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如果能让这件事在他心底有所触动,让他一辈子觉得对自己有丝丝的亏欠,或许自己和姨娘日后都会好过些吧。他知道这样做有些不地道,可是为了能给自己和姨娘在嫡支手底下多争取一些生存空间,他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二月初考完了童生试,三月初考完了秀才试,现在已经是四月初,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六月初的举人试了,自己一定要好好复习,说不定今年能够一鼓作气,在六月初考上举人,然后在11月初的进士科考试之中再次得中进士呢!
大秦朝的科举制度里面,不可能出现同年的童生和秀才,因为童生考试完了之后是不表彰的,要等到秀才试考完之后再一同表彰童生和秀才,所以今科的童生虽然放榜了,但是在秀才试之前无论如何都拿不到学籍,不可能参加今科的秀才试。但是对于举人试和进士科就不一样了。秀才考中了举人之后,会有一个单独的表彰大会,而考中的举人也可以参加同年的进士考试,所以有可能出现在一年之中连中举人和进士的情况,只不过这种事情极少出现便是了。
虽然机会很小,但是还是有机会的不是吗?
第20章 婚期已定
第二十章婚期已定
四月的时候,童生试和秀才试都已经考完了,县学又开始开学了,剩下的举人考试和进士考试虽然被全国的人民关注,但是其中并不包括永平县的众人们。
他们县里自从方夫子这个最年轻的秀才满了35岁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有资格去考举人了。
李鸿过和孟思朝到县学里以后自然去了另一个小班,不再和一帮没有考上童生的学子们混了,他们认识了另外一拨人——那些已经考上童生但是今年没有考中秀才的人——但是满打满算也只有5个人而已。
小班的教学是秦有岩秦夫子,他于经义一项最为扎实,所以被学正大人委以重任。只不过小班里面的气氛很怪异,让李鸿过觉得很不舒服。
或许是因为今科考中童生的李鸿过风头太盛,所以虽然普通大众们对他是很崇拜、很喜欢的,时常把他当成是文曲星下凡。可是当那些曾经也是“天之骄子”,现在却被他一脚踩下神坛的老童生们来说,面对他的时候那滋味可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虽然因为学正大人的赏识和方夫子的关系,没有人在明面上为难他,可是那种微妙的眼神、带刺的话语已经隐隐感受到的排挤,让李鸿过觉得在县学里面过得很不愉快。
与他同科考中童生的孟思朝,本来和他关系还可以,可是因为先前李徽的那个事情也闹得有些不愉快,虽然没有在明面上撕破脸,但是两人现在显然已经不能再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了,所以李鸿过隐隐感觉到自己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
不过好在现在需要学的科目不多,秦夫子每天早上只讲一个时辰,剩下的时间都是让学子们自己看书,或者有问题去问秦夫子,所以李鸿过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人看书,与其他人的交流不多,眼不见为净,也倒不是那么难熬。
尤为让他感到开心的事情就是张子鸣去了州学念书之后,留在永平县里面的名声不再是前世那让令人羡慕的才子名声,而是声名狼藉的“弃徒”之名,让他心中感到很爽快,同时也知道这都是学正大人的功劳,心中十分地感激学正大人。
秦夫子对李鸿过的学问进度很满意,他发现这个学生在听课之后不仅能牢牢地记住自己所讲授的知识点,而且还能举一反三,问出一些很高深的问题。
而那些问题都是他日后准备再详细讲解的问题,同时又很合秦夫子的胃口,所以秦夫子忍不住提前给李鸿过讲了起来,就是传说中的“开小灶”。
几个月之后,秦有岩觉得自己的学识已经被李鸿过挖空了,十分的不好意思,于是带着李鸿过到了赵学正的办公室那里。
秦有岩十分恭敬地说道:“学正大人,此子不愧您给其赐下的‘敏之’之字,果然是敏而好学、才思敏捷,下官觉得与其他童生一同学习已经难以让他有所提高,同时感觉下官之才难以再点拨得了他了,希望学正大人能批准他自学,同时下官恳请学正大人对他不吝赐教,他一定会成为我们永平县的大才啊!”
学正大人闻言一愣,一般夫子带人过来说这个人适合自学,同时又狠夸一通这个人,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个学生十分顽劣,我已经不想教了,把他弄走吧,爱干嘛干嘛!另一种就是真心实意地觉得这个学生太厉害了,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再放在这里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看着自己面前满面红光的秦有岩,学正大人认为他并没有对自己说反话,这么说,秦夫子觉得李鸿过比起那些已经考上童生三年或者以上的人对经义懂得更多?
他有些不可置信,一般来说考童生有好的记忆力和聪明才智就可以了,可是考秀才却要难得多,要考对经义已经世情的理解,这个时候年龄就会成为一个至酷,有时候你再聪明,可是年龄如果达不到,还是难以理解圣人的思想的。
于是赵志刚当着秦有岩的面对李鸿过进行了考核,与他进行了经义问答,问了他对好些经义的理解。
没有想到李鸿过对此对答如流,远远超出他的意料之外,也远远超出一个童生的水平。
赵志刚看着他以后惊讶地说道:“真是可惜啊!可惜童生和秀才不能同年赴考,不然敏之你一定是永平县里第一个同年就考中童生和秀才的人!凭着你的这个经义水平,考上秀才简直不再话下!”
思索了一下,赵志刚说道:“这样吧,我批准你自学,同时你可以不住在县学里面,我在我家里给你收拾一个院子,你可以在我的书房里面看书,遇到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来问我。”
李鸿过已经,说道:“学正大人,这……这太打扰了吧?”
赵志刚摆摆手说道:“别说那些虚的,我们两家现在都是姻亲了,走动一下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你在方常庆家里能安心地复习备考,在我家里就不行么?放心吧,我让你住的地方肯定清净,不会有任何人、任何是来打扰你的。而且我有一些以前考秀才、考举人的复习笔记收留在书房里面,你也可以看看我当初的备考心得。”
听了赵志刚的话之后,李鸿过很心动,他从小就只在县学、州学和郡学里面念过书,可是他知道他们荻郡的整个教育水平都很落后,远远比不上京城里的国子监,就连赵志刚以前念书的赵氏族学都比不上,如果他能够看看赵志刚以前的学习笔记,感受一下赵氏族学的学习方法的话,这辈子于学问一项肯定能有质的提升。
同时听赵志刚话中语气,李鸿过已经明白了赵志刚知道自己在县学里面被人排挤,担心自己因为那些事情影响了学习的心思,对自己也是一片好心,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李鸿过觉得自己这辈子能得赵志刚的欣赏真是一大幸事,日后一定要好好地报答于他!
同时,他在晚上给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这个情况。他的母亲李蔡氏在李徽定亲以后已经带着李徽和李妍姐妹二人回了武乡老家,在家中给李徽准备嫁衣备嫁。
李徽已经十七岁了,这个时候定亲其实已经有些晚了,她要赶在明年满十八岁之前嫁出去,否则就要被加收“老女税”了。虽然李家不在乎这几个钱,但是在乎脸面啊!如果被收“老女税”,那么李徽这辈子就都抬不起头来了!
所以李蔡氏当初和赵季氏定亲的时候,就提了这么一个要求,一定要在年内完婚。
赵季氏稍微想了想就同意了,她的儿子今年已经二十一岁了,准媳妇儿蒋琬今年也十六了,如果不是因为今年是大比之年,儿子要下场去考举人,她早就想让儿子完婚了。完婚后她才能抱大胖孙子呢!
天知道,她好多朋友都在儿子十七八岁的时候给儿子娶媳妇儿,到了现在孙子都能叫祖母了!
她的庶子赵庆诚今年也已经二十岁了,本来她还想拖一拖他的婚事,让自己的儿子先成亲,等过个一年两年的时间把孙子生下来以后再给赵庆诚说个媳妇儿结婚,这样他们庶出那一支就永远都别想压在自己和儿子头上了!
可是现在她给赵庆诚找了这么一个没有任何家世,没有任何家财,甚至连个好名声都没有了的媳妇儿,日后再怎么也比不过自己这边了,又何必做得那么难看呢?
不如就赶在今年都完婚了吧,自己先启程回京城去准备各种婚礼事宜,待六月举人试一放榜,就给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儿完婚,同时七、八月份就挑个好日子也给赵庆诚完婚。
于是赵季氏拿了李徽的八字回去,连同赵庆泽的八字拿去庙里给师傅看了看,合了两个好日子,一个是在今年的七月份,一个是在八月份。待把这两个日子拿给李家之后,李家选了七月的这个日子,赵季氏也没有说什么,立即就启程回京去了。
李家这个日子其实是李鸿过最后定的,在拿到日子之后李蔡氏和李鸿过商量过,李蔡氏更喜欢八月的这个日子,但是李鸿过坚持一定要在七月成婚,他给的理由很充分:迟则生变,大姐姐的婚事一波几折,再也经不起变动了。
李蔡氏一想也是这样的,虽然七月份的日子准备起来可能会有点儿匆忙,可是最多自己累一点儿就是了,万一要是再遇上什么波折让李徽成不了婚,那可真是把她往绝路上逼呢!
李鸿过看到这个日子也松了口气,他知道现在的皇上在八月底就会驾崩,到时候举国都要守孝三个月,等到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之后才能重新开始民间嫁娶,可是谁敢在那个时候匆忙成婚,一般约定俗成等过完这个年,等到新年过后才会开始嫁娶各种事宜的。
可是那个时候大姐姐就超过岁数了!大姐姐可是正月里的生日。
第21章 四同野望
第二十一章四同野望
对于学业上的事情,李蔡氏一直都很尊重李鸿过的决定,在收到李鸿过的书信之后,也同意了李鸿过到赵志刚家中居住、学习。在她眼里,当然是儿子拜的师傅越厉害越好,学正大人是整个永平县里面学识最高的人,他愿意教自己的儿子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她怎么可能会阻碍自己的儿子在学业上求进步呢。
只不过也不能让儿子白白地居住在人家里,必要的束脩还有年节礼她肯定会准备好的,不过那个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没有必要让儿子操心,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已经在肩上压了太多的重担,她真有点儿担心他撑不住。
不过有一件事情却是不能不说了,否则耽误的也是女儿一辈子的事情,二女儿妍儿今年也已经十六岁了,平常的人家这个年纪的闺女儿早早就定亲了。她本来也想给李妍相看一门好亲事的,可是今年出了太多的变故,先是李徽被退亲,然后凭生了这么多的波折,她都紧着李徽去了,难免无法给李妍好好地相看。
等到李鸿过考上了童生,李徽又说了这么好的一门亲事,李妍的亲事她就不太敢拿主义了,她能相看的人家自然是不那么好的,日后如果徽姐儿和妍姐儿嫁的两户人家相差太远,她们姐妹两个怎么相处呢?对妍姐儿也不公平啊!
二月初考完了童生试,三月初考完了秀才试,现在已经是四月初,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六月初的举人试了,自己一定要好好复习,说不定今年能够一鼓作气,在六月初考上举人,然后在11月初的进士科考试之中再次得中进士呢!
大秦朝的科举制度里面,不可能出现同年的童生和秀才,因为童生考试完了之后是不表彰的,要等到秀才试考完之后再一同表彰童生和秀才,所以今科的童生虽然放榜了,但是在秀才试之前无论如何都拿不到学籍,不可能参加今科的秀才试。但是对于举人试和进士科就不一样了。秀才考中了举人之后,会有一个单独的表彰大会,而考中的举人也可以参加同年的进士考试,所以有可能出现在一年之中连中举人和进士的情况,只不过这种事情极少出现便是了。
虽然机会很小,但是还是有机会的不是吗?
第20章 婚期已定
第二十章婚期已定
四月的时候,童生试和秀才试都已经考完了,县学又开始开学了,剩下的举人考试和进士考试虽然被全国的人民关注,但是其中并不包括永平县的众人们。
他们县里自从方夫子这个最年轻的秀才满了35岁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有资格去考举人了。
李鸿过和孟思朝到县学里以后自然去了另一个小班,不再和一帮没有考上童生的学子们混了,他们认识了另外一拨人——那些已经考上童生但是今年没有考中秀才的人——但是满打满算也只有5个人而已。
小班的教学是秦有岩秦夫子,他于经义一项最为扎实,所以被学正大人委以重任。只不过小班里面的气氛很怪异,让李鸿过觉得很不舒服。
或许是因为今科考中童生的李鸿过风头太盛,所以虽然普通大众们对他是很崇拜、很喜欢的,时常把他当成是文曲星下凡。可是当那些曾经也是“天之骄子”,现在却被他一脚踩下神坛的老童生们来说,面对他的时候那滋味可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虽然因为学正大人的赏识和方夫子的关系,没有人在明面上为难他,可是那种微妙的眼神、带刺的话语已经隐隐感受到的排挤,让李鸿过觉得在县学里面过得很不愉快。
与他同科考中童生的孟思朝,本来和他关系还可以,可是因为先前李徽的那个事情也闹得有些不愉快,虽然没有在明面上撕破脸,但是两人现在显然已经不能再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了,所以李鸿过隐隐感觉到自己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
不过好在现在需要学的科目不多,秦夫子每天早上只讲一个时辰,剩下的时间都是让学子们自己看书,或者有问题去问秦夫子,所以李鸿过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人看书,与其他人的交流不多,眼不见为净,也倒不是那么难熬。
尤为让他感到开心的事情就是张子鸣去了州学念书之后,留在永平县里面的名声不再是前世那让令人羡慕的才子名声,而是声名狼藉的“弃徒”之名,让他心中感到很爽快,同时也知道这都是学正大人的功劳,心中十分地感激学正大人。
秦夫子对李鸿过的学问进度很满意,他发现这个学生在听课之后不仅能牢牢地记住自己所讲授的知识点,而且还能举一反三,问出一些很高深的问题。
而那些问题都是他日后准备再详细讲解的问题,同时又很合秦夫子的胃口,所以秦夫子忍不住提前给李鸿过讲了起来,就是传说中的“开小灶”。
几个月之后,秦有岩觉得自己的学识已经被李鸿过挖空了,十分的不好意思,于是带着李鸿过到了赵学正的办公室那里。
秦有岩十分恭敬地说道:“学正大人,此子不愧您给其赐下的‘敏之’之字,果然是敏而好学、才思敏捷,下官觉得与其他童生一同学习已经难以让他有所提高,同时感觉下官之才难以再点拨得了他了,希望学正大人能批准他自学,同时下官恳请学正大人对他不吝赐教,他一定会成为我们永平县的大才啊!”
学正大人闻言一愣,一般夫子带人过来说这个人适合自学,同时又狠夸一通这个人,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个学生十分顽劣,我已经不想教了,把他弄走吧,爱干嘛干嘛!另一种就是真心实意地觉得这个学生太厉害了,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再放在这里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看着自己面前满面红光的秦有岩,学正大人认为他并没有对自己说反话,这么说,秦夫子觉得李鸿过比起那些已经考上童生三年或者以上的人对经义懂得更多?
他有些不可置信,一般来说考童生有好的记忆力和聪明才智就可以了,可是考秀才却要难得多,要考对经义已经世情的理解,这个时候年龄就会成为一个至酷,有时候你再聪明,可是年龄如果达不到,还是难以理解圣人的思想的。
于是赵志刚当着秦有岩的面对李鸿过进行了考核,与他进行了经义问答,问了他对好些经义的理解。
没有想到李鸿过对此对答如流,远远超出他的意料之外,也远远超出一个童生的水平。
赵志刚看着他以后惊讶地说道:“真是可惜啊!可惜童生和秀才不能同年赴考,不然敏之你一定是永平县里第一个同年就考中童生和秀才的人!凭着你的这个经义水平,考上秀才简直不再话下!”
思索了一下,赵志刚说道:“这样吧,我批准你自学,同时你可以不住在县学里面,我在我家里给你收拾一个院子,你可以在我的书房里面看书,遇到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来问我。”
李鸿过已经,说道:“学正大人,这……这太打扰了吧?”
赵志刚摆摆手说道:“别说那些虚的,我们两家现在都是姻亲了,走动一下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你在方常庆家里能安心地复习备考,在我家里就不行么?放心吧,我让你住的地方肯定清净,不会有任何人、任何是来打扰你的。而且我有一些以前考秀才、考举人的复习笔记收留在书房里面,你也可以看看我当初的备考心得。”
听了赵志刚的话之后,李鸿过很心动,他从小就只在县学、州学和郡学里面念过书,可是他知道他们荻郡的整个教育水平都很落后,远远比不上京城里的国子监,就连赵志刚以前念书的赵氏族学都比不上,如果他能够看看赵志刚以前的学习笔记,感受一下赵氏族学的学习方法的话,这辈子于学问一项肯定能有质的提升。
同时听赵志刚话中语气,李鸿过已经明白了赵志刚知道自己在县学里面被人排挤,担心自己因为那些事情影响了学习的心思,对自己也是一片好心,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李鸿过觉得自己这辈子能得赵志刚的欣赏真是一大幸事,日后一定要好好地报答于他!
同时,他在晚上给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这个情况。他的母亲李蔡氏在李徽定亲以后已经带着李徽和李妍姐妹二人回了武乡老家,在家中给李徽准备嫁衣备嫁。
李徽已经十七岁了,这个时候定亲其实已经有些晚了,她要赶在明年满十八岁之前嫁出去,否则就要被加收“老女税”了。虽然李家不在乎这几个钱,但是在乎脸面啊!如果被收“老女税”,那么李徽这辈子就都抬不起头来了!
所以李蔡氏当初和赵季氏定亲的时候,就提了这么一个要求,一定要在年内完婚。
赵季氏稍微想了想就同意了,她的儿子今年已经二十一岁了,准媳妇儿蒋琬今年也十六了,如果不是因为今年是大比之年,儿子要下场去考举人,她早就想让儿子完婚了。完婚后她才能抱大胖孙子呢!
天知道,她好多朋友都在儿子十七八岁的时候给儿子娶媳妇儿,到了现在孙子都能叫祖母了!
她的庶子赵庆诚今年也已经二十岁了,本来她还想拖一拖他的婚事,让自己的儿子先成亲,等过个一年两年的时间把孙子生下来以后再给赵庆诚说个媳妇儿结婚,这样他们庶出那一支就永远都别想压在自己和儿子头上了!
可是现在她给赵庆诚找了这么一个没有任何家世,没有任何家财,甚至连个好名声都没有了的媳妇儿,日后再怎么也比不过自己这边了,又何必做得那么难看呢?
不如就赶在今年都完婚了吧,自己先启程回京城去准备各种婚礼事宜,待六月举人试一放榜,就给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儿完婚,同时七、八月份就挑个好日子也给赵庆诚完婚。
于是赵季氏拿了李徽的八字回去,连同赵庆泽的八字拿去庙里给师傅看了看,合了两个好日子,一个是在今年的七月份,一个是在八月份。待把这两个日子拿给李家之后,李家选了七月的这个日子,赵季氏也没有说什么,立即就启程回京去了。
李家这个日子其实是李鸿过最后定的,在拿到日子之后李蔡氏和李鸿过商量过,李蔡氏更喜欢八月的这个日子,但是李鸿过坚持一定要在七月成婚,他给的理由很充分:迟则生变,大姐姐的婚事一波几折,再也经不起变动了。
李蔡氏一想也是这样的,虽然七月份的日子准备起来可能会有点儿匆忙,可是最多自己累一点儿就是了,万一要是再遇上什么波折让李徽成不了婚,那可真是把她往绝路上逼呢!
李鸿过看到这个日子也松了口气,他知道现在的皇上在八月底就会驾崩,到时候举国都要守孝三个月,等到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之后才能重新开始民间嫁娶,可是谁敢在那个时候匆忙成婚,一般约定俗成等过完这个年,等到新年过后才会开始嫁娶各种事宜的。
可是那个时候大姐姐就超过岁数了!大姐姐可是正月里的生日。
第21章 四同野望
第二十一章四同野望
对于学业上的事情,李蔡氏一直都很尊重李鸿过的决定,在收到李鸿过的书信之后,也同意了李鸿过到赵志刚家中居住、学习。在她眼里,当然是儿子拜的师傅越厉害越好,学正大人是整个永平县里面学识最高的人,他愿意教自己的儿子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她怎么可能会阻碍自己的儿子在学业上求进步呢。
只不过也不能让儿子白白地居住在人家里,必要的束脩还有年节礼她肯定会准备好的,不过那个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没有必要让儿子操心,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已经在肩上压了太多的重担,她真有点儿担心他撑不住。
不过有一件事情却是不能不说了,否则耽误的也是女儿一辈子的事情,二女儿妍儿今年也已经十六岁了,平常的人家这个年纪的闺女儿早早就定亲了。她本来也想给李妍相看一门好亲事的,可是今年出了太多的变故,先是李徽被退亲,然后凭生了这么多的波折,她都紧着李徽去了,难免无法给李妍好好地相看。
等到李鸿过考上了童生,李徽又说了这么好的一门亲事,李妍的亲事她就不太敢拿主义了,她能相看的人家自然是不那么好的,日后如果徽姐儿和妍姐儿嫁的两户人家相差太远,她们姐妹两个怎么相处呢?对妍姐儿也不公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