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哼,不过就是以色事人而已,长久不了的。王婵摸了摸自己的脸,在着心里头还是悄悄的妒了。
作者有话要说:总觉得坑女人最厉害的就是女人,我一直觉得班昭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淑女,她做的事情跟男人也差不多了,但还能做到让男人都觉得好,情商实在是高。中国历史上,扮演女宰相角色的女人不少,但是像着班昭一样不被骂,还被夸的,貌似都只有她一个。长孙皇后也是以不干政为名,但是她该干预的事情一件也没少做。同样她也给女人们写了一本如何当好女人的书……连武则天,也写书告诉女人们如何当好老婆,但是联想下她自己做的事……
所以,千万别迷信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题外话,我不讨厌王皇后,至少我觉得她死的时候,是非常有气节的。她的高傲,这种人我其实很欣赏。虽然她们经常苦逼。
☆、第37章 嫉妒
女儿家没有不爱漂亮的,王婵再庄重,到底也才十六岁,还没到超凡入圣,或者说心死如灰到看着了漂亮的女子不羡慕的地步。她不明白,母亲说女子颜色不重要,德行最重要,可是父亲为什么就偏爱漂亮的姬妾,而殿下也总喜欢往长得好看的长孙颖那里去,明明嫉妒,可是为什么所有的书上都说,嫉妒是不道德的,女子应该为自己的嫉妒而羞愧,男人可以因为妻子的善妒而休掉妻子,
当王婵再次坐到桌前煮茶时,已经没有了起初那份平和的心境。她看着碧绿的茶汤,一直端到茶碗都变冷了,才说了一句话。
我想见母亲。
**
“那是谁?”长孙颖坐在窗下看书,瞧着外头有人进了殿,眼生的紧,便随口问了一句。
“是王娘子的母亲柳氏,”刘绣正在旁边伺候着,听着长孙颖一问,赶紧回答道,“听说王娘子想念母亲了,所以就从宫外请了进来。”
“哦。”长孙颖拖着下巴应了一声,看着窗外的景色发呆。
人跟人就是不一样,她进宫一年多,也就那次过年的时候偷偷见了母亲一面,可王王妃进宫不过数月,便可召母亲进宫叙话。
这是王妃的特权,嫉妒不得。
长孙颖看了看,然后低头继续看书。
从心里头论,她对王婵是没有半分恨的。原因不是因为她圣母,只是因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自己嫁进来是做得不得主的,王妃心里头却也不一定乐意跟别的女人分享一个丈夫。她的可怜不是王婵造成的,王婵的可悲也不是她害的,甚至连她们得不得宠都不是由她们决定,所以何必将着对方当做敌手?
所以还是徐芷那句话豁达,又不是没了你,我就能独宠了。只要李治还是亲王,那么总有源源不断的女人会送来。
若是在那记忆中已经模糊的那个二十一世纪,她自是勤勤恳恳的蚁族,劳碌半生供一套房子,找一个男人,平平淡淡过一辈子,李治这种人对于她的存在,大约就是电视上看到的领导人儿子。 那种生活虽不惊涛骇浪,但也是她喜欢的。
可惜在这个时代,做妻做妾都不是她能选,当初不敢死,现在更舍不得死,生活中即便是有不如意,但也总有很多好的,她也不是什么烈女,于是就小心翼翼的活下来。
说赖皮点,这世上有几个人能恣意?连皇帝都有那么多不如意呢,她一个小女人矫情什么。
所以从着王婵进门,长孙颖便打定了主意,能跟着徐芷一般能和平共处最好,若合不来便相敬如冰,只要她不来犯自己,自己也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招惹她。
现在看起来,王婵的确是个操行极好的女人,只希望她的家人,也有着一般美好的品质吧。
**
长孙颖想着这个,便不觉有些心烦,将着书卷了几卷,有些看不下去了。
她在想着事情,刘绣等人也不敢乱插话,便无聊的拿着团扇赶蚊子。正闷着呢,忽然外面有人通禀,说高阳公主来了。
“公主来了?快请。”长孙颖虽然想不到公主为何而来,可此时有人跟她打发无聊还是极好的,于是赶紧起身让人迎客。
高阳公主这个人,长孙颖不好评价,想来想去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便是“精明”。她长袖善舞,认识的人多,常常往长孙颖这里送一些不轻不重的礼物来,你再疏离,日子久了也都得有几分交情。所以再来,也不好不热情款待,所以不知不觉就给人一种很亲密的感觉。
但是高阳公主这人又极其会拿捏分寸,便是亲近,也不逾越,所以长孙颖倒也不排斥跟她交朋友。说实话,这世上无缘无故对你好的人能有几个?越是无欲,便越是可怕,多半是所图甚大,倒不如高阳公主这种摆出我跟你好是因为有利可图而亲近起来的人。毕竟跟着高阳公主,长孙颖享受她的好从不用担心。因为你知道她会自己从你这里把好处拿走,只要防着不被坑就好了,不会有恩深难报的错觉。
高阳公主进来的时候满面春风,见着长孙颖让人铺席,也是爽朗的一挥手,“我都不是第一趟来了,咱们也不讲那个虚礼,直接在你的胡凳上坐就好了。”
“你不介意就好。”长孙颖让人把她的藤椅和圆桌搬过来。宫里头的匠人都是举一反三的,虽然不懂什么人体力学工程,但是怎么让贵人们舒服还是很有心得。在着木做的沙发出来后,又根据她的要求编出了藤制的椅子,又无师自通的配了跟藤椅高度相衬的几子,长孙颖平时摆在窗下看书喝茶很是惬意。高阳公主年纪小,也不讲那么多俗礼,做了几次后也很喜欢这种不用虐待自己脚的做法。
高阳公主跟着长孙颖面对面坐了,兴高采烈的让人将着带的东西拿上来,“今儿给你带了好东西。”
长孙颖好奇的看着端上来的大疙瘩,丝绵的毯子拿掉后是个青瓷坛子。坛身虽瓷色匀称,犹如一泓碧水,却也不是多稀罕的,高阳公主不至于眼前的拿着这东西来炫耀。所以,东西应该都在坛子里头了。
在着她期待的注视下,长孙颖打开了坛盖,只觉得里头冒出丝丝寒意,往着里头一看,惊喜的叫道,“竟然是荔枝。”
原来这坛子里头铺着一层碎冰,冰上又有着荔枝,怪不得外面用丝绵被包着,这就跟后世卖冰棍的差不多了。
“一路从岭南送来的,也不多,所以我就没有到处分,专门给你一个人带来了。”高阳公主笑嘻嘻的说道,对长孙颖惊讶的表情很满意。
大多数人对于唐朝荔枝的印象,大约都源自“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那首诗了。若论导致亡国的水果,估计大多数人都要将它排上号。不过在着杨贵妃之前,长安本来就有荔枝,但估计并不是很多人喜欢它,所以也不特别惹眼,就跟着每年送来的千奇百怪的珍果一样,也就是个稀罕物而已。
荔枝难以保存,快马运输成本造价非同寻常,就是在贵人中也算是奢侈品了,长孙颖见状就有些要把东西往外推,“这么贵重的礼,我怎么受得起。”
“哪里就受不起了,我这回是专程来谢你的。”高阳公主笑得眉飞色舞,一副心花怒放的样子,特别强调道,“你可帮了我大忙!”
“我帮了你什么忙?”长孙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整日在深宫,门都很少出,能帮她什么忙?
“你上回说的那事啊。”高阳公主眨眨眼,让着服侍的人走远点,才兴奋的说道,“我让人在东市开了间店,你猜赚了多少?”
长孙颖慢了半拍,这才反应过来,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她,“你真的做了?”
这件事情,可就说来话长。前段时间长孙无忌晋升为司徒,长孙颖与有荣焉,所以高阳公主特意来贺她,然后闲聊之中,就说起公主的封地来。
提起唐朝的公主,大概众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挥霍无度,长孙颖也不例外。在她看来,这些公主出嫁时本身就有一笔丰厚的陪嫁,后面又享有食邑,已经是超级富婆了,所以当高阳公主跟着她讨论偷税漏税这个问题时,她吃了一惊,险些怀疑听错了。
但是这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高阳公主烦恼的是,去年冬天没有下雪,庄户受到了影响,今年农业减产。所以她在为继续按照往年的比例收税,还是按照减产后的收税标准而很烦恼,所以打探长孙颖的口风,想叫她问问李治是怎么收的,打算跟哥哥保持一致。
这个时代皇子公主都有食邑,但是食邑一般都是虚的,真正的收入是靠实封。例如律法上规定亲王食万户,但整个贞观年间人口还不足三百万户,太宗怎么可能给李治一万户百姓,所以他实际上得到的是一千户。这在诸王中已经算多的了,按照高阳的普及,太宗的兄弟郑王六百户,徐王、韩王都是七百户,道王八百户,至于儿子们,一般都是八百户,晋王,魏王特厚而已。公主食邑一般是三千户到一千户,但是实封多为三百户,长公主多加五十户。高阳这辈中,长乐公主最多,有五百户,但她是嫡长公主,这个还是长孙皇后劝了之后的户数,众人羡慕也是无法。襄城公主因为特别贤惠,皇帝嘉奖她,又多赐给了她五十户,算是第二多的。其它的公主,一般都是三百户,数目相同,但是州县以及户数人口的不同,也会让收益有着很大的区别。
按照规定,公主皇子的食邑,他们只享有经济权,却没有管理权,平时管理还是地方政府在管理。只是收税时,会派属官与地方政府一同统计,然后三分之一交给国家,三分之二归她们所有。
一般来说,天下大旱、洪涝,或者是灾害发生的减产,国家都少收或者免收赋税,但是公主亲王的封地不在其列。这些地方属于国家的那一部分,国家有权利免收,但是属于皇子公主的那部分,收多收少,就看上位者的良心了。
高阳公主因为是比较得宠的公主,所以分到的地方比较富庶,而且丁口也在四口之间,还有少量的五口,所以她对于自己的收入很满意,但这样一来,要是少收的话,损失也就相当的大,高阳公主虽然不见得良心特别坏,不过显然作为一个这辈子都没下过地的公主,她对于灾年对百姓的影响是一无所知,唯一的直观印象就是,这将会影响到自己的收入。所以她不想少收,但是她也担心名声不好,所以这些天都在打听别人怎么收的,然后决定自己随大流。
她这个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很稳妥的做法,法不责众,御史们到时候要骂一起骂了,她也不显得特别可恶,不会引来父亲的厌恶,这就够了。这事情原本应该去跟王妃打听,但是王妃才嫁过来不足一月,高阳公主怀疑她连账本都没见过,所以就跑来跟她认为比较受宠的长孙颖打听了。
长孙颖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老公竟然是个大地主,在卧槽他竟然好有钱这种感慨闪完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劝高阳公主,“这是我把你当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千万别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做出什么错事。这年头有什么都不如有个好名声,陛下想做千古明君,你要是身为她的女儿还做做那种拖他后腿的事情,你说他能喜欢你吗?”
长孙颖劝高阳公主这话也是实话,历史上敛财的公主原本就没什么名声,何况她这种原本就被人黑到底儿的,要真加上一个残暴贪财的名声,怕是死了还一堆人叫好呢。如果她能博个好名声,将来就算不小心牵扯到了什么谋反案,办案的人恐怕也得考虑下才敢对她下狠手吧。
“可是要少收,就真的少好多。”高阳公主也不是不知道有好名声的好处,但始终有些肉痛。那些虚名哪里有到手的钱实在啊。这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呢,今年少了,明年年景万一不好,她也不可能再涨回来,就只能一路少下去。到时候名声是有了,但日子过得苦哈哈,又有什么意思。
公主出嫁才有食邑,出嫁前都是府库供养,按月老爹给发零花钱肯定没有自己收税来的爽快啊。她好不容易熬到进来,才过了几天舒心日子,难道就要像着大姐那样做个贤惠的公主么?大姐没有公主府,省了不少开支,可她还有公主府一大帮人要养活,衣食打扮宴游玩乐都要钱,要是不收税,那钱从哪儿来?
“有没有既赚钱又能博到个好名声的办法?”高阳公主趴在那里哀叹道,自己也觉得自己异想天开了
长孙颖觉得难得培养出一个朋友,她要是不倒掉,将来对自己也是有益,于是努力想了想,然后有些不确定的说,“你要说吧,还真有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唐初的封邑还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功臣也才几百户,亲王的封邑也不会太超过,丁数也是三户四户。真正恶性的时候是在武周、中宗、睿宗这段时期,真心完全失控了。公主的实封能达到万户,三千户五千户,而且动不动就挑七丁的人家。妈蛋,国家才三百八十多万户,就算增长也增长不到哪里去,这些人占了这么多,国家怎么办?太平公主的年收入已经占国家百分之二十左右时,她不倒也就不行了。
嗯,不过太宗这朝,亲王的实封一直很少记载,所以几个儿子都不大清楚。但是从着李治贞观二十三年给诸王加到一千户,我大约推断之前的亲王应该都不足一千户。当然超过千户的也有,肯定不多。
我一直觉得享乐不是错误,但是这个真心不应该建立在损害国家利益上。唔,我是架空文,当然怎么爽怎么来,呵呵所以这个就跟点点的种马文一样了,女主不会做这些,但是会竭力给周围人灌输不要与民争利的思想o(n_n)o~
不过要说让公主不收税,这也不大实际,一方面公主的公主府是有属官的,还有伺候她的宫女这些,都是要发工资。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化妆品首饰也真tmd贵啊,中期一支好簪子可以买到七十万钱。呵呵,大家知道这是神马概念么,一贯钱是一千,十贯是一万,七十万钱就是七十个十贯。呵呵,贵妃一年的俸禄才十贯,要攒五六年才买得起一根簪子,这叫女人们不贪污肿么办啊。而且妈蛋,唐朝的簪子不是按根带的,是按打带的,一带十二根,你带三四根怎么好意思出门见姐妹呢~~o(gt_lt)o ~~lv神马的跟这个比起来弱爆了。这还只是头上呢,脸上呢?身上呢?衣服呢?裙子呢?
所以,女人伤不起啊~
☆、第38章 赚钱
有人曾经讽刺过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其实这个也从侧面反映出,寻常的物品异地之后,会变得有多珍贵。就拿着现在这个时代来说,荔枝在这岭南漫山遍野便是,但一入京城之后,却金贵的只有贵人们才能够享用了。
长孙颖当初在高阳公主送柿子来时就想过,这东西要是拿到外面去卖,准能卖不少钱。凡事只要跟皇家沾边,那就是身价倍增,何况是这本来就是贡品产地出产的物品,珍、稀这两者都沾上了,长安城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只要能卖,那绝对不愁市场。
但是这么久来这门好生意却没有商人做,不是商人傻想不到,而是商人做不起。在外地卖一文钱的物品,在长安城可能会卖到一百文,乍一看是好生意,但是一路上的赋税可能会收到两百文。先前就有过一个商人运输一船草贩卖,结果最后赋税高于船草,商人不得不弃船逃跑的故事。这故事在着这个重农抑商的国家,其实很普遍,商人赋税本来就重,再加上各地盘剥,所以最后送到长安城来的商品物价都奇高。在着这种比例之下,商人都会选择丝绸珠玉香料这种体积小价格高的商品,尽管税收重,最后的收益也是高,总比你运一车橘子劳心劳力最后一无所获的强。
但是这个问题在高阳公主面前就不是问题。公主的家奴出去办事,不仗势欺人已经是公主品德高尚了,还受地方盘剥?简直是开玩笑嘛。
除了免税,高阳公主还有个优势,就是可以借助驸马的职务之便,搜集各地的农产品。其它公主就算是有心做生意,销售不发愁,但是去哪里进货去是问题。既然开店,那必不能做一时买卖,得极其四季商品才行。这事情专门派人去做,劳神劳力还不一定打听的道,但是房遗爱就是太府寺卿,天下的贡品都从他们这里收,所以高阳公主都不用公器私用,只要派个人去有关部门呆着,等着各地上贡的人在交东西时统计一下,就可以弄清楚各地的物品产量特性以及时令。至于运输路线方式,每年运送贡果的人专职研究这个,只要张张口,那些人本来就怕收贡品的人刁难,哪里敢隐瞒,怕是就算有什么不传之秘也竹筒倒豆子般的说个一干二净了。
长孙颖当时跟高阳公主算账算的很清楚,“你就算把百姓压榨到底,只给他们活命的余粮,一年到头他们也只能产上一季稻米,织几匹布,能刮来多少钱?若是你让家奴在东市弄一个店面,只要随便买卖各地的土特产,一年能够赚多少?就拿着这荔枝说,一百文一颗,一瓮一百颗,就是十贯,一日卖上十瓮,便是一百贯了,能抵多少农人的赋税?如果你能说动陛下允许你卖进贡剩下的贡品,那就更是一本万利,一瓮一百贯都有人买。”
高阳公主听到这个数目,当下眼睛就值了,砸了咂嘴,有些发飘的说道,“好多钱!”
长孙颖是见识过土苹果十块钱一口袋,进口蛇果二十块钱一个的,对这种不以为然,“其实卖贡品来钱最快,每年上贡的物品其实不足十分之一,剩余的都堆在当地浪费掉了。但想要做这事情有些难办,毕竟要说通陛下不容易。”
“这个好办,我去求父亲,至于名目,回去让着驸马想想就是,反正,反正都是好事。我们这样,也是替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啊。”高阳公主眉飞色舞的说道,显然已经开始想办法了。
果然利润才是最好的兴奋剂,长孙颖看着高阳公主这样子,本来还想说要赚这个钱最大的困难就是得不要脸。时人以商为贱业,哪怕是公主的家奴去做这个,也有些跌份。但是长孙颖看高阳公主的样子,压根儿就不把脸面当回事,所以也不说这句话了。
她出的这个主意,就是跟着后代那些官二代借着身份权势贩卖物资一样,不过长孙颖觉得这也是一举数得。既给高阳公主解了缺钱之虞,又帮了百姓一把。长孙颖听过李治说过种植贡果的那些百姓们都很辛苦,虽然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徭役和赋税,但是因为贡品不能私售,送入宫廷来又没有收益,所以等于一年到头都没了进项,许多地方竟然因为进贡品而至百姓破家。如果高阳公主能派人去收购,哪怕是低价,也给了那些百姓的一条活路。
长孙颖当初只是说说,也没想到公主能办成,却不料只是过了半个月,高阳公主也就兴奋的上门了。
东市铺子难得,但公主想要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至于人员雇工,这当然都是公主的家奴去想办法的事情。公主唯一的贡献就是说了一句我想做,以及跟着老爹表示了j□j恤百姓的心思,愿意为那些辛苦一年的百姓们解决点小问题,要了个授权。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皇帝听着公主愿意掏着自己的荷包补贴百姓,不用花钱还可施恩于人,有什么不行的,于是直接就同意了。
实际上太平公主派去采购的人才刚上路,但是她一盘好店铺就不愿意干等着,正好最近有某州来送贡品,她便直接让人将送剩下的东西送到她的店铺里去了。当然她也是付了钱的,虽然负责的小吏一见她就腿软了,说白送都可以。但高阳公主摆出我很善良我很贤惠怎么可以白要百姓的东西,让管家象征性的给着了点钱,然后就将着东西摆到了自己店里。最开始她也发愁那么贵卖不出去怎么办,只是准备试水一下,但是她完全忘记了她还有个算是位高权重的老公呢。房遗爱很痛苦的跟着周围人抱怨了一句公主太胡闹了,异想天开云云,身边的属官一面附和“寺卿你真是不容易”,一边迅速的让着官家带钱去采购。开玩笑,上司的老婆开店你还敢不去买东西,哪怕那东西你不需要,为了拉好关系也该去下啊!何况他老婆还是公主!
房遗爱是个被老爹教育的有些呆板的人,做事一向兢兢业业,因着本身就是富二代,并不缺钱,所以上任也完全没有主动贪污的意识,让着许多想要巴结他的人都有点无从下手。如今眼下忽然见了这个,虽然没有明白这两口子到底有什么意图,但是去奉献几个小钱是绝对没错的,于是高阳公主那小店顿时是客似云来,将着家奴都震惊了,最后还是采取限购措施,才勉强多拖了几日。
“这比去乡下收租好啊。”高阳公主感慨了一句,她也不是多狠心的人,有一次心血来潮去乡下了一回,结果不小心见着那里的妇女小孩儿,回来便不舒服了好几天。如果能有更好的赚钱方法,她自然也不愿意去做那个恶人。
“你记得千万不要亏待了百姓,”长孙颖吃着她送来的荔枝,想着叮嘱了再三,“这件事本来就不大好听,一定要做出你是一心为公,牟利是其次的姿态才对。”
“我知道。”高阳公主满不在乎的笑了笑,然后告诉长孙颖,“我找了个文采好的掌事,已经从着百姓出发,帮我写一篇奏表了。到时候等赚了大钱,我一则会减少食邑的税收,一则还会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驿站,这样就可以直接借驿路运输了,更省事情。”
长孙颖听了这话,不由得感慨她的八面玲珑。唐政府有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传驿制度和最完备的驰道,但是除了边疆地区之外,整个内陆地区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这些驿站都是闲置的,多倍官员借用来传递信件以及货物等等。但是官员使用驿站是免费的,而国家在着没有战事,这些驿站的本职作用发挥不明显时,户部又会根据需要减少拨款。驿站一直被使用,而且越来越频繁,但是办公经费越来越少,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驿站人员薪水微薄,老旧的马匹房舍也得不到更换和修缮,驿馆人员怨声载道。
高阳公主要借用驿道给自己做事情,原本也是打声招呼就可以的,那些人不敢耽误她的事情,但是效果当然比不上她额外的给些钱好了。在免去地方盘剥,她这生意本来就赚的是超额利润,所以完全不需要吝啬这么点蝇头小利,花个小钱买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听着高阳公主的感谢,长孙颖不敢居功,笑着对她说道,“你要真想要谢我,那不如在外面帮忙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出色一点的大夫?”
“你要大夫做什么,宫中的御医不够吗?”长孙颖听着这话愣了愣,好奇的问道。
长孙颖笑着摇摇头,“你别问我为什么要,只要能打听一两个好用的,就算帮我大忙了。”
李治自从打算为晋阳公主治病之后,便开始认真的在着京中搜罗名医了。只是如今还没什么眉目,这些天心事重重的有些食不下咽,长孙颖有心劝他几句也不好劝,便想着若是能帮他找个医生就好了。
“这个啊,”高阳公主知道她大约是有什么不方便讲的,于是也没勉强,想了片刻道,“你还别说,我最近真有这么个人选。前几天驸马请了个大夫过府为我看诊,我听说他名气极大,是个老神仙,驸马好不容易才请到的。”
长孙颖一听着这个老神仙,当下就觉得不怎么靠谱,于是问道,“叫什么名字啊?你说来听听,我记着好让殿下派人去查查。”
“这个人是个道士,京兆华原人,听说常年云游天下,最近才回到京城,”高阳公主越往下说,长孙颖便觉得八成是个骗子。云游,道士,这不是骗子的必备伎俩么?她正想劝高阳公主赶紧换大夫,免得被骗了时,却听到高阳公主说道,“好像叫什么孙,孙思邈?”
“噗!”长孙颖直接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了,“什么,你说孙思邈?”
作者有话要说:唐代早期公主做生意赚钱的不多,但是晚期的确都有了,所以算不得什么大事。
至于高阳公主同代,呵呵,大家大约想不到,高宗陛下还想过卖马粪吧╮(╯_╰)╭当时禁苑中马匹太多,马粪相应的堆积如山,同时京郊的百姓却为肥料苦恼,于是少府监算了笔账,说陛下咱们把这个马粪卖了,一年能得二十万贯啊。高宗一听这么多小钱钱,就动心了。但是结果被宰相一巴掌拍下来,“陛下你想让后世人一提起你就想起你卖马粪么?”于是就因为名声不大好听而制止了……
我觉得挺可惜的,二十万贯,皇室能自己把这个钱挣了,就可以给百姓免多少赋税啊。只可惜古人太看重名声了。
☆、第39章 傲气
作者有话要说:总觉得坑女人最厉害的就是女人,我一直觉得班昭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淑女,她做的事情跟男人也差不多了,但还能做到让男人都觉得好,情商实在是高。中国历史上,扮演女宰相角色的女人不少,但是像着班昭一样不被骂,还被夸的,貌似都只有她一个。长孙皇后也是以不干政为名,但是她该干预的事情一件也没少做。同样她也给女人们写了一本如何当好女人的书……连武则天,也写书告诉女人们如何当好老婆,但是联想下她自己做的事……
所以,千万别迷信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题外话,我不讨厌王皇后,至少我觉得她死的时候,是非常有气节的。她的高傲,这种人我其实很欣赏。虽然她们经常苦逼。
☆、第37章 嫉妒
女儿家没有不爱漂亮的,王婵再庄重,到底也才十六岁,还没到超凡入圣,或者说心死如灰到看着了漂亮的女子不羡慕的地步。她不明白,母亲说女子颜色不重要,德行最重要,可是父亲为什么就偏爱漂亮的姬妾,而殿下也总喜欢往长得好看的长孙颖那里去,明明嫉妒,可是为什么所有的书上都说,嫉妒是不道德的,女子应该为自己的嫉妒而羞愧,男人可以因为妻子的善妒而休掉妻子,
当王婵再次坐到桌前煮茶时,已经没有了起初那份平和的心境。她看着碧绿的茶汤,一直端到茶碗都变冷了,才说了一句话。
我想见母亲。
**
“那是谁?”长孙颖坐在窗下看书,瞧着外头有人进了殿,眼生的紧,便随口问了一句。
“是王娘子的母亲柳氏,”刘绣正在旁边伺候着,听着长孙颖一问,赶紧回答道,“听说王娘子想念母亲了,所以就从宫外请了进来。”
“哦。”长孙颖拖着下巴应了一声,看着窗外的景色发呆。
人跟人就是不一样,她进宫一年多,也就那次过年的时候偷偷见了母亲一面,可王王妃进宫不过数月,便可召母亲进宫叙话。
这是王妃的特权,嫉妒不得。
长孙颖看了看,然后低头继续看书。
从心里头论,她对王婵是没有半分恨的。原因不是因为她圣母,只是因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自己嫁进来是做得不得主的,王妃心里头却也不一定乐意跟别的女人分享一个丈夫。她的可怜不是王婵造成的,王婵的可悲也不是她害的,甚至连她们得不得宠都不是由她们决定,所以何必将着对方当做敌手?
所以还是徐芷那句话豁达,又不是没了你,我就能独宠了。只要李治还是亲王,那么总有源源不断的女人会送来。
若是在那记忆中已经模糊的那个二十一世纪,她自是勤勤恳恳的蚁族,劳碌半生供一套房子,找一个男人,平平淡淡过一辈子,李治这种人对于她的存在,大约就是电视上看到的领导人儿子。 那种生活虽不惊涛骇浪,但也是她喜欢的。
可惜在这个时代,做妻做妾都不是她能选,当初不敢死,现在更舍不得死,生活中即便是有不如意,但也总有很多好的,她也不是什么烈女,于是就小心翼翼的活下来。
说赖皮点,这世上有几个人能恣意?连皇帝都有那么多不如意呢,她一个小女人矫情什么。
所以从着王婵进门,长孙颖便打定了主意,能跟着徐芷一般能和平共处最好,若合不来便相敬如冰,只要她不来犯自己,自己也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招惹她。
现在看起来,王婵的确是个操行极好的女人,只希望她的家人,也有着一般美好的品质吧。
**
长孙颖想着这个,便不觉有些心烦,将着书卷了几卷,有些看不下去了。
她在想着事情,刘绣等人也不敢乱插话,便无聊的拿着团扇赶蚊子。正闷着呢,忽然外面有人通禀,说高阳公主来了。
“公主来了?快请。”长孙颖虽然想不到公主为何而来,可此时有人跟她打发无聊还是极好的,于是赶紧起身让人迎客。
高阳公主这个人,长孙颖不好评价,想来想去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便是“精明”。她长袖善舞,认识的人多,常常往长孙颖这里送一些不轻不重的礼物来,你再疏离,日子久了也都得有几分交情。所以再来,也不好不热情款待,所以不知不觉就给人一种很亲密的感觉。
但是高阳公主这人又极其会拿捏分寸,便是亲近,也不逾越,所以长孙颖倒也不排斥跟她交朋友。说实话,这世上无缘无故对你好的人能有几个?越是无欲,便越是可怕,多半是所图甚大,倒不如高阳公主这种摆出我跟你好是因为有利可图而亲近起来的人。毕竟跟着高阳公主,长孙颖享受她的好从不用担心。因为你知道她会自己从你这里把好处拿走,只要防着不被坑就好了,不会有恩深难报的错觉。
高阳公主进来的时候满面春风,见着长孙颖让人铺席,也是爽朗的一挥手,“我都不是第一趟来了,咱们也不讲那个虚礼,直接在你的胡凳上坐就好了。”
“你不介意就好。”长孙颖让人把她的藤椅和圆桌搬过来。宫里头的匠人都是举一反三的,虽然不懂什么人体力学工程,但是怎么让贵人们舒服还是很有心得。在着木做的沙发出来后,又根据她的要求编出了藤制的椅子,又无师自通的配了跟藤椅高度相衬的几子,长孙颖平时摆在窗下看书喝茶很是惬意。高阳公主年纪小,也不讲那么多俗礼,做了几次后也很喜欢这种不用虐待自己脚的做法。
高阳公主跟着长孙颖面对面坐了,兴高采烈的让人将着带的东西拿上来,“今儿给你带了好东西。”
长孙颖好奇的看着端上来的大疙瘩,丝绵的毯子拿掉后是个青瓷坛子。坛身虽瓷色匀称,犹如一泓碧水,却也不是多稀罕的,高阳公主不至于眼前的拿着这东西来炫耀。所以,东西应该都在坛子里头了。
在着她期待的注视下,长孙颖打开了坛盖,只觉得里头冒出丝丝寒意,往着里头一看,惊喜的叫道,“竟然是荔枝。”
原来这坛子里头铺着一层碎冰,冰上又有着荔枝,怪不得外面用丝绵被包着,这就跟后世卖冰棍的差不多了。
“一路从岭南送来的,也不多,所以我就没有到处分,专门给你一个人带来了。”高阳公主笑嘻嘻的说道,对长孙颖惊讶的表情很满意。
大多数人对于唐朝荔枝的印象,大约都源自“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那首诗了。若论导致亡国的水果,估计大多数人都要将它排上号。不过在着杨贵妃之前,长安本来就有荔枝,但估计并不是很多人喜欢它,所以也不特别惹眼,就跟着每年送来的千奇百怪的珍果一样,也就是个稀罕物而已。
荔枝难以保存,快马运输成本造价非同寻常,就是在贵人中也算是奢侈品了,长孙颖见状就有些要把东西往外推,“这么贵重的礼,我怎么受得起。”
“哪里就受不起了,我这回是专程来谢你的。”高阳公主笑得眉飞色舞,一副心花怒放的样子,特别强调道,“你可帮了我大忙!”
“我帮了你什么忙?”长孙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整日在深宫,门都很少出,能帮她什么忙?
“你上回说的那事啊。”高阳公主眨眨眼,让着服侍的人走远点,才兴奋的说道,“我让人在东市开了间店,你猜赚了多少?”
长孙颖慢了半拍,这才反应过来,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她,“你真的做了?”
这件事情,可就说来话长。前段时间长孙无忌晋升为司徒,长孙颖与有荣焉,所以高阳公主特意来贺她,然后闲聊之中,就说起公主的封地来。
提起唐朝的公主,大概众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挥霍无度,长孙颖也不例外。在她看来,这些公主出嫁时本身就有一笔丰厚的陪嫁,后面又享有食邑,已经是超级富婆了,所以当高阳公主跟着她讨论偷税漏税这个问题时,她吃了一惊,险些怀疑听错了。
但是这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高阳公主烦恼的是,去年冬天没有下雪,庄户受到了影响,今年农业减产。所以她在为继续按照往年的比例收税,还是按照减产后的收税标准而很烦恼,所以打探长孙颖的口风,想叫她问问李治是怎么收的,打算跟哥哥保持一致。
这个时代皇子公主都有食邑,但是食邑一般都是虚的,真正的收入是靠实封。例如律法上规定亲王食万户,但整个贞观年间人口还不足三百万户,太宗怎么可能给李治一万户百姓,所以他实际上得到的是一千户。这在诸王中已经算多的了,按照高阳的普及,太宗的兄弟郑王六百户,徐王、韩王都是七百户,道王八百户,至于儿子们,一般都是八百户,晋王,魏王特厚而已。公主食邑一般是三千户到一千户,但是实封多为三百户,长公主多加五十户。高阳这辈中,长乐公主最多,有五百户,但她是嫡长公主,这个还是长孙皇后劝了之后的户数,众人羡慕也是无法。襄城公主因为特别贤惠,皇帝嘉奖她,又多赐给了她五十户,算是第二多的。其它的公主,一般都是三百户,数目相同,但是州县以及户数人口的不同,也会让收益有着很大的区别。
按照规定,公主皇子的食邑,他们只享有经济权,却没有管理权,平时管理还是地方政府在管理。只是收税时,会派属官与地方政府一同统计,然后三分之一交给国家,三分之二归她们所有。
一般来说,天下大旱、洪涝,或者是灾害发生的减产,国家都少收或者免收赋税,但是公主亲王的封地不在其列。这些地方属于国家的那一部分,国家有权利免收,但是属于皇子公主的那部分,收多收少,就看上位者的良心了。
高阳公主因为是比较得宠的公主,所以分到的地方比较富庶,而且丁口也在四口之间,还有少量的五口,所以她对于自己的收入很满意,但这样一来,要是少收的话,损失也就相当的大,高阳公主虽然不见得良心特别坏,不过显然作为一个这辈子都没下过地的公主,她对于灾年对百姓的影响是一无所知,唯一的直观印象就是,这将会影响到自己的收入。所以她不想少收,但是她也担心名声不好,所以这些天都在打听别人怎么收的,然后决定自己随大流。
她这个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很稳妥的做法,法不责众,御史们到时候要骂一起骂了,她也不显得特别可恶,不会引来父亲的厌恶,这就够了。这事情原本应该去跟王妃打听,但是王妃才嫁过来不足一月,高阳公主怀疑她连账本都没见过,所以就跑来跟她认为比较受宠的长孙颖打听了。
长孙颖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老公竟然是个大地主,在卧槽他竟然好有钱这种感慨闪完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劝高阳公主,“这是我把你当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千万别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做出什么错事。这年头有什么都不如有个好名声,陛下想做千古明君,你要是身为她的女儿还做做那种拖他后腿的事情,你说他能喜欢你吗?”
长孙颖劝高阳公主这话也是实话,历史上敛财的公主原本就没什么名声,何况她这种原本就被人黑到底儿的,要真加上一个残暴贪财的名声,怕是死了还一堆人叫好呢。如果她能博个好名声,将来就算不小心牵扯到了什么谋反案,办案的人恐怕也得考虑下才敢对她下狠手吧。
“可是要少收,就真的少好多。”高阳公主也不是不知道有好名声的好处,但始终有些肉痛。那些虚名哪里有到手的钱实在啊。这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呢,今年少了,明年年景万一不好,她也不可能再涨回来,就只能一路少下去。到时候名声是有了,但日子过得苦哈哈,又有什么意思。
公主出嫁才有食邑,出嫁前都是府库供养,按月老爹给发零花钱肯定没有自己收税来的爽快啊。她好不容易熬到进来,才过了几天舒心日子,难道就要像着大姐那样做个贤惠的公主么?大姐没有公主府,省了不少开支,可她还有公主府一大帮人要养活,衣食打扮宴游玩乐都要钱,要是不收税,那钱从哪儿来?
“有没有既赚钱又能博到个好名声的办法?”高阳公主趴在那里哀叹道,自己也觉得自己异想天开了
长孙颖觉得难得培养出一个朋友,她要是不倒掉,将来对自己也是有益,于是努力想了想,然后有些不确定的说,“你要说吧,还真有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唐初的封邑还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功臣也才几百户,亲王的封邑也不会太超过,丁数也是三户四户。真正恶性的时候是在武周、中宗、睿宗这段时期,真心完全失控了。公主的实封能达到万户,三千户五千户,而且动不动就挑七丁的人家。妈蛋,国家才三百八十多万户,就算增长也增长不到哪里去,这些人占了这么多,国家怎么办?太平公主的年收入已经占国家百分之二十左右时,她不倒也就不行了。
嗯,不过太宗这朝,亲王的实封一直很少记载,所以几个儿子都不大清楚。但是从着李治贞观二十三年给诸王加到一千户,我大约推断之前的亲王应该都不足一千户。当然超过千户的也有,肯定不多。
我一直觉得享乐不是错误,但是这个真心不应该建立在损害国家利益上。唔,我是架空文,当然怎么爽怎么来,呵呵所以这个就跟点点的种马文一样了,女主不会做这些,但是会竭力给周围人灌输不要与民争利的思想o(n_n)o~
不过要说让公主不收税,这也不大实际,一方面公主的公主府是有属官的,还有伺候她的宫女这些,都是要发工资。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化妆品首饰也真tmd贵啊,中期一支好簪子可以买到七十万钱。呵呵,大家知道这是神马概念么,一贯钱是一千,十贯是一万,七十万钱就是七十个十贯。呵呵,贵妃一年的俸禄才十贯,要攒五六年才买得起一根簪子,这叫女人们不贪污肿么办啊。而且妈蛋,唐朝的簪子不是按根带的,是按打带的,一带十二根,你带三四根怎么好意思出门见姐妹呢~~o(gt_lt)o ~~lv神马的跟这个比起来弱爆了。这还只是头上呢,脸上呢?身上呢?衣服呢?裙子呢?
所以,女人伤不起啊~
☆、第38章 赚钱
有人曾经讽刺过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其实这个也从侧面反映出,寻常的物品异地之后,会变得有多珍贵。就拿着现在这个时代来说,荔枝在这岭南漫山遍野便是,但一入京城之后,却金贵的只有贵人们才能够享用了。
长孙颖当初在高阳公主送柿子来时就想过,这东西要是拿到外面去卖,准能卖不少钱。凡事只要跟皇家沾边,那就是身价倍增,何况是这本来就是贡品产地出产的物品,珍、稀这两者都沾上了,长安城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只要能卖,那绝对不愁市场。
但是这么久来这门好生意却没有商人做,不是商人傻想不到,而是商人做不起。在外地卖一文钱的物品,在长安城可能会卖到一百文,乍一看是好生意,但是一路上的赋税可能会收到两百文。先前就有过一个商人运输一船草贩卖,结果最后赋税高于船草,商人不得不弃船逃跑的故事。这故事在着这个重农抑商的国家,其实很普遍,商人赋税本来就重,再加上各地盘剥,所以最后送到长安城来的商品物价都奇高。在着这种比例之下,商人都会选择丝绸珠玉香料这种体积小价格高的商品,尽管税收重,最后的收益也是高,总比你运一车橘子劳心劳力最后一无所获的强。
但是这个问题在高阳公主面前就不是问题。公主的家奴出去办事,不仗势欺人已经是公主品德高尚了,还受地方盘剥?简直是开玩笑嘛。
除了免税,高阳公主还有个优势,就是可以借助驸马的职务之便,搜集各地的农产品。其它公主就算是有心做生意,销售不发愁,但是去哪里进货去是问题。既然开店,那必不能做一时买卖,得极其四季商品才行。这事情专门派人去做,劳神劳力还不一定打听的道,但是房遗爱就是太府寺卿,天下的贡品都从他们这里收,所以高阳公主都不用公器私用,只要派个人去有关部门呆着,等着各地上贡的人在交东西时统计一下,就可以弄清楚各地的物品产量特性以及时令。至于运输路线方式,每年运送贡果的人专职研究这个,只要张张口,那些人本来就怕收贡品的人刁难,哪里敢隐瞒,怕是就算有什么不传之秘也竹筒倒豆子般的说个一干二净了。
长孙颖当时跟高阳公主算账算的很清楚,“你就算把百姓压榨到底,只给他们活命的余粮,一年到头他们也只能产上一季稻米,织几匹布,能刮来多少钱?若是你让家奴在东市弄一个店面,只要随便买卖各地的土特产,一年能够赚多少?就拿着这荔枝说,一百文一颗,一瓮一百颗,就是十贯,一日卖上十瓮,便是一百贯了,能抵多少农人的赋税?如果你能说动陛下允许你卖进贡剩下的贡品,那就更是一本万利,一瓮一百贯都有人买。”
高阳公主听到这个数目,当下眼睛就值了,砸了咂嘴,有些发飘的说道,“好多钱!”
长孙颖是见识过土苹果十块钱一口袋,进口蛇果二十块钱一个的,对这种不以为然,“其实卖贡品来钱最快,每年上贡的物品其实不足十分之一,剩余的都堆在当地浪费掉了。但想要做这事情有些难办,毕竟要说通陛下不容易。”
“这个好办,我去求父亲,至于名目,回去让着驸马想想就是,反正,反正都是好事。我们这样,也是替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啊。”高阳公主眉飞色舞的说道,显然已经开始想办法了。
果然利润才是最好的兴奋剂,长孙颖看着高阳公主这样子,本来还想说要赚这个钱最大的困难就是得不要脸。时人以商为贱业,哪怕是公主的家奴去做这个,也有些跌份。但是长孙颖看高阳公主的样子,压根儿就不把脸面当回事,所以也不说这句话了。
她出的这个主意,就是跟着后代那些官二代借着身份权势贩卖物资一样,不过长孙颖觉得这也是一举数得。既给高阳公主解了缺钱之虞,又帮了百姓一把。长孙颖听过李治说过种植贡果的那些百姓们都很辛苦,虽然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徭役和赋税,但是因为贡品不能私售,送入宫廷来又没有收益,所以等于一年到头都没了进项,许多地方竟然因为进贡品而至百姓破家。如果高阳公主能派人去收购,哪怕是低价,也给了那些百姓的一条活路。
长孙颖当初只是说说,也没想到公主能办成,却不料只是过了半个月,高阳公主也就兴奋的上门了。
东市铺子难得,但公主想要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至于人员雇工,这当然都是公主的家奴去想办法的事情。公主唯一的贡献就是说了一句我想做,以及跟着老爹表示了j□j恤百姓的心思,愿意为那些辛苦一年的百姓们解决点小问题,要了个授权。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皇帝听着公主愿意掏着自己的荷包补贴百姓,不用花钱还可施恩于人,有什么不行的,于是直接就同意了。
实际上太平公主派去采购的人才刚上路,但是她一盘好店铺就不愿意干等着,正好最近有某州来送贡品,她便直接让人将送剩下的东西送到她的店铺里去了。当然她也是付了钱的,虽然负责的小吏一见她就腿软了,说白送都可以。但高阳公主摆出我很善良我很贤惠怎么可以白要百姓的东西,让管家象征性的给着了点钱,然后就将着东西摆到了自己店里。最开始她也发愁那么贵卖不出去怎么办,只是准备试水一下,但是她完全忘记了她还有个算是位高权重的老公呢。房遗爱很痛苦的跟着周围人抱怨了一句公主太胡闹了,异想天开云云,身边的属官一面附和“寺卿你真是不容易”,一边迅速的让着官家带钱去采购。开玩笑,上司的老婆开店你还敢不去买东西,哪怕那东西你不需要,为了拉好关系也该去下啊!何况他老婆还是公主!
房遗爱是个被老爹教育的有些呆板的人,做事一向兢兢业业,因着本身就是富二代,并不缺钱,所以上任也完全没有主动贪污的意识,让着许多想要巴结他的人都有点无从下手。如今眼下忽然见了这个,虽然没有明白这两口子到底有什么意图,但是去奉献几个小钱是绝对没错的,于是高阳公主那小店顿时是客似云来,将着家奴都震惊了,最后还是采取限购措施,才勉强多拖了几日。
“这比去乡下收租好啊。”高阳公主感慨了一句,她也不是多狠心的人,有一次心血来潮去乡下了一回,结果不小心见着那里的妇女小孩儿,回来便不舒服了好几天。如果能有更好的赚钱方法,她自然也不愿意去做那个恶人。
“你记得千万不要亏待了百姓,”长孙颖吃着她送来的荔枝,想着叮嘱了再三,“这件事本来就不大好听,一定要做出你是一心为公,牟利是其次的姿态才对。”
“我知道。”高阳公主满不在乎的笑了笑,然后告诉长孙颖,“我找了个文采好的掌事,已经从着百姓出发,帮我写一篇奏表了。到时候等赚了大钱,我一则会减少食邑的税收,一则还会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驿站,这样就可以直接借驿路运输了,更省事情。”
长孙颖听了这话,不由得感慨她的八面玲珑。唐政府有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传驿制度和最完备的驰道,但是除了边疆地区之外,整个内陆地区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这些驿站都是闲置的,多倍官员借用来传递信件以及货物等等。但是官员使用驿站是免费的,而国家在着没有战事,这些驿站的本职作用发挥不明显时,户部又会根据需要减少拨款。驿站一直被使用,而且越来越频繁,但是办公经费越来越少,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驿站人员薪水微薄,老旧的马匹房舍也得不到更换和修缮,驿馆人员怨声载道。
高阳公主要借用驿道给自己做事情,原本也是打声招呼就可以的,那些人不敢耽误她的事情,但是效果当然比不上她额外的给些钱好了。在免去地方盘剥,她这生意本来就赚的是超额利润,所以完全不需要吝啬这么点蝇头小利,花个小钱买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听着高阳公主的感谢,长孙颖不敢居功,笑着对她说道,“你要真想要谢我,那不如在外面帮忙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出色一点的大夫?”
“你要大夫做什么,宫中的御医不够吗?”长孙颖听着这话愣了愣,好奇的问道。
长孙颖笑着摇摇头,“你别问我为什么要,只要能打听一两个好用的,就算帮我大忙了。”
李治自从打算为晋阳公主治病之后,便开始认真的在着京中搜罗名医了。只是如今还没什么眉目,这些天心事重重的有些食不下咽,长孙颖有心劝他几句也不好劝,便想着若是能帮他找个医生就好了。
“这个啊,”高阳公主知道她大约是有什么不方便讲的,于是也没勉强,想了片刻道,“你还别说,我最近真有这么个人选。前几天驸马请了个大夫过府为我看诊,我听说他名气极大,是个老神仙,驸马好不容易才请到的。”
长孙颖一听着这个老神仙,当下就觉得不怎么靠谱,于是问道,“叫什么名字啊?你说来听听,我记着好让殿下派人去查查。”
“这个人是个道士,京兆华原人,听说常年云游天下,最近才回到京城,”高阳公主越往下说,长孙颖便觉得八成是个骗子。云游,道士,这不是骗子的必备伎俩么?她正想劝高阳公主赶紧换大夫,免得被骗了时,却听到高阳公主说道,“好像叫什么孙,孙思邈?”
“噗!”长孙颖直接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了,“什么,你说孙思邈?”
作者有话要说:唐代早期公主做生意赚钱的不多,但是晚期的确都有了,所以算不得什么大事。
至于高阳公主同代,呵呵,大家大约想不到,高宗陛下还想过卖马粪吧╮(╯_╰)╭当时禁苑中马匹太多,马粪相应的堆积如山,同时京郊的百姓却为肥料苦恼,于是少府监算了笔账,说陛下咱们把这个马粪卖了,一年能得二十万贯啊。高宗一听这么多小钱钱,就动心了。但是结果被宰相一巴掌拍下来,“陛下你想让后世人一提起你就想起你卖马粪么?”于是就因为名声不大好听而制止了……
我觉得挺可惜的,二十万贯,皇室能自己把这个钱挣了,就可以给百姓免多少赋税啊。只可惜古人太看重名声了。
☆、第39章 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