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金门危局
厦门之战持续了大半个晚上,清军攻入城中之后遇到了从西北两地撤下来的明军,双方在街道巷弄里面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半个厦门城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冲天的火光使得金门岛上的许多明军士兵忧心不已,厦门城已经完了。
这一结果郑经和陈永华已经意识到了,从厦门城的水军被施琅烧毁的那一刻,城中的明军便再也不能全部撤出来了,更是由于清军使用的疑兵之计,使得金门的水军不敢前去救援厦门城,以至于城中近万名士兵不能撤到金门来,眼下,巨大的危机笼罩在整个金门岛的上空,清军这个时候已经拿下了厦门城,下一步势必是要倾军相攻,金门也未必守得住。
郑经这个时候已经不指望能够击败施琅的水师了,他只盼着驻守在澎湖的明军水军能够尽快赶到金门来协助他防守,郑经明白,只要能够取得制海权,那么金门就不会受到清军的直接威胁,清军陆军登陆需要水军战船的护送和掩护,可是如果澎湖那边的明军赶过来,那么明军水军的力量将会超过施琅的水师,施琅未必会冒这个险,他郑经便有拖下去的机会,只待台湾岛上的明军主力回援,那时将一举化解明军的困局。
可是眼下的关键是澎湖的这支部队什么时候能赶来?为什么陈豹和陈永华两个人都知道这支部队的存在,而自己却被蒙在鼓里,是不是那人已经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郑经的思绪渐渐散开了,坐在案桌前面陷入了沉思。
陈永华拿着一封急件急匆匆的赶过来,书房外面站着两个小童,都是郑经的书童,小童见陈永华来了,便走进书房中先去禀报,书房的门并没有关闭,陈永华看见郑经眉头紧皱,小童轻声喊了他几遍他似乎都没有听见,小童见他正在沉思,不敢打断他,于是退出房间,对着陈永华施了一礼,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陈永华笑了笑,塞给了两人两锭银子,自己走进了书房,他走到郑经的案前,将手中的那封急件递上去,轻声喊了句:“王爷”,陈永华比之前的书童要高大一些,这时候靠的又近,郑经瞄了他一眼,见来人是陈永华,尽管有些不悦,但还是客气的请他坐下:“老师来了啊,请坐下吧!容本王先看完这军情报告。”
陈永华听他开始自称“王爷”起来,心里微微一怔,眼下的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还会有这种想法,虽然他是嫡长子,但是要是这话传到了延平郡王的耳朵里,那他还不知会作何感想。
郑经这时已经开了信件,这时一封出自黄庭之手的厦门城战报,黄庭之前曾带着水军去过厦门城的东面外海,可惜他没有停驻下来,不然城中的官兵至少可以撤出一大半,但是也怪自己,自己并没有允许他这么做,况且当时金门也面临清军的登岛威胁,所以即使是现在,郑经仍然不会改变当时的决定。
厦门城失守的非常快,金门眼下面临的压力一下子变得特别大,郑经瞟了陈永华一眼,心中冷哼了一声,要不是听了此人的错误建议,厦门城绝不会这么快的失陷。
虽然郑经表面上是为陈永华的的几个错误建议而对他反感,但是实际上的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陈永华也感觉到勒郑经对自己态度上的变化,他心中叹了一口气,他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就是自己说出澎湖有驻军的那时开始,他郑经就对自己产生了不信任,这种怀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因为他郑经感觉到自己已经被自己父亲防备,而自己又恰巧知道了澎湖有驻军的消息,这使得郑经不由得怀疑自己就是他父亲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一颗棋子,一根暗线。
尽管知道了问题所在,但是陈永华是没办法将这些事情在明面上说出来的,不谈说出来之后他可能担守的政治风险,就是他郑经也未必会相信自己了。
黄庭递上来的战报很简单,厦门城是从东门率先被攻破的,这导致城中没有一个明军能够从东面跨海抵达金门,所以黄庭对于厦门城的战役经过了解不多,郑经这个时候也没有那个心思去仔细研究厦门城是怎么失守的,他更关心的是眼下金门应该怎么防守才是,黄庭在战报的最后写上了自己的建议。
黄庭跟军中大将刘国轩不合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黄庭这个时候也不是冯信派的,所以他这一次力主要留守金门,不愿意跟随大军前去征台,就是怕刘国轩利用职位之便趁机对他实施打击。黄庭这人时水军大将,能力还是有的,但是为人人品比较差,喜欢搜刮民财,贪吞军饷。明朝后期的时候卫所制度败坏至极,他本是明军总兵,麾下编制有近一万的部队,但是他的部下人数不足千人,剩余近九千的名额都成了空饷,被他和其他将领鲸吞。
黄庭知道郑经手下有一个很受器重的卫士,名叫冯锡范,这人武艺高强,但是嗜酒如命,好色之极,黄庭便花重金送他十数名美女和上万两白银投其所好,冯锡范大喜之下两人皆为异姓兄弟。
黄庭通过冯锡范之口得知郑经藏有异心,他想依靠着自己手中的军队称为郑经麾下的从龙之臣,因此便想尽一切办法在郑经面前表现自己,他只道郑经这个时候最忧心的是金门的防务,黄庭对于清军水面战力的了解比较深,因此结合实际写了一篇自己的防卫意见呈上去交给了郑经。
黄庭在信中建议郑经收缩兵力,在岛上修建烽火堡,以防备明军的突袭,金门岛地方并不大,可能提供登陆的地方大致只有三个,分别是东侧北侧和南边,南边登陆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大规模海上调军很容易会暴露在明军的水面监视之下,而北岸由于地势狭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他推测清军极有可能会在东面直接登陆。
而且金门中间地方形成了一个狭窄的颈部,所以黄庭建议明军大军驻扎在双乳山至乳山一带,这里地势十分有利,明军集中兵力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想清军的登陆地点进军,黄庭知道金门附近的登陆点都不是很开阔,清军一次登陆不了多少人,明军可以很容易的以优势兵力将清军的先头部队聚歼在滩头,不给他们深入岛内和稳固滩头的机会。
这份建议使得郑经对于守岛的信心提升了不少,他感觉到自己身边确实是没什么人可以使用,不由得对这个黄庭有了几分兴趣。
这一结果郑经和陈永华已经意识到了,从厦门城的水军被施琅烧毁的那一刻,城中的明军便再也不能全部撤出来了,更是由于清军使用的疑兵之计,使得金门的水军不敢前去救援厦门城,以至于城中近万名士兵不能撤到金门来,眼下,巨大的危机笼罩在整个金门岛的上空,清军这个时候已经拿下了厦门城,下一步势必是要倾军相攻,金门也未必守得住。
郑经这个时候已经不指望能够击败施琅的水师了,他只盼着驻守在澎湖的明军水军能够尽快赶到金门来协助他防守,郑经明白,只要能够取得制海权,那么金门就不会受到清军的直接威胁,清军陆军登陆需要水军战船的护送和掩护,可是如果澎湖那边的明军赶过来,那么明军水军的力量将会超过施琅的水师,施琅未必会冒这个险,他郑经便有拖下去的机会,只待台湾岛上的明军主力回援,那时将一举化解明军的困局。
可是眼下的关键是澎湖的这支部队什么时候能赶来?为什么陈豹和陈永华两个人都知道这支部队的存在,而自己却被蒙在鼓里,是不是那人已经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郑经的思绪渐渐散开了,坐在案桌前面陷入了沉思。
陈永华拿着一封急件急匆匆的赶过来,书房外面站着两个小童,都是郑经的书童,小童见陈永华来了,便走进书房中先去禀报,书房的门并没有关闭,陈永华看见郑经眉头紧皱,小童轻声喊了他几遍他似乎都没有听见,小童见他正在沉思,不敢打断他,于是退出房间,对着陈永华施了一礼,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陈永华笑了笑,塞给了两人两锭银子,自己走进了书房,他走到郑经的案前,将手中的那封急件递上去,轻声喊了句:“王爷”,陈永华比之前的书童要高大一些,这时候靠的又近,郑经瞄了他一眼,见来人是陈永华,尽管有些不悦,但还是客气的请他坐下:“老师来了啊,请坐下吧!容本王先看完这军情报告。”
陈永华听他开始自称“王爷”起来,心里微微一怔,眼下的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还会有这种想法,虽然他是嫡长子,但是要是这话传到了延平郡王的耳朵里,那他还不知会作何感想。
郑经这时已经开了信件,这时一封出自黄庭之手的厦门城战报,黄庭之前曾带着水军去过厦门城的东面外海,可惜他没有停驻下来,不然城中的官兵至少可以撤出一大半,但是也怪自己,自己并没有允许他这么做,况且当时金门也面临清军的登岛威胁,所以即使是现在,郑经仍然不会改变当时的决定。
厦门城失守的非常快,金门眼下面临的压力一下子变得特别大,郑经瞟了陈永华一眼,心中冷哼了一声,要不是听了此人的错误建议,厦门城绝不会这么快的失陷。
虽然郑经表面上是为陈永华的的几个错误建议而对他反感,但是实际上的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陈永华也感觉到勒郑经对自己态度上的变化,他心中叹了一口气,他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就是自己说出澎湖有驻军的那时开始,他郑经就对自己产生了不信任,这种怀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因为他郑经感觉到自己已经被自己父亲防备,而自己又恰巧知道了澎湖有驻军的消息,这使得郑经不由得怀疑自己就是他父亲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一颗棋子,一根暗线。
尽管知道了问题所在,但是陈永华是没办法将这些事情在明面上说出来的,不谈说出来之后他可能担守的政治风险,就是他郑经也未必会相信自己了。
黄庭递上来的战报很简单,厦门城是从东门率先被攻破的,这导致城中没有一个明军能够从东面跨海抵达金门,所以黄庭对于厦门城的战役经过了解不多,郑经这个时候也没有那个心思去仔细研究厦门城是怎么失守的,他更关心的是眼下金门应该怎么防守才是,黄庭在战报的最后写上了自己的建议。
黄庭跟军中大将刘国轩不合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黄庭这个时候也不是冯信派的,所以他这一次力主要留守金门,不愿意跟随大军前去征台,就是怕刘国轩利用职位之便趁机对他实施打击。黄庭这人时水军大将,能力还是有的,但是为人人品比较差,喜欢搜刮民财,贪吞军饷。明朝后期的时候卫所制度败坏至极,他本是明军总兵,麾下编制有近一万的部队,但是他的部下人数不足千人,剩余近九千的名额都成了空饷,被他和其他将领鲸吞。
黄庭知道郑经手下有一个很受器重的卫士,名叫冯锡范,这人武艺高强,但是嗜酒如命,好色之极,黄庭便花重金送他十数名美女和上万两白银投其所好,冯锡范大喜之下两人皆为异姓兄弟。
黄庭通过冯锡范之口得知郑经藏有异心,他想依靠着自己手中的军队称为郑经麾下的从龙之臣,因此便想尽一切办法在郑经面前表现自己,他只道郑经这个时候最忧心的是金门的防务,黄庭对于清军水面战力的了解比较深,因此结合实际写了一篇自己的防卫意见呈上去交给了郑经。
黄庭在信中建议郑经收缩兵力,在岛上修建烽火堡,以防备明军的突袭,金门岛地方并不大,可能提供登陆的地方大致只有三个,分别是东侧北侧和南边,南边登陆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大规模海上调军很容易会暴露在明军的水面监视之下,而北岸由于地势狭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他推测清军极有可能会在东面直接登陆。
而且金门中间地方形成了一个狭窄的颈部,所以黄庭建议明军大军驻扎在双乳山至乳山一带,这里地势十分有利,明军集中兵力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想清军的登陆地点进军,黄庭知道金门附近的登陆点都不是很开阔,清军一次登陆不了多少人,明军可以很容易的以优势兵力将清军的先头部队聚歼在滩头,不给他们深入岛内和稳固滩头的机会。
这份建议使得郑经对于守岛的信心提升了不少,他感觉到自己身边确实是没什么人可以使用,不由得对这个黄庭有了几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