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唐小燕摇头,说自己吃的很饱了。
  进了屋,见唐晓红正坐在那里发呆,地上和床上散着被撕碎的书页。
  唐小燕眼尖的看到被撕成四瓣的言情封面,看来唐晓红这气生的不小。不过她没闹出动静来,显然自己心里已经有谱了。
  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唐小燕操心了,毕竟在人脉和实力上,唐晓红比她强多了。
  现在的唐晓红还没有被婚姻磨得失去棱角和戾气,只要她真的生气了,那男人也别想安安稳稳的娶什么媳妇。
  三十这晚唐小燕陪着儿时的几个小伙伴好好玩了一通,初一早晨起了个大早,被唐母拽着出了被窝,冷风一吹冷的她直打哆嗦。
  “今儿磕头要压岁钱,咋还不愿意起床,不想要压岁钱了?”
  唐小燕捂着嘴巴打了个哈欠,跺了跺脚。穿着唐母做的黑色棉布鞋,胡乱洗了个脸。嘟囔道:“有压岁钱也没见到我手里,起这么早干啥?”
  “人家都磕头去了,你晚点去就没钱拿。你四奶奶家五个小孩呢,人家家里小孩多,就咱家只恁俩,你还不多要点压岁钱,给我把送出去的钱拿回来。”
  唐母提着她的棉袄拢好,最后拍拍唐小燕的脑袋,把她赶出去了。
  ☆、第5章
  村里的老太太中年妇女和小媳妇们,有空凑在一起八卦了,还会说一说唐晓红那事。
  自从唐小燕设计着把事情告诉唐晓红以后,就没见她带那男的来过家里,大爷大娘也没再提过这件事,看样子日子似乎平顺了下去。
  转眼就到了初八,外出打工的人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唐父也和几个村子的熟人约好了去哪个城市打工。
  唐父只是初中毕业的文化,像他这样的男人女人,乡里到处都是。
  他们没办法像知识人去城里找轻松的工作,只能组团跟着人家出去,建筑队打工,修建道路大桥。但凡需要体力劳动的,他们都去干。
  唐小燕过年那会从抽屉里找到一个小本子,里面用蓝色的油笔记着一件件工作,修桥、修路、搬砖、抬钢筋……
  这些零碎工作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后面写着工作应得的报酬。
  他们家的花销就是靠唐父用自己的力气一点一点积起来的。
  上辈子,离开了贫穷的唐家,跟着姚家父母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那时候农民工给她什么印象呢?
  脏!
  除了脏还是脏!
  在路口的拐角处聚集着一群男人,有年轻的也有年纪大的。他们无一例外穿着充满污渍的衣服,脸上像涂了一层锅底灰,又黑又脏。
  头发上笼着灰尘,胡子也没有修理,整个给人脏乱差的形象。
  那时候的她每次见到这样的一群人都会躲得远远的,人家多看她一眼都觉得是对自己的冒犯。
  现在想想,那时优越感爆棚的自己真是好笑。
  而今,再想当初遇到的那些人,说不定里面就有唐父。
  他像所有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在乎干不干净,能不能每天有热水洗澡。只想着我干搬砖抬钢筋能挣多少钱,回家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
  当她产生这种联想的时候,唐小燕的鼻子就忍不住泛酸。
  没办法想象老实巴交的,嘴巴又笨,但是对自己好的唐父会那样蹲在地上,等着人家像货物一样挑选。
  站在一边看唐母从柜子里把唐父需要的衣服收拾起来,唐小燕纠结着开口:“俺爹就不能留家里?”
  唐母一边把衣服叠好塞到编织袋里,一边回答她:“留家里你喝西北风啊。你爹这么辛苦赚钱,你跟建程就该好好学习才行,将来考大学找个好工作。”
  唐小燕绞尽脑汁的想最近几年边和县有什么赚钱的途径,父母又有什么本事。只可惜,从她离开后对于这里的一切全然无知,她根本想不到什么好的点子来帮助这个家。
  股票她不懂,生意她不会。
  说起来上辈子唐小燕为了和姚明珠争长短,报了和对方一样的文学专业。
  姚明珠去校广播站面试做主持,她也跟着去。
  姚明珠去唱歌跳舞做明星,她也跟着去。
  上辈子的唐小燕根本就没想过自己要怎么活,她唯一的目标就是,把姚明珠踩下去,向姚家父母证明,自己才是他们值得骄傲的女儿。
  这么想还真是笨!
  当初真应该去学金融,顺理成章的进入姚家的企业不是更聪明的选择吗?
  唐小燕数了数自己能拿来赚钱的本事,唱歌一般般,跳舞不行。特长有写作,说话,做菜!
  只是限于年龄,这些对她来说统统都是困难。
  写作这方面网络都还没普及呢,网文就更别说。
  在农村这个小地方,唱歌跳舞根本赚不了钱,主持说话就更没什么价值了。
  唯一可以图谋的就是做菜,上辈子姚明珠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唐小燕却不是。同时也为了讨好姚家父母,唐小燕对着做菜很是研究了一番,还借着这个在一段时间里赢取了同情分。
  眼下,做菜这个也算是一项可供思考的出路了。
  唐家村的地段好,周围相接着好几个村落,正处于十字路口的商业位置。
  唐父他们居住的宅子虽然因为老爷爷赌钱的缘故缺了一半,但是唐母能干,早早攒钱为唐建程在东边买了一块地,就等着他长大了建房子娶媳妇用。
  那块地现在还空着,被唐母拿来点了麦子做田地用。
  地旁边就是一家小间的服装店,说是服装店,其实他们还经营其他的东西,有点买杂货的感觉。
  那家店虽然小,但是白天从各处赶过来买东西的人却不少。
  唐小燕原想着可以开一家小炒馆,只是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没闲钱,家家办婚丧红白事都是请了村子里会做菜的熟人,在自家摆酒席。
  也就没几个人会花钱叫馆子里的菜。
  那么,这一条暂时行不通。
  为了赚钱的事情,唐小燕的脑子急速运转,把唐家村和周围的环境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
  同时运用她上辈子的那点见识,发掘赚钱致富的道路。
  晚上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唐小燕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
  “咱们那块地买的正好,可以建起来做个小买卖。你看咱东头十字路口那里,卖东西的不少吧,说不定过段时间就能跟罗顶和大河一样成赶集的地方啦。”
  唐小燕这么一分析,说的挺像那么回事。
  不过,唐母立刻否定了。
  “盖房子得要钱啊,咱家哪有钱盖新房子?上次攒了点钱也被你爹给扔了,我都说不能把钱存了那里边,他偏不听,说啥利息高。现在好啦,人家把钱一卷走哩干净,你跟他媳妇儿子要钱去吧!”
  说到这里,唐母开始生气了。
  原来邻村有个人自己办了个私人银行,对外说他给的利息高,唐父很容易就被说动了,把家里一年两千块积蓄给了人家。
  结果年前那人卷着所有的钱跑了,过年都没回家。他家里就剩媳妇儿子,你说上门要钱这怎么能要的回来?
  唐母但凡生气念叨起来,就没完没了。
  幸好唐父是个闷葫芦,轻易不会和她吵起来。不过这事也的确是他做的不对,唐母念叨的功夫,唐父就闷着头吃饭了,喝汤的声音呼噜呼噜响,一句话也不反驳。
  “哎呀娘,这都过去了,你再说当啥事。咱先想想咋赚钱的事,你觉得我刚那个想法咋样?”
  “好是好,可赚钱哪这么容易。要是能赚钱,咋人家不去干,还能轮到咱?你小孩子家家哩,把你学习搞上去就行了。你爹今年跟着人家出去,先把今年的钱赚回来,明年再提别的事。”
  唐父离开的事就定下来了。
  唐小燕虽然心疼唐父吃苦,不过想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便将那股子赚钱的躁动按耐住,心想不着急,先把启动资金弄到手再说。事情可以慢慢来。
  还有十多天就要开学了,这是五年级的下学期,过了夏天她就要升初中,这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很快寒假就过去了,唐父扛着大包小包的棉被和衣物,同村里其他的男人一起离开了村子,去城里打工了。
  唐母留在家侍弄他们家那四亩多地,唐父走了,种地收割的事情就全部落在了唐母一个人身上。
  今年冬天的雪下得很大,田地里冒出头的麦子被一层厚厚的白色覆盖住。瑞雪兆丰年,所以开春地里不缺水,唐母也就不需要一桶一桶的担水浇地了。
  他们这边可以用拖拉机机动抽水灌溉,但是能买的起拖拉机的人家少,你要借人家的东西用,总要排队,时间上就要延后。
  唐母是个要强的,不愿意为了躲闲误了麦子喝水,所以遇到冬季雪不够大地里缺水时,她常常自己去沟渠里担水来浇地。
  不为地里的事情操心,唐母又想着把院子里的土松一松,划出一块地方种菜吃。
  唐小燕则开始认真的过她的小学学习生涯,想着自己这次好好学习,一定要考到县一中,进了县城赚钱的机会可比农村多多了。
  就在唐小燕把生活和学习过的津津有味,快要忘记自己还有一对亲生父母时,姚家就找上门了。
  ☆、第6章
  这个星期六下午,最后一节课。
  唐小燕和同桌李静早已收拾好书包,刚才老师已经过来把星期天的作业布置完了,她们就只等着放学铃响,就解放了。
  唐家村没有学校,所以唐小燕上学是在离家最近的陈庙小学,和自己家隔着两个村子。因为自行车对于她们来说是奢侈品,所以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徒步上下学。
  等铃声一响,蓄势待发的小学生们立刻轰然而起,潮水一样涌向门口。
  这个时候出门是很困难的,因为学生人多,都朝一个方向涌,出口就显得小了。
  每次放学,唐小燕都不着急,慢悠悠的等上两分钟,看人数差不多了这才开始起身。
  李静坐在唐小燕座位里面靠墙的位置,起先还急吼吼的从她后面挤过去。后来见同桌不慌不忙,明明是最后起身的,还是能追上自己。
  问明了唐小燕原因,莫名觉得自己同桌很聪明的样子,于是下次再放学,她也不那么投胎似的着急了。
  “明天赶集去不?”
  李静蹦着脚问唐小燕,唐小燕道:“不行,我明天还有事哩。”
  星期天是罗顶乡的集市,像李静这个年纪的小姑娘,都喜欢赶集。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小卖部,平常嘴巴馋了跟家长要钱,只能得一两毛,多了没有。
  要是说去赶集,家长给的零用钱就会比平常多一些。
  不过唐小燕已经不是十岁的小孩子,她不眼馋那几毛钱的零嘴,想要的却是更多。
  他们家日子过得说不上家徒四壁,但是每每听唐母用无以言说的口吻细数谁家房子盖得漂亮,日子过得舒畅,唐小燕就坐不住了。
  没有文凭,年纪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