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粮食危机
一个新的地方的建立绝不是向穿越小说里面写的那么简单,主角动动金手指,房子票子什么的都解决了,并不是这样简单,至少眼下项玉等人面临的情况就比较严峻。
好在这七千名百姓中有许多都是工匠,他们有的是木匠,有的会锻造,有的可以烧窑,还有人能建造渔船,项玉让何安将这些区分开来,登记在册,分派不同的任务。
首先要解决的是场地和原材料的问题,好在项玉军中一直有锻造武器的工匠随军,因此锻造的工具是有一些的,场地这个时候只能删繁就简,露天将就好了,项玉派人找到当地的原居民,通过交还物品换取了一些他们的工具。
为了寻找铁矿和煤炭等资源,项玉根据前世的记忆加上在当地人的带领,分派出几支队伍进山去寻找这些矿产,军中有些老资格的锻造师,他们能够区分出各种矿石,士兵们找到的矿石最后要交给他们区分挑选,找到最好的矿石。
项玉之前在承天府的时候就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开垦出来了以前多亩荒地,这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他将营地西边的一块土地比较肥沃的地方选为地址,将士兵和百姓分编成几个小队,抓紧时间将这些土地清理出来,赶在八月底之前一定要种上第一季的小麦,这将是他们明年的开春的粮食的主要来源。
基隆一带冬天的气温也比较温暖,最高气温在二十摄氏度左右,这里的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明军现在粮食压力比较大,项玉本想通过烧制砖瓦和这一带的原居民换取一些粮食,后来才发现他们由于种植技术和种子比较差,所以每一季的粮食产量都不高,勉强只够自己食用,并没有多余的部分可以提供给明军应急。
如此一来为了避免这个冬天的粮荒,项玉必须找到其他的粮食来源,出海捕鱼就是其中一个选择了,但是要出海必须得有船,明军这个时候不仅没船,连造船厂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项玉知道台湾北部有一片零散的岛屿,这就是后世的琉球群岛,这时候上面还有三个国家,这些国家人口不多,军事实力也比较弱小,正是打秋风的好去处,只是这个时候没有战船,一切都是白搭。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这,而这个时候,南部的纷争出现了一些变化,盘踞在承天府的冯信想要和之前率军出走的吴豪联合起来,但是缺少陆军且粮食不足的刘国轩也加入了拉拢的队伍之中,吴豪两边都不敢得罪,只求夹缝中生存,但是态度模糊的吴豪让冯信大为不满,冯信派兵袭击吴豪,企图夺取他的军队,只是这一行动提前泄露了出去,吴豪早有准备,冯信的大军不仅扑了个空,而且还遭到了吴豪的埋伏,损失惨重,经过这一次变故,吴豪和刘国轩两人结成了联盟,形势对于冯信而言越来越不利了。
再把目光转到海上,陆军进攻受挫,清军没有进攻的打算,荷兰人眼见重新夺回台湾无望,只好率军返回巴达维亚,施琅在澎湖驻兵已经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了,他打定主意坐山观虎斗,并没有撤兵的打算,即便如此明军仍然内斗不息,局势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到了十二月份,这个时候正值寒冬,基隆虽然不是台湾的最北部,但是也属于气温比较低的地方,日均气温在十八摄氏度左右,这个温度并不十分寒冷,加上台湾极少下雪,所以冬天对生产作业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明军进过将近四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建起了一个近似于大型村寨一样的定居点,根据地里面的房屋比较简陋,靠东一侧都是新建的木屋,西侧则是帐篷搭建的军营,说实话,冬天住在帐篷里面还是比较难受的,基隆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是由于靠近海边,湿度很大,让人感觉十分湿冷,特别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
不过这还不算是眼下做严重的问题,明军的粮食这个时候已经基本耗尽,近八千张嘴即将面临断粮的危险,这才是项玉这个时候最为担心的事情。
尽管在八月份的时候明军就想出了一系列的办法来应对,比如说派遣军队进山打猎,让之前渔村的村民和工匠们一起打造渔船出海捕鱼,让妇女们在附近去找一些能够食用的水果野菜等来替代一部分的粮食,但是这些措施也不是长久之计。
为此项玉今天又找来陈永华,与他商议怎么度过眼下这个困境,陈永华对项玉建议说只能够对外战争,将目光瞄准,身后山林中的一些部落,这些部落跟凯达格兰族不太一样,他们十分排斥外人,尽管项玉已经下令明军不去主动招惹他们,但是这些部落人还是会时不时的出来袭击明军和百姓,至今已经造成了数起伤亡事故了,尤其是明军开采铁矿和煤炭的采运部队经常遭到他们的袭击,使得明军的这些战略物资的供应大受影响,项玉自己也有过要对他们动手的想法,之后因为担心引起部落人的激烈反弹而作罢。
但是日后明军要一步步发展壮大,势力向外扩张是必然之路,这将进一步加剧与这些部落的冲突,这些问题即使这个时候不去面对,放到以后最终还是要解决的。
眼下明军粮食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这些部落人也是原始的耕种部落,不仅擅长打猎,而且还有一些耕地。因此部落中间肯定拥有一定的存粮的。
和平是一种生存方式,战争则是另外一种生存的选择,后世的许多史学家研究发现,欧洲近代之所以科技发达,跟他们频繁的战争有很大的关系,战争催生科技的进步,而科技进步的成果则最先运用到战争中去,欧洲大陆的粮食危机使得他们之间不停的爆发各种战争,而宋代以后的中国则找到了另外的一条道路,那就是高产的水稻,水稻的产量比小麦要高出很多,水稻的出现使得明朝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加上严苛的法令,使得明朝的土地兼并出现的最晚,情况较比之前都要好一些。
扯远了,回到眼前的议题,眼下军队和百姓都面临粮食短缺的威胁,发动对这些部落人的战争可以缓解和转移内部的压力和注意力,并且能够缓解粮食紧张的问题,更可以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麻烦,这样的事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项玉听取了陈永华的建议,决定对这些部落出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外用兵首先要摸清楚对方的情况,项玉立即叫来邓明让他负责选派士兵进山去摸清楚这些部落人的底细,有派刘阳带人去想附近的汉人打听这个部落的消息。
明军已经很久没有打过仗了,但是每天的训练都还没有拉下,之前入伍的那些新兵这个时候也不再像之前的那样什么都不知道了,他们都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枪械,一百多名土人士兵这时候也都会使用枪械了,虽然他们还是坚持要求使用弓箭,但是日常的持枪训练在项玉的强制要求之下,这些士兵也没有落下。
好在这七千名百姓中有许多都是工匠,他们有的是木匠,有的会锻造,有的可以烧窑,还有人能建造渔船,项玉让何安将这些区分开来,登记在册,分派不同的任务。
首先要解决的是场地和原材料的问题,好在项玉军中一直有锻造武器的工匠随军,因此锻造的工具是有一些的,场地这个时候只能删繁就简,露天将就好了,项玉派人找到当地的原居民,通过交还物品换取了一些他们的工具。
为了寻找铁矿和煤炭等资源,项玉根据前世的记忆加上在当地人的带领,分派出几支队伍进山去寻找这些矿产,军中有些老资格的锻造师,他们能够区分出各种矿石,士兵们找到的矿石最后要交给他们区分挑选,找到最好的矿石。
项玉之前在承天府的时候就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开垦出来了以前多亩荒地,这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他将营地西边的一块土地比较肥沃的地方选为地址,将士兵和百姓分编成几个小队,抓紧时间将这些土地清理出来,赶在八月底之前一定要种上第一季的小麦,这将是他们明年的开春的粮食的主要来源。
基隆一带冬天的气温也比较温暖,最高气温在二十摄氏度左右,这里的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明军现在粮食压力比较大,项玉本想通过烧制砖瓦和这一带的原居民换取一些粮食,后来才发现他们由于种植技术和种子比较差,所以每一季的粮食产量都不高,勉强只够自己食用,并没有多余的部分可以提供给明军应急。
如此一来为了避免这个冬天的粮荒,项玉必须找到其他的粮食来源,出海捕鱼就是其中一个选择了,但是要出海必须得有船,明军这个时候不仅没船,连造船厂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项玉知道台湾北部有一片零散的岛屿,这就是后世的琉球群岛,这时候上面还有三个国家,这些国家人口不多,军事实力也比较弱小,正是打秋风的好去处,只是这个时候没有战船,一切都是白搭。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这,而这个时候,南部的纷争出现了一些变化,盘踞在承天府的冯信想要和之前率军出走的吴豪联合起来,但是缺少陆军且粮食不足的刘国轩也加入了拉拢的队伍之中,吴豪两边都不敢得罪,只求夹缝中生存,但是态度模糊的吴豪让冯信大为不满,冯信派兵袭击吴豪,企图夺取他的军队,只是这一行动提前泄露了出去,吴豪早有准备,冯信的大军不仅扑了个空,而且还遭到了吴豪的埋伏,损失惨重,经过这一次变故,吴豪和刘国轩两人结成了联盟,形势对于冯信而言越来越不利了。
再把目光转到海上,陆军进攻受挫,清军没有进攻的打算,荷兰人眼见重新夺回台湾无望,只好率军返回巴达维亚,施琅在澎湖驻兵已经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了,他打定主意坐山观虎斗,并没有撤兵的打算,即便如此明军仍然内斗不息,局势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到了十二月份,这个时候正值寒冬,基隆虽然不是台湾的最北部,但是也属于气温比较低的地方,日均气温在十八摄氏度左右,这个温度并不十分寒冷,加上台湾极少下雪,所以冬天对生产作业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明军进过将近四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建起了一个近似于大型村寨一样的定居点,根据地里面的房屋比较简陋,靠东一侧都是新建的木屋,西侧则是帐篷搭建的军营,说实话,冬天住在帐篷里面还是比较难受的,基隆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是由于靠近海边,湿度很大,让人感觉十分湿冷,特别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
不过这还不算是眼下做严重的问题,明军的粮食这个时候已经基本耗尽,近八千张嘴即将面临断粮的危险,这才是项玉这个时候最为担心的事情。
尽管在八月份的时候明军就想出了一系列的办法来应对,比如说派遣军队进山打猎,让之前渔村的村民和工匠们一起打造渔船出海捕鱼,让妇女们在附近去找一些能够食用的水果野菜等来替代一部分的粮食,但是这些措施也不是长久之计。
为此项玉今天又找来陈永华,与他商议怎么度过眼下这个困境,陈永华对项玉建议说只能够对外战争,将目光瞄准,身后山林中的一些部落,这些部落跟凯达格兰族不太一样,他们十分排斥外人,尽管项玉已经下令明军不去主动招惹他们,但是这些部落人还是会时不时的出来袭击明军和百姓,至今已经造成了数起伤亡事故了,尤其是明军开采铁矿和煤炭的采运部队经常遭到他们的袭击,使得明军的这些战略物资的供应大受影响,项玉自己也有过要对他们动手的想法,之后因为担心引起部落人的激烈反弹而作罢。
但是日后明军要一步步发展壮大,势力向外扩张是必然之路,这将进一步加剧与这些部落的冲突,这些问题即使这个时候不去面对,放到以后最终还是要解决的。
眼下明军粮食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这些部落人也是原始的耕种部落,不仅擅长打猎,而且还有一些耕地。因此部落中间肯定拥有一定的存粮的。
和平是一种生存方式,战争则是另外一种生存的选择,后世的许多史学家研究发现,欧洲近代之所以科技发达,跟他们频繁的战争有很大的关系,战争催生科技的进步,而科技进步的成果则最先运用到战争中去,欧洲大陆的粮食危机使得他们之间不停的爆发各种战争,而宋代以后的中国则找到了另外的一条道路,那就是高产的水稻,水稻的产量比小麦要高出很多,水稻的出现使得明朝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加上严苛的法令,使得明朝的土地兼并出现的最晚,情况较比之前都要好一些。
扯远了,回到眼前的议题,眼下军队和百姓都面临粮食短缺的威胁,发动对这些部落人的战争可以缓解和转移内部的压力和注意力,并且能够缓解粮食紧张的问题,更可以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麻烦,这样的事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项玉听取了陈永华的建议,决定对这些部落出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外用兵首先要摸清楚对方的情况,项玉立即叫来邓明让他负责选派士兵进山去摸清楚这些部落人的底细,有派刘阳带人去想附近的汉人打听这个部落的消息。
明军已经很久没有打过仗了,但是每天的训练都还没有拉下,之前入伍的那些新兵这个时候也不再像之前的那样什么都不知道了,他们都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枪械,一百多名土人士兵这时候也都会使用枪械了,虽然他们还是坚持要求使用弓箭,但是日常的持枪训练在项玉的强制要求之下,这些士兵也没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