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偶尔也有超级富翁。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客户可以充分利用“财团”的资源、人员、经验和创造力。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得到无迹可循的承诺——也就是说,无论为他们的骗局编造出什么样的假象,这些假象都永远不会被追查到他们身上。
不管是试图支撑股市、为战争辩护、赢得一场选举还是引诱一个恐怖分子露面,世界上的许多权力掮客都依赖大型做假信息方案来帮助他们左右公众认知。
向来如此。
六十年代,苏联人创建了一个完整的虚假间谍网,多年内故意泄露假情报,让英国人截获。一九四七年,美国空军精心编造了一场飞碟骗局,以转移公众对一架机密飞机在新墨西哥州罗斯维尔坠毁事件的关注。不久前,全世界都被误导,相信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教务长曾多次帮助权倾一时的人保护、保留并扩大他们的权力。尽管在接活时慎之又慎,他却一直担心自己总有一天会承接某个不该接的活。
这一天现在终于来临。
他相信,每一个重大失误都可以归咎于某个时刻——一次偶遇、一个错误决定、一个轻率的眼神。
他意识到,就目前这件事而言,那个时刻发生在几乎十多年前。他当时同意聘用一位医学院的年轻学生,因为她想挣点外快。这个女人聪明过人,语言技能出众,而且善于随机应变,因而立刻就在“财团”脱颖而出。
西恩娜·布鲁克斯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料。
西恩娜立刻明白了他干的是哪一行,而教务长也意识到这位年轻姑娘对于保守秘密并不陌生。西恩娜在他这里工作了近两年,挣到了一大笔钱,帮助她支付医学院的学费。然后,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她突然宣布自己不干了。她想拯救世界,她告诉他,她在他这里办不到。
教务长怎么也没有料到西恩娜·布鲁克斯在消失了近十年后再次露面,并且给他带来了一个礼物——一位极其富有的潜在客户。
贝特朗·佐布里斯特。
教务长想到这里有些恼怒。
这是西恩娜的错。
她一直是佐布里斯特的同党。
旁边就是c-130上的临时会议桌,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们正在那里打电话,相互争论,情绪激动。
“西恩娜·布鲁克斯?”其中一人冲着电话喊道。“你能肯定吗?”
这位官员听了片刻,皱起了眉头。“好吧,把详情告诉我。我不挂电话。”
他捂住听筒,转身对他的同事说,“好像西恩娜·布鲁克斯在我们动身后不久便离开了意大利。”
会议桌旁的每个人都惊呆了。
“怎么可能?”一位女雇员问。“我们在机场、桥梁和火车站都设了监控……”
“内切利机场,”他说,“在丽都岛上。”
“不可能,”女雇员摇摇头,“内切利岛很小,没有离岛航班。那里只有当地的一些直升机旅游项目,以及——”
“西恩娜·布鲁克斯设法弄到了停在尼切利岛上的一架私人飞机。他们正在调查此事。”他重新将听筒放到嘴边。“是的,我在听呢。你有什么消息?”他听着最新情况汇报,肩膀越垂越低,最后只得坐下来。“我明白了,谢谢你。”他挂上了电话。
他的同事们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
“西恩娜的飞行目的地是土耳其。”他说着揉了揉眼睛。
“那就给欧洲航空运输指令中心打电话呀!”有人大声说。“让他们命令那架飞机返航。”
“我做不到。”他说。“飞机十二分钟前降落在了赫扎尔芬私人机场,离这里只有十五英里。西恩娜·布鲁克斯消失了。”
89
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古老的圆屋顶上。
在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即便是现在,人们也很难想象有哪座教堂比它更大。此时再见到它,兰登想起查士丁尼皇帝(查士丁尼(483-565),拜占庭皇帝,曾主持编撰《查士丁尼法典》,征战波斯,征服北非及意大利等地。)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落成后,曾后退几步,骄傲地宣布,“所罗门,我超过了你!”
辛斯基和布吕德越来越确定地大步朝这座宏伟的建筑走去,而它也在他们的脚步声中显得越来越庞大。
这里的人行道两旁排列着一些古代炮弹,是当年征服者穆罕默德的士兵们使用的。这一装饰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建筑的历史充满了暴力,它一次次被征服,一次次被改变用途,以满足不同获胜权贵的精神需求。
三个人慢慢走近大教堂南面的外墙,兰登瞥了一眼右边三个圆屋顶、地窖式的辅助建筑物凸出在大教堂之外。这些便是历代苏丹之陵,其中一位苏丹——穆拉德三世——据说有一百多个孩子。
手机铃声划破了夜空,布吕德掏出手机,查看了对方号码,简短地问了一声,“什么事?”
他听着对方的报告,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这怎么可能?”他又听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好吧,随时向我汇报。我们正准备进去。”他挂了电话。
“什么事?”辛斯基问。
“睁大眼睛,”布吕德扫视着四周,“我们可能有客人。”他将目光转回到辛斯基身上。“似乎西恩娜·布鲁克斯来到了伊斯坦布尔。”
兰登瞪大了眼睛望着布吕德,不敢相信西恩娜居然有办法来土耳其,更不敢相信她在逃离威尼斯后居然还敢冒着被抓以及可能送命的风险,确保贝特朗·佐布里斯特的计划能够成功。
辛斯基同样震惊。她深吸一口气,似乎想再问一问布吕德,但又忍住了。她扭头问兰登:“朝哪边走?”
兰登指着他们左边,也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西南角。“那里就是沐浴泉。”他说。
他们与博物馆联系人的碰头地点是一个泉眼,上面有一个华丽的网格结构,曾经是穆斯林祈祷前沐浴的地方。
“兰登教授!”他们走近时听到一个男人在招呼。
一个土耳其男子笑容可掬地从遮蔽泉水水源的八角形凉亭中走了出来,正兴奋地冲着他们挥手。“教授,在这里!”
兰登他们赶紧走了过去。
“你好,我叫米尔沙特,”他说,带有口音的英语透着热情。他身材瘦小,有些谢顶,戴着学究气很浓的眼镜,穿了一件灰色上衣。“我感到十分荣幸。”
“应该是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兰登握着米尔沙特的手说,“谢谢你在这么仓促的情况下接待我们。”
“是啊,是啊!”
“我叫伊丽莎白·辛斯基,”辛斯基博士与米尔沙特握手后又指着布吕德说,“这位是克里斯多夫·布吕德。我们来这里协助兰登教授。很抱歉,我们的飞机晚点了。你能接待我们真是太好了。”
“别客气!这没有什么!”米尔沙特滔滔不绝地说道。“为了兰登教授,我随时愿意单独带你们参观。他那本《穆斯林世界里的基督教符号》在我们博物馆的礼品店里很畅销。”
真的吗?兰登心想。现在我终于知道有一个地方卖这本书了。
“咱们走吧?”米尔沙特示意他们跟在他身后。
大家快步走过一块小空地,经过普通游客入口,继续向前,来到大教堂原先的正门口。这里有三个凹陷的拱道,下方是雄伟的青铜大门。两名武装保安在那里等着迎接他们。他们看到米尔沙特后,打开其中一扇门上的锁,将它推开。
“萨奇奥伦,”米尔沙特说。这是兰登熟悉的几个土耳其语短语之一,“谢谢你”的一种极为客气的表述。
他们进去后,保安关上了沉重的大门,重重的响声在石室回荡。
兰登和其他人正站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前廊中,这也是基督教教堂里常见的狭窄前厅,从建筑结构上充当圣俗之间的缓冲。
兰登常常称之为精神壕沟。
他们穿过前廊后向另一组门走去,米尔沙特拉开其中一扇门。兰登发现,里面不是他以为会见到的圣殿,而是另一个前廊,比第一个前廊略大。
内门厅,兰登意识到。他忘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圣殿享有将其与外面世界隔绝开来的两层保护。
仿佛要让参观者为即将见到的一切做好准备,内门厅的装饰比前廊华丽许多,墙壁采用的是抛光过的石头,在典雅的枝形吊灯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个肃静场所的另一边有四扇门,门的上方有精美的镶嵌画。兰登正目不转睛地欣赏着。
米尔沙特走到其中一扇最大的门前。这扇门体积巨大,上面裹着青铜。“皇帝之门,”米尔沙特小声说,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在拜占庭时期,这扇门只有皇帝可以使用。游客们通常不能走这道门,不过今晚很特别。”
米尔沙特伸手去推门,却又停了下来。他小声问:“在我们进去之前,我先问你们一声。里面你们有没有特别想看的东西?”
兰登、辛斯基和布吕德互相看了一眼。
“有,”兰登说,“当然,要看的东西很多,但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想先从恩里科·丹多洛的墓开始。”
米尔沙特头一歪,仿佛没有听明白。“你说什么?你想看……丹多洛的墓?”
“对。”
米尔沙特显得有些垂头丧气。“可是,先生……丹多洛的墓太一般了,没有任何符号,根本不是我们最好的文物。”
“我意识到了,”兰登礼貌地说,“不管怎样,请你带我们去看看吧。”
米尔沙特盯着兰登看了一会儿,然后将目光转向大门正上方的镶嵌画,也就是兰登刚刚欣赏过的马赛克。那是公元九世纪制作的万能的主的圣像,画中的耶稣左手握着《新约》,右手在向人们赐福。
这时,仿佛灵光乍现,他们的向导突然明白了。米尔沙特嘴角往上一翘,心领神会地笑了。他竖起一根手指,摇晃起来。“聪明人!非常聪明!”
兰登不解地望着他。“你说什么?”
“别急,教授,”米尔沙特像共谋犯似的低声说,“我不会告诉任何人你来这里的真正目的。”
辛斯基和布吕德疑惑地看了兰登一眼。
兰登只好耸耸肩,米尔沙特推开门,请他们进去。
90
有些人将这里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兰登站在里面,不得不赞同这一说法。
几个人跨过门槛,进入宏大的圣殿时,兰登突然意识到,圣索菲亚大教堂顷刻之间就能以其恢弘壮观的规模震撼参观者。
空旷的圣殿让欧洲那些伟大的大教堂相形见绌。兰登知道,它的巨大空间所产生的惊人力量一部分是幻觉,是其拜占庭式地面图案带来的戏剧性效果。集中式的内殿将所有内部空间集中在一个正方形房间内,而不是沿着十字形的四条臂膀向外延伸,与后来出现的大教堂的风格截然不同。
这座建筑比巴黎圣母院早七百年,兰登想。
凝神于房间的宽阔片刻之后,兰登又将目光转向一百五十多英尺高的头顶,那似整个建筑的皇冠——金色圆屋顶。四十根拱肋像阳光一样从正中央朝四周放射开来,伸展成一个圆形拱廊,上面有四十扇拱形窗户。白天,光线透过这些窗户倾泻进来,在金色嵌板中镶嵌的玻璃片上反射、再反射,营造出圣索菲亚大教堂最著名的“神秘之光”。
兰登之前只看到过一次精确地捕捉了这里金碧辉煌之气氛的画作。约翰·辛格·萨金特。并不奇怪,在创作他那幅著名的画作《圣索菲亚大教堂》时,这位美国作家限定他自己的调色板上只有不同色调的一种颜色。
金色。
这个闪闪发光的金顶常常被称作“天堂圆屋顶”,下面由四个巨大的拱券支撑,而这些拱券又依托于一系列半圆形屋顶和弧形结构。这些支撑结构再由下面一层更小的半圆形圆屋顶和拱廊顶住,营造出一连串建筑组件从天而降的效果。
同样从天而降的是长长的缆绳,而且采取了更加直接的路线。这些缆绳从圆屋顶垂直而下,下面连接的枝形吊灯构成了一片耀眼的灯海。枝形吊灯显得很低,仿佛个子较高的游客都会撞到上面。这其实又是巨大空间造成的一个幻觉,因为吊灯离地面有十二英尺高。
与所有伟大的神殿一样,圣索菲亚大教堂惊人的空间有两个用心。其一,它在向上帝证明,人类会竭尽全力向他表示敬意。其二,它也是对礼拜者的一种休克疗法——一个雄伟的物理空间,会让那些进入其中的人自觉渺小,他们的自我被抹平,他们肉身的存在和宇宙重要性会在上帝面前缩成斑点大小……如同造物主手中的一个原子。
直到一个人变得微不足道,上帝才能重新创造他。马丁·路德在十六世纪说出了这番话,但自宗教建筑最早出现开始,这一概念就已是建造者们思想的一部分。
兰登望着布吕德和辛斯基,他们刚才也在仰视圆屋顶,此刻将目光转回到了地面。
“耶稣啊。”布吕德说。
“是啊!”米尔沙特兴奋地说,“还有真主和穆罕默德!”
兰登轻轻笑出了声。米尔沙特指着主祭坛让布吕德看,那里有一幅巨大的耶稣镶嵌画,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巨大的圆盘,上面分别用绚丽的阿拉伯语书法写着穆罕默德和真主的名字。
米尔沙特解释说:“我们博物馆力图让观众明白这个神圣场所的各种用途,同时展出它最初还是一座大教堂时的基督教图像,以及它后来成为一座清真寺时的伊斯兰教图像。”说到这里,他自豪地笑了。“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同宗教之间有摩擦,我们认为它们的象征在一起却相处得很好。我知道你会同意的,教授。”
兰登真诚地点点头。他想起当这座建筑物被改为清真寺时,所有的基督教图像都被用白色涂料覆盖了。将修复后的基督教象征与穆斯林象征并排摆放在一起,产生了一种令人着迷的效果,尤其是因为这两种符号的风格和情感完全对立。
基督教传统偏好实实在在的上帝和圣徒图像,伊斯兰教却专注于用书法和几何图形来代表上帝的宇宙之美。伊斯兰传统认为,只有神能够创造生命,因此人无权创造生命图像——无论是神、人,还是动物的图像。
兰登回想起自己有一次曾试图向他的学生们解释这个概念:“例如,一位穆斯林米开朗基罗永远不会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绘制神的面庞,他会写上神的名字。绘制神的脸庞被视为亵渎之举。”
兰登接着解释这背后的原因:“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以语言为中心,也就是说它们都以圣言为中心。在基督教传统中,圣言在《约翰福音》中变成了肉身:‘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因此,将圣言描绘成具有人的形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伊斯兰教传统中,圣言并不化为肉身,因此圣言需要保持文字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中,书法变成了对伊斯兰教圣徒名字的诠释。”
兰登的一个学生用一句有趣但精确的旁注总结了这一复杂的历史:“基督徒们喜欢脸;穆斯林们喜欢字。”米尔沙特指着壮丽的神殿对面说:“就在我们眼前,你们能看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独特融合。”
他迅速指出了庞大的后殿里各种符号的融合,尤其显著的是圣母和圣婴在俯视一个米哈拉布——清真寺中指示麦加方向的半圆形壁龛。它的附近有一个台阶,通往上面的一个讲道台,虽然外观很像基督教的布道台,但其实那是一个敏拜尔——阿訇主持礼拜五宗教活动时的讲经坛。同样,旁边类似基督教唱诗班座位的讲台状结构其实是穆安津领祷台,穆安津会在这个高台上跪下来,跟着阿訇的祈祷声吟诵。
“清真寺和大教堂惊人的相似,”米尔沙特说,“东西方传统之间的差异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客户可以充分利用“财团”的资源、人员、经验和创造力。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得到无迹可循的承诺——也就是说,无论为他们的骗局编造出什么样的假象,这些假象都永远不会被追查到他们身上。
不管是试图支撑股市、为战争辩护、赢得一场选举还是引诱一个恐怖分子露面,世界上的许多权力掮客都依赖大型做假信息方案来帮助他们左右公众认知。
向来如此。
六十年代,苏联人创建了一个完整的虚假间谍网,多年内故意泄露假情报,让英国人截获。一九四七年,美国空军精心编造了一场飞碟骗局,以转移公众对一架机密飞机在新墨西哥州罗斯维尔坠毁事件的关注。不久前,全世界都被误导,相信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教务长曾多次帮助权倾一时的人保护、保留并扩大他们的权力。尽管在接活时慎之又慎,他却一直担心自己总有一天会承接某个不该接的活。
这一天现在终于来临。
他相信,每一个重大失误都可以归咎于某个时刻——一次偶遇、一个错误决定、一个轻率的眼神。
他意识到,就目前这件事而言,那个时刻发生在几乎十多年前。他当时同意聘用一位医学院的年轻学生,因为她想挣点外快。这个女人聪明过人,语言技能出众,而且善于随机应变,因而立刻就在“财团”脱颖而出。
西恩娜·布鲁克斯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料。
西恩娜立刻明白了他干的是哪一行,而教务长也意识到这位年轻姑娘对于保守秘密并不陌生。西恩娜在他这里工作了近两年,挣到了一大笔钱,帮助她支付医学院的学费。然后,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她突然宣布自己不干了。她想拯救世界,她告诉他,她在他这里办不到。
教务长怎么也没有料到西恩娜·布鲁克斯在消失了近十年后再次露面,并且给他带来了一个礼物——一位极其富有的潜在客户。
贝特朗·佐布里斯特。
教务长想到这里有些恼怒。
这是西恩娜的错。
她一直是佐布里斯特的同党。
旁边就是c-130上的临时会议桌,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们正在那里打电话,相互争论,情绪激动。
“西恩娜·布鲁克斯?”其中一人冲着电话喊道。“你能肯定吗?”
这位官员听了片刻,皱起了眉头。“好吧,把详情告诉我。我不挂电话。”
他捂住听筒,转身对他的同事说,“好像西恩娜·布鲁克斯在我们动身后不久便离开了意大利。”
会议桌旁的每个人都惊呆了。
“怎么可能?”一位女雇员问。“我们在机场、桥梁和火车站都设了监控……”
“内切利机场,”他说,“在丽都岛上。”
“不可能,”女雇员摇摇头,“内切利岛很小,没有离岛航班。那里只有当地的一些直升机旅游项目,以及——”
“西恩娜·布鲁克斯设法弄到了停在尼切利岛上的一架私人飞机。他们正在调查此事。”他重新将听筒放到嘴边。“是的,我在听呢。你有什么消息?”他听着最新情况汇报,肩膀越垂越低,最后只得坐下来。“我明白了,谢谢你。”他挂上了电话。
他的同事们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
“西恩娜的飞行目的地是土耳其。”他说着揉了揉眼睛。
“那就给欧洲航空运输指令中心打电话呀!”有人大声说。“让他们命令那架飞机返航。”
“我做不到。”他说。“飞机十二分钟前降落在了赫扎尔芬私人机场,离这里只有十五英里。西恩娜·布鲁克斯消失了。”
89
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古老的圆屋顶上。
在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即便是现在,人们也很难想象有哪座教堂比它更大。此时再见到它,兰登想起查士丁尼皇帝(查士丁尼(483-565),拜占庭皇帝,曾主持编撰《查士丁尼法典》,征战波斯,征服北非及意大利等地。)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落成后,曾后退几步,骄傲地宣布,“所罗门,我超过了你!”
辛斯基和布吕德越来越确定地大步朝这座宏伟的建筑走去,而它也在他们的脚步声中显得越来越庞大。
这里的人行道两旁排列着一些古代炮弹,是当年征服者穆罕默德的士兵们使用的。这一装饰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建筑的历史充满了暴力,它一次次被征服,一次次被改变用途,以满足不同获胜权贵的精神需求。
三个人慢慢走近大教堂南面的外墙,兰登瞥了一眼右边三个圆屋顶、地窖式的辅助建筑物凸出在大教堂之外。这些便是历代苏丹之陵,其中一位苏丹——穆拉德三世——据说有一百多个孩子。
手机铃声划破了夜空,布吕德掏出手机,查看了对方号码,简短地问了一声,“什么事?”
他听着对方的报告,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这怎么可能?”他又听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好吧,随时向我汇报。我们正准备进去。”他挂了电话。
“什么事?”辛斯基问。
“睁大眼睛,”布吕德扫视着四周,“我们可能有客人。”他将目光转回到辛斯基身上。“似乎西恩娜·布鲁克斯来到了伊斯坦布尔。”
兰登瞪大了眼睛望着布吕德,不敢相信西恩娜居然有办法来土耳其,更不敢相信她在逃离威尼斯后居然还敢冒着被抓以及可能送命的风险,确保贝特朗·佐布里斯特的计划能够成功。
辛斯基同样震惊。她深吸一口气,似乎想再问一问布吕德,但又忍住了。她扭头问兰登:“朝哪边走?”
兰登指着他们左边,也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西南角。“那里就是沐浴泉。”他说。
他们与博物馆联系人的碰头地点是一个泉眼,上面有一个华丽的网格结构,曾经是穆斯林祈祷前沐浴的地方。
“兰登教授!”他们走近时听到一个男人在招呼。
一个土耳其男子笑容可掬地从遮蔽泉水水源的八角形凉亭中走了出来,正兴奋地冲着他们挥手。“教授,在这里!”
兰登他们赶紧走了过去。
“你好,我叫米尔沙特,”他说,带有口音的英语透着热情。他身材瘦小,有些谢顶,戴着学究气很浓的眼镜,穿了一件灰色上衣。“我感到十分荣幸。”
“应该是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兰登握着米尔沙特的手说,“谢谢你在这么仓促的情况下接待我们。”
“是啊,是啊!”
“我叫伊丽莎白·辛斯基,”辛斯基博士与米尔沙特握手后又指着布吕德说,“这位是克里斯多夫·布吕德。我们来这里协助兰登教授。很抱歉,我们的飞机晚点了。你能接待我们真是太好了。”
“别客气!这没有什么!”米尔沙特滔滔不绝地说道。“为了兰登教授,我随时愿意单独带你们参观。他那本《穆斯林世界里的基督教符号》在我们博物馆的礼品店里很畅销。”
真的吗?兰登心想。现在我终于知道有一个地方卖这本书了。
“咱们走吧?”米尔沙特示意他们跟在他身后。
大家快步走过一块小空地,经过普通游客入口,继续向前,来到大教堂原先的正门口。这里有三个凹陷的拱道,下方是雄伟的青铜大门。两名武装保安在那里等着迎接他们。他们看到米尔沙特后,打开其中一扇门上的锁,将它推开。
“萨奇奥伦,”米尔沙特说。这是兰登熟悉的几个土耳其语短语之一,“谢谢你”的一种极为客气的表述。
他们进去后,保安关上了沉重的大门,重重的响声在石室回荡。
兰登和其他人正站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前廊中,这也是基督教教堂里常见的狭窄前厅,从建筑结构上充当圣俗之间的缓冲。
兰登常常称之为精神壕沟。
他们穿过前廊后向另一组门走去,米尔沙特拉开其中一扇门。兰登发现,里面不是他以为会见到的圣殿,而是另一个前廊,比第一个前廊略大。
内门厅,兰登意识到。他忘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圣殿享有将其与外面世界隔绝开来的两层保护。
仿佛要让参观者为即将见到的一切做好准备,内门厅的装饰比前廊华丽许多,墙壁采用的是抛光过的石头,在典雅的枝形吊灯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个肃静场所的另一边有四扇门,门的上方有精美的镶嵌画。兰登正目不转睛地欣赏着。
米尔沙特走到其中一扇最大的门前。这扇门体积巨大,上面裹着青铜。“皇帝之门,”米尔沙特小声说,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在拜占庭时期,这扇门只有皇帝可以使用。游客们通常不能走这道门,不过今晚很特别。”
米尔沙特伸手去推门,却又停了下来。他小声问:“在我们进去之前,我先问你们一声。里面你们有没有特别想看的东西?”
兰登、辛斯基和布吕德互相看了一眼。
“有,”兰登说,“当然,要看的东西很多,但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想先从恩里科·丹多洛的墓开始。”
米尔沙特头一歪,仿佛没有听明白。“你说什么?你想看……丹多洛的墓?”
“对。”
米尔沙特显得有些垂头丧气。“可是,先生……丹多洛的墓太一般了,没有任何符号,根本不是我们最好的文物。”
“我意识到了,”兰登礼貌地说,“不管怎样,请你带我们去看看吧。”
米尔沙特盯着兰登看了一会儿,然后将目光转向大门正上方的镶嵌画,也就是兰登刚刚欣赏过的马赛克。那是公元九世纪制作的万能的主的圣像,画中的耶稣左手握着《新约》,右手在向人们赐福。
这时,仿佛灵光乍现,他们的向导突然明白了。米尔沙特嘴角往上一翘,心领神会地笑了。他竖起一根手指,摇晃起来。“聪明人!非常聪明!”
兰登不解地望着他。“你说什么?”
“别急,教授,”米尔沙特像共谋犯似的低声说,“我不会告诉任何人你来这里的真正目的。”
辛斯基和布吕德疑惑地看了兰登一眼。
兰登只好耸耸肩,米尔沙特推开门,请他们进去。
90
有些人将这里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兰登站在里面,不得不赞同这一说法。
几个人跨过门槛,进入宏大的圣殿时,兰登突然意识到,圣索菲亚大教堂顷刻之间就能以其恢弘壮观的规模震撼参观者。
空旷的圣殿让欧洲那些伟大的大教堂相形见绌。兰登知道,它的巨大空间所产生的惊人力量一部分是幻觉,是其拜占庭式地面图案带来的戏剧性效果。集中式的内殿将所有内部空间集中在一个正方形房间内,而不是沿着十字形的四条臂膀向外延伸,与后来出现的大教堂的风格截然不同。
这座建筑比巴黎圣母院早七百年,兰登想。
凝神于房间的宽阔片刻之后,兰登又将目光转向一百五十多英尺高的头顶,那似整个建筑的皇冠——金色圆屋顶。四十根拱肋像阳光一样从正中央朝四周放射开来,伸展成一个圆形拱廊,上面有四十扇拱形窗户。白天,光线透过这些窗户倾泻进来,在金色嵌板中镶嵌的玻璃片上反射、再反射,营造出圣索菲亚大教堂最著名的“神秘之光”。
兰登之前只看到过一次精确地捕捉了这里金碧辉煌之气氛的画作。约翰·辛格·萨金特。并不奇怪,在创作他那幅著名的画作《圣索菲亚大教堂》时,这位美国作家限定他自己的调色板上只有不同色调的一种颜色。
金色。
这个闪闪发光的金顶常常被称作“天堂圆屋顶”,下面由四个巨大的拱券支撑,而这些拱券又依托于一系列半圆形屋顶和弧形结构。这些支撑结构再由下面一层更小的半圆形圆屋顶和拱廊顶住,营造出一连串建筑组件从天而降的效果。
同样从天而降的是长长的缆绳,而且采取了更加直接的路线。这些缆绳从圆屋顶垂直而下,下面连接的枝形吊灯构成了一片耀眼的灯海。枝形吊灯显得很低,仿佛个子较高的游客都会撞到上面。这其实又是巨大空间造成的一个幻觉,因为吊灯离地面有十二英尺高。
与所有伟大的神殿一样,圣索菲亚大教堂惊人的空间有两个用心。其一,它在向上帝证明,人类会竭尽全力向他表示敬意。其二,它也是对礼拜者的一种休克疗法——一个雄伟的物理空间,会让那些进入其中的人自觉渺小,他们的自我被抹平,他们肉身的存在和宇宙重要性会在上帝面前缩成斑点大小……如同造物主手中的一个原子。
直到一个人变得微不足道,上帝才能重新创造他。马丁·路德在十六世纪说出了这番话,但自宗教建筑最早出现开始,这一概念就已是建造者们思想的一部分。
兰登望着布吕德和辛斯基,他们刚才也在仰视圆屋顶,此刻将目光转回到了地面。
“耶稣啊。”布吕德说。
“是啊!”米尔沙特兴奋地说,“还有真主和穆罕默德!”
兰登轻轻笑出了声。米尔沙特指着主祭坛让布吕德看,那里有一幅巨大的耶稣镶嵌画,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巨大的圆盘,上面分别用绚丽的阿拉伯语书法写着穆罕默德和真主的名字。
米尔沙特解释说:“我们博物馆力图让观众明白这个神圣场所的各种用途,同时展出它最初还是一座大教堂时的基督教图像,以及它后来成为一座清真寺时的伊斯兰教图像。”说到这里,他自豪地笑了。“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同宗教之间有摩擦,我们认为它们的象征在一起却相处得很好。我知道你会同意的,教授。”
兰登真诚地点点头。他想起当这座建筑物被改为清真寺时,所有的基督教图像都被用白色涂料覆盖了。将修复后的基督教象征与穆斯林象征并排摆放在一起,产生了一种令人着迷的效果,尤其是因为这两种符号的风格和情感完全对立。
基督教传统偏好实实在在的上帝和圣徒图像,伊斯兰教却专注于用书法和几何图形来代表上帝的宇宙之美。伊斯兰传统认为,只有神能够创造生命,因此人无权创造生命图像——无论是神、人,还是动物的图像。
兰登回想起自己有一次曾试图向他的学生们解释这个概念:“例如,一位穆斯林米开朗基罗永远不会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绘制神的面庞,他会写上神的名字。绘制神的脸庞被视为亵渎之举。”
兰登接着解释这背后的原因:“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以语言为中心,也就是说它们都以圣言为中心。在基督教传统中,圣言在《约翰福音》中变成了肉身:‘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因此,将圣言描绘成具有人的形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伊斯兰教传统中,圣言并不化为肉身,因此圣言需要保持文字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中,书法变成了对伊斯兰教圣徒名字的诠释。”
兰登的一个学生用一句有趣但精确的旁注总结了这一复杂的历史:“基督徒们喜欢脸;穆斯林们喜欢字。”米尔沙特指着壮丽的神殿对面说:“就在我们眼前,你们能看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独特融合。”
他迅速指出了庞大的后殿里各种符号的融合,尤其显著的是圣母和圣婴在俯视一个米哈拉布——清真寺中指示麦加方向的半圆形壁龛。它的附近有一个台阶,通往上面的一个讲道台,虽然外观很像基督教的布道台,但其实那是一个敏拜尔——阿訇主持礼拜五宗教活动时的讲经坛。同样,旁边类似基督教唱诗班座位的讲台状结构其实是穆安津领祷台,穆安津会在这个高台上跪下来,跟着阿訇的祈祷声吟诵。
“清真寺和大教堂惊人的相似,”米尔沙特说,“东西方传统之间的差异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