严峻了,尽管清军曾在这段时间里面一度收复了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因为军队不能常驻在这里,而且也难以将刘阳的一万人全部消灭,所以这种情况维持的时间很短,要不是清军趁着这段时间运输了大量的粮食到了江北,不然的话南京城的二十五万军队早就溃散了。
鳌拜这个时候感觉局面难以维持下去,而且中华军在六月底的时候就已经通过海路向山东增兵,这个时候山东的中华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万人,这样的一支军队已经足以威胁到他的大军的安全了,这意味着一带南京城有事,中华军可以迅速的从南北两面对他进行夹击,南京城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守得住吗?
不只是鳌拜十分担心,北京城的康熙皇帝也十分担忧,山东的三万中华军已经足够威胁到北京城的安全了,他对于南方的军队也是十分担心,因为朝廷不能失去这支军队,于是他便从大局出发,给鳌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对他好言相劝,并且许下承诺,只要他能够将军队顺利的带回来,他就会将蒙古草原上的大片土地封给鳌拜,让他做草原上的异姓王。
这以条件可以说是很具有诱惑力的,所以对于鳌拜来说这个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他很快就答应了康熙皇帝的条件,不过他表示至少要让自己从自己手中的这支军队里面挑选五万的精兵带走,这支军队将作为他在草原上的起家之本,康熙皇帝之所以向他妥协,为的就是要得到他手中的这支军队,鳌拜想要五万人,行,可以给你,不过你要先帮我打退中华军的进攻。
眼下的局势糜烂,南京城显然是难以保住的,而且中华军在山东囤积重兵,显然是对北京有所企图的,在康熙看来,尽管他是在北京城出生的,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城市显然是保不住了,不如干干脆脆的撤到辽东去好了,八旗子弟是从关外的苦寒之地起家的,而随着入关的时间的增长,新一代八旗子弟的品行出现了较大的下降,不如干脆回去继续找回满人的那种曾经的荣耀和精神。
局面到了这一步了,南方丢光了,北方也不安宁,满人想撤回到关外去,这本来也不奇怪,当年要不是蒙古人先占领了北京城,金朝也有要退回塞北去的想法,只是后来被蒙古骑兵拦住了去路,只能向南迁徙,最终难逃覆灭。
不过这个时候清军的主力犹在,如果让他们顺利的撤到了关外去,这五六十万军队集中在那么小的地方,中华军想要拿下辽东可就不如现在这么简单了。
怎么办?一定要托住鳌拜,不能让他的军队顺利的撤走。
九月初,北京城里传出朝廷要放弃北京,撤回关外去的消息,尽管很多人早已猜到了朝廷会走这一步,不过等到消息传出来,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不仅是很多汉人感到惶惶不安,而且一些在北京周边定居很久的旗人也感到难以接受,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汉人大多是在满清入关之后投靠他们的,自己的根基其实还在中原,而朝廷要统制天下的汉人,就必须要重用他们这些汉臣,可是如果朝廷退回到关外去,关外是没有汉人的,那么朝廷自然也就不需要他们了,而且汉人在辽东是被当做奴隶和下等人对待的,所以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前往的。
至于那些旗人,他们反对的理由就更简单了,因为清军入关之后的圈地令,使得北京及其周边的大量土地都被满清贵族尤其是八旗子弟给圈占了,这个时候俨然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产业了,要是清军撤回关外去,那么他们的这些产业就没有军队提供保护了,自然也就不可能维持,而关外的土地不仅稀少,而且这个时候大多在他们前往关内的时候已经甩卖出去了,回去之后自己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本钱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你让他们再回去过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自然是不会干的。
不过这些人的反对声音再大,也不能改变康熙心里的决定,这件事情既然已经被人捅了出来,趁着它还没有传到中华军那边去,清军更要抓紧时间的进行撤退安排了,不然就想走也走不了了。
康熙皇帝毕竟年幼,他没有仔细的想一想,这个消息是怎么泄露并且传播开来的,如果他再老练一点的话,他应该就能意识到了这时候事情有点不对劲。
中华军早就得到了安插在北京城的探子发回的情报,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项玉立刻下令山东的中华军拿下济南城,切断鳌拜从山东这边撤退的路线。
不仅如此,他还下令湖北的中华军趁着岳乐从陕西、山西一带撤退的时机,趁机拿下这些地方,然后一路追击岳乐的军队,这支军队康熙皇帝肯定不会轻易的放弃,因此,只要将岳乐托住,清廷撤退的速度就会下降很多。
这个时候从南洋的吕宋群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群岛上运来了大量的粮食,这给中华军的行动提供了充足的粮草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